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搞懂TCP协议:从 TCP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说起

彻底搞懂TCP协议:从 TCP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说起

前言

​ 说到 TCP 协议,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对于 TCP 协议总能说个一二三来,但是 TCP 协议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协议,其中有不少细节点让人头疼点。本文就是来说说这些头疼点的,浅谈一些 TCP 的疑难杂症。那么从哪说起呢?当然是从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说起啦,可能大家都知道 TCP 是三次交互完成连接的建立,四次交互来断开一个连接,那为什么是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呢?反过来不行吗?

疑症(一) TCP的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 下面两图大家再熟悉不过了,TCP 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见下面左边的”TCP 建立连接”、”TCP 数据传送”、”TCP 断开连接”时序图和右边的”TCP 协议状态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次握手

​ 要弄清 TCP 建立连接需要几次交互才行,我们需要弄清建立连接进行初始化的目标是什么。TCP 进行握手初始化一个连接的目标是:分配资源、初始化序列号(通知 peer 对端我的初始序列号是多少),知道初始化连接的目标,那么要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就简单了,握手过程可以简化为下面的四次交互:

  1. client 端首先发送一个 SYN 包告诉 Server 端我的初始序列号是 X;

  2. Server 端收到 SYN 包后回复给 client 一个 ACK 确认包,告诉 client 说我收到了;

  3. 接着 Server 端也需要告诉 client 端自己的初始序列号,于是 Server 也发送一个 SYN 包告诉 client 我的初始序列号是 Y;

  4. Client 收到后,回复 Server 一个 ACK 确认包说我知道了。

整个过程 4 次交互即可完成初始化,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个问题:

  • Server 的 ACK 确认包和接下来的 SYN 包可以合成一个 SYN ACK 包一起发送的,没必要分别单独发送,这样 TCP 建立一个连接,三次握手在进行最少次交互的情况下完成了 Peer 两端的资源分配和初始化序列号的交换。

在三次握手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有以下疑问:

  • 初始化序列号 X、Y 是可以是写死固定的吗,为什么不能呢?

  • 假如 Client 发送一个 SYN 包给 Server 后就挂了或是不管了,这个时候这个连接处于什么状态呢?会超时吗?为什么呢?

    四次挥手

    ​ TCP 进行断开连接的目标是:回收资源、终止数据传输。由于 TCP 是全双工的,需要 Peer 两端分别各自拆除自己通向 Peer 对端的方向的通信信道。这样需要四次挥手来分别拆除通信信道,就比较清晰明了了。

  1. Client 发送一个 FIN 包来告诉 Server 我已经没数据需要发给 Server 了;
  2. Server 收到后回复一个 ACK 确认包说我知道了;
  3. 然后 server 在自己也没数据发送给 client 后,Server 也发送一个 FIN 包给 Client 告诉 Client 我也已经没数据发给 client 了;
  4. Client 收到后,就会回复一个 ACK 确认包说我知道了。

到此,四次挥手,这个 TCP 连接就可以完全拆除了。在四次挥手的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有以下疑问:

  • Client 和 Server 同时发起断开连接的 FIN 包会怎么样呢,TCP 状态是怎么转移的?
  • 四次挥手过程中,Server 端的 ACK 确认包能不能和接下来的 FIN 包合并成一个包呢,这样四次挥手就变成三次挥手了。
  • 四次挥手过程中,首先断开连接的一端,在回复最后一个 ACK 后,为什么要进行 TIME_WAIT 呢(超时设置是 2*MSL,RFC793 定义了 MSL 为 2 分钟,Linux 设置成了 30s),在 TIME_WAIT 的时候又不能释放资源,白白让资源占用那么长时间,能不能省了 TIME_WAIT 呢,为什么?

