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 的Http工具小结

IDEA 的Http工具小结

通过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完成绝大部分http请求,是一个不错的post-man替代工具,接下来详细讲讲它如何简化你的操作

1.请求示例

描述: 所有HTTP请求需要在后缀为.http的文件中进行,新建一个test.http文件。基本格式为:

请求类型(如:GET, POST,PUT) +  请求地址(http://www.baidu.com)
请求头
...

请求体

1.1 示例

###
POST http://localhost:80/api/item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1.2 GET请求

一般GET请求
GET http://www.baidu.com?hi=hello
Accept: application/json
带状态的GET请求
GET http://127.0.0.1:9085/api/item/list
Cookie: JessionId=TG4OKFVOZP6A9ML4
Authorization: Bearer TG4OKFVOZP6A9ML4

1.3 POST请求

带body体的POST请求
POST http://127.0.0.1:9085/logi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username":"zhangsan",
  "password":"123456"
}
模仿form表单POST请求
POST http://127.0.0.1:9085/logi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username=zhangsan&password=123
POST请求上传多类型
POST http://127.0.0.1:9085/upload
Content-Type: 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WebAppBoundary

### text域
--WebAppBoundary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element-name"
Content-Type: text/plain

username=zhangsan

### json文件域
--WebAppBoundary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data"; filename="data.jso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2.快捷键

  • gtr: 创建一个普通的GET请求,通过tab键一步步填写即可
  • gtrp: 功能同gtr,只不过多了一个参数位置的tab
  • ptr: 创建一个普通的post请求,内置了地址、请求头、json体的位置
  • ptrp: 形式同ptr,将json体的位置换成了key-value参数
  • mptr: 多类型post请求,内置:地址、请求头、一种请求类型(form-data)的位置
  • fptr: 上传文件post请求,样式同mptr,将请求类型的位置换成文件

3. 示例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test/testConsumeSchedul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test/testCostSchedul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test/t1?tableName=test123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test/testMail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consumeStatis/backData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Nzg0NTE0OSwiaWF0IjoxNTU3ODAxOTQ5LCJqdGkiOiIxIn0.gsg3XqwsratSyqFNuOWiOo9_fAd5XTLokPmVBYxvx6BQRquabliMNV_ULeoT4DNTnVKYy4W2-DzO5_wHaFVSng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date="20190513030000"

###
//
POST http://localhost:80/api/item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id=99&content=new-element

###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param/getOutPactLis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

// 客户充值List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workFlow/listCustRecharg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ODEwMzA0OSwiaWF0IjoxNTU4MDU5ODQ5LCJqdGkiOiIxIn0.9VAZj8xf8YbcN201SACAlpJHUj1qDQ1zqH6SwwE7UfVegqHikTYtSeb8TX-B7DvPRveTkuAnvhB1hR2CoH_gwQ

{}

###

// 添加客户充值 记录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workFlow/addCustRecharg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ODEwMzA0OSwiaWF0IjoxNTU4MDU5ODQ5LCJqdGkiOiIxIn0.9VAZj8xf8YbcN201SACAlpJHUj1qDQ1zqH6SwwE7UfVegqHikTYtSeb8TX-B7DvPRveTkuAnvhB1hR2CoH_gwQ

{
  "pactId":"1",
  "pactMoney":"10",
  "pactDesc":"合同金额1",
  "rechargeMoney":"2000",
  "rechargeDesc":"充值金额1",
  "examineStatus":"0",
  "imageList":[
    {
      "type":"1",
      "fileName":"fileName1",
      "filePath":"filePath1"
    },
    {
      "type":"1",
      "fileName":"fileName2",
      "filePath":"filePath2"
    },
    {
      "type":"1",
      "fileName":"fileName3",
      "filePath":"filePath3"
    }
  ]

}

###

// 充值审批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workFlow/examineCustRecharg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ODEwMzA0OSwiaWF0IjoxNTU4MDU5ODQ5LCJqdGkiOiIxIn0.9VAZj8xf8YbcN201SACAlpJHUj1qDQ1zqH6SwwE7UfVegqHikTYtSeb8TX-B7DvPRveTkuAnvhB1hR2CoH_gwQ

{
  "id":"2",
  "examineStatus":"2",
  "examineDesc":"确认没有问题"
}

###

// 撤回审批
GET http://localhost:8085/bc/workFlow/recallCustRecharge/2
Accept: 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ODEwMzA0OSwiaWF0IjoxNTU4MDU5ODQ5LCJqdGkiOiIxIn0.9VAZj8xf8YbcN201SACAlpJHUj1qDQ1zqH6SwwE7UfVegqHikTYtSeb8TX-B7DvPRveTkuAnvhB1hR2CoH_gwQ

###


// 客户修正List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workFlow/listCustEdi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ODcwOTg2OCwiaWF0IjoxNTU4NjY2NjY4LCJqdGkiOiIxIn0.YeyH-XfRiJBaQ3F-8CuhQBCrf3i0yZTX-XWxXzlBU7Fke87an1xudBn0KWYc0IriDeIksV6fQ-WJCXtnEmdzRA

{}

###

// 添加客户充值 记录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workFlow/addCustEdi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ODcwOTg2OCwiaWF0IjoxNTU4NjY2NjY4LCJqdGkiOiIxIn0.YeyH-XfRiJBaQ3F-8CuhQBCrf3i0yZTX-XWxXzlBU7Fke87an1xudBn0KWYc0IriDeIksV6fQ-WJCXtnEmdzRA

{
  "pactId":"1",
  "editMoney":"10",
  "editDesc":"合同金额1",
  "editType":"0",
  "editMonth":"201904",
  "examineStatus":"0",
  "imageList":[
    {
      "type":"1",
      "fileName":"fileName1",
      "filePath":"filePath1"
    },
    {
      "type":"1",
      "fileName":"fileName2",
      "filePath":"filePath2"
    },
    {
      "type":"1",
      "fileName":"fileName3",
      "filePath":"filePath3"
    }
  ]

}

###


// 修正审批
POST http://localhost:8085/bc/workFlow/examineCustEdi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ODcwOTg2OCwiaWF0IjoxNTU4NjY2NjY4LCJqdGkiOiIxIn0.YeyH-XfRiJBaQ3F-8CuhQBCrf3i0yZTX-XWxXzlBU7Fke87an1xudBn0KWYc0IriDeIksV6fQ-WJCXtnEmdzRA

{
  "id":"1",
  "examineStatus":"1",
  "examineDesc":"确认没有问题"
}

###

// 撤回修正审批
GET http://localhost:8085/bc/workFlow/recallCustEdit/2
Accept: application/json
Authorization: Bearer eyJhbGciOiJIUzUxMiJ9.eyJzdWIiOiJhZG1pbiIsImV4cCI6MTU1ODcwOTg2OCwiaWF0IjoxNTU4NjY2NjY4LCJqdGkiOiIxIn0.YeyH-XfRiJBaQ3F-8CuhQBCrf3i0yZTX-XWxXzlBU7Fke87an1xudBn0KWYc0IriDeIksV6fQ-WJCXtnEmdzRA

