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P地址
IP地址是TCP/IP协议为了唯一地确定一台主机的位置所定义的地址。
IP地址有效范围分为五类,A类保留给政府机构,B类分配给中等规模的公司,C类分配给任何需要的人,D类用于组播,E类用于实验:
1. A类地址
⑴ A类地址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⑵ A类地址范围:1.0.0.1—126.155.255.254
⑶ A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0.X.X.X是私有地址(所谓的私有地址就是在互联网上不使用,而被用在局域网络中的地址)。
② 127.X.X.X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2. B类地址
⑴ B类地址第1字节和第2字节为网络地址,其它2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⑵ B类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⑶ B类地址的私有地址和保留地址
① 172.16.0.0—172.31.255.255是私有地址
② 169.254.X.X是保留地址。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你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服务器。就会得到其中一个IP。
3. C类地址
⑴ C类地址第1字节、第2字节和第3个字节为网络地址,第4个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另外第1个字节的前三位固定为110(二进制)。
⑵ C类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⑶ C类地址中的私有地址:192.168.X.X是私有地址。
4. D类地址
⑴ D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二进制)。
⑵ D类地址范围:224.0.0.1—239.255.255.254
5. E类地址
⑴ E类地址也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五位固定为11110(二进制)。
⑵ E类地址范围:240.0.0.1—255.255.255.254
2)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的作用是屏蔽部分ip地址和区分主机标识和网络标识,必须与IP一起使用,使用子网掩码可减少IP的浪费。
子网掩码是一串32位的二进制数字,由连续的1和连续的0组成,与IP一起使用,每一位都是对应关系,做&运算,左边是网络位,由1组成,1的数量代表着网络位的长度,右边是主机位由0组成,0的数目即为主机位的长度。在与IP做与运算(&)时,0可以遮住主机地址(&运算,见下方)以达到屏蔽部分ip的目的。常用三类IP地址都有缺省子网掩码:
类别 | 子网掩码的二进制数值 | 子网掩码的十进制数值 |
A |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255.0.0.0 |
B |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 255.255.0.0 |
C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0 | 255.255.255.0 |
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运算后,得出的网络位如果相同,则这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子网(网段)
企业可通过划分多个子网来解决ip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多个子网之间的通信则需要通过网关进行连接。
3)网关
网关是一种充当网络转换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可以将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乃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进行翻译与转换,转换后的信息重新打包后通过网桥或交换机进行传达,以实现不同的网络互联,它的实质是一个网络通向另一个网络的IP地址。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是否同一网段是通过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运算进行判定的,当两个网络之间没有路由器,是不可以进行TCP/IP协议通信的,要实现互通就必须通过网关,例如A网络与B网络不互通,如果A网络的主机发现目标主机不在本网络,他就把数据发送到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B网络的网关,B网络的网关再将数据发送给B网络的主机,在此过程中网关充当了路由器的角色,故也被称为“IP路由器”。
与运算规则:1&1=1,0&1=0,0&0=0,即全1则得1,不全1则得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