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无线局域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方式组建,从而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对移动办公的需求,1991年IEEE制定出了无线局域网的系列标准IEEE 802.11,这里我们重点学习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4.6.1 无线局域网(一)无线局域网分类

无线局域网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网

    所谓的固定基础设施指预先建立起来的能够覆盖一定范围的一批固定的基站AP,一个基本服务集BSS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个移动站,所有的站在本服务集中都是可以实现直接通信的,但和本BSS以外的站通信时就必须要通过基本服务集的基站,基本服务集中的集中的基站的接入点的作用和网桥是十分类似的,一个基本服务集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是通过接入点AP连接到一个主干的分配系统中再接到另外一个基本服务集从而构成一个扩展的服务集。扩展服务集还可以通过门桥为无线用户提供非802.11的无线局域网,甚至到其他的有线的因特网的接入工作。

    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移动自组网

    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又被称作是移动自组网络,这种自组网络基本上没有基本服务集中的接入点AP,而是由一些处于平等状态的移动站之间的相互通信而构成的一个临时网络,如图当移动站A要和移动站E通信时,他也许要经过A、F、D、E若干个移动站的存储转发的过程,自组网中的移动站既是端系统同时又可作为路由器为其他的移动站进行路由和中继,移动自组网络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军事领域中由于战场上没有预先固定好的固定接入点,携带移动站的战士就可以利用临时建立的移动自组网络进行通信,由于每一个移动设备都具有路由器的转发分组功能,因此分布式的移动自组网络的生存性是非常好的,当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在抢险救灾时,也可以利用移动自组网络进行有效通信,所以目前移动自组网络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热点。

4.6.2 无线局域网(二)无线局域网标准

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是CSMA改进的协议,在CSMA之上增加了冲突避免的机制和确认机制即IEEE 802.11使用的是CSMA/CA协议,802.11使用了复杂的MAC协议来确定在本服务集中的移动站什么时间能够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

MAC协议功能如图所示

标准协议

IEEE最初制定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数据率最高只能达到2Mbit/s,由于它的数据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相继又推出了802.11a和802.11b两个新标准,802.11a工作在5GHz频带,物理层速率最高可达54Mbit/s,传输层的速率可达25Mbit/s,可以提供25Mbit/s的无线ATM和10Mbit/s的以太网无线帧接口,但是由于他工作在5GHz频段,不属于ISN频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业、科研、医疗阶段,并且5GHz频段研制成功太慢所以802.11b被广泛的使用,802.11a没有被广泛的使用。对于802.11b是无线局域网的一个标准,它的载波频率是2.4GHz,传输速率是11Mbit/s,IEEE 802.11b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标准。继802.11b之后的标准就是802.11g,它的载波频率是2.4GHz,原始的传输速率达到54Mbit/s,总而言之从802.11b到802.11g可以发现无线局域网不断发展的轨迹。802.11b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演进的基石,未来许多的系统都要以802.11b向后兼容,802.11a是一个非全球的标准,与802.11b向后不兼容,但是他采用的OFDM技术而且支持的速率高达54Mbit/s。

IEEE 802.11的MAC层在物理层上包括了两个子层,如图两个子层


下面的一个子层是分布协调功能DCF,分布协调功能在每一个节点使用CSMA机制的分布式接入算法,让每个站点通过争用信道来获取发送权,因此分布协调功能向上提供争用服务,另一个子层叫做点协调功能PCF,点协调功能采用集中控制的接入方法,一般在接入点AP中实现,用类似探寻的方法将发送数据的权限轮流交给各站,从而避免了冲突的发生,对于时间敏感类业务如分组语音就应该使用无争用服务的点协调功能PCF,其中PCF是可选项,在移动自组网络中没有点协调功能。
 
 

无线局域网

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无线局域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方式组建,从而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对移动办公的需求,1991年IEEE制定出了无线局域网的系列标准IEEE 802.11,这里我们重点学习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4.6.1 无线局域网(一)无线局域网分类

无线局域网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网

    所谓的固定基础设施指预先建立起来的能够覆盖一定范围的一批固定的基站AP,一个基本服务集BSS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个移动站,所有的站在本服务集中都是可以实现直接通信的,但和本BSS以外的站通信时就必须要通过基本服务集的基站,基本服务集中的集中的基站的接入点的作用和网桥是十分类似的,一个基本服务集可以是孤立的也可以是通过接入点AP连接到一个主干的分配系统中再接到另外一个基本服务集从而构成一个扩展的服务集。扩展服务集还可以通过门桥为无线用户提供非802.11的无线局域网,甚至到其他的有线的因特网的接入工作。

