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统计学习第一章节打卡~~

今日打卡第一天,虽然概率统计、应用统计都学过,但都掌握的不太好,并且时间已经过去很久,难免被清理出大脑内存。打卡学习~~
概率统计的第一章主要涉及介绍部分:

  • 什么是随机事件
  • 什么是概率
  • 有关概率的相关公式是什么
  • 随机变量的相关定义(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分布律、概率密度函数等等)
  • 随机变量的数值特征(均值、方差、协方差)

随机事件

  • 随机试验:能够观察随机现象以及随机现象产生结果的实验;随机试验必须可重复,且有多种可能结果;结果不确定;
  • 样本点:随机试验的每一个结果就是基本事件,也叫做样本点。样本点是组成随机事件的最小单位。
  • 样本空间:一次随机试验的所有的可能结果。样本空间是样本点的集合
  • 随机事件:样本点的集合,样本空间的子集。根据条件或者目的(比如掷色子掷出偶数,数数每天早上不掉头发等等),获得基本事件的集合,构成一个随机事件。

概率

简单理解,概率是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是个理论上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古典概型给出了答案。

  • 古典概型
    概 率 = 随 机 时 间 包 含 的 基 本 事 件 的 数 量 随 机 事 件 所 有 可 能 结 果 的 数 量 概率 = \frac{随机时间包含的基本事件的数量}{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结果的数量} =
    所以在计算概率的时候难免碰见排列和组合问题,太久没写差点在这上面栽跟头,分不清到底应该用排列和组合。

概率的相关公式

哇,这部分,我学了两边也是从来没记住的部分,现在梳理梳理感觉也没有那么费劲儿。之前是干什么就是记不住,特别是贝叶斯。
条件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 条件概率公式
    P ( A ∣ B ) = P ( A B ) P ( B ) P(A|B) = \frac{P(AB)}{P(B)} P(AB)=P(B)P(AB)
    所以:
    P ( A B ) = P ( A ∣ B ) P ( B ) = P ( B ∣ A ) P ( A ) P(AB) = \frac{P(A|B)}{P(B)} = \frac{P(B|A)}{P(A)} P(AB)=P(B)P(AB)=P(A)P(BA)
    在B事件发生的情况下,A事件发生的概率,简单get✔。

  • 全概率公式
    P ( A ) = ∑ i n P ( A ∣ B i ) × P ( B i ) P(A) = \sum_{i}^{n}P(A|B_{i})×P(B_{i}) P(A)=inP(ABi)×P(Bi)
    B i , B n B_{i},B_{n} Bi,Bn是样本空间的所有样本点。

  • 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是条件概率公式与全概率公式的完美结合,能够事件与事件发生的成因关系
    P ( A ∣ B ) = P ( A B ) P ( B ) = P ( B ∣ A ) × P ( A ) ∑ i n P ( B ∣ A i ) × P ( A i ) P(A|B) = \frac{P(AB)}{P(B)} = \frac{P(B|A)×P(A)}{\sum_{i}^{n}P(B|A_{i})×P(A_{i})} P(AB)=P(B)P(AB)=inP(BAi)×P(Ai)P(BA)×P(A)
    P ( A ) P(A) P(A)为先验概率, P ( A ∣ B ) P(A|B) P(AB)为后验概率,反映了在已知B发生的情况下,为B发生寻找原因。

随机变量

  • 随机变量的定义

公式我就直接截图了,说说我的理解。一个随机事件有许多的结果,将随机事件的结果一一对应地映射到实数轴上,就有了一个随机变量,每一个随机事件的结果就有了一个数字表达,神操作,几百年前的人是怎么想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当一个函数满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且在x无穷大处 满足:
    F ( x ) ≤ 1 F(x) \leq 1 F(x)1
    该函数定义为x对随机变量分布函数,要注意的是分布函数是一个累计概率函数。

  • 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粗心的我很容易看错分布函数与分布律。分布律是X = x处时,P(X = x)的概率。

  • 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 f(x)
    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是针对连续型随机变量使用的。针对任意一个坐标轴上的点谈论f(x)没有意义,都是0;只有在区间里,f(x)才有意义。

随机变量的数值特征

  • 期望: E ( x ) E(x) E(x)
  • 方差: V a r ( x ) = E ( X − E ( X ) ) 2 = E ( X 2 ) − E 2 ( X ) Var(x) = E(X-E(X))^{2} = E(X^{2}) - E^{2}(X) Var(x)=E(XE(X))2=E(X2)E2(X)
  • 协方差:$Cov(X,Y) = E ( X − E ( X ) ( Y − E ( Y ) ) E(X-E(X)(Y-E(Y)) E(XE(X)(YE(Y))
  • 相关系数: ρ = C o v ( X , Y ) V a r ( X ) V a r ( Y ) \rho = \frac{Cov(X,Y)}{\sqrt{ Var(X)} \sqrt{Var(Y)}} ρ=Var(X) Var(Y) Cov(X,Y)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智慧校园2.0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它面对着外部环境变化和内生动力的双重影响。国家战略要求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智慧校园2.0强调以服务至上的办学理念,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并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智慧校园建设的解决之道是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化生态系统,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柔性灵活的基础设施和强大的基础服务能力。这种生态系统支持快速迭代的开发和持续运营交付能力,同时注重用户体验,推动服务创新和管理变革。智慧校园的核心思想是“大平台+微应用+开放生态”,通过解耦、重构和统一运维监控,实现服务复用和深度融合,促进业务的快速迭代和自我演化。 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包括多端协同,即“端”,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全面感知和捕获行为数据。这涉及到智能感知设备、超级APP、校园融合门户等,实现一“码”或“脸”通行,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端的无缝连接。此外,中台战略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包括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它们支持教育资源域、教学服务域等多个领域,实现业务的深度融合和数据的全面治理。 在技术层面,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分期进行,逐步解耦应用,优先发展轻量级应用,并逐步覆盖更多业务场景。技术升级路径包括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校园设施智联化等,利用IoT/5G等技术实现设备的泛在互联,并通过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建设智联网。这将有助于实现线上线下一网通办,提升校园安全和学习生活体验,同时支持人才培养改革和后勤管理的精细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对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全面革新。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信息化生态系统,智慧校园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服务,推动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