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间通信(IPC)-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信号量、套接字

多进程:

首先,先来讲一下fork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由fork创建的新进程被称为子进程(child process)。该函数被调用一次,但返回两次。两次返回的区别是子进程的返回值是0,而父进程的返回值则是新进程(子进程)的进程 id。将子进程id返回给父进程的理由是:因为一个进程的子进程可以多于一个,没有一个函数使一个进程可以获得其所有子进程的进程id。对子进程来说,之所以fork返回0给它,是因为它随时可以调用getpid()来获取自己的pid;也可以调用getppid()来获取父进程的id。(进程id 0总是由交换进程使用,所以一个子进程的进程id不可能为0 )。

fork之后,操作系统会复制一个与父进程完全相同的子进程,虽说是父子关系,但是在操作系统看来,他们更像兄弟关系,这2个进程共享代码空间,但是数据空间是互相独立的,子进程数据空间中的内容是父进程的完整拷贝,指令指针也完全相同,子进程拥有父进程当前运行到的位置(两进程的程序计数器pc值相同,也就是说,子进程是从fork返回处开始执行的),但有一点不同,如果fork成功,子进程中fork的返回值是0,父进程中fork的返回值是子进程的进程号,如果fork不成功,父进程会返回错误。
可以这样想象,2个进程一直同时运行,而且步调一致,在fork之后,他们分别作不同的工作,也就是分岔了。这也是fork为什么叫fork的原因

至于哪一个最先运行,可能与操作系统(调度算法)有关,而且这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重要,如果需要父子进程协同,可以通过原语的办法解决。

常见的通信方式:

每个进程各自有不同的用户地址空间,任何一个进程的全局变量在另一个进程中都看不到,所以进程之间要交换数据必须通过内核,在内核中

开辟一块缓冲区,进程A把数据从用户空间拷到内核缓冲区,进程B再从内核缓冲区把数据读走,内核提供的这种机制称为进程间通信


不同进程间的通信本质:进程之间可以看到一份公共资源;而提供这份资源的形式或者提供者不同,造成了通信方式不同。

管道是一种具有两个端点的通信通道,一个管道实际上就是只存在在内存中的文件,对这个文件操作需要两个已经打开文件进行,他们代表管道的两端,也叫两个句,管道是一种特殊的文件,不属于一种文件系统,而是一种独立的文件系统,有自己的数据结构,根据管道的使用范围划分为无名管道和命名管道。

1. 无名管道pipe:

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而且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进程的亲缘关系通常是指父子进程关系。

无名管道用于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通常父进程创建管道,然后由通信的子进程继承父进程的读端点句柄和写端点句柄,或者父进程有读写句柄的子进程,这些子进程可以使用管道直接通信,不需要通过父进程。

2. 高级管道popen:

将另一个程序当做一个新的进程在当前程序进程中启动,则它算是当前程序的子进程,这种方式我们成为高级管道方式。

3. 命名管道FIFO:

有名管道也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但是它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

命名管道是为了解决无名管道只能在父子进程间通信而设计的,命名管道是建立在实际的磁盘介质或文件系统(而不是只存在内存中),任何进程可以通过文件名或路径建立与该文件的联系,命名管道需要一种FIFO文件(有先进先出的原则),虽然FIFO文件的inode节点在磁盘上,但仅是一个节点而已,文件的数据还是存在于内存缓冲页面中,和普通管道相同。

4. 消息队列MessageQueue:

消息队列是由消息的链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传递信息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表,包括Posix消息队列和system v消息队列(Posix常用于线程,system常用于进程),有写权限的进程可以向消息队列中添加消息,有读权限的进程可以读走消息队列的消息。

5. 共享内存SharedMemory: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多个进程都可以访问(使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空间)。共享内存是最快的 IPC 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运行效率低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量,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6. 信号 sinal :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除了用于进程间通信之外,进程还可以发送信号给进程本身。除了系统内核和root之外,只有具备相同id的进程才可以信号进行通信。

