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and1.4操作系统发展历史

原视频教程

操作系统发展的4个阶段

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50年代早期

  1. 电子管时代[1946- 1955 ]
    • 结构特点
      硬件:电子管、接线面板(按钮/开关)
      程序:二进制程序,打孔:纸带和卡片
    • 使用特点
      程序准备/启动/结束:手工处理,繁琐耗时
    • 缺点
      效率低: CPU有效运行时间极低
      用户独占
      缺少交互

单道批处理系统 50年代

  1. 背景
    晶体管时代[1955 - 1965 ]
    1955年IBM推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典型机型7094

  2. 工作特点
    管理员事先将多个作业输入到磁盘形成作业队列
    操作系统依次自动处理队列中的每个作业

    • 装入-运行一撤出
      程序的装入和撤出:自动完成,效率高
      运行完毕,通知用户取结果
  3. 工作特点
    批量:作业队列
    自动:识别作业,装入和撤出
    单道:依次,串行

  4. 结论:外设与CPU交替空闲和忙碌,CPU和外设利用效率低。

多道批处理系统 60年代初

  1. 定义:在内存中存放多道程序,当某道程序因为某种原因(例执行I/O操作时)不能继续运行而放弃CPU时, 操作系统便调度另一程序投入运行。这样可以使CPU尽量忙碌。
    • 提高系统效率
    • 提高系统CPU利用率
    • 提供系统吞吐量
  2. 特定
    多道:内存同时存放多道程序
    并行:宏观上
    串行:微观上
  3.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缺点
    作业处理时间长
    交互能力差
    运行过程不确定

分时系统 60年代中

  1. 60年代硬件的两个重大进展
    • 中断技术
      ◆CPU收到外部信号(中断信号)后,停止当前工作
      转去处理该外部事件,处理完毕后回到原来工作的
      中断处(断点)继续原来的工作。
    • 通道技术
      ◆专门]处理外设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处理机
  2. 分时操作系统的背景
    ■事务性任务的涌现
    交互性高
    响应快速
    ■要求支持多任务/多用户
    ■多终端计算机
  3. 多终端计算机
    ■高性能主机+多个终端
    • 主机:运算, CPU+内存
    • 终端:输入和显示
      ■主机采用分时技术轮流为每个
      终端服务。每个终端都感觉到
      是“独占”)主机!
  4. 分时技术
    概念
    ■主机以很短的“时间片”为单位,把CPU轮流分配给每个终
    端使用,直到全部作业被运行完。
    ■由于时间片很短,在终端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每个终端都能
    很快重新获得CPU ,使得每个终端都能得到及时响应。
    ■等待周期=时间片 X终端数量
  5. 分时系统的特点
    ■多路调制性
    ◆多用户联机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独占性
    ◆用户感觉独占计算机
    ■交互性
    ◆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

例1:大型分时系统的实践: Multics项目
■1962年由ARPA支持:有MIT. BELL和G.E参与。
■开发一种“公用计算服务系统”
■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
■同时支持波士顿地区所有分时用户

例2:UNIX (在Multics项目研发过程中产生)
第一个实用化的分时操作系统
■第一个真正体现操作系统领域各种先进概念和技术
的操作系统
革新和创造
■实现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
■实现了硬件无关性
■引进了"特殊文件”( Special File )的概念
把外设看作文件,实现对外设统-管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