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首先,平台应具备基本账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信息的新增、删除、修改、查询等,以便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级管理。其次,平台应支持任务推送、数据统计、过程记录及考核等功能,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此外,平台还应支持预约咨询、培训管理、校站建设和App管理等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 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整合线上线下心理教育资源,构建网络化平台,实现电脑或智能移动手机客户端的全天候、全场域的访问浏览与交流互动,以提升心理教育工作效率与质量水平。[2] 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举办相关活动,如舞台表演、信件抽取和信件书写等,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