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粒子撞击荧光粉发光应该是动能转化为光能过程,不是微观的电能转化为光能,但是是宏观的电能转化为光能
栅极控制电流类似mos管栅极控电流(改变栅极电压就可以改变DS通道中的电流)
3.1.1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
黑白显像管的整体结构为玻璃外壳,电子枪和荧光粉三个部分。如图3-1-1 黑白显像管所示。
1.玻璃外亮
玻璃外壳包括管颈、管锥体和屏面玻璃三部分。在显像管玻璃外壳管锥体部分的内外壁上分别涂有石墨导电层,从而形成一个以玻璃为介质、以内外壁石墨层为两个极片的电容器(电容量约为600—1200 pF)。这个电容器可作为第二、四高压阳极的滤波电容,因而在高压供电电路中不必另接高压滤波电容。
在管锥体部分装有高压嘴,它与显像管的内部高压阳极相连,作为高压供电端。内壁石墨层与高压阳极相连,形成一个等电位空间,以保证电子束流高速运动。
2.电子枪
电子枪通常由灯丝、阴极、控制栅极、加速阳极;聚焦阳极和高压阳极等组成。高压阳极插座安装在管锥体上,其余各电极均在管颈末端用金属管脚引出。电子枪用来发射密度可调的电子流,通过聚焦和加速,形成截面积很小、速度很高的电子束,该电子束在偏转线圈形成的行、场偏转磁场作用下,使电子束以高速轰击荧光屏并使荧光粉发光。实现全屏幕的扫描光栅,所以,电子枪是显像管的心脏。
1)阴极
阴极(用字母K表示)的外形是一个圆筒,顶部涂有能发射电子的氧化物,圆筒里面装有加热用的灯丝(用字母F表示)。当灯丝通电后,阴极就被加热,向外发射电子,称为热电子发射。通常有60~80V的激励信号加在该极。通常灯丝电压为交流6.3V(或直流12V,对小尺寸的显像管),电流o.6 A(或85 mA),其电压变化应小于10%。
2)控制栅极
阴极外面有一个中心开有小孔的金属圆筒,这就是控制栅极(用字母G或M表示)。控制栅极G,通常为0v,栅阴极间的电位差改变以控制电子束流大小,通常也称调制极;
3)加速阳极
加速阳极也叫第一阳极(用字母A1表示),其外形像中间开孔的圆盘。加速阳极电压一般为300~500V,作用是加速电子束向荧光屏飞去,并与G、K组成电子透镜,使电子束形成聚焦点;
4)高压阳极
第二阳极(A2)和第四阳极(A4)相接形成高压阳极,为金属圆筒形。该阳极将进一步加速电子轰击荧光屏,而且与管锥体内壁石墨导电层相连,形成一个均匀的等电位空间,保证电子束进入管锥体空间后能径直地飞向荧光屏,不会产生杂乱的偏离或散焦。
5)聚焦阳极
聚焦阳极也叫第三阳极(用字母A;表示),处在第二阳极和第四阳极之间,为金属圆筒形。在显像管中,因电子枪各阳极电压不同而形成的电子透镜完成聚焦作用。
3.荧光屏
荧光屏由屏面玻璃、荧光粉层和铝膜三部分组成。在显像管屏幕内的玻璃表面上,沉积一层厚度约为10μm的荧光粉。荧光粉层外面又蒸镀了一层厚度约为lμm的铝膜。铝膜与内石墨层相连,加有高压。铝膜可以加速电子束,又可以保护荧光粉,使其不受离子冲击而损伤形成离子斑(离子因质量大,速度慢穿不过铝膜)。此外,锅膜还可以将荧光粉发出的光线向管外反射,有利于提高屏幕的高度。荧光粉受电子轰击后受激而发光,在电子束停止轰击后,其光亮的建立和衰减有一过程,通常把电子束停止轰击后光亮并非立即消失的现象称为荧光粉的余辉特性。考虑到重现图像的连续性,显像管的荧光粉应采用中短余辉荧光粉,即余辉时间=5~20ms。
3.1.2电子聚焦原理
电子聚焦是显像管中的重要问题,聚焦质量越好,电视图像就越清晰。显像管内电子束采用静电聚焦方式实现聚焦,它同光学透镜将点光源发出的光束聚焦成一点的作用很相似。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电极加不等的电压,形成不同形状的等位面,利用电子在其间运动时的折射效应,构成电子透镜实现电子束聚焦。