疑症(二)TCP 连接的初始化序列号能否固定

​ 如果初始化序列号(缩写为 ISN:Inital Sequence Number)可以固定,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问题。假设 ISN 固定是 1,Client 和 Server 建立好一条 TCP 连接后,Client 连续给 Server 发了 10 个包,这 10 个包不知怎么被链路上的路由器缓存了(路由器会毫无先兆地缓存或者丢弃任何的数据包),这个时候碰巧 Client 挂掉了,然后 Client 用同样的端口号重新连上 Server,Client 又连续给 Server 发了几个包,假设这个时候 Client 的序列号变成了 5。

​ 接着,之前被路由器缓存的 10 个数据包全部被路由到 Server 端了,Server 给 Client 回复确认号 10,这个时候,Client 整个都不好了,这是什么情况?我的序列号才到 5,你怎么给我的确认号是 10 了,整个都乱了。RFC793 中,建议 ISN 和一个假的时钟绑在一起,这个时钟会在每 4 微秒对 ISN 做加一操作,直到超过 2^32,又从 0 开始,这需要 4 小时才会产生 ISN 的回绕问题,这几乎可以保证每个新连接的 ISN 不会和旧的连接的 ISN 产生冲突。这种递增方式的 ISN,很容易让攻击者猜测到 TCP 连接的 ISN,现在的实现大多是在一个基准值的基础上进行随机的

疑症(三)初始化连接的 SYN 超时问题

​ Client 发送 SYN 包给 Server 后挂了,Server 回给 Client 的 SYN-ACK 一直没收到 Client 的 ACK 确认,这个时候这个连接既没建立起来,也不能算失败。这就需要一个超时时间让 Server 将这个连接断开,否则这个连接就会一直占用 Server 的 SYN 连接队列中的一个位置,大量这样的连接就会将 Server 的 SYN 连接队列耗尽,让正常的连接无法得到处理。目前,Linux 下默认会进行 5 次重发 SYN-ACK 包,重试的间隔时间从 1s 开始,下次的重试间隔时间是前一次的双倍,5 次的重试时间间隔为 1s,2s, 4s, 8s,16s,总共 31s,第 5 次发出后还要等 32s 都知道第 5 次也超时了,所以,总共需要 1s + 2s +4s+ 8s+ 16s + 32s =63s,TCP 才会把断开这个连接。

​ 由于,SYN 超时需要 63 秒,那么就给攻击者一个攻击服务器的机会,攻击者在短时间内发送大量的 SYN 包给 Server(俗称 SYN flood 攻击),用于耗尽 Server 的 SYN 队列。对于应对 SYN 过多的问题,linux 提供了几个 TCP 参数:tcp_syncookies、tcp_synack_retries、tcp_max_syn_backlog、tcp_abort_on_overflow 来调整应对。

疑症(四) TCP 的 两端同时断开连接

​ 由上面的”TCP 协议状态机“图可以看出,TCP 的 Peer 端在收到对端的 FIN 包前发出了 FIN 包,那么该 Peer 的状态就变成了 FIN_WAIT1,Peer 在 FIN_WAIT1 状态下收到对端 Peer 对自己 FIN 包的 ACK 包的话,那么 Peer 状态就变成 FIN_WAIT2,Peer 在 FIN_WAIT2 下收到对端 Peer 的 FIN 包,在确认已经收到了对端 Peer 全部的 Data 数据包后,就响应一个 ACK 给对端 Peer,然后自己进入 TIME_WAIT 状态。

​ 但是如果 Peer 在 FIN_WAIT1 状态下首先收到对端 Peer 的 FIN 包的话,那么该 Peer 在确认已经收到了对端 Peer 全部的 Data 数据包后,就响应一个 ACK 给对端 Peer,然后自己进入 CLOSEING 状态,Peer 在 CLOSEING 状态下收到自己的 FIN 包的 ACK 包的话,那么就进入 TIME WAIT 状态。于是,TCP 的 Peer 两端同时发起 FIN 包进行断开连接,那么两端 Peer 可能出现完全一样的状态转移 FIN_WAIT1----->CLOSEING——>TIME_WAIT,也就会 Client 和 Server 最后同时进入 TIME_WAIT 状态。同时关闭连接的状态转移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疑症(五)四次挥手能不能变成三次挥手呢??

