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层模型谈三种耦合

本文探讨了分层架构在J2EE项目中的应用,旨在解耦以适应需求变更。然而,存在滥用分层的现象,如技术过度封装和跨层调用,可能导致耦合增加。程序员心理也影响着这一过程,他们倾向于理解功能的内在原理,避免过度封装带来的挫败感。设计框架时应避免功能耦合、技术耦合和人员耦合。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      分层架构的缘由

通常我们在做J2EE项目的技术架构时,通常会考虑一种分层的模型,目前非常流行的分层做法是控制层一般采用struts,springmvc,在业务层采用spring,EJB,在持久层采用hibernate,ibatis,jdbcTemplate等。那么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模型呢?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采用分层模型主要目的是为了解耦,为什么需要解耦?因为我们的项目是做应用解决方案的,它是一种定制化系统,而定制化系统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需求的随时变更,而为了去适应这种变更我们不得不从两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售前侧,即让售前与客户沟通,尽量回避需求的变更(相信做过售前的人会明白要想让客户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是有多么地困难),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解决,即构建一个灵活的,充分解耦的技术框架,以期能够快速地对需求变更做出响应。自然,从技术层面来说,构建一个分层模型的架构就是为了去适应需求的不断变更,尽最大可能地进行解耦。为什么分层模型能够做到解耦呢?

因为对一个系统进行分层处理,就是为了将一个系统按其功能的最终呈现而进行职责的分离,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职责的功能划分,比如展现层用来对数据进行展现的,控制层主要用于进行业务请求控制的,业务处理层主要用于进行业务逻辑处理的,持久层主要用于进行数据持久化和读取的。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人们发现按这种方式对整个业务进行分离之后,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比如某一处的修改,只会对本层有一定的影响,而不会影响其他层,这样就做到了修改最少,风险最小。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中,甚至于根据业务逻辑会构建更加多的层。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