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级元素:block element
每个块级元素默认占一行高度,一行内添加一个块级元素后无法一般无法添加其他元素(float浮动后除外)。两个块级元素连续编辑时,会在页面自动换行显示。块级元素一般可嵌套块级元素或行内元素;
块级元素一般作为容器出现,用来组织结构,但并不全是如此。有些块级元素,如
只能包含块级元素。其他的块级元素则可以包含 行级元素如.也有一些则既可以包含块级,也可以包含行级元素。
DIV 是最常用的块级元素,元素样式的display:block都是块级元素。它们总是以一个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跟同级的兄弟块依次竖直排列,左右撑满。
二、行内元素:inline element
也叫内联元素、内嵌元素等;行内元素一般都是基于语义级(semantic)的基本元素,只能容纳文本或其他内联元素,常见内联元素 “a”。比如 SPAN 元素,IFRAME元素和元素样式的display : inline的都是行内元素。例如文字这类元素,各个字母 之间横向排列,到最右端自动折行。
三、block(块)元素的特点
①、总是在新行上开始;
②、高度,行高以及外边距和内边距都可控制;
③、宽度缺省是它的容器的100%,除非设定一个宽度。
④、它可以容纳内联元素和其他块元素
四、inline元素的特点
①、和其他元素都在一行上;
②、高,行高及外边距和内边距不可改变;
③、宽度就是它的文字或图片的宽度,不可改变
④、内联元素只能容纳文本或者其他内联元素
对行内元素,需要注意如下
- 设置宽度width 无效。
- 设置高度height 无效,可以通过line-height来设置。
- 设置margin 只有左右margin有效,上下无效。
- 设置padding 只有左右padding有效,上下则无效。注意元素范围是增大了,但是对元素周围的内容是没影响的。
五、常见的块状元素
- address – 地址
- blockquote – 块引用
- center – 举中对齐块
- dir – 目录列表
- div – 常用块级容易,也是CSS layout的主要标签
- dl – 定义列表
- fieldset – form控制组
- form – 交互表单
- h1 – 大标题
- h2 – 副标题
- h3 – 3级标题
- h4 – 4级标题
- h5 – 5级标题
- h6 – 6级标题
- hr – 水平分隔线
- isindex – input prompt
- menu – 菜单列表
- noframes – frames可选内容,(对于不支持frame的浏览器显示此区块内容
- noscript – 可选脚本内容(对于不支持script的浏览器显示此内容)
- ol – 有序表单
- p – 段落
- pre – 格式化文本
- table – 表格
- ul – 无序列表
六、常见的内联元素
- a – 锚点
- abbr – 缩写
- acronym – 首字
- b – 粗体(不推荐)
- bdo – bidi override
- big – 大字体
- br – 换行
- cite – 引用
- code – 计算机代码(在引用源码的时候需要)
- dfn – 定义字段
- em – 强调
- font – 字体设定(不推荐)
- i – 斜体
- img – 图片
- input – 输入框
- kbd – 定义键盘文本
- label – 表格标签
- q – 短引用
- s – 中划线(不推荐)
- samp – 定义范例计算机代码
- select – 项目选择
- small – 小字体文本
- span – 常用内联容器,定义文本内区块
- strike – 中划线
- strong – 粗体强调
- sub – 下标
- sup – 上标
- textarea – 多行文本输入框
- tt – 电传文本
- u – 下划线
七、行内元素与块级元素有什么不同?
区别一:
块级:块级元素会独占一行,默认情况下宽度自动填满其父元素宽度
行内:行内元素不会独占一行,相邻的行内元素会排在同一行。其宽度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区别二:
块级:块级元素可以设置宽高
行内:行内元素不可以设置宽高
区别三:
块级:块级元素可以设置margin,padding
行内:行内元素水平方向的margin-left; margin-right;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可以生效。但是竖直方向的margin-bottom; margin-top; padding-top; padding-bottom;却不能生效。
区别四:
块级:display:block;
行内:display:inline;
可以通过修改display属性来切换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
原文链接:http://www.studyofnet.com/news/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