​ 答案是可能的。TCP 是全双工通信,Cliet 在自己已经不会在有新的数据要发送给 Server 后,可以发送 FIN 信号告知 Server,这边已经终止 Client 到对端 Server 那边的数据传输。但是,这个时候对端 Server 可以继续往 Client 这边发送数据包。于是,两端数据传输的终止在时序上是独立并且可能会相隔比较长的时间,这个时候就必须最少需要 2+2= 4 次挥手来完全终止这个连接。但是,如果 Server 在收到 Client 的 FIN 包后,在也没数据需要发送给 Client 了,那么对 Client 的 ACK 包和 Server 自己的 FIN 包就可以合并成为一个包发送过去,这样四次挥手就可以变成三次了(似乎 linux 协议栈就是这样实现的)

疑症(六) TCP 的头号疼症 TIME_WAIT 状态

要说明 TIME_WAIT 的问题,需要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Peer 两端,哪一端会进入 TIME_WAIT 呢?为什么?

​ 相信大家都知道,TCP 主动关闭连接的那一方会最后进入 TIME_WAIT。那么怎么界定主动关闭方呢?是否主动关闭是由 FIN 包的先后决定的,就是在自己没收到对端 Peer 的 FIN 包之前自己发出了 FIN 包,那么自己就是主动关闭连接的那一方。对于疑症(4)中描述的情况,那么 Peer 两边都是主动关闭的一方,两边都会进入 TIME_WAIT。为什么是主动关闭的一方进行 TIME_WAIT 呢,被动关闭的进入 TIME_WAIT 可以不呢?我们来看看 TCP 四次挥手可以简单分为下面三个过程:

过程一、主动关闭方发送 FIN;

过程二、被动关闭方收到主动关闭方的 FIN 后发送该 FIN 的 ACK,被动关闭方发送 FIN;

过程三、主动关闭方收到被动关闭方的 FIN 后发送该 FIN 的 ACK,被动关闭方等待自己 FIN 的 ACK。

​ 问题就在过程三中,据 TCP 协议规范,不对 ACK 进行 ACK,如果主动关闭方不进入 TIME_WAIT,那么主动关闭方在发送完 ACK 就走了的话,如果最后发送的 ACK 在路由过程中丢掉了,最后没能到被动关闭方,这个时候被动关闭方没收到自己 FIN 的 ACK 就不能关闭连接,接着被动关闭方会超时重发 FIN 包,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对端会给该 FIN 回 ACK,被动关闭方就无法正常关闭连接了,所以主动关闭方需要进入 TIME_WAIT 以便能够重发丢掉的被动关闭方 FIN 的 ACK。

二、TIME_WAIT 状态是用来解决或避免什么问题呢?

TIME_WAIT 主要是用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1、上面解释为什么主动关闭方需要进入 TIME_WAIT 状态中提到的: 主动关闭方需要进入 TIME_WAIT 以便能够重发丢掉的被动关闭方 FIN 包的 ACK。如果主动关闭方不进入 TIME_WAIT,那么在主动关闭方对被动关闭方 FIN 包的 ACK 丢失了的时候,被动关闭方由于没收到自己 FIN 的 ACK,会进行重传 FIN 包,这个 FIN 包到主动关闭方后,由于这个连接已经不存在于主动关闭方了,这个时候主动关闭方无法识别这个 FIN 包,协议栈会认为对方疯了,都还没建立连接你给我来个 FIN 包?,于是回复一个 RST 包给被动关闭方,被动关闭方就会收到一个错误(我们见的比较多的:connect reset by peer,这里顺便说下 Broken pipe,在收到 RST 包的时候,还往这个连接写数据,就会收到 Broken pipe 错误了),原本应该正常关闭的连接,给我来个错误,很难让人接受。

​ 2、防止已经断开的连接 1 中在链路中残留的 FIN 包终止掉新的连接 2(重用了连接 1 的所有的 5 元素(源 IP,目的 IP,TCP,源端口,目的端口)),这个概率比较低,因为涉及到一个匹配问题,迟到的 FIN 分段的序列号必须落在连接 2 的一方的期望序列号范围之内,虽然概率低,但是确实可能发生,因为初始序列号都是随机产生的,并且这个序列号是 32 位的,会回绕。