    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移动自组网

    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又被称作是移动自组网络,这种自组网络基本上没有基本服务集中的接入点AP,而是由一些处于平等状态的移动站之间的相互通信而构成的一个临时网络,如图当移动站A要和移动站E通信时,他也许要经过A、F、D、E若干个移动站的存储转发的过程,自组网中的移动站既是端系统同时又可作为路由器为其他的移动站进行路由和中继,移动自组网络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军事领域中由于战场上没有预先固定好的固定接入点,携带移动站的战士就可以利用临时建立的移动自组网络进行通信,由于每一个移动设备都具有路由器的转发分组功能,因此分布式的移动自组网络的生存性是非常好的,当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在抢险救灾时,也可以利用移动自组网络进行有效通信,所以目前移动自组网络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热点。

无线局域网(四)帧间间隔

IEEE 802.11规定了在所有的站完成发送之后必须要等待一个很短的时间才能够发送下一个帧,这个很短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帧间间隔IFS,帧间间隔的长度取决于该站打算发送的数据帧的类型,高优先级的帧需要等待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他可以优先获得发送权,而低优先级的帧就必须等待较长时间,802.11对于无线局域网有以下三种常见帧间间隔。

    SIFS,即短帧间间隔,28微秒,短帧间间隔是一种最短的帧间间隔,它用来分割属于一次会话的各个不同的帧,一个站点应该能够在这段时间之内从发送方式切换到接收方式,使用短的帧间间隔类型的有ACK的应答帧,CDS帧,分片的数据帧以及所有回答AP探寻的帧和在点协调功能方式中接入点AP发出的数据帧。
    PIFS,即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78微秒。它比短帧间间隔稍微长一点,它是为了在点协调功能的方式下优先接入到媒体当中,所以对于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是短帧间间隔加上一个时隙的长度,也就是50个微妙,所以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就是78个微秒。时隙的长度的确定是在一个基本服务集内当一个站点在一个时隙开始接入到媒体时在下一个时隙开始时其他的站点都能够检测到信道已经变为忙的状态这就是一个时隙的长度。
    DIFS,即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128微妙。它是一个最长的帧间间隔,所以他的优先级别是最低的,在分布协调功能当中,用来发送数据帧和管理帧,在分布协调功能的长度比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要再多一个时隙的长度,因此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的长度就会达到128个微秒。

CSMA/CA的原理如图所示
CSMA/CA

在802.11规定了在物理层的空中接口进行载波监听,通过收到的相对信号强度是否超过一定的门限值,就可以判定是否有其他的移动站点在信道上发送数据,当源站发送它的第一个MAC帧的时候,如果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还必须等待一个DIFS帧间间隔之后才可以进行数据发送,等待的这段时间是位了让高优先级的帧进行优先发送,假定没有高优先级的帧要发送,因而源站就获得发送数据帧的机会,如果目的站正确收到数据帧,经过一个最短帧间间隔SIFS之后会向源站发送一个确认帧ACK,如果源站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没有收到确认帧就必须重传这个帧直到收到确认为止或者经过若干次的重传之后放弃发送。

802.11标准还采用了一种叫做虚拟载波监听的机制,这种机制让源站将他所要占用的信道时间(包括目的站发回确认所需要的时间在内)通知给其他的各个站点,以便使其他的所有站在这段时间内都停止数据发送,如此一来就能大大的减少冲突的可能性。虚拟载波监听表示其他站点其实并没有去监听信道,而是由于收到了源站的通知,才没有发送数据,所谓的源站的通知就是源站在他的MAC帧的首部的第二个字段“持续时间”中填入的本帧结束后还需要占用信道多长的时间,当一个站检测到正在信道中传送的MAC帧的首部的持续时间时,就会调整自己的网络分配向量,网络分配向量指出了必须经过多长时间之后才能完成数据帧的传输,才能使得信道转入空闲状态,因此信道处于忙的状态或者处于物理层的载波监听检测到信道忙或者由于MAC层的虚拟载波监听机制都会指出信道忙的状态,当信道从忙变为空闲的状态,任何一个站点想要发送数据时不仅需要等待一个DIFS的帧间间隔,而且还更进一步需要进入争用窗口。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nytcjsjboss/article/details/130678809

