今日晚间,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公告,宣布微信小程序正式开放公测。此次小程序公测,开发者可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并允许将产品提交至微信公众平台审核,但暂时不支持发布。
此前在1月的微信公开课Pro版现场,微信团队就提到,微信将在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基础上,推出应用号。9月底,微信将应用号定名为小程序,并进行内测。而这一举动,微信试图在微信平台中建立一个小的应用生态系统,似乎相当于微信版的App Store。
根据微信团队此次的介绍,目前开放注册范围为企业、政府、媒体及其他组织,个人微信公众号暂时无法参与小程序公测(微信小程序设计指南)。
小程序的注册方式:登陆微信公众平台注册小程序,完成注册后可同步进行信息完善和开发。
小程序信息完善:填写小程序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头像、介绍及服务范围等。
开发小程序:完成小程序开发者绑定、开发信息配置后,开发者可下载开发者工具,参考开发文档进行开发和调试。
提交审核和发布:完成小程序开发后,提交代码至微信团队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发布。
如今小程序已正式开放公测,而它的出现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又会给创业者带来哪些机会?
最初,张小龙就描述了小程序的大致形态为:“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即用即走、随手可得、通过扫码或者搜索获取。
根据官方表述和流传出来的关于小程序的技术接口来看,通俗一点的说,小程序其实是微信提高了自身对于HTML5的特性支持能力,开放了更多的系统调用。可以预见的是,微信里H5产品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快的加载速度,和更多的功能。另外,当iOS、安卓不用分别开发,微信做了所有的兼容事情。
近日,在微信小程序创新论坛上,有可能学院的CEO阿禅带来了他对小程序的观察与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小程序?
对微信来讲有三个渠道,就是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占据用户更多的使用场景,占据更多的服务入口。另外,小程序里可以实时的沟通,高频的应用在小程序里会更有看头。
小程序是一个生态
小程序统一的入口——微信客户端,目前也有了自己的开发语言,它叫UI,这个语言我们可以叫VLAME,目前小程序也提供了比以往任何API文档更详细的,包括设计的规范,审核的规范,运营的规范等等,这就是一种生态。然而新的应用场景,在别的生态里的东西会迅速在小程序里出现一波,就是这些小的程序,还可以基于小程序在微信里离线完成。进行实时交互,建立一套新的社交体系。
这个生态的机会在哪里?
1、微信对小程序定义是即用即走,意味着新的应用场景可以让用户马上切入到他的需求。其他生态有的东西都可以搬过来,“我搜北京到上海,可能马上就会展示北京到上海的机票。”
2、能补足腾讯缺口的东西,小程序里可以实时的沟通,它有足够的体验,让小程序成为一个高频使用的产品,满足高频体验上的需求。小程序也有能力,并且很有可能腾讯是语序开发者在里面去构建一个新的关系链。
3、ToB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ToB的业务可能会是小程序很吃香的一个方向,“比如像我们团队人不多,但是我们也用了两个功能工具,微信跟Web沟通,我们也用了企业,内部沟通,既然微信成了我们最大的入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场景搬进去?”
4、因为小程序的限制,营销需要有新思路。对任何的产品来讲,都需要三个号一起玩,订阅号负责每天推送,服务号可能是要首先满足低频的需求。但是服务号在小程序和订阅号之间存在感会越来越弱。
5、通过媒体的属性引导下一步动作,电商是很自然的,可能还有社区,还有别的,但是纯粹做媒体的话,小程序很不合适。
阿禅还表示,虽然微信会一如既往在营销上做很多很多限制。相对于开发App,小程序推广成本更低,做一个微信号是一个更符合精益创业,一种更符合MVP的开发模式。
接下来,是App还是小程序?创业者和开发者还是要想好怎么玩好小程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ca26e80102x37g.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ca2a1e0102wqt6.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96afda0102wp2g.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96b0380102x5yk.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b9a4aa0102wvj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96b2530102xxmf.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a8ea2e0102wkea.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b9a5d80102x6aj.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96b8650102wkq4.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ca32ab0102xdrh.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4ca34390102we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