​ 3、防止链路上已经关闭的连接的残余数据包(a lost duplicate packet or a wandering duplicate packet) 干扰正常的数据包,造成数据流的不正常。这个问题和 2)类似。

三、TIME_WAIT 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TIME_WAIT 带来的问题注意是源于:一个连接进入 TIME_WAIT 状态后需要等待 2*MSL(一般是 1 到 4 分钟)那么长的时间才能断开连接释放连接占用的资源,会造成以下问题:

  • 作为服务器,短时间内关闭了大量的 Client 连接,就会造成服务器上出现大量的 TIME_WAIT 连接,占据大量的 tuple,严重消耗着服务器的资源。
  • 作为客户端,短时间内大量的短连接,会大量消耗的 Client 机器的端口,毕竟端口只有 65535 个,端口被耗尽了,后续就无法在发起新的连接了。

由于上面两个问题,作为客户端需要连本机的一个服务的时候,首选 UNIX 域套接字而不是 TCP)。TIME_WAIT 很令人头疼,很多问题是由 TIME_WAIT 造成的,但是 TIME_WAIT 又不是多余的不能简单将 TIME_WAIT 去掉,那么怎么来解决或缓解 TIME_WAIT 问题呢?可以进行 TIME_WAIT 的快速回收和重用来缓解 TIME_WAIT 的问题。有没一些清掉 TIME_WAIT 的技巧呢?

四、TIME_WAIT 的快速回收和重用

【1】TIME_WAIT 快速回收 linux 下开启 TIME_WAIT 快速回收需要同时打开 tcp_tw_recycle 和 tcp_timestamps(默认打开)两选项。Linux 下快速回收的时间为 3.5*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而一个 RTO 时间为 200ms 至 120s。开启快速回收 TIME_WAIT,可能会带来(问题一、)中说的三点危险,为了避免这些危险,要求同时满足以下三种情况的新连接要被拒绝掉:

  • 来自同一个对端 Peer 的 TCP 包携带了时间戳;
  • 之前同一台 peer 机器(仅仅识别 IP 地址,因为连接被快速释放了,没了端口信息)的某个 TCP 数据在 MSL 秒之内到过本 Server;
  • Peer 机器新连接的时间戳小于 peer 机器上次 TCP 到来时的时间戳,且差值大于重放窗口戳(TCP_PAWS_WINDOW)。

初看起来正常的数据包同时满足下面 3 条几乎不可能,因为机器的时间戳不可能倒流的,出现上述的 3 点均满足时,一定是老的重复数据包又回来了,丢弃老的 SYN 包是正常的。到此,似乎启用快速回收就能很大程度缓解 TIME_WAIT 带来的问题。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东西就是 NAT。

在一个 NAT 后面的所有 Peer 机器在 Server 看来都是一个机器,NAT 后面的那么多 Peer 机器的系统时间戳很可能不一致,有些快,有些慢。这样,在 Server 关闭了与系统时间戳快的 Client 的连接后,在这个连接进入快速回收的时候,同一 NAT 后面的系统时间戳慢的 Client 向 Server 发起连接,这就很有可能同时满足上面的三种情况,造成该连接被 Server 拒绝掉。所以,在是否开启 tcp_tw_recycle 需要慎重考虑了

【2】TIME_WAIT 重用

​ linux 上比较完美的实现了 TIME_WAIT 重用问题。只要满足下面两点中的一点,一个 TW 状态的四元组(即一个 socket 连接)可以重新被新到来的 SYN 连接使用。

​ [1]. 新连接 SYN 告知的初始序列号比 TIME_WAIT 老连接的末序列号大;

