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访问者模式

访问者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集合对象中存在多种不同的元素,且每种元素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访问者和处理方式。例如,公园中存在多个景点,也存在多个游客,不同的游客对同一个景点的评价可能不同;电影或电视剧中的人物角色,不同的观众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同;还有顾客在商场购物时放在“购物车”中的商品,顾客主要关心所选商品的性价比,而收银员关心的是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这些被处理的数据元素相对稳定而访问方式多种多样的数据结构,如果用“访问者模式”来处理比较方便。访问者模式能把处理方法从数据结构中分离出来,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处理方法,且不用修改原来的程序代码与数据结构,这提高了程序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测评系统的需求

将观众分为男人和女人,对歌手进行测评,当看完某个歌手表演后,得到他们对该歌手不同的评价(评价有不同的种类,比如:成功、失败等)

传统方案:

传统方式的问题分析:

  1. 如果系统比较小,还是ok的,但是考虑系统增加越来越多新的功能时,对代码改动较大,违反了ocp原则,不利于维护
  2. 扩展性不好,比如增加了新的人员类型,或者管理方法,都不好做
  3. 引出我们会使用新的设计模式 – 访问者模式

 

访问者模式基本介绍

基本介绍:

  1.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封装一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的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
  2. 主要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解决数据结构和操作耦合性问题
  3. 访问者模式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被访问的类里面加一个对外提供接待访问者的接口
  4. 访问者模式主要应用场景是: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操作(这些操作彼此没有关联),同时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可以选用访问者模式解决

访问者(Visitor)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其主要优点如下:

  1. 扩展性好。能够在不修改对象结构中的元素的情况下,为对象结构中的元素添加新的功能
  2. 复用性好。可以通过访问者来定义整个对象结构通用的功能,从而提高系统的复用程度
  3. 灵活性好。访问者模式将数据结构与作用于结构上的操作解耦,使得操作集合可相对自由地演化而不影响系统的数据结构
  4. 符合单一职责原则。访问者模式把相关的行为封装在一起,构成一个访问者,使每一个访问者的功能都比较单一

访问者(Visitor)模式的主要缺点如下:

  1. 增加新的元素类很困难。在访问者模式中,每增加一个新的元素类,都要在每一个具体访问者类中增加相应的具体操作,这违背了“开闭原则”
  2. 破坏封装。访问者模式中具体元素对访问者公布细节,这破坏了对象的封装性
  3. 违反了依赖倒置原则。访问者模式依赖了具体类,而没有依赖抽象类

 

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访问者(Visitor)模式实现的关键是如何将作用于元素的操作分离出来封装成独立的类,其基本结构与实现方法如下:

模式的结构

访问者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1. 抽象访问者(Visitor)角色:定义一个访问具体元素的接口,为每个具体元素类对应一个访问操作 visit() ,该操作中的参数类型标识了被访问的具体元素
  2. 具体访问者(ConcreteVisitor)角色:实现抽象访问者角色中声明的各个访问操作,确定访问者访问一个元素时该做什么
  3. 抽象元素(Element)角色:声明一个包含接受操作 accept() 的接口,被接受的访问者对象作为 accept() 方法的参数
  4. 具体元素(ConcreteElement)角色:实现抽象元素角色提供的 accept() 操作,其方法体通常都是 visitor.visit(this) ,另外具体元素中可能还包含本身业务逻辑的相关操作
  5. 对象结构(Object Structure)角色:是一个包含元素角色的容器,提供让访问者对象遍历容器中的所有元素的方法,通常由 List、Set、Map 等聚合类实现

其结构图如图所示。

模式的实现

访问者模式的实现代码如下:

package visitor;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VisitorPatter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Structure os = new ObjectStructure();
        os.add(new ConcreteElementA());
        os.add(new ConcreteElementB());
        Visitor visitor = new ConcreteVisitorA();
        os.accept(visitor);
        System.out.println("------------------------");
        visitor = new ConcreteVisitorB();
        os.accept(visitor);
    }
}


// 抽象访问者
interface Visitor {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A element);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B element);
}


// 具体访问者A类
class ConcreteVisitorA implements Visitor {

    public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A element) {
        System.out.println("具体访问者A访问-->"+element.operationA());
    }

    public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B element) {
        System.out.println("具体访问者A访问-->"+element.operationB());
    }
}


// 具体访问者B类
class ConcreteVisitorB implements Visitor {

    public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A element) {
        System.out.println("具体访问者B访问-->"+element.operationA());
    }

    public void visit(ConcreteElementB element) {
        System.out.println("具体访问者B访问-->"+element.operationB());
    }
}


// 抽象元素类
interface Element {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 具体元素A类
class ConcreteElementA implements Element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public String operationA() {
        return "具体元素A的操作。";
    }
}


