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后感

前言

最近逛B站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使用chatGPT的视频,在视频中有提出来看《学会提问》,所以就来看了。

下面是我个人目前收获到的东西。


一、批判性思维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是对某个结论进行评判时,需要对提出者的背景,提出时的情景,支持结论的证据,支持结论的假设,支持结论的数据进行多方面的证实,才能知道结论的正确性。

其中在证据,假设,数据中收获颇多,下面对这几点进行总结。

二、假设

1.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当提出者对结论采取了一种立场,通常都会选择一种立场而排斥另一种立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倾向或者说价值偏好,这些倾向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假设。

2.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则是指根据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情况与走向,来推理出来相应的结论。可以理解为根据推衍的假设。

三、证据

对于支持结论的证据比较大的收获主要是认识了下面的这些证据谬误,知道了这些东西,能够对许多观点,有更清晰的自我思维与自我判断,而不是在网上看到什么就信什么。

常见的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

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滑坡谬误】

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偷换概念谬误】

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诉诸公众谬误】

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

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稻草人谬误】

指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

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乱扣帽子谬误】

指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光环效应谬误】

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转移话题谬误】

指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循环论证谬误】

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以偏概全谬误】

指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强求确定性谬误】

指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被抛弃。

【错误类比谬误】

指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相关的不同点。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指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因果混淆谬误】

指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

指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事后归因谬误】

指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所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基本归因错误】

指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普遍高估了个人倾向的重要性而低估了环境因素的作用。

经典证据也有待分析

主要的证据类型包括: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权威或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结果,类比。

下面具体列出各自对应的注意点

直觉

直觉准吗?有的人说挺准的,有的人说不靠谱。直觉具有私密性,是个人根据第一感觉来判断,有时候会依赖一些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的使用场景有限,直觉判断的准确率很难说,要警惕把直觉当作证据的情况。

个人经历、典型案例

需要警惕是否以偏概全。

当事人证言

当事人证言作为证据,需要考虑是否省略了一些重要信息,是否夹带利益纠纷。换句话说,当事人证言也可能不可信,有失偏颇。

权威或专家意见

需要考虑专家“专业”程度和是否有利益挂钩。

个人观察

需要考虑“眼见为实”的解释。可能我们坚信的“眼见为实”只是看到了全过程的一部分,或者我们对所看到场景的解释是不对的。

研究结果

特点是以公开证实的数据为基础、可控性和语言描述精确性。研究结果作为证据的可信度较高。但是研究结果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同一研究做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信哪个?研究的严谨性要求控制一些因素,剔除影响因素之后的“研究场景”和现实有差别,得出的结论在现实中是否还能凑效等。可以从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中去发现研究结果的不足之处。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具备这样高的科学素养,从研究本身去判断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比较难。那么,可以选择的方式是看发布这个研究结果的机构或网站是否可靠。如果机构或网站是正规专业的,那么发布的信息也比其他机构和网站可靠一些。

研究结果

还要考虑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根据不明来源和带有偏见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结果解释有欺骗性的。另外,平均数说明不了某些问题,反映不出一些情况。

类比

为了表达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有时会使用类比。书中的类比:作为教育工作者,早点清除掉问题学生并处理好他们带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一枚臭鸡蛋往往会弄糟一整块鸡蛋饼。把问题学生类比为臭鸡蛋,正确吗?值得怀疑。

注意替代原因

很多事情的解释有很多种。书中的例子:一个小孩对白天可以看见太阳,晚上看不见了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他又发现自家保姆也是白天可以看见,晚上就看不见了。他问保姆晚上去哪了,保姆说回家了。于是小孩以为自己明白了,保姆回家,太阳也回家了。实际上,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知道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即使保姆不回家,太阳还是这样运行。换句话说,小孩看到保姆的行为和太阳东升西落有相似的规律,但保姆的行为不能作为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太阳东升西落的真正原因,其他的解释都可看作效力很低的替代原因。用这样的替代原因去支撑结论是不合适的,警惕这种情况。

解释可以多种,结论也可以多个

根据一堆现有的证据,不同的人可能做出不同的结论来。论证包括结论和理由,结论和理由都合理的论证才是可信的论证。警惕替代原因,也要警惕被夸大和歪曲的结论。

论证质量高低有别

高质量的论证更可信,低质量的论证不那么可信。证据效力不同,可影响论证质量。证据质量高,论证过程也相对可信。证据分类很多,但也不需要都分清楚是哪一类才决定它可不可信。实际上,每一个证据类型都有不可信的地方。在成为批判性思考者的路上,需要我们保持怀疑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再进行判断。

四、数据

数据也会有欺骗性。

如果提出者提出的数据只有具体数值,那么就要去了解数据的百分比占比。如果提出者只提出百分比,那么可以去了解数据的具体数值。

总结

这本书能够让你知道该怎么提问,也能让你知道如何辨别真假消息。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