###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本书介绍TCP/IP及其应用。TCP/IP是Internet上使用的协议,而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有关TCP/IP的各个方面,包括开放式通信模型、TCP/IP通信模型、IP网络中的命名和寻址机制、地址解析及反向地址解析协议、DNS域字服务器、WINS、地址发现协议、IPv6、IP网络中的路由协议(RIP、OSPF等)、互联网打印协议、LDAP目录服务、远程访问协议、IP安全与防火墙。本书介绍了如何为Windows 9x/NT配置TCP/IP;还介绍了如何使用TCP/IP应用程序,包括远程登录、FTP、Web浏览等。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TCP/IP基础 第1章 开放式通信模型简介 1 1.1 开放式网络的发展 1 1.1.1 通信处理层次化 2 1.1.2 OSI参考模型 3 1.1.3 模型的使用 5 1.2 TCP/IP参考模型 7 1.3 小结 7 第2章 TCP/IP和Internet 8 2.1 一段历史 8 2.1.1 ARPANET 8 2.1.2 TCP/IP 9 2.1.3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9 2.1.4 当今的Internet 12 2.2 RFC和标准化过程 12 2.2.1 获得RFC 13 2.2.2 RFC索引 13 2.2.3 有关RFC的幽默 13 2.3 Internet服务简介 13 2.3.1 Whois和Finger 14 2.3.2 文件传输协议 14 2.3.3 Telnet 14 2.3.4 Email 14 2.3.5 WWW 14 2.3.6 USENET News 15 2.4 Intranet和Extranet概览 15 2.4.1 Intranet 15 2.4.2 将Intranet对外开放 16 2.5 Internet的明天 16 2.5.1 下一代Internet(NGI) 16 2.5.2 超速骨干网服务 16 2.5.3 Internet2(I2) 17 2.6 Internet管理组织 17 2.6.1 Internet协会 17 2.6.2 Internet体系结构组 17 2.6.3 Internet工程任务组 17 2.6.4 Internet工程指导组 17 2.6.5 Internet编号管理局 18 2.6.6 Internet名字和编号分配组织 (ICANN) 18 2.6.7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和其他注 册组织 18 2.6.8 RFC编辑 18 2.6.9 Internet服务提供商 18 2.7 小结 19 第3章 TCP/IP概述 20 3.1 TCP/IP的优点 20 3.2 TCP/IP的层和协议 21 3.2.1 体系结构 21 3.2.2 传输控制协议 21 3.2.3 IP协议 23 3.2.4 应用层 25 3.2.5 传输层 25 3.2.6 网络层 25 3.2.7 链路层 25 3.3 远程登录(Telnet) 25 3.4 文件传输协议(FTP) 25 3.5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TFTP) 26 3.6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6 3.7 网络文件系统(NFS) 26 3.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7 3.9 TCP/IP和系统结合 27 3.10 内部网概述 28 3.11 小结 28 第二部分 命名和寻址 第4章 IP网络中的名字和地址 29 4.1 IP寻址 29 4.1.1 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30 4.1.2 IPv4地址格式 30 4.2 子网的出现 34 4.2.1 分子网 35 4.2.2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37 4.3 无类域前路由(CIDR) 38 4.3.1 无类地址 38 4.3.2 强化路由汇聚 39 4.3.3 超网化 39 4.3.4 CIDR怎样工作 39 4.3.5 公共地址空间 40 4.3.6 RFC 1597和1918 40 4.4 小结 40 第5章 ARP和RARP 41 5.1 使用地址 41 5.1.1 子网寻址 41 5.1.2 IP地址 43 5.2 使用地址解析协议 44 5.2.1 ARP cache 45 5.2.2 代理ARP 47 5.2.3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47 5.3 使用ARP命令 47 5.4 小结 47 第6章 DNS:名字服务器 48 6.1 域名系统概述 48 6.2 授权局 50 6.3 DNS分布数据库 50 6.4 域和区 50 6.5 Internet顶级域 51 6.6 选择一个域名服务器 52 6.7 名字服务解析过程 52 6.7.1 递归查询 52 6.7.2 叠代查询 52 6.8 高速缓存 52 6.9 反向解析(Pointer)查询 52 6.10 DNS安全 52 6.11 资源记录 53 6.12 小结 54 第7章 WINS 55 7.1 NetBIOS 55 7.2 NetBIOS名字解析 57 7.3 动态NetBIOS名字解析 58 7.3.1 使用WINS的优点 58 7.3.2 WINS如何工作 59 7.3.3 配置WINS客户机 60 7.3.4 为代理配置WINS 60 7.3.5 配置NT 4.0系统 61 7.3.6 配置Windows 95或Windows 98 系统 61 7.4 安装WINS服务器 61 7.5 WINS管理和维护 62 7.5.1 加入静态表项 62 7.5.2 维护WINS数据库 63 7.5.3 备份WINS数据库 65 7.5.4 备份WINS注册项 65 7.5.5 恢复WINS数据库 65 7.5.6 压缩WINS数据库 66 7.5.7 WINS复制参与者 66 7.5.8 WINS实现建议 67 7.6 集成WINS和DNS名字解析服务 67 7.7 DHCP服务WINS选项 67 7.8 通过LMHOSTS进行NetBIOS名字 解析 68 7.9 小结 69 第8章 地址发现协议(BOOTP和DHCP) 71 8.1 “引导”协议(BOOTP) 71 8.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72 8.2.1 DHCP如何工作 72 8.2.2 理解租用地址 73 8.3 管理地址池 74 8.4 DHCP能处理的其他分配 75 8.4.1 注意重载 75 8.4.2 其他分配 75 8.5 小结 76 第三部分 IP和相关协议 第9章 IP协议家族 77 9.1 TCP/IP模型 77 9.1.1 解剖TCP/IP模型 78 9.1.2 协议组件 78 9.2 理解网际协议(IP) 79 9.2.1 IPv4结构 79 9.2.2 IP做什么 80 9.3 理解传输控制协议(TCP) 81 9.3.1 TCP头结构 81 9.3.2 TCP做什么 83 9.4 理解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85 9.4.1 UDP头结构 85 9.4.2 UDP能做什么 85 9.4.3 TCP和UDP 86 9.5 小结 86 第10章 IPv6 87 10.1 IPv6数据报 87 10.1.1 优先级分类 88 10.1.2 流标识 89 10.1.3 128位IP地址 89 10.1.4 IP扩展头 90 10.2 多IP地址主机 91 10.3 单播、组播和任一播头 91 10.4 从IPv4到IPv6的过渡 93 10.5 小结 94 第四部分 IP互联 第11章 IP网络中的路由 95 11.1 路由基本知识 95 11.1.1 静态路由 96 11.1.2 距离-向量路由 99 11.1.3 链路-状态路由 100 11.2 IP网络中的收敛 102 11.2.1 适应拓扑变化 102 11.2.2 收敛时间 106 11.3 计算IP网络中的路由 106 11.3.1 存储多条路由 107 11.3.2 初始化更新 107 11.3.3 路由度量标准 107 11.4 小结 108 第12章 路由信息协议(RIP) 109 12.1 理解RFC1058 109 12.1.1 RIP报文格式 109 12.1.2 RIP路由表 111 12.2 操作机制 112 12.2.1 计算距离向量 113 12.2.2 更新路由表 116 12.2.3 寻址问题 118 12.3 拓扑变化 120 12.3.1 收敛 120 12.3.2 计值到无穷 122 12.4 RIP的限制 127 12.4.1 跳数限制 128 12.4.2 固定度量 128 12.4.3 对路由表更新反应强烈 128 12.4.4 收敛慢 128 12.4.5 缺乏负载均衡 128 12.5 小结 129 第13章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130 13.1 OSPF起源 130 13.2 理解RFC 2328 OSPF,版本2 130 13.2.1 OSPF区 131 13.2.2 路由更新 134 13.3 研究OSPF数据结构 136 13.3.1 HELLO报文 137 13.3.2 数据库描述报文 137 13.3.3 链路-状态请求报文 138 13.3.4 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138 13.3.5 链路-状态应答报文 140 13.4 计算路由 140 13.4.1 使用自动计算 140 13.4.2 使用缺省路由耗费 141 13.4.3 最短路径树 142 13.5 小结 144 第14章 网关协议 145 14.1 网关、桥和路由器 145 14.1.1 网关 145 14.1.2 网桥 146 14.1.3 路由器 146 14.1.4 自治系统 146 14.2 网关协议:基础知识 146 14.3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147 14.3.1 网关-网关协议(GGP) 147 14.3.2 外部网关协议(EGP) 147 14.3.3 内部网关协议(IGP) 148 14.4 小结 148 第五部分 网络服务 第15章 互联网打印协议 149 15.1 IPP历史 149 15.2 IPP和端用户 150 15.3 使用HP的IPP实现 151 15.4 小结 152 第16章 LDAP:目录服务 153 16.1 为什么使用目录服务 153 16.2 目录服务的功能 153 16.3 IP上的目录服务 154 16.4 OSI X.500目录模型 156 16.4.1 早期的X.500 157 16.4.2 今天的X.500 157 16.5 LDAP结构 157 16.5.1 LDAP层次结构 157 16.5.2 名字结构 158 16.6 目录系统代理和访问协议 158 16.7 轻型目录访问协议 158 16.7.1 查询信息 159 16.7.2 存储信息 160 16.7.3 访问权限和安全 160 16.8 LDAP服务器-服务器通信 161 16.8.1 LDAP数据互换格式(LDIF) 161 16.8.2 LDAP复制 162 16.9 设计LDAP服务 162 16.9.1 定义需求 162 16.9.2 设计策略 163 16.9.3 性能 164 16.9.4 网络功能 165 16.9.5 安全 166 16.10 LDAP配置 169 16.11 产品环境 169 16.11.1 创建计划 170 16.11.2 有价值的建议 171 16.12 选择LDAP软件 171 16.13 小结 174 第17章 远程访问协议 175 17.1 远程互联 175 17.1.1 ISDN 176 17.1.2 电缆调制解调器 176 17.1.3 数字用户环(DSL) 176 17.1.4 无线网络 177 17.2 远程认证拨入用户服务(RADIUS) 177 17.2.1 RADIUS认证 178 17.2.2 记账信息 179 17.3 用SLIP、CSLIP和PPP传输IP数 据报文 179 17.3.1 串行线路接口协议(SLIP) 179 17.3.2 压缩的SLIP(CSLIP) 180 17.3.3 点到点协议(PPP) 180 17.4 隧道远程访问 184 17.4.1 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 185 17.4.2 两层隧道协议(L2TP) 188 17.4.3 IPSec 192 17.5 小结 194 第18章 防火墙 195 18.1 使网络安全 195 18.2 使用防火墙 196 18.2.1 代理服务器 197 18.2.2 报文过滤器 198 18.3 使服务安全 198 18.3.1 电子邮件(SMTP) 198 18.3.2 HTTP:万维网 199 18.3.3 FTP 199 18.3.4 Telnet 199 18.3.5 Usenet:NNTP 199 18.3.6 DNS 200 18.4 建造用户自己的防火墙 200 18.5 使用商业防火墙软件 200 18.6 小结 202 第19章 IP安全 203 19.1 使用加密 203 19.1.1 公共-私钥加密 204 19.1.2 对称私钥加密 205 19.1.3 DES、IDEA及其他 205 19.2 数字签名认证 206 19.3 破译加密的数据 207 19.4 保护网络 207 19.4.1 登录名和口令 208 19.4.2 文件的目录允许权限 208 19.4.3 信任关系 209 19.4.4 UNIX和Linux系统上的UUCP 209 19.5 应付最坏情况 210 19.6 小结 210 第六部分 实现TCP/IP 第20章 一般配置问题 211 20.1 安装网卡 211 20.1.1 网卡 211 20.1.2 资源配置 212 20.1.3 安装适配器软件 213 20.1.4 重定向器和API 214 20.1.5 服务 214 20.1.6 NIC接口 215 20.2 网络和传输层协议 215 20.2.1 IP配置要求 215 20.2.2 配置缺省网关地址 216 20.2.3 配置名字服务器地址 217 20.2.4 配置邮件服务器地址 217 20.2.5 注册域名 218 20.3 IP配置 218 20.4 配置路由表 218 20.5 异种协议的IP封装 219 20.6 小结 220 第21章 Windows 98 221 21.1 Windows 98网络体系结构 221 21.1.1 安装网卡 222 21.1.2 更改网卡配置 224 21.1.3 当Windows 98引导失败 224 21.2 配置Windows 98的TCP/IP 225 21.2.1 写在开始之前 225 21.2.2 安装TCP/IP 225 21.2.3 配置微软的TCP/IP 225 21.2.4 DNS配置 227 21.2.5 静态配置文件 228 21.2.6 注册表配置 229 21.2.7 测试TCP/IP 231 21.3 小结 232 第22章 Windows 98拨号网络 233 22.1 配置拨号网络适配器 233 22.2 安装拨号网络 234 22.3 服务器类型 235 22.4 编写脚本 238 22.5 多重链接 238 22.6 PPTP 239 22.6.1 安装及配置PPTP 240 22.6.2 建立PPTP连接 240 22.7 Windows 98拨号服务器 241 22.8 解决拨号网络连接中的问题 242 22.8.1 确认DUN配置 242 22.8.2 PPP日志 243 22.9 小结 243 第23章 Windows NT 4.0 244 23.1 Windows NT版本 244 23.2 体系结构 244 23.3 安装Windows NT 4.0 244 23.4 配置TCP/IP 246 23.4.1 IP地址 246 23.4.2 DNS 248 23.4.3 WINS地址 248 23.4.4 