7. 信号量Semaphore: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可以用来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它常作为一种锁机制,防止某进程正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其他进程也访问该资源。因此,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内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8. 套接字Socket:

套接字也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与其他通信机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机器间的进程通信。

通信过程如下:

  8.1命名socket

  SOCK_STREAM 式本地套接字的通信双方均需要具有本地地址,其中服务器端的本地地址需要明确指定,指定方法是使用 struct sockaddr_in 类型的变量。

  8.2 绑定

  SOCK_STREAM 式本地套接字的通信双方均需要具有本地地址,其中服务器端的本地地址需要明确指定,指定方法是使用 struct sockaddr_in 类型的变量,将相应字段赋值,再将其绑定在创建的服务器套接字上,绑定要使用 bind 系统调用,其原形如下:

int bind(int socket,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ize_t address_len);

其中 socket表示服务器端的套接字描述符,address 表示需要绑定的本地地址,是一个 struct sockaddr_in 类型的变量,address_len 表示该本地地址的字节长度。

  8.3 监听

  服务器端套接字创建完毕并赋予本地地址值(名称,本例中为Server Socket)后,需要进行监听,等待客户端连接并处理请求,监听使用 listen 系统调用,接受客户端连接使用accept系统调用,它们的原形如下:

int listen(int socket, int backlog);
int accept(int socke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ize_t *address_len);

        其中 socket 表示服务器端的套接字描述符;backlog 表示排队连接队列的长度(若有多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则需要进行排队);address 表示当前连接客户端的本地地址,该参数为输出参数,是客户端传递过来的关于自身的信息;address_len 表示当前连接客户端本地地址的字节长度,这个参数既是输入参数,又是输出参数。

  8.4 连接服务器

  客户端套接字创建完毕并赋予本地地址值后,需要连接到服务器端进行通信,让服务器端为其提供处理服务。

  对于SOCK_STREAM类型的流式套接字,需要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连接方可使用。连接要使用 connect 系统调用,其原形为

int connect(int socket,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ess, size_t address_len);
        其中socket为客户端的套接字描述符,address表示目标服务器端的变量地址,是一个 struct sockaddr_in 类型的变量,address_len 表示服务器变量地址的字节长度。实现连接的代码如下:
connect(client_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_address, sizeof(serv_address));

     8.5 相互发送接收数据

  无论客户端还是服务器,都要和对方进行数据上的交互,这种交互也正是我们进程通信的主题。一个进程扮演客户端的角色,另外一个进程扮演服务器的角色,两个进程之间相互发送接收数据,这就是基于本地套接字的进程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要使用 write 和 read 系统调用,它们的原形为:

int read(int socket, char *buffer, size_t len);
int write(int socket, char *buffer, size_t len);

       其中 socket 为套接字描述符;len 为需要发送或需要接收的数据长度;

  对于 read 系统调用,buffer 是用来存放接收数据的缓冲区,即接收来的数据存入其中,是一个输出参数;

  对于 write 系统调用,buffer 用来存放需要发送出去的数据,即 buffer 内的数据被发送出去,是一个输入参数;返回值为已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长度。

  8.6 断开连接

  交互完成后,需要将连接断开以节省资源,使用close系统调用,其原形为:

int close(int socket);

无名管道:

管道如何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1)父进程创建管道,得到两个文件描述符指向管道的两端 int pipe(int fd[2]);//创建管道,fd[0]读端,fd[1]写端

(2)父进程fork出子进程,子进程也有两个文件描述符指向同一个管道。

(3)父进程关闭fd[0],子进程关闭fd[1],即父进程关闭管道读端,子进程关闭管道写端(因为管道只支持单向通信)。父进程可以往管道写,子进程可以从管道读,管道是环形队列实现的,数据从写端流入从读端流出,这样就实现了进程间通信。 
这里写图片描述