// 具体元素B类
class ConcreteElementB implements Element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public String operationB() {
        return "具体元素B的操作。";
    }
}


// 对象结构角色
class ObjectStructure {   

    private List<Element> list = new ArrayList<Element>();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Iterator<Element> i=list.iterator();
        while(i.hasNext()) {
            ((Element) i.next()).accept(visitor);
        }      
    }

    public void add(Element element) {
        list.add(element);
    }

    public void remove(Element element) {
        list.remove(element);
    }
}

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下:

具体访问者A访问-->具体元素A的操作。
具体访问者A访问-->具体元素B的操作。
------------------------
具体访问者B访问-->具体元素A的操作。
具体访问者B访问-->具体元素B的操作。

 

访问者模式应用实例

1) 将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对歌手进行测评,当看完某个歌手表演后,得到他们对该歌手不同的评价(评价有不同的种类,比如成功、失败 等),请使用访问者模式来说实现

2) 思路分析和图解(类图)

3) 代码实现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public abstract class Action {

    // 得到男性的测评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 得到女性的测评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public class Success extends 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
        System.out.println(" 男人给的评价该歌手很成功 !");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System.out.println(" 女人给的评价该歌手很成功 !"); 
    }
}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public class Fail extends 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
        System.out.println(" 男人给的评价该歌手失败 !");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System.out.println(" 女人给的评价该歌手失败 !"); 
    }
}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public class Wait extends A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ManResult(Man man) {
        System.out.println(" 男人给的评价是该歌手待定 ..");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WomanResult(Woman woman) {
        System.out.println(" 女人给的评价是该歌手待定 .."); 
    }
}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数据结构,管理很多人(Man , Woman) 
public class ObjectStructure {

    // 维护了一个集合
    private List<Person> persons = new LinkedList<>();

    // 增加到 list
    public void attach(Person p) {
        persons.add(p);
    }

    // 移除
    public void detach(Person p) {
        persons.remove(p); 
    }

    // 显示测评情况
    public void display(Action action) {
        for(Person p: persons) { 
            p.accept(action);
        } 
    }
}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public abstract class Person {

    // 提供一个方法,让访问者可以访问
    public abstract void accept(Action action); 
}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public class Man extends Pers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Action action) {
        action.getManResult(this); 
    }
}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 说明
// 1. 这里我们使用到了双分派,即首先在客户端程序中,将具体状态作为参数传递 Woman 中(第一次分派) 
// 2. 然后 Woman 类调用作为参数的 "具体方法" 中方法 getWomanResult,同时将自己(this)作为参数传入,完成第二次的分派
public class Woman extends Person{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Action action) {
        action.getWomanResult(this); 
    }
}
package com.atguigu.visitor;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 ObjectStructure
        ObjectStructure objectStructure = new ObjectStructure();
        objectStructure.attach(new Man()); 
        objectStructure.attach(new Woman());

        // 成功
        Success success = new Success(); 
        objectStructure.display(success);
        System.out.println("==============="); 
        Fail fail = new Fail(); 
        objectStructure.display(fail);
        System.out.println("=======给的是待定的测评========");
        Wait wait = new Wait();
        objectStructure.display(wait); 
    }
}

4) 应用案例的小结——双分派

上面提到了双分派,所谓双分派是指不管类怎么变化,我们都能找到期望的方法运行。双分派意味着得到执行的操作取决于请求的种类和两个接收者的类型。

以上述实例为例,假设我们要添加一个 Wait 的状态类,考察 Man 类和 Woman 类的反应,由于使用了双分派,只需增加一个 Action 子类即可在客户端调用即可,不需要改动任何其他类的代码。

 

模式的应用场景

通常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使用访问者(Visitor)模式:

  1. 对象结构相对稳定,但其操作算法经常变化的程序
  2. 对象结构中的对象需要提供多种不同且不相关的操作,而且要避免让这些操作的变化影响对象的结构
  3. 对象结构包含很多类型的对象,希望对这些对象实施一些依赖于其具体类型的操作

 

模式的扩展

访问者(Visitor)模式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设计模式,它常常同以下两种设计模式联用:

  1. 与“迭代器模式”联用。因为访问者模式中的“对象结构”是一个包含元素角色的容器,当访问者遍历容器中的所有元素时,常常要用迭代器。如实例中的对象结构是用 List 实现的,它通过 List 对象的 Itemtor() 方法获取迭代器。如果对象结构中的聚合类没有提供迭代器,也可以用迭代器模式自定义一个
  2. 访问者(Visitor)模式同“组合模式”联用。因为访问者(Visitor)模式中的“元素对象”可能是叶子对象或者是容器对象,如果元素对象包含容器对象,就必须用到组合模式,其结构图如图所示

 

部分引用:http://c.biancheng.net/view/1322.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