DHCP中继 249 23.4.5 路由 250 23.5 简单TCP/IP服务 250 23.6 远程访问服务(RAS) 250 23.7 DHCP服务器 252 23.7.1 安装DHCP服务器服务 252 23.7.2 控制DHCP服务器服务 253 23.7.3 压缩DHCP数据库 253 23.7.4 管理DHCP 254 23.8 使用Microsoft DNS 256 23.8.1 安装DNS 256 23.8.2 创建区 257 23.8.3 配置逆向域名解功能 258 23.8.4 配置DNS与WINS服务器的连 接 259 23.8.5 增加辅助名字服务器 259 23.9 FTP和HTTP服务 259 23.10 TCP/IP打印服务 259 23.10.1 安装TCP/IP打印服务 259 23.10.2 安装LPR服务 260 23.11 Windows 2000新特性 260 23.12 小结 261 第24章 在Novell NetWare中支持IP 262 24.1 Novell与TCP/IP 262 24.1.1 IP与NetWare 4 262 24.1.2 NetWare 5与Pure IP初始化 262 24.2 传统解决方案:NetWare 3.x到 NetWare 4.x的IP支持 263 24.2.1 IP隧道 264 24.2.2 IP中继 264 24.2.3 LAN WorkPlace 264 24.2.4 IPX-IP网关 265 24.2.5 NetWare/IP 265 24.3 NetWare 5—Novell对IP的 完全支持 266 24.3.1 纯IP 266 24.3.2 多协议 266 24.4 安装选项 266 24.4.1 NetWare 5的IP-Only安装 267 24.4.2 IPX-Only安装 267 24.4.3 混合TCP/IP安装 268 24.5 IP迁移辅助工具 268 24.5.1 NDS 268 24.5.2 DNS 269 24.5.3 DHCP 269 24.5.4 DDNS 269 24.5.5 SLP 269 24.5.6 兼容模式 269 24.5.7 迁移代理 270 24.6 迁移策略 270 24.6.1 使用测试平台 270 24.6.2 迁移建议 270 24.7 小结 271 第七部分 使用TCP/IP应用 第25章 Whois和Finger 273 25.1 理解Whois协议 273 25.1.1 互联网注册 273 25.1.2 Whois数据库 274 25.1.3 基于Web的Whois 275 25.1.4 命令行方式的Whois 276 25.1.5 示例 276 25.1.6 基于Telnet的Whois 278 25.2 扩充Whois 279 25.2.1 提示Whois(RWhois) 279 25.2.2 WHOIS++ 280 25.3 使用Finger 280 25.3.1 Finger命令 280 25.3.2 Finger 守护进程 282 25.3.3 非UNIX环境下的Finger 283 25.3.4 Finger的应用 283 25.4 相关RFC文档 285 25.5 小结 285 第26章 文件传输协议 286 26.1 FTP和TFTP在网络世界中的作用 286 26.2 使用FTP传输文件 286 26.2.1 FTP连接 287 26.2.2 使用FTP客户端建立连接 288 26.2.3 FTP安全 296 26.2.4 FTP服务器及守护进程 299 26.2.5 匿名FTP访问 299 26.3 使用TFTP 300 26.3.1 FTP与TFTP的区别 301 26.3.2 TFTP命令 301 26.4 小结 301 第27章 使用Telnet 302 27.1 理解Telnet协议 302 27.2 Telnet守护进程 303 27.3 使用Telnet 304 27.3.1 UNIX telnet命令 304 27.3.2 Telnet GUI应用 305 27.3.3 Telnet命令 305 27.3.4 示例 308 27.4 高级主题 309 27.4.1 安全 309 27.4.2 Telnet应用 309 27.4.3 使用Telnet访问其他TCP/IP 服务 310 27.5 相关RFC文档 312 27.6 小结 313 第28章 使用r系列实用工具 314 28.1 理解r系列命令 314 28.1.1 安全问题 314 28.1.2 禁止使用r系列命令 315 28.1.3 增强r系列命令的安全性 316 28.2 使用r系列命令的替代方法 317 28.3 r系列命令详解 317 28.3.2 相关文件 320 28.4 在非UNIX环境下实现r系 列命令的功能 321 28.5 小结 322 第29章 使用网络文件系统(NFS) 323 29.1 什么是NFS 323 29.1.1 NFS的历史 323 29.1.2 为何使用NFS 323 29.2 实现—NFS工作过程 324 29.2.1 远程过程调用(RPC) 和外部数据表示(XDR) 324 29.2.2 加载类型 324 29.3 NFS使用的文件及命令 325 29.3.1 NFS守护进程 325 29.3.2 与NFS相关的文件 327 29.3.3 NFS服务器命令 329 29.3.4 NFS客户命令 331 29.4 示例:共享及加载NFS文件系统 333 29.5 NFS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334 29.5.1 不能加载 334 29.5.2 不能卸载 334 29.5.3 硬加载与软加载 334 29.6 相关协议及产品 334 29.6.1 WebNFS 335 29.6.2 基于PC的NFS及其他客户端 软件 335 29.6.3 SMB和CIFS 335 29.6.4 其他产品 336 29.7 小结 336 第八部分 使用基于IP的应用 第30章 在应用中集成TCP/IP 337 30.1 使用浏览器作为表示层 338 30.2 不断增加的Internet应用 338 30.3 在已有应用中集成TCP/IP 339 30.4 在其他网络中使用TCP/IP 339 30.4.1 NetBIOS与TCP/IP 339 30.4.2 IPX与UDP 340 30.4.3 ARCNET与TCP/IP 340 30.5 小结 340 第31章 Internet Email协议 341 31.1 电子邮件 341 31.1.1 电子邮件的历史 341 31.1.2 标准及制定标准的组织 341 31.2 X.400 341 31.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343 31.3.1 MIME和SMTP 343 31.3.2 其他编码标准 344 31.3.3 SMTP命令 344 31.3.4 SMTP状态码 345 31.3.5 扩展SMTP 345 31.3.6 检查SMTP的头 346 31.3.7 SMTP的优势与不足 347 31.4 使用POP和IMAP取回客户邮件 347 31.4.1 邮局协议(POP) 347 31.4.2 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IMAP) 348 31.4.3 POP3与IMAP4的比较 348 31.5 高级主题 349 31.6 相关RFC文档及其他参考信息 351 31.7 小结 352 第32章 HTTP: World Wide Web 353 32.1 万维网(WWW) 353 32.1.1 Web简史 353 32.1.2 Web的发展 354 32.2 统一资源定位器 354 32.3 Web服务器与浏览器 355 32.4 理解HTTP 356 32.4.1 HTTP/1.1 356 32.4.2 MIME与Web 358 32.4.3 HTTP通信示例 358 32.5 高级主题 359 32.5.1 服务器方功能 359 32.5.2 SSL和S-HTTP 359 32.6 Web语言 359 32.6.1 HTML 360 32.6.2 XML 360 32.6.3 CGI 361 32.6.4 Java 361 32.6.5 JavaScript 362 32.6.6 动态服务器页面 362 32.7 Web的未来 363 32.7.1 HTTP-ng 363 32.7.2 IIOP 363 32.7.3 IPv6 363 32.7.4 IPP 363 32.8 小结 364 第33章 NNTP:互联网新闻组 365 33.1 互联网新闻组 365 33.2 新闻组和层次 366 33.3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367 33.3.1 获取新闻组 367 33.3.2 获取消息 369 33.3.3 发布消息 370 33.4 大量广告(Spamming)和新闻黑洞 (Blackholing) 371 33.5 小结 371 第34章 Web服务 373 34.1 Web服务工作概览 373 34.2 主流Web服务器 375 34.3 运行Apache HTTP Web服务 376 34.3.1 下载、安装和配置Apache 376 34.3.2 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Apache 381 34.4 浏览其他Web服务器 383 34.5 小结 383 第九部分 使用与管理TCP/IP网络 第35章 协议配置与调整 385 35.1 系统的初始化问题 385 35.2 配置文件 390 35.2.1 在/etc/protocols文件中定义网 络协议 390 35.2.2 在/etc/hosts文件中标识主机 391 35.2.3 TCP/IP与/etc/services文件 392 35.2.4 inetd守护进程与/etc/inetd.conf 文件 394 35.2.5 在/etc/networks文件中设置网络 397 35.2.6 DNS客户与/etc/resolv.conf 397 35.3 小结 398 第36章 配置DNS 399 36.1 域名服务器 399 36.2 资源记录 400 36.3 域名解析 401 36.4 配置UNIX或Linux域名服务器 (DNS) 401 36.4.1 添加资源记录 402 36.4.2 完成DNS文件 402 36.4.3 启动DNS守护进程 405 36.4.4 配置客户端 405 36.5 Windows和域名服务器 405 36.6 小结 406 第37章 网络管理 407 37.1 制定网络监控方案 407 37.2 网络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08 37.3 网络管理工具 408 37.3.1 使用协议分析器 409 37.3.2 专家系统 410 37.3.3 基于PC的分析器 410 37.3.4 网络管理协议支持 411 37.3.5 集成网络仿真/模型工具 411 37.4 配置SNMP 412 37.4.1 配置Windows SNMP 413 37.4.2 配置UNIX SNMP 414 37.4.3 SNMP安全属性 414 37.4.4 SNMP代理与管理 415 37.5 SNMP工具及命令 416 37.6 RMON及相关的MIB模型 417 37.7 建立网管需求 417 37.8 小结 419 第38章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420 38.1 什么是SNMP 420 38.2 管理信息基(MIB) 421 38.3 使用SNMP 421 38.4 UNIX与SNMP 422 38.4.1 在UNIX和Linux上安装SNMP 423 38.4.2 SNMP命令 424 38.5 Windows与SNMP 424 38.5.1 Windows NT 425 38.5.2 Windows 95、Windows 98和 Windows 3.x 425 38.6 小结 427 第39章 加强TCP/IP传输安全 428 39.1 定义所需的网络安全 428 39.1.1 什么是网络安全 428 39.1.2 为什么网络安全非常重要 429 39.1.3 安全级别 429 39.1.4 口令与口令文件 430 39.1.5 控制对口令的访问 430 39.2 加强网络安全 431 39.2.1 攻击种类 431 39.2.2 加强网络安全 432 39.3 应用配置 434 39.3.1 Internet守护进程与 /etc/inetd.conf 434 39.3.2 网络加密软件 436 39.3.3 TCP Wrapper 436 39.4 使用端口及可信端口 437 39.4.1 防火墙 437 39.4.2 包过滤 437 39.4.3 应用层网关 438 39.4.4 其他应用的过滤 438 39.5 一般安全事务 438 39.5.1 用户帐号维护 438 39.5.2 审计 438 39.5.3 正确的系统配置 438 39.6 小结 438 第40章 问题解决工具及要点 440 40.1 监视网络行为 440 40.2 标准应用程序 440 40.2.1 测试基本连接 441 40.2.2 ping命令 442 40.2.3 解决网络访问故障 443 40.3 解决网络接口层问题 449 40.4 解决网络层问题 449 40.4.1 TCP/IP配置参数 449 40.4.2 IP地址配置问题 450 40.5 解决TCP和UDP问题 453 40.6 解决应用层问题 455 40.7 小结 455 第十部分 附 录 附录A RFC及标准化 457 附录B Linux 469 附录C 简写与缩略语 480
摘 要 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通常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编译程序的这些过程的执行先后就构成了编译程序的逻辑结构,但是这些逻辑结构不一定是按照某一个固定顺序的,也有可能是按照平行或者互锁的方式执行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就简单优先文法原理来做一个简单优先分析器。简单优先分析文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一个文法按一定的原则求出该文法所有符号包括终结符和非终结符之间的优先关系,按照这种关系确定规约过程中的句柄,它的规约过程实际上是规范规约。在算法实现过程中,主要使用visual C++进行编程。 关键字 简单优先关系 大于关系 小于关系 等于关系 Abstract Compiler of the process is usually lexical analysis, grammar analysis, semantic analysis, code generation, code optimization. Compil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ocesses have posed a compiler on the logical structure, but these may not necessarily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a fixed order, may als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rallel or interlocking approach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on the simple principle of priority to do a simpegrammar priority Analyzer。Simple grammar priority of the basic idea of a grammar obtained by certain principles of the grammar, including all the symbos at the end and at the end of the non-priority, according to this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statute handler, it is actually the process of regulating the Statute of the Statute. In the algorithm process, the main use of visual C programming. Key Words Simple priority relations Over relations Less than relations Equal relations 目 录 摘要…………………………………………………………………………………………2 一、概述……………………………………………………………………………………4 (一)实验环境与开发工具 ………………………………………………………‥4 (二)简单优先文法简介 ……………………………………………………………4 (三)基本概念 ………………………………………………………………………4 (四)优先关系 ………………………………………………………………………4 二、需求分析 ……………………………………………………………………………5 (一)总体功能需求 …………………………………………………………………5 (二)系统的主要功能函数 …………………………………………………………5 (三)系统的设计思想 ………………………………………………………………6 三、详细设计 ……………………………………………………………………………7 (一)等于关系模块 …………………………………………………………………7 (二)小于关系模块 …………………………………………………………………8 (三)大于关系模块 …………………………………………………………………10 (四)句子识别模块 …………………………………………………………………12 四、测试结果………………………………………………………………………………16 五、小结……………………………………………………………………………………19 六、参考文献 ……………………………………………………………………………20 附录 源程序 ………………
