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生活一个月小记

这里写自定义目录标题

生活的常态是一个人(上)

刚来到这里,坐在同学的汽车上,看到周围的小房子只有两层,意识到这里确实不繁华,因为没有高楼大厦。车开到一个拐弯处,师姐告诉我说,那边就是学校,我顿时心里哇凉了一下。那边看不到什么,只看到那里是一个坡,坡上的楼也不是很显眼。总体感觉已经形成了,这里比较偏僻。

到达的第一站是宿舍,车开到宿舍时,才意识到,原来这栋楼是宿舍。回想起进来的路时,感觉像进了一户人家,有庭院一样的人家,小巷子两边是几棵大树,有点像中国古诗词里描绘的那样:庭院深深深几许。自己住在一楼,窗前就是一片空地,地上长着一片低矮的草。晚上在宿舍有时能听到蟋蟀的叫声,有时看着这片草丛,感觉自己像是看着自家的庄稼一样,达到了田园般的寂静。宿舍也是一个人住。设施还算齐全,毕竟像我这样对生活要求不高的人,这些能够满足我的日常生活。刚来的第一周,每天晚上12点多睡觉,到第二天5点多就能听到乌鸦的叫声了。以前对乌鸦这种鸟没有什么印象,甚至没有见过。只记得有一次对师弟说,看那只黑色的鸟长得还挺好看的,师弟告诉我,那是乌鸦吧。来到这里我每天早上5点多都能听到乌鸦的叫声。以前课文中描述的乌鸦的叫声比较凄凉,现在真实感受到了。想告诉师弟,西农的乌鸦更好看,身材更灵巧,这里的乌鸦太肥了,个头太大了,大得惊人。

走在马路上,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少数的人骑着自行车,大多数是学生放学,剩下最多的是马路上一辆辆的小汽车。这些小汽车比较小巧,没有大型越野车,大多都是小轿车,不过这些小轿车从外面看着很干净,不会裹着一层尘土,每个看起来都很亮,不管是黑色,白色还是银色。

这里确实比较安静。不会有中国热闹的广场舞,不会有中国在路边摆摊的大爷大妈卖水果蔬菜,也不会有中国坐在路边休息看着人来人往的川流不息。因为马路上人很少,看到的大多是一辆辆跑着的小汽车。接下来更验证了这一感受。

第二天来到学校,这是第一次见我的导师。刚一进教学楼,师姐便告诉我,你老师在那边买咖啡,从这头望向那头,由于视力原因,我并没有看清楚老师是什么样的,只留下了上衣穿着白衬衣的印象。后来偷偷想,老师你看到我了吗,后来自己想:怎么可能,每天人这么多,导师哪能每个都记住。

下午和师姐来到老师办公室,这是我第一次进他办公室,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由于师姐会说日语,虽然我们是三个人见面,但是这次谈话给人的感觉是,师姐更像是我老师的学生。因为全程几乎是她们两个在对话,我一脸茫然,你们在说啥。之后导师带着我俩进了他的实验室。他的实验室确实很大,布局很开阔,和之后他带领我进的那个小点的实验室比起来,那个小型实验室很拥挤,看起来更像仓库,相反这个实验室很空旷,尤其是当你不想学习时,可以看对面的无声无息的桌椅,圆滚滚的皮球,你可以眺望远方,看窗外的山。事实证明了中国那句古话:福之祸兮,祸之福兮。高兴过了头就变成了祸。没过几天,我就被导师告知,大老板要求我搬到那个想仓库一样的实验室里,那里面坐着的都是博士。接到这个消息,内心无比地抗拒。那个房间像仓库,拥挤,又有点像监狱,不见天日。里面坐了一堆的蒙古人。没有办法,大老板的话不得不听。来到实验室的前几天,感觉自己不是来到了日本,反而像蒙古国,因为这个实验室没有一个日本人,全是蒙古国的学生。自己选择了挨着窗户的那个座位,没过几天,我便把身后的窗帘拉开了,原来窗帘背后藏着的是半个秋天,对面的几棵树从绿叶变成红叶,最后变成黄叶,估计接下来我会看到它日渐消瘦,最后留下坚强的脊骨。坐在这个位置上,桌前大大的电脑屏幕把我全部挡住,一进门根本看不到我。顺便想起了,我老师给我配置的电脑。果然是苹果粉,与其说是苹果粉,不如说,导师是一个极其整洁的人,他喜欢简洁的设计,比如他的办公桌上很少摆放一堆东西,键盘无线的,触摸板无线的,就连电脑屏幕都是一个大屏幕,省去了多个电脑屏幕之间接线串来串去。