CSMA/CD和CSMA/CA的区别(最全知识点总结)

一.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为什么要使用CSMA/CD:

因为总线上只要有数据,传输资源时就会被占用,又因为传统总线型以太网采用半双工的通讯方式和最简单的随机接入,所以当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到一根总线上时,会发生冲突碰撞。

在CSMA中,由于信道传播时延的存在,即使总线上两个站点没有监听到载波信号而发送帧时,仍可能会发生冲突。由于CSMA算法没有冲突检测功能,即使冲突已发生,仍然将已破坏的帧发送完,使数据的有效传输率降低。
一种CSMA的改进方案是使发送站点传输过程中仍继续监听媒体,以检测是否存在冲突。如果发生冲突,信道上可以检测到超过发送站点本身发送的载波信号的幅度,由此判断出冲突的存在。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一串阻塞信号,用以通知总线上其他各有关站点。这样,通道容量就不致因白白传送已受损的帧而浪费,可以提高总线的利用率。这种方案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这种协议已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

适用场景:

CSMA/CD有线连接的局域网,CSMA/CD 是一种分解访问冲突的协议,应用在竞争发送的网络环境中,适合于传送非实时数据。在网络负载较小时,发送的速度很快,通信效率很高。在网络负载很大时,由于经常出现访问冲突,通信的效率很快就下降了。

注:所以CSMA/CD不适合突发性业务,但帧中继适合突发性业务

不适用于:

在千兆以太网中,当采用半双工传输方式时。要使用 CSMA/CD 协议来解决信道的争用问题。千兆以太网的全双工方式适用于交换机到交换机,或者交换机到工作站之间的点对点连接,两点间可同时进行发送与接收,不存在共享信道的争用问题,所以不需要采用 CSMA/CD 协议。2002 年 6 月发布的万兆以太网 802.3ae 10GE 标准只支持全双工方式,不支持单工和半双工,也不采用 CSMA/CD 协议。

1.多点接入:作用在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2.载波监听: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在传输数据,发送前后每个主机都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3.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变化情况,以此判断是否有别人在发送数据。若没有检测到电压,即信道为“空闲”状态,可以发送数据。若检测到极大或极小的电压,就说明有两个及以上主机的信号发生了碰撞(电磁波相遇),此时适配器就会立即停止发送。

如图所示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情况。设图中的局域网两端的站A和B相距1km用同轴电缆相连。电磁波在1km 电缆的传播时延约为5s。因此A向B发出的数据,在约5 s 后才能传送到B。换言之,B若在A发送的数据到达B之前发送自己的帧(因为这时 B的载波监听检测不到A所发送的信息),则必然要在某个时间和A发送的帧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两个帧都变得无用。在局域网的分析中,常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t。发送数据的站希望尽早知道是否发生了碰撞。那么,A 发送数据后,最迟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知道自己发送的数据和其他站发送的数据有没有发生碰撞?从图中不难看出,这个时间最多是两倍的总线端到端的传播时延(2t),或总线的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由于局域网上任意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有长有短,因此局域网必须按最坏情况设计,即取总线两端的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这两个站之间的距离最大)为端到端传播时延。

注:在使用 CSMA/CD 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但必须边发送边监听信道)。因此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对应上图的特殊时刻:

这里的2t称为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争用期又称为碰撞窗口(collision window)。这是因为一个站在发送完数据后,只有通过争用期的“考验”,即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这时,就可以放心把这一顿数据顺利发送完毕。

4.传播时延是指数据包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的时间,而传输时延是指数据包在发送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为了避免碰撞,我们需要确保在传输时延内能够及时检测到可能的冲突。如果传输时延太短,就可能无法及时检测到碰撞,导致数据丢失。为了确保在传输时延内能够及时检测到潜在的冲突,我们需要设置足够的传输时延,通常是传播时延的两倍。

由此引出了CSMA/CD总线网络中最短帧长的计算关系式:

不知道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区别可以看:

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延时与传播延时的区别? - 知乎 (zhihu.com)

例题:

在以太网中出于对(64)的考虑,需设置数据帧的最小帧。

(64)A.重传策略 B.故障检测 C.冲突检测   D.提高速率

【答案】C

【解析】

为了确保发送数据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要不小于两倍的传播时延。

CSMA/CD中避免冲突碰撞的两种方式:1.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2.监听算法
1.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算法来确定碰撞后重传的时机。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并不复杂。这种算法让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不是等待信道变为空闲后就立即再发送数据,而是退避一个随机的时间。这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几个发生碰撞的站将会同时检测到信道变成了空闲。如果大家都同时重传,必然接连发生碰撞。如果采用退避算法,生成了最小退避时间的站将最先获发送权。以后其余的站的退避时间到了,但发送数据之前监听到信道忙,就不会马上发送数据了。
为了尽可能减小重传时再次发生冲突的概率,退避算法有如下具体的规定:

(1) 基本退避时间为争用期2t,具体的争用期时间是51.2us。对于10Mbit/s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比特,即64字节。也可以说争用期是512比特时间。1比特时间就是发送1比特所需的时间。所以这种时间单位与数据率密切相关。为了方便,也可以直接使用比特作为争用期的单位。争用期是512比特,即争用期是发送512比特所需的时间。

(2)从离散的整数集合[0,1,...(2^{k}-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r。重传应推后的时间就是r倍的争用期。上面的参数k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k=Min[重传次数,10]

可见当重传次数不超过10时,参数等于重传次数;但当重传次数超过10时,k就不再增大而一直等于10。
(3)当重传达16次仍不能成功时(这表明同时打算发送数据的站太多,以致连续发生冲突),则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例如,在第1次重传时,k=1,随机数r从整数{0,1}中选一个数。因此重传的站可选择的重传推迟时间是0或2t,在这两个时间中随机选择一个。
若再发生碰撞,则在第2次重传时,k=2,随机数r就从整数{0,1,2,3}中选一个数。因此重传推迟的时间是在0,2t,4t和6t这4个时间中随机地选取一个。
同样,若再发生碰撞,则重传时k=3,随机数r就从整数{0,1,2,3,4,5,6,7}中选一个数。依此类推。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选中其中一个数的概率为1/2^{k}

若连续多次发生冲突,就表明可能有较多的站参与争用信道。但使用上述退避算法可使重传需要推迟的平均时间随重传次数而增大(这也称为动态退避),因而减小发生碰撞的概率。

现在考虑一种情况。某个站发送了一个很短的帧,但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出碰撞。假定这个帧在继续向前传播到达目的站之前和别的站发送的帧发生了碰撞,因而目的站将收到有差错的帧(当然会把它丢弃)。但是发送站却不知道这个帧发生了碰撞,因而不会重传这个帧。这种情况显然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以太网规定了一个最短帧长64字节,即512 比特。如果要发送的数据非常少,那么必须加入一些填充字节,使帧长不小于64字节。对于10Mbit/s 以太网,发送512比特的时间需要 51.2us,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争用期。
由此可见,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如果在争用期(共发送了64 字节)没有发生碰撞,那么后续发送的数据就一定不会发生冲突。换句话说,如果发生碰撞,就一定是在发送的前64字节之内。由于一检测到冲突就立即中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一定小于64字节,因此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只要收到了这种无效帧,就应当立即将其丢弃。
前面已经讲过,信号在以太网上传播1km大约需要5us。以太网上最大的端到端时延必须小于争用期的一半(即25.6us),这相当于以太网的最大端到端长度约为5km。实际上的以太网覆盖范围远远没有这样大。因此,实用的以太网都能在争用期51.2us内检测到可能发生的碰撞。以太网的争用期确定为 51.2us,不仅考虑到以太网的端到端时延,而且还包括其他的许多因素,如存在的转发器所增加的时延,以及下面要讲到的强化碰撞的干扰信号的持续时间等。

下面介绍强化碰撞的概念。这就是当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发生了碰撞时,除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外,还要再继续发送32比特或48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jamming signal),以便让所有用户都知道现在已经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对于10Mbit/s以太网,发送32(或48)比特只需要3.2(或4.8)us。

从图中可以看出,A 站从发送数据开始到发现碰撞并停止发送的时间间隔是 TB。A站得知碰撞已经发生时所发送的强化碰撞的干扰信号的持续时间是Tj。图中的 B 站在得知发生碰撞后,也要发送人为干扰信号,但为简单起见,没有画出B 站所发送的人为干扰信号。发生碰撞使A 浪费时间:TB+Tj。可是整个信道被占用的时间还要增加一个单程端到端的传播时延。因此总线被占用的时间是TB+Tj+t。