管道读取数据的四种的情况

(1)读端不读,写端一直写 
这里写图片描述
(2)写端不写,但是读端一直读 
这里写图片描述

(3)读端一直读,且fd[0]保持打开,而写端写了一部分数据不写了,并且关闭fd[1]。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果一个管道读端一直在读数据,而管道写端的引用计数大于0决定管道是否会堵塞,引用计数大于0,只读不写会导致管道堵塞。

(4)读端读了一部分数据,不读了且关闭fd[0],写端一直在写且f[1]还保持打开状态。

这里写图片描述

总结: 
如果一个管道的写端一直在写,而读端的引用计数是否大于0决定管道是否会堵塞,引用计数大于0,只写不读再次调用write会导致管道堵塞; 
如果一个管道的读端一直在读,而写端的引用计数是否大于0决定管道是否会堵塞,引用计数大于0,只读不写再次调用read会导致管道堵塞; 

而当他们的引用计数等于0时,只写不读会导致写端的进程收到一个SIGPIPE信号,导致进程终止,只读不写会导致read返回0,就像读到文件末尾一样。

管道特点

1.管道只允许具有血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如父子进程间的通信。
2.管道只允许单向通信。
3.管道内部保证同步机制,从而保证访问数据的一致性。
4.面向字节流
5.管道随进程,进程在管道在,进程消失管道对应的端口也关闭,两个进程都消失管道也消失。

信号:

信号是Linux系统中用于进程之间通信或操作的一种机制,信号可以在任何时候发送给某一进程,而无须知道该进程的状态。如果该进程并未处于执行状态,则该信号就由内核保存起来,直到该进程恢复执行并传递给他为止。如果一个信号被进程设置为阻塞,则该信号的传递被延迟,直到其阻塞被取消时才被传递给进程。

Linux提供了几十种信号,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信号之间依靠他们的值来区分,但是通常在程序中使用信号的名字来表示一个信号。在Linux系统中,这些信号和以他们的名称命名的常量被定义在/usr/includebitssignum.h文件中。通常程序中直接包含<signal.h>就好。

信号是在软件层次上对中断机制的一种模拟,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信号可以在用户空间进程和内核之间直接交互。内核也可以利用信号来通知用户空间的进程来通知用户空间发生了哪些系统事件。信号事件有两个来源:

1)硬件来源,例如按下了cltr+C,通常产生中断信号sigint

2)软件来源,例如使用系统调用或者命令发出信号。最常用的发送信号的系统函数是kill,raise,setitimer,sigation,sigqueue函数。软件来源还包括一些非法运算等操作。

一旦有信号产生,用户进程对信号产生的响应有三种方式:

1)执行默认操作,linux对每种信号都规定了默认操作。

2)捕捉信号,定义信号处理函数,当信号发生时,执行相应的处理函数。

3)忽略信号,当不希望接收到的信号对进程的执行产生影响,而让进程继续执行时,可以忽略该信号,即不对信号进程作任何处理。

  有两个信号是应用进程无法捕捉和忽略的,即SIGKILL和SEGSTOP,这是为了使系统管理员能在任何时候中断或结束某一特定的进程。

上图表示了Linux中常见的命令

1、信号发送:

信号发送的关键使得系统知道向哪个进程发送信号以及发送什么信号。下面是信号操作中常用的函数:

例子:创建子进程,为了使子进程不在父进程发出信号前结束,子进程中使用raise函数发送sigstop信号,使自己暂停;父进程使用信号操作的kill函数,向子进程发送sigkill信号,子进程收到此信号,结束子进程。

2、信号处理

当某个信号被发送到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时,该进程即对此特定的信号注册相应的信号处理函数,以完成所需处理。设置信号处理方式的是signal函数,在程序正常结束前,在应用signal函数恢复系统对信号的

默认处理方式。

3.信号阻塞

有时候既不希望进程在接收到信号时立刻中断进程的执行,也不希望此信号完全被忽略掉,而是希望延迟一段时间再去调用信号处理函数,这个时候就需要信号阻塞来完成。

 

