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
物理层接口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作的定义为:再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地物理连接地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地、规程性地手段
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物理层协议规定了建立、维持及断开物理信道有关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机械的
- 电气的
- 功能性的
- 规程性的
机械的:插头插座地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芯数及其排列方式、锁定装置形式地规定
电气特性: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特性地说明,标识信号状态地电压/电流电平地识别,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地说明,以及互连电缆相关地规则等
信号地功能特性:物理层地功能特性规定了接口信号地来源、作用以及与其他信号之间地关系
规程特性:物理层地规程特性规定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这些控制步骤地应用使得比特流得以完成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传输介质的特性对网络数据通信质量有很大影响,这些特性是:
- 物理特性
- 传输特性
- 连通性
- 地理范围
- 抗干扰性
- 相对价格
有线传输介质通常有
-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纤
无线传输介质通常由:
- 微波通信
- 红外通信
- 激光通信
数据通信技术
通信信道
数据通信的任务就是传输数据信息,希望达到传输速度快、出错率低、信息量大、可靠性高,并且既经济又便于使用维护。这些要求可以用下列技术指标加以描述
- 数据传输速率
- 信道容量
- 误码率
- 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位/秒,记作bps或b/s。由以下公式定义
R = 1 / T * log2N(bps)
其中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单位为秒。
一个数字脉冲也称为一个码元,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也称调制电平数。N一般取2的整数次方
当一个码元仅取两种离散值时,R= 1/T,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等于码元脉冲的重复频率。由此,可以引出另一个技术指标——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单位为波特(Baud)
B = 1 / T(Baud)
信道容量表征一个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单位也用位/秒(bps)。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区别在于,前者标识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而后者则标识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
奈奎斯特(Nyquist)首先给出了无噪声情况下的码元速率的极限值B与信道带宽H的关系
B = 2 * H(Baud)
其中H是信道的带宽,也成为频率范围,即信道传输的上、下限频率的差值,单位位Hz
香浓(Shannon)则进一步研究了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情况,给出了计算信道容量的香浓公式
C = H * log2(1 + S / N)
其中S标识信号功能,N位噪声功率,S/N为信噪比
实际使用中常以10 log10(S / N)表示信噪比,以分贝作为单位
所以实际使用中公式应为
C = H * log2(1 + 10db/10)
其中db为实际分贝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它定义为二进制数据位传输时出错的概率。设传输的二进制数据总数位N位,其中出错的位数位Ne,则,误码率表示为:
Pe = Ne / N
在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计算机与各种外部设备之间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都是以通信的方式交换数据信息的。通信有两种基本方式
- 并行通信方式。在并行数据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我又想起了很多人搞不懂并行和并发的区别,虽然这里的并行并不是这个意思。并发是宏观意义上的同时进行,但实际可能是一个流程操作了一半,换到另一个流程去操作了。并行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同时工作。)
- 串行通信方式。并行传输时,需要一根至少8条数据线(因为一个字节时8位)的电缆将两个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在近距离时这种方法速度快,处理简单。但进行远距离传输时,使用这种方法,线路费用比起1条数据线的电缆就难以容忍了。
串行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
- 单工。数据只支持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 半双工。可双向传输。但在某一时刻,只允许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 全双工。同时可以进行双向传输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数据:数据可定义为有意义的实体
信号:信号时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
信息:信息时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信源:信源即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信宿:信宿即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信道:信道时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
模拟信号是时间的函数,并占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即频带。这种数据可以直接用占有相同频带的电信号,即对应的模拟信号来表示。比如电话,就是用电磁模拟出了人说话的频率。
数字传输在价格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比模拟传输优越。因此,数字传输是今后数据通信的发展方向
多路复用技术
在数据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介质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
目前最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有
- 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波分多路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属于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变种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是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可将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称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个时间片由一个信号占用
波分多路复用技术就是将不同波长地光组合在一起发送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异步传输中,一次只传一个字符,每个字符用一位起始位引导、一位停止位结束
以数据块地形式发送数据,在数据块开始前加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作为开始,在数据块尾加一个结束控制字符
数据编码
单极性不归零码
以无电压表示“0”,恒定的正电压表示“1”。每一个码元时间的中间点是采样时间
双极性不归零码
负电流表示“0”,正电流表示“1”
以上两种编码,码元的采样用了全部的码元时间。每一位编码占用了全部码元的速度,故这两种编码都属于全宽码,也称不归零码NRZ(Non Return to Zero)
双极性归零码
负的窄脉冲表示“0”,正的窄脉冲表示“1”,两个码元的间隔时间可以大于每一个窄脉冲的宽度,取样时间是对准脉冲的中心。即可以不接通电流表示无数据传送
曼彻斯特编码
在码元时间内进行跳变作为时钟信号进行采样
从高电平到低电平表示“1”,从低电平到高电平表示“0”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使用跳变提供时钟定时
每位码元的开始有跳变表示“0”,无跳变表示“1”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分为以下3种:
-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电路交换要经历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三个过程。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分组交换,将数据报分成有限的长度进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