以太网还规定了帧间最小间隔为 9.6 s,相当于 96 比特时间。这样做是为了使刚刚收到数据帧的站的接收缓存来得及清理,做好接收下一帧的准备。

2.CSMA/CD协议定义的监听算法有以下三种:

(1)非坚持型监听算法。当一个站准备好帧,发送之前先监听信道:

①若信道空闲,立即发送,否则转②。

②若信道忙,则后退一个随机时间,重复①。

由于随机时延后退,从而减少了冲突的概率。然而,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因为后退而使信道闲置一段时间,这使信道的利用率降低,而且增加了发送时延。

(2)1-坚持型监听算法。当一个站准备好帧,发送之前先监听信道:

①若信道空闲,立即发送,否则转②。

②若信道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后立即发送。

这种算法的优缺点与前一种正好相反:有利于抢占信道,减少信道空闲时间;但是多个站同时都在监听信道时必然发生冲突。.

(3)P-坚持型监听算法。这种算法汲取了以上两种算法的优点,但较为复杂。

①若信道空闲,以概率P发送,以概率(1 -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时间单位等于网络传输时延。

②若信道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转①。

③如果发送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则重复①。

载波监听只能减小冲突的概率,不能完全避免冲突。当两个帧发生冲突后,若继续发送,将会浪费网络带宽。为了进一步改进带宽的利用率,发送站应采取边发边听的冲突检测方法,即:

①发送期间同时接收,并把接收的数据与站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比较。(或用其他办法检测冲突)

②若比较结果一致,说明没有冲突,重复①。

③若比较结果不一致,说明发生了冲突,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个简短的阻塞信号(Jamming),使所有站都停止发送。

④发送Jamming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长的时间,重新监听,再试图发送。

困难的问题是决定概率P的值,P的取值应在重负载下能使网络有效地工作。为了说明P的取值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假定n个发送站等待发送,此时发现网络中有数据传送,当数据传输结束时,则有可能出现 nxP个站发送数据。如果nxP>1,则必然出现多个站点发送数据,这也必然导致冲突。有的站传输数据完毕后,产生新帧与等待发送的数据帧竞争,很可能加剧冲突。如果P太小,例如P=0.01,则表示一个站点 100个时间单位才会发送一次数据,这样99个时间单位就空闲了,造成浪费。

图表总结如下

 与CSMA/CD相关知识点补充

10BASE-T与100BASE-T

10BASE-T 与 100BASE-T 采用双绞线进行进行传输,适合短距离传输(100m),它们采用相同的 IEEE802.3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LLC,介质访问控制层MAC采用相同的访问与碰撞检测机制CSMA/CD,帧结构相同,最小帧长64个字节, 最大帧长 1518 个字节,帧间最小间距 12 字节的长度要求。两者除了传输速率不同外,最主要的区别是网络直径不 同。100BASE-T 最大网络直径为 205m.大约相当于 10Mbps 以太网的 1/10.这是因为网络介质本身的传播速率不变和 碰撞检测机制相同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仍然能够检测到与位于网络最远距离处的其他工作站之间可能发生的信号碰撞,当一台工作站的传送速率加快 10 倍的时候,必须要求网络的最在距离缩小 10 倍。

在 10Base5 的全配置的情况下是可以允许通过 4 个中继器,那么冲突的时间槽就相当于一个数据包在网络中来回传播一次的时间加上各种延时。由于电波在铜缆中的传播速度是光波在真空速度的 0.7 倍左右,所以计算如下:

例题1:

以太网中出现冲突后,发送方什么时候可以再次尝试发送?(62)。

(62)A.再次收到目标站的发送请求后

B.在JAM信号停止并等待一段固定时间后

C.在JAM信号停止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

D.当JAM信号指示冲突已经被清除后

【答案】C

【解析】

如果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检测出冲突,为了解决信道争用冲突,发送节点要进入停止发送数据、随机延迟后重发的流程。

例题2:

在以太网中发生冲突时采用退避机制,(34)优先传输数据。

(34)A.冲突次数最少的设备 B.冲突中IP地址最小的设备

C.冲突域中重传计时器首先过期的设备 D.同时开始传输的设备

【答案】C

【解析】

以太网采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截断二进制算法并不复杂,这种算法让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不是等待信道变为空闲后就立即再发送数据,而是推迟一个随机的时间。这样做是为了使的重传时再次发生冲突的概念减少。