例子:主程序阻塞了cltr+c的sigint信号。用sigpromask将sigint假如阻塞信号集合。

管道:

管道允许在进程之间按先进先出的方式传送数据,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常见方式。

管道是Linux 支持的最初Unix IPC形式之一,具有以下特点:

1) 管道是半双工的,数据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需要双方通信时,需要建立起两个管道;

2) 匿名管道只能用于父子进程或者兄弟进程之间(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

3) 单独构成一种独立的文件系统:管道对于管道两端的进程而言,就是一个文件,但它不是普通的文件,它不属于某种文件系统,而是自立门户,单独构成一种文件系统,并且只存在与内存中。

管道分为pipe(无名管道)和fifo(命名管道)两种,除了建立、打开、删除的方式不同外,这两种管道几乎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通过内核缓冲区实现数据传输。

  • pipe用于相关进程之间的通信,例如父进程和子进程,它通过pipe()系统调用来创建并打开,当最后一个使用它的进程关闭对他的引用时,pipe将自动撤销。
  • FIFO即命名管道,在磁盘上有对应的节点,但没有数据块——换言之,只是拥有一个名字和相应的访问权限,通过mknode()系统调用或者mkfifo()函数来建立的。一旦建立,任何进程都可以通过文件名将其打开和进行读写,而不局限于父子进程,当然前提是进程对FIFO有适当的访问权。当不再被进程使用时,FIFO在内存中释放,但磁盘节点仍然存在。

管道的实质是一个内核缓冲区,进程以先进先出的方式从缓冲区存取数据:管道一端的进程顺序地将进程数据写入缓冲区,另一端的进程则顺序地读取数据,该缓冲区可以看做一个循环队列,读和写的位置都是自动增加的,一个数据只能被读一次,读出以后再缓冲区都不复存在了。当缓冲区读空或者写满时,有一定的规则控制相应的读进程或写进程是否进入等待队列,当空的缓冲区有新数据写入或满的缓冲区有数据读出时,就唤醒等待队列中的进程继续读写。

无名管道:

pipe的例子:父进程创建管道,并在管道中写入数据,而子进程从管道读出数据

命名管道:

和无名管道的主要区别在于,命名管道有一个名字,命名管道的名字对应于一个磁盘索引节点,有了这个文件名,任何进程有相应的权限都可以对它进行访问。

而无名管道却不同,进程只能访问自己或祖先创建的管道,而不能访问任意已经存在的管道——因为没有名字。

Linux中通过系统调用mknod()或makefifo()来创建一个命名管道。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直接使用shell

mkfifo myfifo

 等价于

mknod myfifo p

以上命令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了一个名为myfifo的命名管道。用ls -p命令查看文件的类型时,可以看到命名管道对应的文件名后有一条竖线"|",表示该文件不是普通文件而是命名管道。

使用open()函数通过文件名可以打开已经创建的命名管道,而无名管道不能由open来打开。当一个命名管道不再被任何进程打开时,它没有消失,还可以再次被打开,就像打开一个磁盘文件一样。

可以用删除普通文件的方法将其删除,实际删除的是磁盘上对应的节点信息。

例子:用命名管道实现聊天程序,一个张三端,一个李四端。两个程序都建立两个命名管道,fifo1,fifo2,张三写fifo1,李四读fifo1;李四写fifo2,张三读fifo2。

用select把,管道描述符和stdin假如集合,用select进行阻塞,如果有i/o的时候唤醒进程。(粉红色部分为select部分,黄色部分为命名管道部分)


 

在linux系统中,除了用pipe系统调用建立管道外,还可以使用C函数库中管道函数popen函数来建立管道,使用pclose关闭管道。

例子:设计一个程序用popen创建管道,实现 ls -l |grep main.c的功能

分析:先用popen函数创建一个读管道,调用fread函数将ls -l的结果存入buf变量,用printf函数输出内容,用pclose关闭读管道;