​ [2]. 如果开启了 tcp_timestamps,并且新到来的连接的时间戳比老连接的时间戳大。

​ 要同时开启 tcp_tw_reuse 选项和 tcp_timestamps 选项才可以开启 TIME_WAIT 重用,还有一个条件是:重用 TIME_WAIT 的条件是收到最后一个包后超过 1s。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 TIME_WAIT 重用对 Server 端来说并没解决大量 TIME_WAIT 造成的资源消耗的问题,因为不管 TIME_WAIT 连接是否被重用,它依旧占用着系统资源。即便如此,TIME_WAIT 重用还是有些用处的,它解决了整机范围拒绝接入的问题,虽然一般一个单独的 Client 是不可能在 MSL 内用同一个端口连接同一个服务的,但是如果 Client 做了 bind 端口那就是同个端口了。时间戳重用 TIME_WAIT 连接的机制的前提是 IP 地址唯一性,得出新请求发起自同一台机器,但是如果是 NAT 环境下就不能这样保证了,于是在 NAT 环境下,TIME_WAIT 重用还是有风险的。

有些同学可能会混淆 tcp_tw_reuse 和 SO_REUSEADDR 选项,认为是相关的一个东西,其实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可以说两个半毛钱关系都没。tcp_tw_reuse 是内核选项,而 SO_REUSEADDR 用户态的选项,使用 SO_REUSEADDR 是告诉内核,如果端口忙,但 TCP 状态位于 TIME_WAIT,可以重用端口。如果端口忙,而 TCP 状态位于其他状态,重用端口时依旧得到一个错误信息,指明 Address already in use”。如果你的服务程序停止后想立即重启,而新套接字依旧使用同一端口,此时 SO_REUSEADDR 选项非常有用。但是,使用这个选项就会有(问题二、)中说的三点危险,虽然发生的概率不大。

疑症(七)TCP 的延迟确认机制

​ 按照 TCP 协议,确认机制是累积的,也就是确认号 X 的确认指示的是所有 X 之前但不包括 X 的数据已经收到了。确认号(ACK)本身就是不含数据的分段,因此大量的确认号消耗了大量的带宽,虽然大多数情况下,ACK 还是可以和数据一起捎带传输的,但是如果没有捎带传输,那么就只能单独回来一个 ACK,如果这样的分段太多,网络的利用率就会下降。为缓解这个问题,RFC 建议了一种延迟的 ACK,也就是说,ACK 在收到数据后并不马上回复,而是延迟一段可以接受的时间,延迟一段时间的目的是看能不能和接收方要发给发送方的数据一起回去,因为 TCP 协议头中总是包含确认号的,如果能的话,就将数据一起捎带回去,这样网络利用率就提高了。

延迟 ACK 就算没有数据捎带,那么如果收到了按序的两个包,那么只要对第二包做确认即可,这样也能省去一个 ACK 消耗。由于 TCP 协议不对 ACK 进行 ACK 的,RFC 建议最多等待 2 个包的积累确认,这样能够及时通知对端 Peer,我这边的接收情况。Linux 实现中,有延迟 ACK 和快速 ACK,并根据当前的包的收发情况来在这两种 ACK 中切换。一般情况下,ACK 并不会对网络性能有太大的影响,延迟 ACK 能减少发送的分段从而节省了带宽,而快速 ACK 能及时通知发送方丢包,避免滑动窗口停等,提升吞吐率。关于 ACK 分段,有个细节需要说明一下,ACK 的确认号,是确认按序收到的最后一个字节序,对于乱序到来的 TCP 分段,接收端会回复相同的 ACK 分段,只确认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 TCP 分段。TCP 连接的延迟确认时间一般初始化为最小值 40ms,随后根据连接的重传超时时间(RTO)、上次收到数据包与本次接收数据包的时间间隔等参数进行不断调整。

疑症(八)TCP 的重传机制以及重传的超时计算

【1】TCP 的重传超时计算

​ TCP 交互过程中,如果发送的包一直没收到 ACK 确认,是要一直等下去吗?显然不能一直等(如果发送的包在路由过程中丢失了,对端都没收到又如何给你发送确认呢?),这样协议将不可用,既然不能一直等下去,那么该等多久呢?等太长时间的话,数据包都丢了很久了才重发,没有效率,性能差;等太短时间的话,可能 ACK 还在路上快到了,这时候却重传了,造成浪费,同时过多的重传会造成网络拥塞,进一步加剧数据的丢失。也是,我们不能去猜测一个重传超时时间,应该是通过一个算法去计算,并且这个超时时间应该是随着网络的状况在变化的。为了使我们的重传机制更高效,如果我们能够比较准确知道在当前网络状况下,一个数据包从发出去到回来的时间 RTT——Round Trip Time,那么根据这个 RTT 我们就可以方便设置 TimeOut——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了。