事实上,电子束电流在电场中不一定只作直线运动,在加速电场和偏转磁场的共同作用下,电子束所受的力在不断改变方向,因此可能做曲线运动。正如光线通过透镜会改变方向一样,只要电场分布恰当,就可以成为电子透镜,使发散的电子聚成细束,使之在荧光屏上打亮细小的光点,便于重现清晰的图像。电子透镜的形成如图3-1-2电子透镜 所示,图中给出两个加有不同电压V1和V2的金属圆筒所形成的电场,设V2>V1,则在此两电极之间的电场分布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力线,垂直于实线的虚线表示等位面。
下面是电子进入此电场时的受力情况, 在A点电子将受到一个向轴向会聚的力,因此在V1区域,电子将受到会聚作用。用同样方法可以知道在V2区域,例如B点,电子将受到一个发散力,即离开轴而向外发散。但是由于电子在V1区域时,因电压低其运动速度慢,受到会聚时间长,而当进入V2这区域时,得到V2的加速,运动速度加快,所以发散的时间短,因此总的来说会聚作用大于发散,总的效果是向轴向会聚。我们把这两个加有不同电压的电极所形成的电场,称为电子透镜,它可以改变电子运动的方向,使电子束得到聚焦。
在显像管中起电子透镜作用的有几组极板,如图3-1-3显像管的电子透镜 所示。
第一组电子透镜由阴极、控制栅极和加速极组成、使电子束在栅极与加速极之间交叉会聚,此后电子束散发.
第二组电子透镜由加速极与第二阳极形成、它起辅助聚焦作用.
第三组电子透镜由第二阳极和聚焦极组成、对聚焦起主要作用称主透镜.交叉会聚的作用: 缩小成像面积、提高成像亮度.
3.1.3显像管的调制特性
荧光屏上形成图像的各点的灰度由栅阴电流的大小决定,而阴极电流的变化受栅阴电压的调制。我们把栅阴电压Ugk对阴极电流i,的控制关系称为显像管的调制特性。因此,显像管的调制特性实际是指电子束流与显像管栅-阴极电压之间的关系,即。如图3-1-4显像管的调制特性曲线 所示,阴极射线管的调制特性成指数曲线关系,其关系曲线表示式为:
式中指数值称为显像管的值,越大曲线越陡峭,信号电压对电子束控制的灵敏度越高。通常黑白显像管的=2.2,彩色显像管=2.8。
●显像管的显像原理
在电视接收机中,由视放末级把经过放大的视频图像信号送到显像管阴极,用以控制电子束电流的强弱,从而重显图像。如图3-1-5显像管的显像原理所示。此图像信号是与静态电压同时加在显像管的G、K之间的。下面利用线性化后的显像管调制曲线来分析加入图像信号后束电流的变化,以及显像管显示图像与调制曲线的工作关系。
3.1.4偏转线圈
1.偏转线圈的结构
偏转线圈有两对,一对行偏转线圈,一对场偏转线圈。行(水平)偏转线圈为马鞍形的框形结构,紧套在显像管管颈与锥体之间。在管颈内产生竖向磁场使电子束水平偏转。场偏转线圈以磁轭为磁芯直接环绕于磁轭,在管颈内产生横向磁场使电子束垂直偏转,如图3-1-6行、场偏转线圈的结构示意。为使磁场空间分布均匀,线匝应按余弦规律分布绕制。同时行、场偏转线圈也是行、场扫描输出电路的负载。
2.对偏转线圈的要求
提高偏转灵敏度使光栅达到满幅时所需的安匝数,它反映了偏转灵敏度,即安匝数决定磁场强度,由磁场强度控制电子束受力的大小,显然安匝数少所达到的要求、说明灵敏度就越高。均匀分布磁场取决于扫描锯齿波是否线性,或图像是否失真。
参考文献:百度 电视显像管
https://www.tesoon.com/ask/htm/01/1563.htm
一、黑白电视显像管
1.黑白显像管:由枪、荧光屏和玻璃外壳三部分组成.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图1黑白电视显像管结构示意图
1).电子枪的结构
电子枪由:灯丝、阴极、控制栅极、加速极、第二第四阳极、第三阳极组成,实现根据图像亮度输出电子束,经过聚焦、加速轰击屏幕。
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四极电子枪聚焦示意图
2). 荧光屏:沉积硫化锌—镉荧光粉层,它在电子束的高速轰击下发白光。其发光强弱与电子束电流大小及速度高低相对应。
3).玻璃外壳:由管颈、 锥体和屏面三部分组成.