接着用popen函数创建一个写管道,调用fprintf函数将buf的内容写入管道,运行grep命令。

popen的函数原型:

FILE* popen(const char* command,const char* type);

 

参数说明:command是子进程要执行的命令,type表示管道的类型,r表示读管道,w代表写管道。如果成功返回管道文件的指针,否则返回NULL。

使用popen函数读写管道,实际上也是调用pipe函数调用建立一个管道,再调用fork函数建立子进程,接着会建立一个shell 环境,并在这个shell环境中执行参数所指定的进程。

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就是一个消息的链表,是一系列保存在内核中消息的列表。用户进程可以向消息队列添加消息,也可以从消息队列读取消息。

消息队列与管道通信相比,其优势是对每个消息指定特定的消息类型,接收的时候不需要按照队列次序,而是可以根据自定义条件接收特定类型的消息。

可以把消息看做一个记录,具有特定的格式以及特定的优先级。对消息队列有写权限的进程可以向消息队列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添加新消息,对消息队列有读权限的进程可以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消息。

消息队列的常用函数如下表:

进程间通过消息队列通信,主要是:创建或打开消息队列,添加消息,读取消息和控制消息队列。

例子:用函数msgget创建消息队列,调用msgsnd函数,把输入的字符串添加到消息队列中,然后调用msgrcv函数,读取消息队列中的消息并打印输出,最后再调用msgctl函数,删除系统内核中的消息队列。(黄色部分是消息队列相关的关键代码,粉色部分是读取stdin的关键代码)


1.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接表,存放在内核中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 标识符IPC对象的内部名, 而它的外部名则是key(键), 它的基本类型是key_t, 在头文件<sys/types.h>中定义为长整型.。键由内核变换成标识符。
  用户可以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数据和添加消息,其中发送进程添加消息到队列的末尾,接收进程在队列的头部接收消息,消息一旦被接收,就会从队列中删除。和FIFO有点类似,但是它可以实现消息的随机查询,比FIFO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按消息的类型字段取消息)。

2.消息队列的三个数据结构

linux内核采用结构msqid_ds管理消息队列

struct msqid_ds  
  {  
    struct ipc_perm msg_perm;  //消息队列访问权限  
    struct msg *msg_first;    //指向第一个消息的指针  
    struct msg *msg_last;     //指向最后一个消息的指针  
    ulong  msg_cbytes;       //消息队列当前的字节数  
    ulong  msg_qnum;        //消息队列当前的消息个数  
    ulong  msg_qbytes;     //消息队列可容纳的最大字节数  
    pid_t  msg_lsqid;     //最后发送消息的进程号ID  
    pid_t  msg_lrqid;     //最后接收消息的进程号ID  
    time_t msg_stime;     //最后发送消息的时间  
    time_t msg_rtime;     //最后接收消息的时间  
    time_t msg_ctime;    //最近修改消息队列的时间  
};  

linux内核采用结构msg_queue来描述消息队列                                                                                       

struct msg_queue {  
    structkern_ipc_perm q_perm;  
    time_t q_stime;         /* last msgsndtime */  
    time_t q_rtime;         /* last msgrcvtime */  
    time_t q_ctime;         /* last changetime */  
    unsigned long q_cbytes;     /* current number of bytes on queue*/  
    unsigned long q_qnum;       /* number of messages inqueue */  
    unsigned long q_qbytes;     /* max number of bytes on queue */  
    pid_t q_lspid;          /* pid of last msgsnd */  
    pid_t q_lrpid;          /* last receive pid */  
    struct list_head q_messages;  
    struct list_head q_receivers;  
    struct list_head q_senders;  
};                                                         

syetem V IPC 为每一个IPC结构设置了一个ipc_perm结构,该结构规定了许可权和所有者

struct ipc_perm  
{  
   key_t  key;         //调用shmget()时给出的关键字  
   uid_t  uid;        //共享内存所有者的有效用户ID   
   gid_t  gid;        //共享内存所有者所属组的有效组ID   
   uid_t  cuid;       //共享内存创建者的有效用户ID  
   gid_t  cgid;      //共享内存创建者所属组的有效组ID  
  unsigned short  mode; //Permissions + SHM_DEST和SHM_LOCKED标志  
  unsigned short   seq;  //序列号  
};