【2】TCP 的重传机制

​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知道,TCP 的重传是由超时触发的,这会引发一个重传选择问题,假设 TCP 发送端连续发了 1、2、3、4、5、6、7、8、9、10 共 10 包,其中 4、6、8 这 3 个包全丢失了,由于 TCP 的 ACK 是确认最后连续收到序号,这样发送端只能收到 3 号包的 ACK,这样在 TIME_OUT 的时候,发送端就面临下面两个重传选择: [1].仅重传 4 号包 [2].重传 3 号后面所有的包,也就是重传 4~10 号包

​ 对于,上面两个选择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显。方案[1],优点:按需重传,能够最大程度节省带宽。缺点:重传会比较慢,因为重传 4 号包后,需要等下一个超时才会重传 6 号包。方案[2],优点:重传较快,数据能够较快交付给接收端。缺点:重传了很多不必要重传的包,浪费带宽,在出现丢包的时候,一般是网络拥塞,大量的重传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拥塞。

​ 上面的问题是由于单纯以时间驱动来进行重传的,都必须等待一个超时时间,不能快速对当前网络状况做出响应,如果加入以数据驱动呢?TCP 引入了一种叫 Fast Retransmit(快速重传)的算法,就是在连续收到 3 次相同确认号的 ACK,那么就进行重传。这个算法基于这么一个假设,连续收到 3 个相同的 ACK,那么说明当前的网络状况变好了,可以重传丢失的包了。

​ 快速重传解决了 timeout 的问题,但是没解决重传一个还是重传多个的问题。出现难以决定是否重传多个包问题的根源在于,发送端不知道那些非连续序号的包已经到达接收端了,但是接收端是知道的,如果接收端告诉一下发送端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于是,RFC2018 提出了 Selective Acknowledgment(SACK,选择确认)机制,SACK 是 TCP 的扩展选项,包括(1)SACK 允许选项(Kind=4,Length=2,选项只允许在有 SYN 标志的 TCP 包中),(2)SACK 信息选项 Kind=5,Length)。一个 SACK 的例子如下图,红框说明:接收端收到了 0-5500,8000-8500,7000-7500,6000-6500 的数据了,这样发送端就可以选择重传丢失的 5500-6000,6500-7000,7500-8000 的包。

​ SACK 依靠接收端的接收情况反馈,解决了重传风暴问题,这样够了吗?接收端能不能反馈更多的信息呢?显然是可以的,于是,RFC2883 对对 SACK 进行了扩展,提出了 D-SACK,也就是利用第一块 SACK 数据中描述重复接收的不连续数据块的序列号参数,其他 SACK 数据则描述其他正常接收到的不连续数据。这样发送方利用第一块 SACK,可以发现数据段被网络复制、错误重传、ACK 丢失引起的重传、重传超时等异常的网络状况,使得发送端能更好调整自己的重传策略。D-SACK,有几个优点: 1)发送端可以判断出,是发包丢失了,还是接收端的 ACK 丢失了。(发送方,重传了一个包,发现并没有 D-SACK 那个包,那么就是发送的数据包丢了;否则就是接收端的 ACK 丢了,或者是发送的包延迟到达了); 2)发送端可以判断自己的 RTO 是不是有点小了,导致过早重传(如果收到比较多的 D-SACK 就该怀疑是 RTO 小了); 3)发送端可以判断自己的数据包是不是被复制了。(如果明明没有重传该数据包,但是收到该数据包的 D-SACK); 4)发送端可以判断目前网络上是不是出现了有些包被 delay 了,也就是出现先发的包却后到了。

