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高级IO-----readv、writev 以及 struct iovec

        readv和writev函数用于在一次函数调用中读、写多个非连续缓冲区。有时也将这两个函数称为散布读(scatter read)和聚集写(gather write)。

#include<sys/uio.h>

struct iovec {
     /* Starting address (内存起始地址)*/
       void  *iov_base;   
     /* Number of bytes to transfer(这块内存长度) */
       size_t iov_len;    

};
 

ssize_t readv(int fd, const struct iovec *iov, int iovcnt);

 ssize_t writev(int fd, const struct iovec *iov, int iovcnt);

这两个函数需要三个参数:
   要在其上进行读或是写的文件描述符fd
   读或写所用的I/O向量(vector)
   要使用的向量元素个数(count)
这些函数的返回值是readv所读取的字节数或是writev所写入的字节数。如果有错误发生,就会返回-1,而errno存有错误代码。注意,也其他I/O函数类似,可以返回错误码EINTR来表明他被一个信号所中断。

         iov数组中的元素数由 iovcnt 指定,最大值受限于IOV_MAX。在Linux中,readv或writev可用的iovec结构数仅受系统存储总量的限制。所以,在Linux系统中,IOV_MAX被认为是不确定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打印打出,典型值为16

         使用read()和write()系统调用每次在文件和进程的地址空间之间是传送一块连续的数据。如果想要将一块数据分散的写入到文件中,或者将若干个缓冲区读到一块内存中。则可以使用 readv 和 writev 函数。

在unix高级编程第三版 P420中实例介绍到三种情况:

后面跟着一个测试:

操作结果如下:

 

        在缓冲区复制成一个大的缓冲区后,再用write写入文件中的时间最少。但是这种情况,我们先将用户层次的两个缓冲区复制到一个分段缓冲区中,然后再调用write时将分段缓冲区的数据复制到内部缓冲区中。对于writev而言,因为内核只需将数据直接复制进其分段缓冲区,所以复制工作应当会少一下。总之应当使用尽量少的系统调用次数来完成任务。如果少量数据,应用一次write要比writev更划算,但是管理自己的分段缓冲区最好使用writev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