2.1. 简介 2.2. 控制反转(IoC)容器 2.2.1. 新的bean作用域 2.2.2. 更简单的XML配置 2.2.3. 可扩展的XML编写 2.2.4. Annotation(注解)驱动配置 2.2.5. 在classpath中自动搜索组件 2.3. 面向切面编程(AOP) 2.3.1. 更加简单的AOP XML配置 2.3.2. 对@AspectJ 切面的支持 2.3.3. 对bean命名pointcut( bean name pointcut element)的支持 2.3.4. 对AspectJ装载时织入(AspectJ load-time weaving)的支持 2.4. 中间层 2.4.1. 在XML里更为简单的声明性事务配置 2.4.2. 对Websphere 事务管理的完整支持 2.4.3. JPA 2.4.4. 异步的JMS 2.4.5. JDBC 2.5. Web层 2.5.1. Spring MVC合理的默认值 2.5.2. Portlet 框架 2.5.3. 基于Annotation的控制器 2.5.4. Spring MVC的表单标签库 2.5.5. 对Tiles 2 支持 2.5.6. 对JSF 1.2支持 2.5.7. JAX-WS支持 2.6. 其他 2.6.1. 动态语言支持 2.6.2. 增强的测试支持 2.6.3. JMX 支持 2.6.4. 将Spring 应用程序上下文部署为JCA adapter 2.6.5. 计划任务 2.6.6. 对Java 5 (Tiger) 支持 2.7. 移植到Spring 2.5 2.7.1. 改变 2.8. 更新的样例应用 2.9. 改进的文档 I. 核心技术 3. IoC(控制反转)容器 3.1. 简介 3.2. 基本原理 - 容器和bean 3.2.1. 容器 3.2.2. 实例化容器 3.2.3. 多种bean 3.2.4. 使用容器 3.3. 依赖 3.3.1. 注入依赖 3.3.2. 依赖配置详解 3.3.3. 使用depends-on 3.3.4. 延迟初始化bean 3.3.5. 自动装配(autowire)协作者 3.3.6. 依赖检查 3.3.7. 方法注入 3.4. Bean的作用域 3.4.1. Singleton作用域 3.4.2. Prototype作用域 3.4.3. Singleton beans和prototype-bean的依赖 3.4.4. 其他作用域 3.4.5. 自定义作用域 3.5. 定制bean特性 3.5.1. 生命周期回调 3.5.2. 了解自己 3.6. bean定义的继承 3.7. 容器扩展点 3.7.1. 用BeanPostProcessor定制bean 3.7.2. 用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定制配置元数据 3.7.3. 使用FactoryBean定制实例化逻辑 3.8. The ApplicationContext 3.8.1. BeanFactory 还是 ApplicationContext? 3.8.2. 利用MessageSource实现国际化 3.8.3. 事件 3.8.4. 底层资源的访问 3.8.5. ApplicationContext在WEB应用中的实例化 3.9. 粘合代码和可怕的singleton 3.10. 以J2EE RAR文件的形式部署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 3.11. 基于注解(Annotation-based)的配置 3.11.1. @Autowired 3.11.2. 基于注解的自动连接微调 3.11.3. CustomAutowireConfigurer 3.11.4. @Resource 3.11.5. @PostConstruct 与 @PreDestroy 3.12. 对受管组件的Classpath扫描 3.12.1. @Component和更多典型化注解 3.12.2. 自动检测组件 3.12.3. 使用过滤器自定义扫描 3.12.4. 自动检测组件的命名 3.12.5. 为自动检测的组件提供一个作用域 3.12.6. 用注解提供限定符元数据 3.13. 注册一个LoadTimeWeaver 4. 资源 4.1. 简介 4.2. Resource接口 4.3. 内置 Resource 实现 4.3.1. UrlResource 4.3.2. ClassPathResource 4.3.3. FileSystemResource 4.3.4. ServletContextResource 4.3.5. InputStreamResource 4.3.6. ByteArrayResource 4.4. ResourceLoader接口 4.5. ResourceLoaderAware 接口 4.6. 把Resource作为属性来配置 4.7. Application context 和Resource 路径 4.7.1. 构造application context 4.7.2. Application context构造器中资源路径的通配符 4.7.3. FileSystemResource 说明 5. 校验,数据绑定,BeanWrapper,与属性编辑器 5.1. 简介 5.2. 使用Spring的Validator接口进行校验 5.3. 从错误代码到错误信息 5.4. Bean处理和BeanWrapper 5.4.1. 设置和获取属性值以及嵌套属性 5.4.2. 内建的PropertyEditor实现 6. 使用Spring进行面向切面编程(AOP) 6.1. 简介 6.1.1. AOP概念 6.1.2. Spring AOP的功能和目标 6.1.3. AOP代理 6.2. @AspectJ支持 6.2.1. 启用@AspectJ支持 6.2.2. 声明一个切面 6.2.3. 声明一个切入点(pointcut) 6.2.4. 声明通知 6.2.5. 引入(Introduction) 6.2.6. 切面实例化模型 6.2.7. 例子 6.3. 基于Schema的AOP支持 6.3.1. 声明一个切面 6.3.2. 声明一个切入点 6.3.3. 声明通知 6.3.4. 引入 6.3.5. 切面实例化模型 6.3.6. Advisor 6.3.7. 例子 6.4. AOP声明风格的选择 6.4.1. Spring AOP还是完全用AspectJ? 6.4.2. Spring AOP中使用@AspectJ还是XML? 6.5. 混合切面类型 6.6. 代理机制 6.6.1. 理解AOP代理 6.7. 以编程方式创建@AspectJ代理 6.8. 在Spring应用中使用AspectJ 6.8.1. 在Spring中使用AspectJ进行domain object的依赖注入 6.8.2. Spring中其他的AspectJ切面 6.8.3. 使用Spring IoC来配置AspectJ的切面 6.8.4. 在Spring应用中使用AspectJ加载时织入(LTW) 6.9. 更多资源 7. Spring AOP APIs 7.1. 简介 7.2. Spring中的切入点API 7.2.1. 概念 7.2.2. 切入点运算 7.2.3. AspectJ切入点表达式 7.2.4. 便利的切入点实现 7.2.5. 切入点的超类 7.2.6. 自定义切入点 7.3. Spring的通知API 7.3.1. 通知的生命周期 7.3.2. Spring里的通知类型 7.4. Spring里的Advisor API 7.5. 使用ProxyFactoryBean创建AOP代理 7.5.1. 基础 7.5.2. JavaBean属性 7.5.3. 基于JDK和CGLIB的代理 7.5.4. 对接口进行代理 7.5.5. 对类进行代理 7.5.6. 使用“全局”通知器 7.6. 简化代理定义 7.7. 使用ProxyFactory通过编程创建AOP代理 7.8. 操作被通知对象 7.9. 使用“自动代理(autoproxy)”功能 7.9.1. 自动代理bean定义 7.9.2. 使用元数据驱动的自动代理 7.10. 使用TargetSource 7.10.1. 热交换目标源 7.10.2. 池化目标源 7.10.3. 原型目标源 7.10.4. ThreadLocal目标源 7.11. 定义新的Advice类型 7.12. 更多资源 8. 测试 8.1. 简介 8.2. 单元测试 8.2.1. Mock对象 8.2.2. 单元测试支持类 8.3. 集成测试 8.3.1. 概览 8.3.2. 使用哪个支持框架 8.3.3. 通用目标 8.3.4. JDBC测试支持 8.3.5. 常用注解 8.3.6. JUnit 3.8遗留支持 8.3.7. Spring TestContext Framework 8.3.8. PetClinic示例 8.4. 更多资源 II. 中间层数据访问 9. 事务管理 9.1. 简介 9.2. 动机 9.3. 关键抽象 9.4. 使用资源同步的事务 9.4.1. 高层次方案 9.4.2. 低层次方案 9.4.3. TransactionAwareDataSourceProxy 9.5. 声明式事务管理 9.5.1. 理解Spring的声明式事务管理实现 9.5.2. 第一个例子 9.5.3. 回滚 9.5.4. 为不同的bean配置不同的事务语义 9.5.5. 有关的设置 9.5.6. 使用 @Transactional 9.5.7. 事务传播 9.5.8. 通知事务操作 9.5.9. 结合AspectJ使用 @Transactional 9.6. 编程式事务管理 9.6.1. 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 9.6.2. 使用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9.7. 选择编程式事务管理还是声明式事务管理 9.8. 与特定应用服务器集成 9.8.1. IBM WebSphere 9.8.2. BEA WebLogic 9.8.3. Oracle OC4J 9.9.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9.9.1. 对一个特定的 DataSource 使用了错误的事务管理器 9.10. 更多的资源 10. DAO支持 10.1. 简介 10.2. 一致的异常层次 10.3. 一致的DAO支持抽象类 11. 使用JDBC进行数据访问 11.1. 简介 11.1.1. 选择一种工作模式 11.1.2. Spring JDBC包结构 11.2. 利用JDBC核心类控制JDBC的基本操作和错误处理 11.2.1. JdbcTemplate类 11.2.2. NamedParameterJdbcTemplate类 11.2.3. SimpleJdbcTemplate类 11.2.4. DataSource接口 11.2.5. SQLExceptionTranslator接口 11.2.6. 执行SQL语句 11.2.7. 执行查询 11.2.8. 更新数据库 11.2.9. 获取自动生成的主键 11.3. 控制数据库连接 11.3.1. DataSourceUtils类 11.3.2. SmartDataSource接口 11.3.3. AbstractDataSource类 11.3.4. SingleConnectionDataSource类 11.3.5. DriverManagerDataSource类 11.3.6. TransactionAwareDataSourceProxy类 11.3.7.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类 11.3.8. NativeJdbcExtractor 11.4. JDBC批量操作 11.4.1. 使用JdbcTemplate进行批量操作 11.4.2. 使用SimpleJdbcTemplate进行批量操作 11.5. 通过使用SimpleJdbc类简化JDBC操作 11.5.1. 使用SimpleJdbcInsert插入数据 11.5.2. 使用SimpleJdbcInsert来获取自动生成的主键 11.5.3. 指定SimpleJdbcInsert所使用的字段 11.5.4. 使用SqlParameterSource提供参数值 11.5.5. 使用SimpleJdbcCall调用存储过程 11.5.6. 声明SimpleJdbcCall使用的参数 11.5.7. 如何定义SqlParameters 11.5.8. 使用SimpleJdbcCall调用内置函数 11.5.9. 使用SimpleJdbcCall返回的ResultSet/REF Cursor 11.6. 用Java对象来表达JDBC操作 11.6.1. SqlQuery类 11.6.2. MappingSqlQuery类 11.6.3. SqlUpdate类 11.6.4. StoredProcedure类 11.6.5. SqlFunction类 11.7. 参数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 11.7.1. 为参数设置SQL类型信息 11.7.2. 处理BLOB 和 CLOB对象 11.7.3. 在IN语句中传入一组参数值 11.7.4. 处理复杂类型的存储过程调用 12. 使用ORM工具进行数据访问 12.1. 简介 12.2. Hibernate 12.2.1. 资源管理 12.2.2. 在Spring容器中创建 SessionFactory 12.2.3. The HibernateTemplate 12.2.4. 不使用回调的基于Spring的DAO实现 12.2.5. 基于Hibernate3的原生API实现DAO 12.2.6. 编程式的事务划分 12.2.7. 声明式的事务划分 12.2.8. 事务管理策略 12.2.9. 容器资源 vs 本地资源 12.2.10. 在应用服务器中使用Hibernate的注意事项 12.3. JDO 12.3.1. 建立PersistenceManagerFactory 12.3.2. JdoTemplate和JdoDaoSupport 12.3.3. 基于原生的JDO API实现DAO 12.3.4. 事务管理 12.3.5. JdoDialect 12.4. Oracle TopLink 12.4.1. SessionFactory 抽象层 12.4.2. TopLinkTemplate and TopLinkDaoSupport 12.4.3. 基于原生的TopLink API的DAO实现 12.4.4. 事务管理 12.5. iBATIS SQL Maps 12.5.1. 