疑症(九)TCP 的流量控制

​ 我们知道 TCP 的窗口(window)是一个 16bit 位字段,它代表的是窗口的字节容量,也就是 TCP 的标准窗口最大为 2^16-1=65535 个字节。另外在 TCP 的选项字段中还包含了一个 TCP 窗口扩大因子,option-kind 为 3,option-length 为 3 个字节,option-data 取值范围 0-14。窗口扩大因子用来扩大 TCP 窗口,可把原来 16bit 的窗口,扩大为 31bit。这个窗口是接收端告诉发送端自己还有多少缓冲区可以接收数据。于是发送端就可以根据这个接收端的处理能力来发送数据,而不会导致接收端处理不过来。也就是,发送端是根据接收端通知的窗口大小来调整自己的发送速率的,以达到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尽管流量控制看起来简单明了,就是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的限制来控制自己的发送就好了,但是细心的同学还是会有些疑问的。

  1. 发送端是怎么做到比较方便知道自己哪些包可以发,哪些包不能发呢?
  2. 如果接收端通知一个零窗口给发送端,这个时候发送端还能不能发送数据呢?如果不发数据,那一直等接收端口通知一个非 0 窗口吗,如果接收端一直不通知呢?
  3. 如果接收端处理能力很慢,这样接收端的窗口很快被填满,然后接收处理完几个字节,腾出几个字节的窗口后,通知发送端,这个时候发送端马上就发送几个字节给接收端吗?发送的话会不会太浪费了,就像一艘万吨油轮只装上几斤的油就开去目的地一样。对于发送端产生数据的能力很弱也一样,如果发送端慢吞吞产生几个字节的数据要发送,这个时候该不该立即发送呢?还是累积多点在发送?

疑问 1 的解决:

​ 发送方要知道那些可以发,哪些不可以发,一个简明的方案就是按照接收方的窗口通告,发送方维护一个一样大小的发送窗口就可以了,在窗口内的可以发,窗口外的不可以发,窗口在发送序列上不断后移,这就是 TCP 中的滑动窗口。如下图所示,对于 TCP 发送端其发送缓存内的数据都可以分为 4 类: [1]-已经发送并得到接收端 ACK 的; [2]-已经发送但还未收到接收端 ACK 的; [3]-未发送但允许发送的(接收方还有空间); [4]-未发送且不允许发送(接收方没空间了)。

其中,[2]和[3]两部分合起来称之为发送窗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两图演示的窗口的滑动情况,收到 36 的 ACK 后,窗口向后滑动 5 个 by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疑问 2的解决

由问题 1我们知道,发送端的发送窗口是由接收端控制的。下图,展示了一个发送端是怎么受接收端控制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由上图我们知道,当接收端通知一个 zero 窗口的时候,发送端的发送窗口也变成了 0,也就是发送端不能发数据了。如果发送端一直等待,直到接收端通知一个非零窗口在发数据的话,这似乎太受限于接收端,如果接收端一直不通知新的窗口呢?显然发送端不能干等,起码有一个主动探测的机制。为解决 0 窗口的问题,TCP 使用了 Zero Window Probe 技术,缩写为 ZWP。发送端在窗口变成 0 后,会发 ZWP 的包给接收方,来探测目前接收端的窗口大小,一般这个值会设置成 3 次,每次大约 30-60 秒(不同的实现可能会不一样)。

​ 如果 3 次过后还是 0 的话,有的 TCP 实现就会发 RST 掉这个连接。正如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商机,那么有等待的地方就很有可能出现 DDoS 攻击点。攻击者可以在和 Server 建立好连接后,就向 Server 通告一个 0 窗口,然后 Server 端就只能等待进行 ZWP,于是攻击者会并发大量的这样的请求,把 Server 端的资源耗尽。

疑问点 3的解决

疑点 3本质就是一个避免发送大量小包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原因有二:

​ 1、接收端一直在通知一个小的窗口;

​ 2、发送端本身问题,一直在发送小包。这个问题,TCP 中有个术语叫 Silly Window Syndrome(糊涂窗口综合症)。

​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有两种,1.接收端不通知小窗口。2.发送端积累一下数据在发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