3.与消息队列有关的函数

3.1创建打开消息队列



















3.2添加消息


3.3读取消息


3.4获得或修改消息队列或者删除消息队列



4.消息队列读取数据工作模式



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允许两个或多个进程共享一个给定的存储区这一段存储区可以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映射至自身的地址空间中,一个进程写入共享内存的信息,可以被其他使用这个共享内存的进程,通过一个简单的内存读取读出,从而实现了进程间的通信。

采用共享内存进行通信的一个主要好处是效率高,因为进程可以直接读写内存,而不需要任何数据的拷贝,对于像管道和消息队列等通信方式,则需要在内核和用户空间进行四次的数据拷贝,而共享内存则只拷贝两次:一次从输入文件到共享内存区,另一次从共享内存到输出文件。

一般而言,进程之间在共享内存时,并不总是读写少量数据后就解除映射,有新的通信时再重新建立共享内存区域;而是保持共享区域,直到通信完毕为止,这样,数据内容一直保存在共享内存中,并没有写回文件。共享内存中的内容往往是在解除映射时才写回文件,因此,采用共享内存的通信方式效率非常高。

优点:使用共享内存进行进程间的通信非常方便,而且函数的接口也简单,数据的共享还使进程间的数据不用传送,而是直接访问内存,也加快了程序的效率。同时,它也不像匿名管道那样要求通信的进程有一定的父子关系(system V版本共有)。
缺点:共享内存没有提供互斥同步的机制,这使得我们在使用共享内存进行进程间通信时,往往要借助其他的手段比如信号量等来进行进程间的同步工作。

共享内存有两种实现方式:1、内存映射 2、共享内存机制

1、内存映射

内存映射memory map机制使进程之间通过映射同一个普通文件实现共享内存,通过mmap()系统调用实现。普通文件被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后,进程可以像访问普通内存一样对文件进行访问,不必再调用read/write等文件操作函数。

例子:创建子进程,父子进程通过匿名映射实现共享内存。

分析:主程序中先调用mmap映射内存,然后再调用fork函数创建进程。那么在调用fork函数之后,子进程继承父进程匿名映射后的地址空间,同样也继承mmap函数的返回地址,这样,父子进程就可以通过映射区域进行通信了。

2、UNIX System V共享内存机制

IPC的共享内存指的是把所有的共享数据放在共享内存区域(IPC shared memory region),任何想要访问该数据的进程都必须在本进程的地址空间新增一块内存区域,用来映射存放共享数据的物理内存页面。

和前面的mmap系统调用通过映射一个普通文件实现共享内存不同,UNIX system V共享内存是通过映射特殊文件系统shm中的文件实现进程间的共享内存通信。

例子:设计两个程序,通过unix system v共享内存机制,一个程序写入共享区域,另一个程序读取共享区域。

分析:一个程序调用fotk函数产生标准的key,接着调用shmget函数,获取共享内存区域的id,调用shmat函数,映射内存,循环计算年龄,另一个程序读取共享内存。

(fotk函数在消息队列部分已经用过了,根据pathname指定的文件(或目录)名称,以及proj参数指定的数字,ftok函数为IPC对象生成一个唯一性的键值。)

key_t ftok(char* pathname,char proj)

信号量

信号量多用于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简单的说一下同步和互斥的意思

同步:处理竞争就是同步,安排进程执行的先后顺序就是同步,每个进程都有一定的个先后执行顺序

互斥:互斥访问不可共享的临界资源,同时会引发两个新的控制问题(互斥可以说是特殊的同步)