创建SqlMapClient 12.5.2. 使用 SqlMapClientTemplate 和 SqlMapClientDaoSupport 12.5.3. 基于原生的iBATIS API的DAO实现 12.6. JPA 12.6.1. 在Spring环境中建立JPA 12.6.2. JpaTemplate 和 JpaDaoSupport 12.6.3. 基于原生的JPA实现DAO 12.6.4. 异常转化 12.7. 事务管理 12.8. JpaDialect III. The Web 13. Web MVC framework Web框架 13.1. 概述 13.1.1. 与其他MVC实现框架的集成 13.1.2. Spring Web MVC框架的特点 13.2. DispatcherServlet 13.3. 控制器 13.3.1. AbstractController 和 WebContentGenerator 13.3.2. 其它的简单控制器 13.3.3. MultiActionController 13.3.4. 命令控制器 13.4. 处理器映射(handler mapping) 13.4.1. BeanNameUrlHandlerMapping 13.4.2. SimpleUrlHandlerMapping 13.4.3. 拦截器(HandlerInterceptor) 13.5. 视图与视图解析 13.5.1. 视图解析器(ViewResolver) 13.5.2. 视图解析链 13.5.3. 重定向(Rediret)到另一个视图 13.6. 本地化解析器 13.6.1. AcceptHeaderLocaleResolver 13.6.2. CookieLocaleResolver 13.6.3. SessionLocaleResolver 13.6.4. LocaleChangeInterceptor 13.7. 使用主题 13.7.1. 简介 13.7.2. 如何定义主题 13.7.3. 主题解析器 13.8. Spring对分段文件上传(multipart file upload)的支持 13.8.1. 介绍 13.8.2. 使用MultipartResolver 13.8.3. 在表单中处理分段文件上传 13.9. 使用Spring的表单标签库 13.9.1. 配置 13.9.2. form标签 13.9.3. input标签 13.9.4. checkbox标签 13.9.5. checkboxes标签 13.9.6. radiobutton标签 13.9.7. radiobuttons标签 13.9.8. password标签 13.9.9. select标签 13.9.10. option标签 13.9.11. options标签 13.9.12. textarea标签 13.9.13. hidden标签 13.9.14. errors标签 13.10. 处理异常 13.11. 惯例优先原则(convention over configuration) 13.11.1. 对控制器的支持:ControllerClassNameHandlerMapping 13.11.2. 对模型的支持:ModelMap(ModelAndView) 13.11.3. 对视图的支持:RequestToViewNameTranslator 13.12. 基于注解的控制器配置 13.12.1. 建立dispatcher实现注解支持 13.12.2. 使用@Controller定义一个控制器 13.12.3. 使用@RequestMapping映射请求 13.12.4. 使用@RequestParam绑定请求参数到方法参数 13.12.5. 使用@ModelAttribute提供一个从模型到数据的链接 13.12.6. 使用@SessionAttributes指定存储在会话中的属性 13.12.7. 自定义WebDataBinder初始化 13.13. 更多资源 14. 集成视图技术 14.1. 简介 14.2. JSP和JSTL 14.2.1. 视图解析器 14.2.2. 'Plain-old' JSPs versus JSTL 'Plain-old' JSP与JSTL 14.2.3. 帮助简化开发的额外的标签 14.3. Tiles 14.3.1. 需要的资源 14.3.2. 如何集成Tiles 14.4. Velocity和FreeMarker 14.4.1. 需要的资源 14.4.2. Context 配置 14.4.3. 创建模板 14.4.4. 高级配置 14.4.5. 绑定支持和表单处理 14.5. XSLT 14.5.1. 写在段首 14.5.2. 小结 14.6. 文档视图(PDF/Excel) 14.6.1. 简介 14.6.2. 配置和安装 14.7. JasperReports 14.7.1. 依赖的资源 14.7.2. 配置 14.7.3. 构造ModelAndView 14.7.4. 使用子报表 14.7.5. 配置Exporter的参数 15. 集成其它Web框架 15.1. 简介 15.2. 通用配置 15.3. JavaServer Faces 15.3.1. DelegatingVariableResolver 15.3.2. FacesContextUtils 15.4. Struts 15.4.1. ContextLoaderPlugin 15.4.2. ActionSupport Classes 15.5. Tapestry 15.5.1. 注入 Spring 托管的 beans 15.6. WebWork 15.7. 更多资源 16. Portlet MVC框架 16.1. 介绍 16.1.1. 控制器 - MVC中的C 16.1.2. 视图 - MVC中的V 16.1.3. Web作用范围的Bean 16.2. DispatcherPortlet 16.3. ViewRendererServlet 16.4. 控制器 16.4.1. AbstractController 和 PortletContentGenerator 16.4.2. 其它简单的控制器 16.4.3. Command控制器 16.4.4. PortletWrappingController 16.5. 处理器映射 16.5.1. PortletModeHandlerMapping 16.5.2. ParameterHandlerMapping 16.5.3. PortletModeParameterHandlerMapping 16.5.4. 增加 HandlerInterceptors 16.5.5. 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 16.5.6. ParameterMappingInterceptor 16.6. 视图和它们的解析 16.7. Multipart文件上传支持 16.7.1. 使用 PortletMultipartResolver 16.7.2. 处理表单里的文件上传 16.8. 异常处理 16.9. Portlet应用的部署 IV. 整合 17. 使用Spring进行远程访问与Web服务 17.1. 简介 17.2. 使用RMI暴露服务 17.2.1. 使用RmiServiceExporter暴露服务 17.2.2. 在客户端链接服务 17.3. 使用Hessian或者Burlap通过HTTP远程调用服务 17.3.1. 为Hessian和co.配置DispatcherServlet 17.3.2. 使用HessianServiceExporter暴露你的bean 17.3.3. 在客户端连接服务 17.3.4. 使用Burlap 17.3.5. 对通过Hessian或Burlap暴露的服务使用HTTP Basic认证 17.4. 使用HTTP调用器暴露服务 17.4.1. Exposing the service object 17.4.2. 在客户端连接服务 17.5. Web Services 17.5.1. 使用JAX-RPC暴露基于servlet的web服务 17.5.2. 使用JAX-RPC访问web服务 17.5.3. 注册JAX-RPC Bean映射 17.5.4. 注册自己的JAX-RPC 处理器 17.5.5. 使用JAX-WS暴露基于servlet的web服务 17.5.6. 使用JAX-WS暴露单独web服务 17.5.7. 使用Spring支持的JAX-WS RI来暴露服务 17.5.8. 使用JAX-WS访问web服务 17.5.9. 使用XFire来暴露Web服务 17.6. JMS 17.6.1. 服务端配置 17.6.2. 客户端配置 17.7. 对远程接口不提供自动探测实现 17.8. 在选择这些技术时的一些考虑 18. Enterprise Java Beans (EJB) 集成 18.1. 简介 18.2. 访问EJB 18.2.1. 概念 18.2.2. 访问本地的无状态Session Bean(SLSB) 18.2.3. 访问远程SLSB 18.2.4. Accessing EJB 2.x SLSBs versus EJB 3 SLSBs 18.3. 使用Spring提供的辅助类实现EJB组件 18.3.1. EJB 2.x base classes 18.3.2. EJB 3 注入拦截 19. JMS (Java Message Service) 19.1. 简介 19.2. 使用Spring JMS 19.2.1. JmsTemplate 19.2.2. 连接工厂 19.2.3. 目的地管理 19.2.4. 消息侦听容器 19.2.5. 事务管理 19.3. 发送消息 19.3.1. 使用消息转换器 19.3.2. SessionCallback 和 ProducerCallback 19.4. 接收消息 19.4.1. 同步接收 19.4.2. 异步接收 - 消息驱动的POJO 19.4.3. SessionAwareMessageListener接口 19.4.4. MessageListenerAdapter 19.4.5. 事务中的消息处理 19.5. JCA消息端点的支持 19.6. JMS命名空间支持 20. JMX 20.1. 介绍 20.2. 将Bean暴露为JMX 20.2.1. 创建MBeanServer 20.2.2. 重用原有的MBeanServer 20.2.3. 延迟初始化的MBean 20.2.4. MBean的自动注册 20.2.5. 控制注册行为 20.3. 控制Bean的管理接口 20.3.1. MBeanInfoAssembler接口 20.3.2. 使用源码级元数据 20.3.3. 使用JDK 5.0的注解 20.3.4. 源代码级的元数据类型 20.3.5. AutodetectCapableMBeanInfoAssembler接口 20.3.6. 用Java接口定义管理接口 20.3.7. 使用MethodNameBasedMBeanInfoAssembler 20.4. 控制Bean的ObjectName 20.4.1. 从Properties读取Properties 20.4.2. 使用MetadataNamingStrategy 20.4.3. 元素 20.5. JSR-160连接器 20.5.1. 服务器端连接器 20.5.2. 客户端连接器 20.5.3. 基于Burlap/Hessian/SOAP的JMX 20.6. 通过代理访问MBean 20.7. 通知 20.7.1. 为通知注册监听器 20.7.2. 发布通知 20.8. 更多资源 21. JCA CCI 21.1. 简介 21.2. 配置CCI 21.2.1. 连接器配置 21.2.2. 在Spring中配置ConnectionFactory 21.2.3. 配置CCI连接 21.2.4. 使用一个 CCI 单连接 21.3. 使用Spring的 CCI访问支持 21.3.1. 记录转换 21.3.2. CciTemplate类 21.3.3. DAO支持 21.3.4. 自动输出记录生成 21.3.5. 总结 21.3.6. 直接使用一个CCI Connection接口和Interaction接口 21.3.7. CciTemplate 使用示例 21.4. 建模CCI访问为操作对象 21.4.1. MappingRecordOperation 21.4.2. MappingCommAreaOperation 21.4.3. 自动生成输出记录 21.4.4. 总结 21.4.5. MappingRecordOperation 使用示例 21.4.6. MappingCommAreaOperation 使用示例 21.5. 事务 22. Spring邮件抽象层 22.1. 简介 22.2. 使用Spring邮件抽象 22.2.1. MailSender 和 SimpleMailMessage 的基本用法 22.2.2. 使用 JavaMailSender 和 MimeMessagePreparator 22.3. 使用MimeMessageHelper 22.3.1. 发送附件和嵌入式资源(inline resources) 22.3.2. 使用模板来创建邮件内容 23. Spring中的定时调度(Scheduling)和线程池(Thread Pooling) 23.1. 简介 23.2. 使用OpenSymphony Quartz 调度器 23.2.1. 使用JobDetailBean 23.2.2. 使用 MethodInvokingJobDetailFactoryBean 23.2.3. 使用triggers和SchedulerFactoryBean来包装任务 23.3. 使用JDK Timer支持类 23.3.1. 创建定制的timers 23.3.2. 使用 MethodInvokingTimerTaskFactoryBean类 23.3.3. 最后:使用TimerFactoryBean来设置任务 23.4. SpringTaskExecutor抽象 23.4.1. TaskExecutor接口 23.4.2. TaskExecutor类型 23.4.3. 使用TaskExecutor 24. 动态语言支持 24.1. 介绍 24.2. 第一个示例 24.3. 定义动态语言支持的bean 24.3.1. 公共概念 24.3.2. JRuby beans 24.3.3. Groovy beans 24.3.4. BeanShell beans 24.4. 场景 24.4.1. Spring MVC控制器的脚本化 24.4.2. Validator的脚本化 24.5. Bits and bobs 24.5.1. AOP - 通知脚本化bean 24.5.2. 作用域 24.6. 更多的资源 25. 注解和源代码级的元数据支持 25.1. 简介 25.2. Spring的元数据支持 25.3. 注解 25.3.1. @Required 25.3.2. Spring中的其它@Annotations 25.4. Jakarta Commons Attributes集成 25.5. 元数据和Spring AOP自动代理 25.5.1. 基本原理 25.5.2. 声明式事务管理 V. 示例程序 26. 演示案例 26.1. 介绍 26.2. 使用动态语言实现的Spring MVC控制器 26.2.1. 构建与部署 26.3. 使用SimpleJdbcTemplate和@Repository实现DAO 26.3.1. 域对象 26.3.2. Data Access Object 26.3.3. 构建 A. XML Schema-based configuration A.1. Introduction A.2. XML Schema-based configuration A.2.1. Referencing the schemas A.2.2. The util schema A.2.3. The jee schema A.2.4. The lang schema A.2.5. The jms schema A.2.6. The tx (transaction) schema A.2.7. The aop schema A.2.8. The context schema A.2.9. The tool schema A.2.10. The beans schema A.3. Setting up your IDE A.3.1. Setting up Eclipse A.3.2. Setting up IntelliJ IDEA A.3.3. Integration issues B. Extensible XML authoring B.1. Introduction B.2. Authoring the schema B.3. Coding a NamespaceHandler B.4. Coding a BeanDefinitionParser B.5. Registering the handler and the schema B.5.1. 