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了解节点Znode的类型
1.持久节点(PERSISTENT)
默认的节点类型。创建节点的客户端和zookeeper断开之后,该节点仍然存在
2.持久顺序节点(PERSISTENT_SEQUENTIAL)
创建节点时,zookeeper会根据创建的时间给该节点进行编号
3.临时节点(EPHEMERAL)
创建节点的客户端和zookeeper断开之后,节点删除
4.临时顺序节点(EPHEMERAL__SEQUENTIAL)
在临时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顺序编号
二、watcher监听器
package zookeeper;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WatchedEvent;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Watcher;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ZooKeeper;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data.Stat;
public class ZookeeperWatcher implements Watcher {
private static ZooKeeper zk;
private static Stat stat = new Stat();
// 中间代码略
/**
* 监听事件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 zk连接成功通知事件
if (Event.KeeperState.SyncConnected == event.getState()) {
if (Event.EventType.None == event.getType() && null == event.getPath()) {
System.out.println("zookeeper连接成功");
} else if (event.getType() == Event.EventType.NodeCreated) {
// zk目录节点创建
try {
// 节点已经创建,路径为:/javatest
System.out.println("节点已经创建,路径为:" + event.getPath());
} catch (Exception e) {
}
} else if (event.getType() == Event.EventType.NodeDataChanged) {
// zk目录节点数据变化通知事件
try {
// 配置已修改,新值为:newData
System.out.println("配置已修改,新值为:" + new String(zk.getData(event.getPath(), true, stat)));
} catch (Exception e) {
}
} else if (event.getType() == Event.EventType.NodeChildrenChanged) {
// zk目录节点的子节点变化通知事件
try {
System.out.println("子节点已修改,新值为:" + new String(zk.getData(event.getPath(), true, sta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else if (event.getType() == Event.EventType.NodeDeleted) {
// zk目录节点删除
try {
// 节点已经删除,路径为:/javatest
System.out.println("节点已经删除,路径为:" + event.getPath());
} catch (Exception e) {
}
}
}
}
}
三、Zookeeper分布式锁的原理(转载)
1.主要使用:
①使用了临时顺序节点
②使用了watcher监听器
2.获得锁:
首先,在Zookeeper当中创建一个持久节点ParentLock。当第一个客户端想要获得锁时,需要在ParentLock这个节点下面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 Lock1。
之后,Client1查找ParentLock下面所有的临时顺序节点并排序,判断自己所创建的节点Lock1是不是顺序最靠前的一个。如果是第一个节点,则成功获得锁。
这时候,如果再有一个客户端 Client2 前来获取锁,则在ParentLock下载再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Lock2。
Client2查找ParentLock下面所有的临时顺序节点并排序,判断自己所创建的节点Lock2是不是顺序最靠前的一个,结果发现节点Lock2并不是最小的。
于是,Client2向排序仅比它靠前的节点Lock1注册Watcher,用于监听Lock1节点是否存在。这意味着Client2抢锁失败,进入了等待状态。
这时候,如果又有一个客户端Client3前来获取锁,则在ParentLock下载再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Lock3。
Client3查找ParentLock下面所有的临时顺序节点并排序,判断自己所创建的节点Lock3是不是顺序最靠前的一个,结果同样发现节点Lock3并不是最小的。
于是,Client3向排序仅比它靠前的节点Lock2注册Watcher,用于监听Lock2节点是否存在。这意味着Client3同样抢锁失败,进入了等待状态。
这样一来,Client1得到了锁,Client2监听了Lock1,Client3监听了Lock2。这恰恰形成了一个等待队列,很像是Java当中ReentrantLock所依赖的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3.释放锁
释放锁分为两种情况:
1.任务完成,客户端显示释放
当任务完成时,Client1会显示调用删除节点Lock1的指令。
2.任务执行过程中,客户端崩溃
获得锁的Client1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崩溃,则会断开和Zookeeper服务端的连接。根据临时节点的特性,这次连接创建的临时节点都会被删除,所以Lock1被删除了。而Client2一直监听Lock1的状态,当Lock1被删除时,Client2会立即收到通知。这时Client2会查询ParentLock下面的所有节点并排序,确认自己创建的Lock2是不是编号最小的节点。如果是最小的,则Client2获得锁。同理Client2执行完或者崩溃后,Lock2也会被删除,Client3获得锁
四、Zookeeper分布式锁和Redis分布式锁的异同
分布式锁 | 优点 | 缺点 |
---|---|---|
Zookeeper | 1.有封装好的框架,容易实现 2.有等待锁的队列,大大提升抢锁效率。 | 添加和删除节点的效率比较低 |
Redis | 1.set和del命令效率高 2.实现也容易 | 没有等待锁的机制,如果使用,需要客户端自旋,效率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