竞争:当并发进程竞争使用同一个资源的时候,我们就称为竞争进程

信号量本质上是一个计数器(不设置全局变量是因为进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这不一定能看到,看到也不能保证++引用计数为原子操作),用于多进程对共享数据对象的读取,它和管道有所不同,它不以传送数据为主要目的,它主要是用来保护共享资源(信号量也属于临界资源),使得资源在一个时刻只有一个进程独享。信号量用于实现进程间的互斥与同步,而不是用于存储进程间通信数据。

特点

  1. 信号量用于进程间同步,若要在进程间传递数据需要结合共享内存。

  2. 信号量基于操作系统的 PV 操作,程序对信号量的操作都是原子操作。

  3. 每次对信号量的 PV 操作不仅限于对信号量值加 1 或减 1,而且可以加减任意正整数。

  4. 支持信号量组。

工作原理

由于信号量只能进行两种操作等待和发送信号,即P(sv)和V(sv),他们的行为是这样的:

  • P(sv):如果sv的值大于零,就给它减1;如果它的值为零,就挂起该进程的执行
  • V(sv):如果有其他进程因等待sv而被挂起,就让它恢复运行,如果没有进程因等待sv而挂起,就给它加1.

举个例子,就是两个进程共享信号量sv,一旦其中一个进程执行了P(sv)操作,它将得到信号量,并可以进入临界区,使sv减1。而第二个进程将被阻止进入临界区,因为当它试图执行P(sv)时,sv为0,它会被挂起以等待第一个进程离开临界区域并执行V(sv)释放信号量,这时第二个进程就可以恢复执行。

二元信号量

二元信号量(Binary Semaphore)是最简单的一种锁(互斥锁),它只用两种状态:占用与非占用。所以它的引用计数为1。

进程如何获得共享资源

(1)测试控制该资源的信号量

(2)信号量的值为正,进程获得该资源的使用权,进程将信号量减1,表示它使用了一个资源单位

(3)若此时信号量的值为0,则进程进入挂起状态(进程状态改变),直到信号量的值大于0,若进程被唤醒则返回至第一步。

注:信号量通过同步与互斥保证访问资源的一致性。

Linux的信号量机制

Linux提供了一组精心设计的信号量接口来对信号进行操作,它们不只是针对二进制信号量,下面将会对这些函数进行介绍,但请注意,这些函数都是用来对成组的信号量值进行操作的。它们声明在头文件sys/sem.h中。

5.与信号量相关的函数

所有函数共用头文件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ipc.h>
#include <sys/sem.h>

5.1创建信号量

int semget(key_t key,int nsems,int flags)
                                  //返回:成功返回信号集ID,出错返回-1

(1)第一个参数key是长整型(唯一非零),系统建立IPC通讯 ( 消息队列、 信号量和 共享内存) 时必须指定一个ID值。通常情况下,该id值通过ftok函数得到,由内核变成标识符,要想让两个进程看到同一个信号集,只需设置key值不变就可以。

不相关的进程可以通过它访问一个信号量,它代表程序可能要使用的某个资源,程序对所有信号量的访问都是间接的,程序先通过调用semget函数并提供一个键,再由系统生成一个相应的信号标识符(semget函数的返回值),只有semget函数才直接使用信号量键,所有其他的信号量函数使用由semget函数返回的信号量标识符。如果多个程序使用相同的key值,key将负责协调工作。

(2)第二个参数nsem指定信号量集中需要的信号量数目,它的值几乎总是1。

(3)第三个参数flag是一组标志,当想要当信号量不存在时创建一个新的信号量,可以将flag设置为IPC_CREAT与文件权限做按位或操作。 
设置了IPC_CREAT标志后,即使给出的key是一个已有信号量的key,也不会产生错误。而IPC_CREAT | IPC_EXCL则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唯一的信号量,如果信号量已存在,返回一个错误。一般我们会还或上一个文件权限

semget函数成功返回一个相应信号标识符(非零),失败返回-1.