'META-INF/spring.handlers' B.5.2. 'META-INF/spring.schemas' B.6. Using a custom extension in your Spring XML configuration B.7. Meatier examples B.7.1. Nesting custom tags within custom tags B.7.2. Custom attributes on 'normal' elements B.8. Further Resources C. spring-beans-2.0.dtd D. spring.tld D.1. Introduction D.2. The bind tag D.3. The escapeBody tag D.4. The hasBindErrors tag D.5. The htmlEscape tag D.6. The message tag D.7. The nestedPath tag D.8. The theme tag D.9. The transform tag E. spring-form.tld E.1. Introduction E.2. The checkbox tag E.3. The checkboxes tag E.4. The errors tag E.5. The form tag E.6. The hidden tag E.7. The input tag E.8. The label tag E.9. The option tag E.10. The options tag E.11. The password tag E.12. The radiobutton tag E.13. The radiobuttons tag E.14. The select tag E.15. The textarea tag F. Spring 2.5开发手册中文化项目 F.1. 声明 F.2. 致谢 F.3. 参与人员 F.4. 项目历程 表格清单 3.1. bean定义 3.2. Autowiring modes 3.3. 依赖检查方式 3.4. Bean作用域 3.5. Feature Matrix特性表 3.6. 内置事件 3.7. 过滤器类型 4.1. Resource strings 5.1. 属性示例 5.2. 内建的PropertyEditors 6.1. DefaultContextLoadTimeWeaver LoadTimeWeaversDefaultContextLoadTimeWeaver类和LoadTimeWeavers接口 6.2. aspectj-weaving属性值 9.1. 有关的设置 9.2. 设置 9.3. @Transactional 注解的属性 13.1. WebApplicationContext中特殊的bean 13.2. DispatcherServlet初始化参数 13.3. AbstractController提供的功能 13.4. 视图解析器 13.5. CookieLocaleResolver的属性 13.6. ThemeResolver的实现 14.1. 宏定义表 14.2. JasperReports View Classes 14.3. JasperReportsMultiFormatView默认Mapping Key映射 16.1. WebApplicationContext中特殊的Bean 16.2. DispatcherPortlet 的初始化参数 16.3. AbstractController提供的功能 19.1. JMS listener 元素的属性 19.2. JMS 元素的属性 19.3. JMS 元素的属性 20.1. 注册行为 20.2. 源代码级的元数据类型 20.3. 源代码级的元数据参数 21.1. Usage of Interaction execute methods 21.2. Usage of Interaction execute methods A.1. Eclipse XML editors D.1. Attributes D.2. Attributes D.3. Attributes D.4. Attributes D.5. Attributes D.6. Attributes D.7. Attributes D.8. Attributes E.1. Attributes E.2. Attributes E.3. Attributes E.4. Attributes E.5. Attributes E.6. Attributes E.7. Attributes E.8. Attributes E.9. Attributes E.10. Attributes E.11. Attributes E.12. Attributes E.13. Attributes E.14. Attributes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TCP/IP基础 第1章 开放式通信模型简介 1 1.1 开放式网络的发展 1 1.1.1 通信处理层次化 2 1.1.2 OSI参考模型 3 1.1.3 模型的使用 5 1.2 TCP/IP参考模型 7 1.3 小结 7 第2章 TCP/IP和Internet 8 2.1 一段历史 8 2.1.1 ARPANET 8 2.1.2 TCP/IP 9 2.1.3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9 2.1.4 当今的Internet 12 2.2 RFC和标准化过程 12 2.2.1 获得RFC 13 2.2.2 RFC索引 13 2.2.3 有关RFC的幽默 13 2.3 Internet服务简介 13 2.3.1 Whois和Finger 14 2.3.2 文件传输协议 14 2.3.3 Telnet 14 2.3.4 Email 14 2.3.5 WWW 14 2.3.6 USENET News 15 2.4 Intranet和Extranet概览 15 2.4.1 Intranet 15 2.4.2 将Intranet对外开放 16 2.5 Internet的明天 16 2.5.1 下一代Internet(NGI) 16 2.5.2 超速骨干网服务 16 2.5.3 Internet2(I2) 17 2.6 Internet管理组织 17 2.6.1 Internet协会 17 2.6.2 Internet体系结构组 17 2.6.3 Internet工程任务组 17 2.6.4 Internet工程指导组 17 2.6.5 Internet编号管理局 18 2.6.6 Internet名字和编号分配组织 (ICANN) 18 2.6.7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和其他注 册组织 18 2.6.8 RFC编辑 18 2.6.9 Internet服务提供商 18 2.7 小结 19 第3章 TCP/IP概述 20 3.1 TCP/IP的优点 20 3.2 TCP/IP的层和协议 21 3.2.1 体系结构 21 3.2.2 传输控制协议 21 3.2.3 IP协议 23 3.2.4 应用层 25 3.2.5 传输层 25 3.2.6 网络层 25 3.2.7 链路层 25 3.3 远程登录(Telnet) 25 3.4 文件传输协议(FTP) 25 3.5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TFTP) 26 3.6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6 3.7 网络文件系统(NFS) 26 3.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7 3.9 TCP/IP和系统结合 27 3.10 内部网概述 28 3.11 小结 28 第二部分 命名和寻址 第4章 IP网络中的名字和地址 29 4.1 IP寻址 29 4.1.1 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30 4.1.2 IPv4地址格式 30 4.2 子网的出现 34 4.2.1 分子网 35 4.2.2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37 4.3 无类域前路由(CIDR) 38 4.3.1 无类地址 38 4.3.2 强化路由汇聚 39 4.3.3 超网化 39 4.3.4 CIDR怎样工作 39 4.3.5 公共地址空间 40 4.3.6 RFC 1597和1918 40 4.4 小结 40 第5章 ARP和RARP 41 5.1 使用地址 41 5.1.1 子网寻址 41 5.1.2 IP地址 43 5.2 使用地址解析协议 44 5.2.1 ARP cache 45 5.2.2 代理ARP 47 5.2.3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47 5.3 使用ARP命令 47 5.4 小结 47 第6章 DNS:名字服务器 48 6.1 域名系统概述 48 6.2 授权局 50 6.3 DNS分布数据库 50 6.4 域和区 50 6.5 Internet顶级域 51 6.6 选择一个域名服务器 52 6.7 名字服务解析过程 52 6.7.1 递归查询 52 6.7.2 叠代查询 52 6.8 高速缓存 52 6.9 反向解析(Pointer)查询 52 6.10 DNS安全 52 6.11 资源记录 53 6.12 小结 54 第7章
安卓项目演习开发实训 —基于Android的日程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2016/6/6—2016/6/23) "项目名称 "基于Android日程管理系统—纳米生活 " "院 系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 "班 级 " " "学 号 " " "学生姓名 " " "课程老师 " " 目录 第1章 绪论 4 1.1项目背景 4 1.2项目目标 4 第2章 系统开发环境及技术 5 2.1系统开发环境 5 2.1.1硬件环境 5 2.1.2软件支持 6 2.2系统开发技术 6 2.2.1 Java 简介 6 2.2.2 Android Studio简介 6 2.2.3 SQLite简介 7 第3章 "日程管理"的需求分析 8 3.1用户需求 8 3.2功能分析 8 3.3开发环境 8 3.3.1 难点 8 3.3.2 易点 8 第4章 概要设计 10 4.1 设计目标 10 4.2 系统角色 10 4.3 系统流程图 10 第5章 详细设计 12 5.1 设计目标 12 5.2 编码设计 12 5.2.1 splash界面 12 5.2.2 日历界面 13 5.2.3 编辑日程界面 14 5.2.4 查看日程界面 15 5.2.5 删除日程界面 16 5.2.6 闹钟提醒界面 17 5.2.7 倒计时界面 18 5.2.8 日程提醒界面 19 5.2.9 通知栏提醒界面 20 第6章 测试 21 6.1 闹钟提醒测试用例 21 6.2 备忘录测试用例 22 第7章 小结 23 第8章 参考文献 24 第1章 绪论 1.1项目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推广,计算机及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 、工作、学习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方式。而在使 用计算机时有一些好的、实用的软件,将会给使用者提供非常便利的环境。因此我们采 用Android技术开发一个实用的个人日程管理系统,以便提醒大家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要忘 记,比如开会,生日什么的事情,有了这款APP,它会按时的提醒你去做该事情,你可以 设置提醒一次,每天提醒,每周提醒。 1.1 日程管理的起源 在没有手机功能齐全的时代,我们的日程安排只能通过手写记录,经常会因为没有及 时翻阅记录而错过了重要的日程,随着手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应用的迅速推广,手 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方式。日程管理就是将每天的工作和事务安排在日期中, 并做一个有效的记录,方便管理日程的工作和事务,达到工作备份的目的。同时也具有 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的作用。 1.2 项目目标 1.通过关于本系统管理系统的实现,使个人的日程管理更加完善。 2.可以编辑日程事务,了解行程。 3.可以提醒备忘事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4. 完善的日程查询功能,方便使用者的生活 第2章 系统开发环境及技术 2.1 系统开发环境 2.1.1 硬件环境 处理器Pentium IV及以上; 内存容量 4G以上; 存储容量 50G以上; 2.1.2软件支持 操作系统: Mac OS X 10.11.5 编程语言:JAVA 数据库: SQLite 开发工具: Android Studio 2.2 系统开发技术 2.2.1 java 简介 背景: Java是一种应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的程序设计语言,由sun公司开发,Java语言广为 人知,得益于Internet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了解并使用这种神奇的语言,一般的应用 程序、Applet、web服务器乃至手机的嵌入式系统,Java都足以胜任。Java对网络提供了 强有力的支持,这也是这种奇妙语言的魅力所在。 特点: (1) 面对对象 (2)可移植性(universality) (3)安全性(security) (4)多线程(thread) (5)多态 (6)解释执行 (7)分布性 2.2.2 Android Studio简介 Android Studio 是一个Android开发环境,基于IntelliJ IDEA. 类似 Eclipse ADT,Android Studio 提供了集成的 Android 开发工具用于开发和调试。 2013年5月16日,在I/O大会上,谷歌推出新的Android开发环境——Android Studio,并对开发者控制台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五个新的功能。 Android Studio是谷歌推出了新的Android开发环境,开发者可以在编写程序的同时看到自己的应 用在不同尺寸屏幕中的样子。 谷歌对开发者控制台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五个新的功能,包括优化小贴士、应用翻译 服务、推荐跟踪、营收曲线图、用版测试和阶段性展示。 1、优化小贴士:在主体中打开你的应用,点击小贴士,会得到这样的建议:为你的 应用开发平板电脑版本。 2、应用翻译服务:允
