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它的结构图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中:
Handler: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接口可以定义出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对下家的引用,这个角色通常是一个java抽象类或者java接口实现。
ConcreteHandler:具体处理者角色,处理它所负责的请求,可访问它的后继者,如果可处理该请求,就处理之,否则就将该请求转发给它的后继者。
下面为实例代码:

//处理者类
abstract class Handler{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
    public Handler getSuccessor(){
        return successor;
    }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this.successor=successor;
    }
}
//具体处理者角色
class ConcreterHandler extends Handler{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
        if(getSuccessor()!=null){
            System.out.println("不处理此请求");
            getSuccessor().handleRequest();
        }else{
            System.out.println("处理请求");
        }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ndler handler1=new ConcreterHandler();
        Handler handler2=new ConcreterHandler();
        handler1.setSuccessor(handler2);
        handler1.handleRequest();
    }
}
//运行结果为:不处理此请求
//          处理请求

总结:责任链模式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公司中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职责链,当我们向项目经理提出某些请求的时候,项目经理会进项职权判断,看自己是否可以处理,若可以处理就自己进行处理,若不能处理,则提交给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也会做相应的判断,如不能处理再提交总经理。这样需要把每位经理的吃力独立出来,实现成单独的职责处理对象,然后为它们提供一个公共的,抽象的负职责对象,这样就可以在客户端动态的组合职责链,实现不同功能要求。
优点:当客户提交一个请求时,请求时沿着链传递直至有一个ConcreteHandler对象负责处理它,这样使得接收者和发送者都没有对方的明确信息,且链中的对象自己也并不知道链的结构,所以说职责链可以简化对象的相互连接,他们仅需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而不需要保持它所有的候选者的引用,大大降低了耦合度。
缺点:在使用职责链模式时,虽然可以随时的增加或者修改处理一个请求的结构域,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但是在使用时还是要小心,因为一个请求很有可能到了职责链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或者是因为没有正确的配置而得不到处理,所以要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全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