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知识点概述
本章主要从信息与信息化、现代化基础设施、产业现代化、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五个小章节来阐述信息化发展。其中信息与信息化包括信息基础、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化基础等内容;现代化基础设施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等内容;产业现代化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现代化等内容;数字中国包括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内容;数字化转型与元宇宙包括数字化转型、元宇宙等内容。
1.2、知识点思维导图
本章主要学习信息与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产业现代化、数字中国、数字化转型、元宇宙等知识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本章知识点仅涉及客观题,分值占2分左右,知识点主要以记忆为主。思维导图如下:

1.3、备考重点知识
(1)信息是指音讯、消息、信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2)信息是物质、能量及其属性的标示的集合,是确定性的增加。 它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等的表征。信息不是物质, 也不是能量,它以一种普遍形式,表达物质运动规律. 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产生和传递。
(3)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量单位是比特。
(4)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动态性、相对性、依附性、变换性、层次性、系统性和转化性等。
(5)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属性,主要包括:精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济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等。
(6)信息的传输模型,具体如下所示:

(7)信息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就是在系统中传送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可靠性是要求信宿收到的信息尽可能地与信源发出的信息一致,或者说失真尽可能小。
(8)信息系统基本规律应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源特性和信源编码、信道特性和信道编码、检测理论、估计理论以及密码学。
(9)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
(10)系统的特性主要包括: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相似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
(11)信息系统部件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12)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13)面向管理和支持生产是信息系统的显著特点。
(14)信息系统抽象模型,具体如下:

(15)信息系统的主要特性包括:开放行、脆弱性、健壮性等。
(16)软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编码、 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17)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系统实施(编码、 测试), 系统运行和维护等阶段。
(18)信息化是一个过稈. 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 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19)信息化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冋努力而达成的。
(20)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社会运行环境、效用积累过程等方面。
(21)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 一切领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到全面提升。
(22)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资源、 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6 个要素,这 6个要素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如下:

(23)信息资源的幵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4)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幵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
(25)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屮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26)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27)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28)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29)信息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组织信息化趋势和国家信息化趋势。
(30)组织信息化还呈现为: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 社会生活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等趋势。
(31)新基建主要内容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32)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33)信息基础设施包括:①以 5G、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③以数据中心、 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凸显技术新。
(34)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智能能源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重在应用新。
(35)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宄、技术幵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强调平台新。
(36)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37)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里有四大层级, 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
(38)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包括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标识解析三部分。
(39)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包括边缘层、laaS、PaaS 和 SaaS 四个层级。相当于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 它有四个主要作用:数椐汇聚、建模分析、知识复用、应用创新。
(40)工业互联网数据有重要性、专业性、复杂性三个特性。
(41)工业互联网安全具有涉及范围广、造成影响大、企业防护基础弱三大特点。
(42)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初步形成了平台化设计 、智能化制造、 网络化协同、 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类典型应用模式。
(43)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 将任意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別、定位、 跟踪、 监控等功能。通信与识别、 智能化、 互联性是其主要特征。
(44)智慧城市只要特征包括系统感知、传递可靠、高度智能等。
(45)城市物联网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能源环保、智能医疗、智慧建筑、智能家居和智能零售等。
(46)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47)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48)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将围绕建设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等方面。
(49)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50)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 产品、 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51)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也是各个国家推动新一代工业革命的关注焦点。
(52)智能制造的成熟度模型如下所示:

(53)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中的能力要素包括:人员、技术、资源、制造四个方面。
(54)智能制造制造能力要素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五个能力域。
(55)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级分为5级,自低向高分別是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 三级(集成级)、四级 (优化级) 和五级(引领级)。具体如下所示:

(56)现代化服务业主要包括四大类:①基础服务、②生产和市场服务、③个人消费服务、④公共服务。
(57)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触合主要表现出结合型融合、绑定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
(58)消费互联网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
(59)消费互联网的本质是个人虛拟化和增强个人生活消费体验。
(60)消费互联网具有的属性包括:媒体属性、产业属性。
(61)数字中国主要包括 宽带中国、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电子政务、 新型智慧城市、 数字乡村等内容。
(62)数字经济是建立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驱动的产业梯次转型和经济创新发展的主主引擎。
(63)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的结构主要包括驱动力、新结构、价值创造和经济增长。
(64)从产业结构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具体分别是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据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前四项属于数字产业化,第五项属于产业数字化。
(65)从整体构成上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
(66)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
(67)数字产业化的发展重点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68)产业数字化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
(69)产业数字化的特征包括:以数字科技变革生产工具、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以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 件。
(70)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形成以产业链为中心,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资金链、政策链等相互融合发展的新场景。
(71)数字化治理以**“数字技术 + 治理”为典型特征。
(72)数字化治理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治理机制。
(73)数据价值化主要包括: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三个过程。
(74)数据资产化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核心、其本质是形成数据交换价值,初步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
(75)数字政府通常是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据化、 数据业务化”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驱动重塑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形成“用数据决策、 数据服务、 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治理模式。
(76)数字政府新特征包括:协同化、云端化、智能化、数据化、动态化等。
(77)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共享、互通和便利。
(78)数字政府内容主要包括: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和一网统管。
(79)智慧城市的核心能力建设包括:数据治理、数字孪生、边际决策、多元融合和态势感知五个核心能力要素建设。
(80)智慧城市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和创新发展。
(81)智慧城市发展成熟度划分为规划级、 管理级、 协同级、优化级和引领级**。
(82)十四五规划指山:“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83)数据是与土地、劳动力、 资本和技术并列的主要生产耍素。
(84)元宇宙的主要特征包括:沉浸式体验、虚拟身份、虚拟经济、虚拟社会治理。
(85)元宇宙发展演进过程:数字人 -> 数字人生 -> 数字组织 -> 数字生态 -> 数字社会治理。
939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