太大了,分了四个包<br>目 录<br>译者序<br>前言<br>第一部分 TCP/IP基础<br>第1章 开放式通信模型简介 1<br>1.1 开放式网络的发展 1<br>1.1.1 通信处理层次化 2<br>1.1.2 OSI参考模型 3<br>1.1.3 模型的使用 5<br>1.2 TCP/IP参考模型 7<br>1.3 小结 7<br>第2章 TCP/IP和Internet 8<br>2.1 一段历史 8<br>2.1.1 ARPANET 8<br>2.1.2 TCP/IP 9<br>2.1.3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9<br>2.1.4 当今的Internet 12<br>2.2 RFC和标准化过程 12<br>2.2.1 获得RFC 13<br>2.2.2 RFC索引 13<br>2.2.3 有关RFC的幽默 13<br>2.3 Internet服务简介 13<br>2.3.1 Whois和Finger 14<br>2.3.2 文件传输协议 14<br>2.3.3 Telnet 14<br>2.3.4 Email 14<br>2.3.5 WWW 14<br>2.3.6 USENET News 15<br>2.4 Intranet和Extranet概览 15<br>2.4.1 Intranet 15<br>2.4.2 将Intranet对外开放 16<br>2.5 Internet的明天 16<br>2.5.1 下一代Internet(NGI) 16<br>2.5.2 超速骨干网服务 16<br>2.5.3 Internet2(I2) 17<br>2.6 Internet管理组织 17<br>2.6.1 Internet协会 17<br>2.6.2 Internet体系结构组 17<br>2.6.3 Internet工程任务组 17<br>2.6.4 Internet工程指导组 17<br>2.6.5 Internet编号管理局 18<br>2.6.6 Internet名字和编号分配组织<br> (ICANN) 18<br>2.6.7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和其他注<br> 册组织 18<br>2.6.8 RFC编辑 18<br>2.6.9 Internet服务提供商 18<br>2.7 小结 19<br>第3章 TCP/IP概述 20<br>3.1 TCP/IP的优点 20<br>3.2 TCP/IP的层和协议 21<br>3.2.1 体系结构 21<br>3.2.2 传输控制协议 21<br>3.2.3 IP协议 23<br>3.2.4 应用层 25<br>3.2.5 传输层 25<br>3.2.6 网络层 25<br>3.2.7 链路层 25<br>3.3 远程登录(Telnet) 25<br>3.4 文件传输协议(FTP) 25<br>3.5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TFTP) 26<br>3.6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6<br>3.7 网络文件系统(NFS) 26<br>3.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7<br>3.9 TCP/IP和系统结合 27<br>3.10 内部网概述 28<br>3.11 小结 28<br>第二部分 命名和寻址<br>第4章 IP网络中的名字和地址 29<br>4.1 IP寻址 29<br>4.1.1 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30<br>4.1.2 IPv4地址格式 30<br>4.2 子网的出现 34<br>4.2.1 分子网 35<br>4.2.2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37<br>4.3 无类域前路由(CIDR) 38<br>4.3.1 无类地址 38<br>4.3.2 强化路由汇聚 39<br>4.3.3 超网化 39<br>4.3.4 CIDR怎样工作 39<br>4.3.5 公共地址空间 40<br>4.3.6 RFC 1597和1918 40<br>4.4 小结 40<br>第5章 ARP和RARP 41<br>5.1 使用地址 41<br>5.1.1 子网寻址 41<br>5.1.2 IP地址 43<br>5.2 使用地址解析协议 44<br>5.2.1 ARP cache 45<br>5.2.2 代理ARP 47<br>5.2.3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47<br>5.3 使用ARP命令 47<br>5.4 小结 47<br>第6章 DNS:名字服务器 48<br>6.1 域名系统概述 48<br>6.2 授权局 50<br>6.3 DNS分布数据库 50<br>6.4 域和区 50<br>6.5 Internet顶级域 51<br>6.6 选择一个域名服务器 52<br>6.7 名字服务解析过程 52<br>6.7.1 递归查询 52<br>6.7.2 叠代查询 52<br>6.8 高速缓存 52<br>6.9 反向解析(Pointer)查询 52<br>6.10 DNS安全 52<br>6.11 资源记录 53<br>6.12 小结 54<br>第7章 WINS 55<br>7.1 NetBIOS 55<br>7.2 NetBIOS名字解析 57<br>7.3 动态NetBIOS名字解析 58<br>7.3.1 使用WINS的优点 58<br>7.3.2 WINS如何工作 59<br>7.3.3 配置WINS客户机 60<br>7.3.4 为代理配置WINS 60<br>7.3.5 配置NT 4.0系统 61<br>7.3.6 配置Windows 95或Windows 98<br> 系统 61<br>7.4 安装WINS服务器 61<br>7.5 WINS管理和维护 62<br>7.5.1 加入静态表项 62<br>7.5.2 维护WINS数据库 63<br>7.5.3 备份WINS数据库 65<br>7.5.4 备份WINS注册项 65<br>7.5.5 恢复WINS数据库 65<br>7.5.6 压缩WINS数据库 66<br>7.5.7 WINS复制参与者 66<br>7.5.8 WINS实现建议 67<br>7.6 集成WINS和DNS名字解析服务 67<br>7.7 DHCP服务WINS选项 67<br>7.8 通过LMHOSTS进行NetBIOS名字<br> 解析 68<br>7.9 小结 69<br>第8章 地址发现协议(BOOTP和DHCP) 71<br>8.1 “引导”协议(BOOTP) 71<br>8.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72<br>8.2.1 DHCP如何工作 72<br>8.2.2 理解租用地址 73<br>8.3 管理地址池 74<br>8.4 DHCP能处理的其他分配 75<br>8.4.1 注意重载 75<br>8.4.2 其他分配 75<br>8.5 小结 76<br>第三部分 IP和相关协议<br>第9章 IP协议家族 77<br>9.1 TCP/IP模型 77<br>9.1.1 解剖TCP/IP模型 78<br>9.1.2 协议组件 78<br>9.2 理解网际协议(IP) 79<br>9.2.1 IPv4结构 79<br>9.2.2 IP做什么 80<br>9.3 理解传输控制协议(TCP) 81<br>9.3.1 TCP头结构 81<br>9.3.2 TCP做什么 83<br>9.4 理解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85<br>9.4.1 UDP头结构 85<br>9.4.2 UDP能做什么 85<br>9.4.3 TCP和UDP 86<br>9.5 小结 86<br>第10章 IPv6 87<br>10.1 IPv6数据报 87<br>10.1.1 优先级分类 88<br>10.1.2 流标识 89<br>10.1.3 128位IP地址 89<br>10.1.4 IP扩展头 90<br>10.2 多IP地址主机 91<br>10.3 单播、组播和任一播头 91<br>10.4 从IPv4到IPv6的过渡 93<br>10.5 小结 94<br>第四部分 IP互联<br>第11章 IP网络中的路由 95<br>11.1 路由基本知识 95<br>11.1.1 静态路由 96<br>11.1.2 距离-向量路由 99<br>11.1.3 链路-状态路由 100<br>11.2 IP网络中的收敛 102<br>11.2.1 适应拓扑变化 102<br>11.2.2 收敛时间 106<br>11.3 计算IP网络中的路由 106<br>11.3.1 存储多条路由 107<br>11.3.2 初始化更新 107<br>11.3.3 路由度量标准 107<br>11.4 小结 108<br>第12章 路由信息协议(RIP) 109<br>12.1 理解RFC1058 109<br>12.1.1 RIP报文格式 109<br>12.1.2 RIP路由表 111<br>12.2 操作机制 112<br>12.2.1 计算距离向量 113<br>12.2.2 更新路由表 116<br>12.2.3 寻址问题 118<br>12.3 拓扑变化 120<br>12.3.1 收敛 120<br>12.3.2 计值到无穷 122<br>12.4 RIP的限制 127<br>12.4.1 跳数限制 128<br>12.4.2 固定度量 128<br>12.4.3 对路由表更新反应强烈 128<br>12.4.4 收敛慢 128<br>12.4.5 缺乏负载均衡 128<br>12.5 小结 129<br>第13章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130<br>13.1 OSPF起源 130<br>13.2 理解RFC 2328 OSPF,版本2 130<br>13.2.1 OSPF区 131<br>13.2.2 路由更新 134<br>13.3 研究OSPF数据结构 136<br>13.3.1 HELLO报文 137<br>13.3.2 数据库描述报文 137<br>13.3.3 链路-状态请求报文 138<br>13.3.4 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138<br>13.3.5 链路-状态应答报文 140<br>13.4 计算路由 140<br>13.4.1 使用自动计算 140<br>13.4.2 使用缺省路由耗费 141<br>13.4.3 最短路径树 142<br>13.5 小结 144<br>第14章 网关协议 145<br>14.1 网关、桥和路由器 145<br>14.1.1 网关 145<br>14.1.2 网桥 146<br>14.1.3 路由器 146<br>14.1.4 自治系统 146<br>14.2 网关协议:基础知识 146<br>14.3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147<br>14.3.1 网关-网关协议(GGP) 147<br>14.3.2 外部网关协议(EGP) 147<br>14.3.3 内部网关协议(IGP) 148<br>14.4 小结 148<br>第五部分 网络服务<br>第15章 互联网打印协议 149<br>15.1 IPP历史 149<br>15.2 IPP和端用户 150<br>15.3 使用HP的IPP实现 151<br>15.4 小结 152<br>第16章 LDAP:目录服务 153<br>16.1 为什么使用目录服务 153<br>16.2 目录服务的功能 153<br>16.3 IP上的目录服务 154<br>16.4 OSI X.500目录模型 156<br>16.4.1 早期的X.500 157<br>16.4.2 今天的X.500 157<br>16.5 LDAP结构 157<br>16.5.1 LDAP层次结构 157<br>16.5.2 名字结构 158<br>16.6 目录系统代理和访问协议 158<br>16.7 轻型目录访问协议 158<br>16.7.1 查询信息 159<br>16.7.2 存储信息 160<br>16.7.3 访问权限和安全 160<br>16.8 LDAP服务器-服务器通信 161<br>16.8.1 LDAP数据互换格式(LDIF) 161<br>16.8.2 LDAP复制 162<br>16.9 设计LDAP服务 162<br>16.9.1 定义需求 162<br>16.9.2 设计策略 163<br>16.9.3 性能 164<br>16.9.4 网络功能 165<br>16.9.5 安全 166<br>16.10 LDAP配置 169<br>16.11 产品环境 169<br>16.11.1 创建计划 170<br>16.11.2 有价值的建议 171<br>16.12 选择LDAP软件 171<br>16.13 小结 174<br>第17章 远程访问协议 175<br>17.1 远程互联 175<br>17.1.1 ISDN 176<br>17.1.2 电缆调制解调器 176<br>17.1.3 数字用户环(DSL) 176<br>17.1.4 无线网络 177<br>17.2 远程认证拨入用户服务(RADIUS) 177<br>17.2.1 RADIUS认证 178<br>17.2.2 记账信息 179<br>17.3 用SLIP、CSLIP和PPP传输IP数<br> 据报文 179<br>17.3.1 串行线路接口协议(SLIP) 179<br>17.3.2 压缩的SLIP(CSLIP) 180<br>17.3.3 点到点协议(PPP) 180<br>17.4 隧道远程访问 184<br>17.4.1 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 185<br>17.4.2 两层隧道协议(L2TP) 188<br>17.4.3 IPSec 192<br>17.5 小结 194<br>第18章 防火墙 195<br>18.1 使网络安全 195<br>18.2 使用防火墙 196<br>18.2.1 代理服务器 197<br>18.2.2 报文过滤器 198<br>18.3 使服务安全 198<br>18.3.1 电子邮件(SMTP) 198<br>18.3.2 HTTP:万维网 199<br>18.3.3 FTP 199<br>18.3.4 Telnet 199<br>18.3.5 Usenet:NNTP 199<br>18.3.6 DNS 200<br>18.4 建造用户自己的防火墙 200<br>18.5 使用商业防火墙软件 200<br>18.6 小结 202<br>第19章 IP安全 203<br>19.1 使用加密 203<br>19.1.1 公共-私钥加密 204<br>19.1.2 对称私钥加密 205<br>19.1.3 DES、IDEA及其他 205<br>19.2 数字签名认证 206<br>19.3 破译加密的数据 207<br>19.4 保护网络 207<br>19.4.1 登录名和口令 208<br>19.4.2 文件的目录允许权限 208<br>19.4.3 信任关系 209<br>19.4.4 UNIX和Linux系统上的UUCP 209<br>19.5 应付最坏情况 210<br>19.6 小结 210<br>第六部分 实现TCP/IP<br>第20章 一般配置问题 211<br>20.1 安装网卡 211<br>20.1.1 网卡 211<br>20.1.2 资源配置 212<br>20.1.3 安装适配器软件 213<br>20.1.4 重定向器和API 214<br>20.1.5 服务 214<br>20.1.6 NIC接口 215<br>20.2 网络和传输层协议 215<br>20.2.1 IP配置要求 215<br>20.2.2 配置缺省网关地址 216<br>20.2.3 配置名字服务器地址 217<br>20.2.4 配置邮件服务器地址 217<br>20.2.5 注册域名 218<br>20.3 IP配置 218<br>20.4 配置路由表 218<br>20.5 异种协议的IP封装 219<br>20.6 小结 220<br>第21章 Windows 98 221<br>21.1 Windows 98网络体系结构 221<br>21.1.1 安装网卡 222<br>21.1.2 更改网卡配置 224<br>21.1.3 当Windows 98引导失败 224<br>21.2 配置Windows 98的TCP/IP 225<br>21.2.1 写在开始之前 225<br>21.2.2 安装TCP/IP 225<br>21.2.3 配置微软的TCP/IP 225<br>21.2.4 DNS配置 227<br>21.2.5 静态配置文件 228<br>21.2.6 注册表配置 229<br>21.2.7 测试TCP/IP 231<br>21.3 小结 232<br>第22章 Windows 98拨号网络 233<br>22.1 配置拨号网络适配器 233<br>22.2 安装拨号网络 234<br>22.3 服务器类型 235<br>22.4 编写脚本 238<br>22.5 多重链接 238<br>22.6 PPTP 239<br>22.6.1 安装及配置PPTP 240<br>22.6.2 建立PPTP连接 240<br>22.7 