二.CSMA/CA

为什么要使用CSMA/CA

IEEE802.11采用类似于802.3CSMA/CD协议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之所以不采用CSMA/CD协议的原因有两点:

(1)无线网络中,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因此要实现碰撞的花费过大

(2)隐蔽站(隐蔽终端问题),并非所有站都能听到对方,如图(a)所示,而暴露站的问题是检测信道忙碌但未必影响数据发送,如图(b)所示。也就是说自己的信号会把其他信号给覆盖掉,简单来说

在无线网中进行冲突检测有时是困难的,例如两个站由于距离过大或者中间障碍物的分隔从而检测不到冲突,但是位于它们之间的第三个站可能会检测到冲突,这就是所谓隐蔽终端问题。采用冲突避免的办法可以解决隐蔽终端的问题。

1.IEEE 802.11MAC子层定义的竞争性访问控制协议是CSMA/CA。

2.802.11定义了一个帧间隔(Inter Frame Spacing, IFS)时间

另外还有一个后退计数器,它的初始值是随机设置的,递减计数直到0。基本的操作过程是:
①如果一个站有数据要发送并且监听到信道忙,则产生一个随机数设置自己的后退计数器并坚持监听。
②听到信道空闲后等待IFS时间,然后开始计数。最先计数完的站可以开始发送。
③其他站在听到有新的站开始发送后暂停计数,在新的站发送完成后再等待一个IFS时间继续计数,直到计数完成开始发送。
分析这个算法发现,两次IFS之间的间隔是各个站竞争发送的时间。这个算法对参与竞争的站是公平的,基本上挺按先来先服务的顺序获得发送的机会。

3.802.11推荐使用3种帧间隔(IFS),以便提供基于优先级的访问控制。

DIFS(分布式协调IFS):最长的IFS,优先级最低,用于异步帧竞争访问的时延。(CSMA/CA使用)


PIFS(点协调IFS):中等长度的IFS,优先级居中,在PCF操作中使用。


SIFS(短IFS):最短的IFS,优先级最高,用于需要立即响应的操作。


其中DIFS用在CSMA/CA协议中,只要MAC层有数据要发送,就监听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空闲,等待DIFS时段后开始发送;如果信道忙,就继续监听,直到可以发送为止。

4.IEEE 802.11 定义了带有应答 (ACK)的CSMA/CA

AP 收到一个数据后等待 SIFS 再发送一个应答ACK。由于 SIFS 比DIFS 小得多,所以其他终端在 AP 的应答传送完成后才能开始新的竞争过程。

5.RTS/CTS机制
SIFS也用在RTS/CTS机制中。源终端先发送一个“请求发送”RTS,其中包含源地址、目标地址和准备发送的数据帧的长度。目标终端收到 RTS 后等待一个 SIFS时间,然后发送“允许发送” CTS。源终端收到 CTS 后再等待 SIFS 时间,就可以发送数据帧了。目标终端收到数据帧后也等待 SIFS,发回应答。其他终端发现 RTS/CTS 后就设置个网络分配矢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 信号,该信号的存在说明信道忙,所有终端不得争用信道。

例:

无线局域网中采用不同帧间间隔划定优先级,通过冲突避免机制来实现介质访问控制。其中RTS/CTS帧()。

A.帧间间隔最短,具有较高优先级
B.帧间间隔最短,具有较低优先级
C.帧间间隔最长,具有较高优先级
D.帧间间隔最长,具有较低优先级
答案:A
DIFS:分布式协调IPS:最长的IFS,优先级最低,用于异步帧竞争访问的时延。
PIFS:点协调IFS,中等长度的IFS,优先级居中,在PCF操作中使用。
SIFS:短IFS,最短的IFS,优先级最高,用于需要立即响应的操作。
其中SIFS也用在RTS/CTS机制中。