5.2删除和初始化信号量

int semctl(int semid, int semnum, int cmd, ...);
如有需要第四个参数一般设置为union semnu arg;定义如下
union semun{  
    int val;  //使用的值
    struct semid_ds *buf;  //IPC_STAT、IPC_SET 使用的缓存区
    unsigned short *arry;  //GETALL,、SETALL 使用的数组
    struct seminfo *__buf; // IPC_INFO(Linux特有) 使用的缓存区 
};

(1)sem_id是由semget返回的信号量标识符

(2)semnum当前信号量集的哪一个信号量

(3)cmd通常是下面两个值中的其中一个 
SETVAL:用来把信号量初始化为一个已知的值。p 这个值通过union semun中的val成员设置,其作用是在信号量第一次使用前对它进行设置。 
IPC_RMID:用于删除一个已经无需继续使用的信号量标识符,删除的话就不需要缺省参数,只需要三个参数即可。

5.3改变信号量的值

int semop(int semid, struct sembuf *sops, size_t nops); 

(1)nsops:进行操作信号量的个数,即sops结构变量的个数,需大于或等于1。最常见设置此值等于1,只完成对一个信号量的操作

(2)sembuf的定义如下:

struct sembuf{  
    short sem_num;   //除非使用一组信号量,否则它为0  
    short sem_op;   //信号量在一次操作中需要改变的数据,通常是两个数,                                         
                    //一个是-1,即P(等待)操作,  
                    //一个是+1,即V(发送信号)操作。  
    short sem_flg; //通常为SEM_UNDO,使操作系统跟踪信号量,  
                  //并在进程没有释放该信号量而终止时,操作系统释放信号量  
}; 


Linux下进程间通信的六种机制

    
   1.管道(Pipe)及有名管道(named pipe)
管道可用于具有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有名管道克服了管道没有名字的限制,因此,除具有管道所具有的功能外,它还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    
   2.信号(Signal)
信号是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受进程有某种事件生,除了用于进程间通信外,进程还可以发送信号给进程本身;linux除了支持Unix早期 信号语义函数sigal外,还支持语义符合Posix.1标准的信号函数sigaction(实际上, 该函数是基于BSD的,BSD为了实现可靠信号机制,又能够统一对外接口,sigaction函数重新实现了signal函数);    
   3.报文(Message)队列(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接表,包括Posix消息队列system V消息队列。有足够权限的进程可以向队列中添加消息,被赋予读权限的进程则可以读走队列中的消息。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承载信息量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4.共享内存
使得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空间,是最快的可用IPC形式。是针其他通信机制运行效率较低设计的。往往与其它通信机制,如信号量结合使用, 来达到进程间的同步及互斥。   
   5.信号量(semaphore)
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6.套接字(Socket)
更为一般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可用于不同机器之间的进程间通信。起初是由Unix系统的BSD分支开发出来的,但现在一般可以移植到其它类Unix 系统上:Linux和System V的变种都支持套接字。

      Linux 进程 间通信:管道、信号、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套接字(socket)
      Linux 线程 间通信:互斥量(mutex),信号量,条件变量
Windows 进程 间通信: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 (semaphore) 、套接字(socket)
Windows 线程 间通信:互斥量(mutex),信号量(semaphore)、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事件(event)


Linux系统中的线程间通信方式主要以下几种:

*锁机制:包括互斥锁、条件变量、读写锁

互斥锁提供了以排他方式防止数据结构被并发修改的方法。

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共享数据,而对写操作是互斥的。

条件变量可以以原子的方式阻塞进程,直到某个特定条件为真为止。对条件的测试是在互斥锁的保护下进行的。条件变量始终与互斥锁一起使用。

*信号量机制(Semaphore):包括无名线程信号量和命名线程信号量

*信号机制(Signal):类似进程间的信号处理

线程间的通信目的主要是用于线程同步,所以线程没有像进程通信中的用于数据交换的通信机制。


  • 14
    点赞
  • 5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