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 Ficow Shen’s Blog,原文地址: Combine 框架,从0到1 —— 1.核心概念。
内容概览
- 前言
- 核心概念
- RxSwift
- Combine
- 总结
- 参考内容
前言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响应式编程
这个名词已经久负盛名,但是在实际项目中采用了响应式编程的公司其实不多。如果您有 iOS
开发经历,那么您多半听说过 RxSwift
,而 Rx
源自微软
。提到Rx,往往也会提到源自微软的 MVVM模式
。不过,本文不会讲解 MVVM。如果您对MVVM感兴趣,推荐您阅读:Combine + MVVM 如何构建易测试的 ViewModel?
由于 Combine 借鉴了 Rx 的思想,二者具有基本相同的特性,所以本文会同时讨论这两个大框架。
而且,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开源的 RxSwift 源码来了解 Combine 的工作原理。您甚至可以这么简单粗暴的认为:Combine 就是苹果官方的 RxSwift。😅
核心概念
简而言之,Combine 和 Rx 都基于 观察者模式,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只不过,这些框架对这个模式进行了一点扩充,在被观察者与观察者之间引入了可选的转换操作(操作符:Operators)。
采用响应式编程框架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 同时支持
一对一
、一对多
观察操作,比代理
、通知中心
易用; - 常用的操作符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如:
map
,flatMap
,filter
,reduce
,throttle
等; - 代码更加优雅、代码量更少;
- 搭配 MVVM 模式,可以写出更容易测试的 ViewModel;
劣势:
- 学习成本略高;
- 调试的难度会提高,有时候甚至需要去阅读框架的源码;
- 传统的MVC模式无法发挥响应式编程框架的最大威力,需要为项目配备合适的架构模式,比如 MVVM;
RxSwift
在讲解 Combine 之前,我想介绍一下 Rx 宝石图
,这个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个常用操作符的意图。
下图就是一张Rx宝石图,箭头线代表一个序列(sequence),中间的方块代表操作符(operator)。序列中的竖线代表结束,X代表错误。一个序列中可以发射无限个元素,当序列发射完成或者错误元素后,序列就不会再继续发射任何元素。
如果所示,上方的序列(方块上方的箭头线)中有各种形状的元素,经过中间的 flip
操作(方块)转换之后,下方的序列接收到了某些元素转换后的结果。而中间的淡蓝色元素在 flip
过程中发生了错误,导致了下方的序列接收到的是一个错误而不是正常的元素。由此,接收序列停止接收。
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我的 这篇文章 来学习 RxSwift 以及 RxCocoa。
Combine
类型定义
如图所示,这三个协议就是 Combine
的核心。Publisher 负责发布内容,Subscriber 负责接收内容,Subscription 作为中介,协调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需求。
Publisher
(发布者) 的源码:
@available(OSX 10.15, iOS 13.0, tvOS 13.0, watchOS 6.0, *)
public protocol Publisher {
/// 这个发布者发布的值的类型
associatedtype Output
/// 这个发布者可能发布的错误的类型
///
/// 如果这个发布者不发布错误,就用 `Never`
associatedtype Failure : Error
/// 在调用 `subscribe(_:)` 方法时,这个方法会被触发,并连接指定的 `Subscriber 到这个发布者
///
/// - SeeAlso: `subscribe(_:)`
/// - Parameters:
/// - subscriber: 被连接到这个发布者上的订阅者。连接后,订阅者就可以开始接收值
func rece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