6.点协商功能

在CSMA/CA的基础上定义了点协调功能(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PCF),如图所示。PCF 是在DCF之上实现的一个可选功能。所谓点协调就是由AP 集中轮询所有终端,为其提供无竞争的服务,这种机制适用于时间敏感的操作。在轮询过程中使用 PIFS 作为间隔时间。由于 PIFS 比DIFS 小,所以点协调能够优先CSMA/CA 获得信道,并把所有的异步帧推后传送。
在极端情况下,点协调功能可以用连续轮询的方式排除所有的异步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802.11 又定义了一个称为超级帧的时间间隔。在此时段的开始部分,由点协调功能向所有配置成轮询的终端发出轮询。随后在超级帧余下的时间允许异步帧竞争信道。

DCF 是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作用于信道竞争期。PCF 工作于非竞争期。两者总是交替出现,先由 DCF 竞争介质使用权,然后进入非竞争期,由 PCF 控制数据传输。

这里总结一下802.11标准为MAC子层定义的3种访问控制机制:

•CSMA/CA分布式协调功能:大家争用访问

•RST/CTS信道预约:要发生先打报告,其他终端记录信道占用时间

•PCF点协调功能:由AP集中轮询•所以终端,将发送权限轮流交给各个终端,类似令牌
三.两者异同

相同点:

●都是用于以太网网络中的协议,都用来解决多终端同时发送数据可能产生的冲突问题

●都是先监听,空闲则发送,不空闲再进行对应操作

不同点:

IEEE802.3介质访问控制层MAC采用访问与碰撞检测机制CSMA/CD

IEEE 802.11MAC子层定义的竞争性访问控制协议是CSMA/CA

●传输介质不同

CSMA/CD用于总线式以太网(有线),CSMA/CA用于无线局域网(无线)

●载波监听方式不同

CSMA/CD有三类监听算法,(非坚持型,1-坚持型,p-坚持型)

CSMA/CA采用DIFS(只要MAC层有数据要发送,就监听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空闲,等待DIFS时段后开始发送;如果信道忙,就继续监听,直到可以发送为止。)

●CSAM/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只能检测冲突但无法避免,CSMA/CA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发送包的同时不能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冲突,只能尽量避免。

●CSMA/CD通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例题1:

无线局域网中AP的轮询会锁定异步帧,在IEEE802.11网络中定义了()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A.RTS/CTS机制
B.二进制指数退避
C.超级帧
D.无争用服务
答案:D

解析:

通信协议中的RTS/CTS协议:即请求发送/允许发送协议,相当于一种握手协议,主要用来解决"隐藏终端"问题。
为了有效地解决无线信道传输中的碰撞问题,IEEE802.11协议引入了两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分布式协调功能DCF与点协调功能PCF,这两种方法都属于MAC层的虚载波检测机制。在802.11的MAC层中分为了两个字层:PCF和DCF
DCF子层在每一个结点使用CSMA机制的分布式接入算法,让各个站通过争用信道来获取发送权。PCF子层使用集中控制的接入算法将发送数据权轮流交给各个站从而避免了碰撞的产生。PCF是可选项。对于时间敏感的业务,如分组语音,就应使用提供无争用服务的点协调功能PCF,可以锁定异步通信量。
EEE802.11协议允许PCF与DCF共存于一个无线局域网中,而实现这种共存的具体方法是引入《超级帧》(SuperFrame)的概念。超级帧只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而并非实际存在的一种帧格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庆为它在时间上表现为非严格周期性地以类似帧的形式出现,代表了一段时间内媒体上的业务量。

在超级帧中包含两部分:无竞争时期(ContentionFreePeriod,简称为CEP)和竞争时期(ContentionPeriod,简称为CP)。

在CFP期间,由PCF控制对媒体的访问,而在CP期间,由DCF来控制。

CFP与CP的交替出现,使得PCF与DCF轮流行使对无线媒体的访问控制权,从而实现PCF与DCF在一个基本服务组BSS内的共存。

例题2:

以太网协议中使用了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其冲突后最大的尝试次数为()次。

A.8
B.10
C.16
D.20
答案:C
以太网采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截断二进制算法并不复杂,这种算法让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不是等待信道变为空闲后就立即再发送数据,而是推迟一个随机的时间。这样做是为了使的重传时再次发生冲突的概率减少。

当重传次数达16次仍不能成功时,则表明同时打算发送数据的站太多,以至连续发生冲突,则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69884785/article/details/130179018

CSMA/CD和CSMA/CA的区别(最全知识点总结)_csmaca和csmacd的区别-CSDN博客


 

WLAN QoS原理描述

https://support.huawei.com/enterprise/zh/doc/EDOC1100278107/50999c6e

  • 22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