Windows 98拨号服务器 241<br>22.8 解决拨号网络连接中的问题 242<br>22.8.1 确认DUN配置 242<br>22.8.2 PPP日志 243<br>22.9 小结 243<br>第23章 Windows NT 4.0 244<br>23.1 Windows NT版本 244<br>23.2 体系结构 244<br>23.3 安装Windows NT 4.0 244<br>23.4 配置TCP/IP 246<br>23.4.1 IP地址 246<br>23.4.2 DNS 248<br>23.4.3 WINS地址 248<br>23.4.4 DHCP中继 249<br>23.4.5 路由 250<br>23.5 简单TCP/IP服务 250<br>23.6 远程访问服务(RAS) 250<br>23.7 DHCP服务器 252<br>23.7.1 安装DHCP服务器服务 252<br>23.7.2 控制DHCP服务器服务 253<br>23.7.3 压缩DHCP数据库 253<br>23.7.4 管理DHCP 254<br>23.8 使用Microsoft DNS 256<br>23.8.1 安装DNS 256<br>23.8.2 创建区 257<br>23.8.3 配置逆向域名解功能 258<br>23.8.4 配置DNS与WINS服务器的连<br> 接 259<br>23.8.5 增加辅助名字服务器 259<br>23.9 FTP和HTTP服务 259<br>23.10 TCP/IP打印服务 259<br>23.10.1 安装TCP/IP打印服务 259<br>23.10.2 安装LPR服务 260<br>23.11 Windows 2000新特性 260<br>23.12 小结 261<br>第24章 在Novell NetWare中支持IP 262<br>24.1 Novell与TCP/IP 262<br>24.1.1 IP与NetWare 4 262<br>24.1.2 NetWare 5与Pure IP初始化 262<br>24.2 传统解决方案:NetWare 3.x到<br> NetWare 4.x的IP支持 263<br>24.2.1 IP隧道 264<br>24.2.2 IP中继 264<br>24.2.3 LAN WorkPlace 264<br>24.2.4 IPX-IP网关 265<br>24.2.5 NetWare/IP 265<br>24.3 NetWare 5—Novell对IP的<br> 完全支持 266<br>24.3.1 纯IP 266<br>24.3.2 多协议 266<br>24.4 安装选项 266<br>24.4.1 NetWare 5的IP-Only安装 267<br>24.4.2 IPX-Only安装 267<br>24.4.3 混合TCP/IP安装 268<br>24.5 IP迁移辅助工具 268<br>24.5.1 NDS 268<br>24.5.2 DNS 269<br>24.5.3 DHCP 269<br>24.5.4 DDNS 269<br>24.5.5 SLP 269<br>24.5.6 兼容模式 269<br>24.5.7 迁移代理 270<br>24.6 迁移策略 270<br>24.6.1 使用测试平台 270<br>24.6.2 迁移建议 270<br>24.7 小结 271<br>第七部分 使用TCP/IP应用<br>第25章 Whois和Finger 273<br>25.1 理解Whois协议 273<br>25.1.1 互联网注册 273<br>25.1.2 Whois数据库 274<br>25.1.3 基于Web的Whois 275<br>25.1.4 命令行方式的Whois 276<br>25.1.5 示例 276<br>25.1.6 基于Telnet的Whois 278<br>25.2 扩充Whois 279<br>25.2.1 提示Whois(RWhois) 279<br>25.2.2 WHOIS++ 280<br>25.3 使用Finger 280<br>25.3.1 Finger命令 280<br>25.3.2 Finger 守护进程 282<br>25.3.3 非UNIX环境下的Finger 283<br>25.3.4 Finger的应用 283<br>25.4 相关RFC文档 285<br>25.5 小结 285<br>第26章 文件传输协议 286<br>26.1 FTP和TFTP在网络世界中的作用 286<br>26.2 使用FTP传输文件 286<br>26.2.1 FTP连接 287<br>26.2.2 使用FTP客户端建立连接 288<br>26.2.3 FTP安全 296<br>26.2.4 FTP服务器及守护进程 299<br>26.2.5 匿名FTP访问 299<br>26.3 使用TFTP 300<br>26.3.1 FTP与TFTP的区别 301<br>26.3.2 TFTP命令 301<br>26.4 小结 301<br>第27章 使用Telnet 302<br>27.1 理解Telnet协议 302<br>27.2 Telnet守护进程 303<br>27.3 使用Telnet 304<br>27.3.1 UNIX telnet命令 304<br>27.3.2 Telnet GUI应用 305<br>27.3.3 Telnet命令 305<br>27.3.4 示例 308<br>27.4 高级主题 309<br>27.4.1 安全 309<br>27.4.2 Telnet应用 309<br>27.4.3 使用Telnet访问其他TCP/IP<br> 服务 310<br>27.5 相关RFC文档 312<br>27.6 小结 313<br>第28章 使用r系列实用工具 314<br>28.1 理解r系列命令 314<br>28.1.1 安全问题 314<br>28.1.2 禁止使用r系列命令 315<br>28.1.3 增强r系列命令的安全性 316<br>28.2 使用r系列命令的替代方法 317<br>28.3 r系列命令详解 317<br>28.3.2 相关文件 320<br>28.4 在非UNIX环境下实现r系<br> 列命令的功能 321<br>28.5 小结 322<br>第29章 使用网络文件系统(NFS) 323<br>29.1 什么是NFS 323<br>29.1.1 NFS的历史 323<br>29.1.2 为何使用NFS 323<br>29.2 实现—NFS工作过程 324<br>29.2.1 远程过程调用(RPC)<br> 和外部数据表示(XDR) 324<br>29.2.2 加载类型 324<br>29.3 NFS使用的文件及命令 325<br>29.3.1 NFS守护进程 325<br>29.3.2 与NFS相关的文件 327<br>29.3.3 NFS服务器命令 329<br>29.3.4 NFS客户命令 331<br>29.4 示例:共享及加载NFS文件系统 333<br>29.5 NFS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334<br>29.5.1 不能加载 334<br>29.5.2 不能卸载 334<br>29.5.3 硬加载与软加载 334<br>29.6 相关协议及产品 334<br>29.6.1 WebNFS 335<br>29.6.2 基于PC的NFS及其他客户端<br> 软件 335<br>29.6.3 SMB和CIFS 335<br>29.6.4 其他产品 336<br>29.7 小结 336<br>第八部分 使用基于IP的应用<br>第30章 在应用中集成TCP/IP 337<br>30.1 使用浏览器作为表示层 338<br>30.2 不断增加的Internet应用 338<br>30.3 在已有应用中集成TCP/IP 339<br>30.4 在其他网络中使用TCP/IP 339<br>30.4.1 NetBIOS与TCP/IP 339<br>30.4.2 IPX与UDP 340<br>30.4.3 ARCNET与TCP/IP 340<br>30.5 小结 340<br>第31章 Internet Email协议 341<br>31.1 电子邮件 341<br>31.1.1 电子邮件的历史 341<br>31.1.2 标准及制定标准的组织 341<br>31.2 X.400 341<br>31.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343<br>31.3.1 MIME和SMTP 343<br>31.3.2 其他编码标准 344<br>31.3.3 SMTP命令 344<br>31.3.4 SMTP状态码 345<br>31.3.5 扩展SMTP 345<br>31.3.6 检查SMTP的头 346<br>31.3.7 SMTP的优势与不足 347<br>31.4 使用POP和IMAP取回客户邮件 347<br>31.4.1 邮局协议(POP) 347<br>31.4.2 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IMAP) 348<br>31.4.3 POP3与IMAP4的比较 348<br>31.5 高级主题 349<br>31.6 相关RFC文档及其他参考信息 351<br>31.7 小结 352<br>第32章 HTTP: World Wide Web 353<br>32.1 万维网(WWW) 353<br>32.1.1 Web简史 353<br>32.1.2 Web的发展 354<br>32.2 统一资源定位器 354<br>32.3 Web服务器与浏览器 355<br>32.4 理解HTTP 356<br>32.4.1 HTTP/1.1 356<br>32.4.2 MIME与Web 358<br>32.4.3 HTTP通信示例 358<br>32.5 高级主题 359<br>32.5.1 服务器方功能 359<br>32.5.2 SSL和S-HTTP 359<br>32.6 Web语言 359<br>32.6.1 HTML 360<br>32.6.2 XML 360<br>32.6.3 CGI 361<br>32.6.4 Java 361<br>32.6.5 JavaScript 362<br>32.6.6 动态服务器页面 362<br>32.7 Web的未来 363<br>32.7.1 HTTP-ng 363<br>32.7.2 IIOP 363<br>32.7.3 IPv6 363<br>32.7.4 IPP 363<br>32.8 小结 364<br>第33章 NNTP:互联网新闻组 365<br>33.1 互联网新闻组 365<br>33.2 新闻组和层次 366<br>33.3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367<br>33.3.1 获取新闻组 367<br>33.3.2 获取消息 369<br>33.3.3 发布消息 370<br>33.4 大量广告(Spamming)和新闻黑洞<br> (Blackholing) 371<br>33.5 小结 371<br>第34章 Web服务 373<br>34.1 Web服务工作概览 373<br>34.2 主流Web服务器 375<br>34.3 运行Apache HTTP Web服务 376<br>34.3.1 下载、安装和配置Apache 376<br>34.3.2 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Apache 381<br>34.4 浏览其他Web服务器 383<br>34.5 小结 383<br>第九部分 使用与管理TCP/IP网络<br>第35章 协议配置与调整 385<br>35.1 系统的初始化问题 385<br>35.2 配置文件 390<br>35.2.1 在/etc/protocols文件中定义网<br> 络协议 390<br>35.2.2 在/etc/hosts文件中标识主机 391<br>35.2.3 TCP/IP与/etc/services文件 392<br>35.2.4 inetd守护进程与/etc/inetd.conf<br> 文件 394<br>35.2.5 在/etc/networks文件中设置网络 397<br>35.2.6 DNS客户与/etc/resolv.conf 397<br>35.3 小结 398<br>第36章 配置DNS 399<br>36.1 域名服务器 399<br>36.2 资源记录 400<br>36.3 域名解析 401<br>36.4 配置UNIX或Linux域名服务器<br> (DNS) 401<br>36.4.1 添加资源记录 402<br>36.4.2 完成DNS文件 402<br>36.4.3 启动DNS守护进程 405<br>36.4.4 配置客户端 405<br>36.5 Windows和域名服务器 405<br>36.6 小结 406<br>第37章 网络管理 407<br>37.1 制定网络监控方案 407<br>37.2 网络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08<br>37.3 网络管理工具 408<br>37.3.1 使用协议分析器 409<br>37.3.2 专家系统 410<br>37.3.3 基于PC的分析器 410<br>37.3.4 网络管理协议支持 411<br>37.3.5 集成网络仿真/模型工具 411<br>37.4 配置SNMP 412<br>37.4.1 配置Windows SNMP 413<br>37.4.2 配置UNIX SNMP 414<br>37.4.3 SNMP安全属性 414<br>37.4.4 SNMP代理与管理 415<br>37.5 SNMP工具及命令 416<br>37.6 RMON及相关的MIB模型 417<br>37.7 建立网管需求 417<br>37.8 小结 419<br>第38章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420<br>38.1 什么是SNMP 420<br>38.2 管理信息基(MIB) 421<br>38.3 使用SNMP 421<br>38.4 UNIX与SNMP 422<br>38.4.1 在UNIX和Linux上安装SNMP 423<br>38.4.2 SNMP命令 424<br>38.5 Windows与SNMP 424<br>38.5.1 Windows NT 425<br>38.5.2 Windows 95、Windows 98和<br> Windows 3.x 425<br>38.6 小结 427<br>第39章 加强TCP/IP传输安全 428<br>39.1 定义所需的网络安全 428<br>39.1.1 什么是网络安全 428<br>39.1.2 为什么网络安全非常重要 429<br>39.1.3 安全级别 429<br>39.1.4 口令与口令文件 430<br>39.1.5 控制对口令的访问 430<br>39.2 加强网络安全 431<br>39.2.1 攻击种类 431<br>39.2.2 加强网络安全 432<br>39.3 应用配置 434<br>39.3.1 Internet守护进程与<br> /etc/inetd.conf 434<br>39.3.2 网络加密软件 436<br>39.3.3 TCP Wrapper 436<br>39.4 使用端口及可信端口 437<br>39.4.1 防火墙 437<br>39.4.2 包过滤 437<br>39.4.3 应用层网关 438<br>39.4.4 其他应用的过滤 438<br>39.5 一般安全事务 438<br>39.5.1 用户帐号维护 438<br>39.5.2 审计 438<br>39.5.3 正确的系统配置 438<br>39.6 小结 438<br>第40章 问题解决工具及要点 440<br>40.1 监视网络行为 440<br>40.2 标准应用程序 440<br>40.2.1 测试基本连接 441<br>40.2.2 ping命令 442<br>40.2.3 解决网络访问故障 443<br>40.3 解决网络接口层问题 449<br>40.4 解决网络层问题 449<br>40.4.1 TCP/IP配置参数 449<br>40.4.2 IP地址配置问题 450<br>40.5 解决TCP和UDP问题 453<br>40.6 解决应用层问题 455<br>40.7 小结 455<br>第十部分 附 录<br>附录A RFC及标准化 457<br>附录B Linux 469<br>附录C 简写与缩略语 480<br>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