导师与中国的导师态度很不同。第一次和台湾朋友去邮局办理银行卡,居然碰到了日语课上的孟加拉国的同学,站在他旁边的是年龄稍长,看着不像是学伴,猜测是导师。后来他告诉我们和他一起来的确实是他的导师。他导师知道他不会日语,和他一起来邮局办理银行卡。哇,这导师这么nice,居然给学生办理银行卡,这在中国怎么可能。我的导师也很特别。分配完电脑后,亲自给电脑安装苹果系统,并连接网络,连接打印机。至今还记得老师也忘记了密码,试验密码试验了半天,现在想想都想笑?。等到把电脑整好后,已经到了晚上七点。估计他很少晚上7点往回走。在中国,导师怎么可能给你装系统,估计导师还会说你一顿,连这个都搞不定,就不要想着毕业了。通常情况下,我们即便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们也不会请教老师,因为很有可能会收到上述老师的态度,吓得我们估计只能自己琢磨或者和同学摸索。当然,这更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博士,他们不仅要报账还要处理实验室的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现在想想我这处境和他们皆然相反。这估计就是日本和中国在博士方面的一点不同吧。导师的态度不同,有时很想弄清楚他们的理念,想了解是什么样的价值观产生了这样的差距。

但是我的导师与中国导师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同,刚开始可能有些不理解,但是后来在这里呆过一段时间后,自己就理解了。中国导师不会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分得这么清楚。中国的导师,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下班后你给老师发消息,老师在下班时间看到后即便不方便解决,但是导师也会给你回一个消息,告诉你上班后再联系。我导师就完全不一样了,或者说大多数日本导师是这样的,他们在下班后是不会回复你的消息的。我试验过一次:有一天下午我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我在上班时间给老师发消息,就在那里等消息,等了整整一个下午,老师也没有回复。当时等待的过程是着急的,总是会看,有没有回复消息,这样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后来第二天上午10点我才收到了老师的回复。老师在下班时间是不会解决任何关于工作的事情的。同时我的导师很注重自己的隐私。刚开始我还不太清楚这一点,一开始我就告诉导师,我没有办理日本的手机号,一旦出了实验室,我就没网了,联系不上我,我目前用的还是中国的手机号。当时我讲完后,看到日本老师没什么反应,当时我没注意到导师的态度。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我发现我导师不会告诉你他私人的任何信息,包括最基本的电话号码,手机号。而且导师是一个特别爱规划的人,他会按照计划一件一件去做事,而且很守规则,做事一板一眼。中国导师会和我们谈天说地,交流各种事情,交换各种观点。不过阻碍交流的除了文化差异,更多的是语言障碍,语言会阻断交流的热情,尤其是当导师对着日本学生讲日语时,我 是自动过滤掉的,因为不懂,所以也不好奇他们在讲什么。如果语言顺利,那就可以谈论很多其他的事情。

第二周就开始上日语课了。语言课堂我已经好久没有接触过了,以前上的课都是专业课。不知是语言课堂的原因还是日本所有的课堂都这样,日语课老师没有很严肃,老师会经常鼓励我们:做得好,加油。这在中国的课堂上是很少见的。中国的课堂很古板,老师就在上面一个劲地自己讲,很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当学生有问题时,中国学生一般不会在课堂上打断老师只能把问题留着,留在课下自己解决,或者和同学商量,或者下课后请教老师。这样的行为,让我在持续了将近20年的习惯,在日本依旧保持。后来我会发现,中国学生到了日本课堂上,尤其是课堂上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如孟加拉,西班牙,印度等国家。他们在课堂上会比较活跃,会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问自己的问题,而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中国学生身上。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比较安静,很少打断老师,其实也不是没有问题,只是这些问题写在了本上或者记在了心里,就是没有到老师的耳朵里。

今天就先记载到这里,后续再继续记载“生活的常态是一个人(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