2.电光转换:显像管是实现电光转换的重要器件,电光转换过程见电光变换原理。
二、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1.彩色图像的摄取:首先要将一幅彩色图像分解为红、绿、蓝三幅基色图像,通过光敏元件,以获得三基色信号电压r、g、b,三只摄像管的扫描电流由同一个扫描电路供给,保证扫描的一致。避免产生彩色的失真。彩色图像的摄取过程见图像的摄取并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2.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1)彩色显像管:在结构上也分成电子枪、荧光屏和玻璃外壳三大部分。结构如图3

图3彩色显像管简图
概念解释:
荫罩板:显像管工作时, 三个电子束应该只击中各自对应的荧光粉点, 为此在荧光屏前面约1 cm处安装一块金属网孔板, 称为荫罩板。
会聚:要使显示的图像颜色正确, 色彩鲜艳、 清晰, 就必须使三条电子束在任何偏转位置都能通过荫罩板上同一孔槽, 然后打在荧光屏同一像素的各自荧光粉点上, 这项工作就称为会聚。
失会聚:由于显像管偏转中心与荧光屏荫罩板曲率中心不重合, 虽然三条电子束在屏幕中心获得会聚, 但在四周及边沿又将发散开来, 而且越向边沿失聚越严重。一字排列电子束失会聚情况见图4。

图4 一字排列电子束失会聚情况
失会聚使得彩色显像管在大规模生产中需要进行会聚调整,应用较为复杂,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出现简化了使用中的会聚调整,使得彩色显像管的使用几乎和黑白显像管一样简单。目前,几乎所有的彩色电视机都采用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2)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组成:
电子枪:自会聚管的三个电子枪在水平方向按一字排列。
开槽荫罩和短条状荧光粉。涂屏过程见涂屏过程。

图5 荫罩板和短条状荧光粉
自会聚显像管颈:有偏转线圈,六极磁环、四极磁环、色纯度磁环,磁屏蔽罩和消磁线圈等。在显像管出厂时,良好地实现了静会聚,色纯度,动会聚的调整,简化显像管的使用。
3.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外围电路
1)光栅枕形校正电路
电路目的:校正因为电子束会聚面的曲率半径小于荫罩板和荧光屏的曲率半径而产生的垂直枕形失真、水平枕形失真。
校正的原理:将偏转线圈中扫描电流相应地加大,将向内凹的光栅边沿往外拉成直线。

图6 水平、垂直枕形失真校正原理
典型电路:见图7。

图7 典型枕形校正电路
2)自动消磁电路
电路目的:防止地磁和电视机所处环境的杂散磁场对显像管电子束偏转的影响,保证色纯和会聚。
电路原理:用逐渐减小的交变磁场消除铁制部件的剩磁,这种磁场可以通过使逐渐变小的交流电流流过一个线圈得到。
电路实现:一般使用消除线圈、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等组成。
3)黑白电平调整:
产生黑白电平不平衡的原因:红、绿、蓝三种荧光粉的发光效率不同。
调整方法:进行黑平衡(也称暗平衡)调整和白平衡(又称亮平衡)调整。调整原理见白平衡调整动画。
调整电路:见图8。

图8 黑白电平调整电路
https://www.jdzj.com/diangong/article/2018-2-3/99706-1.htm
第三节显像管基本知识
显像管是显示器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价格最贵作用最大显示屏的尺寸和显像管的点距是显像管最主要的两个参数显像管分单色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两种彩色显像管又分单枪和三枪两种三枪有等边三角形排列和一字形排列两种后来又出现荫罩型自会聚管
一显像管结构
显像管是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的器件它能实时地将计算机工作情况和结果以光的形式显示在荧光屏上具有监视和显示的作用国外通常叫监视器即CRT 国内通常叫显示器显像管由玻璃制成它由电子枪玻壳荧光屏和管脚四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加以叙述显像管结构见图1.6
1 电子枪
电子枪由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和阳极组成
1 灯丝用H 表示单色显像管灯丝电压为直流12V 电流约为0.6A 彩色显像管灯丝电压为6.3V 有的显示器加行频脉冲电压电流约为0.6A 灯丝加电将阴极烘热发射电子
2 阴极用K 表示阴极受热后发射电子单色显像管阴极加电压为25~ 40V 彩色显像管加电压45 ~ 180V 随显像管尺寸大小而异
3 栅极又叫控制栅极用G1 表示圆筒形套在阴极外面顶部中心开孔栅极加负电压0 ~ -60V 用电位器或电脑控制调整负电压来调制通过的电子数目改变显像管束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荧光屏的亮度
4 加速极用G2 表示加数百伏的正电压彩色显像管加230 ~450V 使电子束加速射向荧光屏调整电位器可改变电压大小从而控制荧光屏的背景亮度
5 聚焦极单色显像管加数百伏电压彩色显像管加5 ~ 8kV 电压使电子聚焦成很细的电子束改变聚焦电压的大小可以改变荧光屏聚焦的好坏 图1.
6 显像管结构
6 阳极又叫第二阳极用A2 表示单色显像管加电压12 ~ 17kV 彩色显像管
加电压22 ~34kV 随显像管尺寸大小而异阳极高压对电子束起最后加速的作用使其有较大的能量轰击荧光屏而激发出光点, 电压越高光点越亮但由于电子束速度快偏转的角度就会减小从而使行幅相对减小阳极电压偏低时光栅亮度变暗在同样偏转磁场作用下电子偏转角度加大行幅加宽
2 玻壳
由显像管的屏玻璃锥体和管颈组成里面抽成真空锥体部分内外壁均涂了一层石墨导电层内壁涂层接阳极外壁用弹簧接上金属屏蔽导线接显示器地线底板两导电层之间构成数百微法拉的大电容作为阳极高压滤波之用
3 荧光屏
显像管荧光屏玻璃内壁涂一层荧光膜受电子轰击而发光发光颜色与荧光粉颜色有关屏上荧光粉里边有一层很薄的铝膜十分之几微米与显像管阳极相连电子束很容易通过加大了荧光粉的发射效率和荧光屏的亮度还可遮挡后面的杂散光增强了对比度
4 管座
显像管管座如图1.7 所示这里要说明的是有些大屏幕彩色显像管有三个栅极两个聚焦极其管脚功能这里不再画了 二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彩色显像管近几十年发展很快有正三角形排列三枪三束管一字形排列三枪三束管单枪三束管荫罩管自会聚管其中荫罩管性能比较完善自会聚管大大简化了会聚调整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荫罩式三枪三束一字排列黑底自会聚管见图1.8 1 结构
https://www.sodocs.net/doc/4e17152373-3.html
黑白显像管和黑白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