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造数据的方式:

1、用jdbc连接数据库,写代码造数据,可单线程和多线程;

2、写存储过程,用客户端navicat 在数据库表里写sql语句;

3、用工具jmeter 请求接口造数据;

4、用httpclient 写代码发送请求数据,造数据;


多线程实现方式 一种是直接new线程,一种是用线程池,

写代码模拟堆内存溢出 oom 栈内存溢出 

jmeter中java请求 写法  实现javasampleclient 这个类

压测中遇到的性能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容量测试过程中cpu过高
  1、用vmstat实时监控cpu使用情况。很小的压力AP cpu却到了80%多,指标是不能超过60%。
  2、分析是use cpu过高还是sys cpu过高,常见的是use cpu使用过高。
  3、如果是sys cpu使用过高,先把消耗cpu最多的进程找出来(top命令),再找到该线程下消耗cpu过高的是哪几个线程,再把该线程转换成16进制,再用jstack命令来dump线程栈,看这个线程栈在调用什么东西导致use cpu过高。
  二、内存溢出(堆溢出、栈溢出、持久代溢出)
  1、堆内存溢出
  1)稳定性压测一段时间后,LR报错,日志报java.lang.OutOfMemoryError.Java heap space。
  2)用jmap -histo pid命令dump堆内存使用情况,查看堆内存排名前20个对象,看是否有自己应用程序的方法,从最高的查起,如果有则检查该方法是什么原因造成堆内存溢出。
  3)如果前20里没有自己的方法,则用jmap -dump来dump堆内存,在用MAT分析dump下来的堆内存,分析导出内存溢出的方法。
  4)如果应用程序的方法没有问题,则需要修改JVM参数,修改xms,xmx,调整堆内存参数,一般是增加堆内存。
  2、栈内存溢出
  1)稳定性压测一段时间后,LR报错,日志报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
  2)修改jvm参数,将xss参数改大,增加栈内存。
  3)栈溢出一定是做批量操作引起的,减少批处理数据量。
  3、持久代溢出
  1)稳定性压测一定时间后,日志报Java.Lang.OutOfMenoryError.PermGen Space。
  2)这种原因是由于类、方法描述、字段描述、常量池、访问修饰符等一些静态变量太多,将持久代占满导致持久代溢出。
  3)修改jvm配置,将XX:MaxPermSize=256参数调大。尽量减少静态变量。
  三、线程死锁
  1、容量测试压测一段时间后,LR报连接超时。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带宽不够,中间件线程池不够用,数据库连接池不够,连接数占满等都会造成连接不上而报超时错误。
  3、jstack命令dump线程栈,搜索线程栈里有没有block,如果有的话就是线程死锁,找到死锁的线程,分析对应的代码。
  四、数据库死锁
  1、容量测试压测一段时间后,LR报连接超时。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带宽不够,中间件线程池不够用,数据库连接池不够,连接数占满等都会造成连接不上而报超时错误。
  3、数据库日志中搜索block,能搜到block的话就是存在数据库死锁,找到日志,查看对应的sql,优化造成死锁的sql。
  五、数据库连接池不释放
  1、容量测试压测一段时间后,LR报连接超时。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带宽不够,中间件线程池不够用,数据库连接池不够,连接数占满等都会造成连接不上而报超时错误。
  3、去数据库查看应用程序到数据库的连接有多少个( show full processlist),假如应用程序里面配置的数据库连接为30,在数据库查看应用程序到数据库的连接也是30,则表示连接池占满了。将配置改成90试试,去数据库看如果连接到了90,则可以确定是数据库连接池不释放导致的。查看代码,数据库连接部分是不是有创建连接但是没有关闭连接的情况。基本就是这种情况导致的,修改代码即可。
  六、TPS上不去
  1、压力大的时候tps频繁抖动,导致总tps上不去。查看是否有fullgc(tail -f gc_mSrv1.log | grep full)。
  2、pacing设置太小也会导致tps上不去,对抖动大的交易多增加点用户即可。
  3、tps抖动,单压抖动大的交易,发现很平稳,这时怀疑是不是压力太大导致,所以发容量的时候把压力最大的那只交易分到其他压力机,然后发现tps不抖动了。注意:多台压力机只影响tps抖动,不会影响服务器的cpu。
  4、看响应时间有没有超时,看用户数够不够。
  七、服务器压力不均衡(相差1%-2%是正常的)
  1、跑最优容量的时候,四台AP只有一台cpu超过60%,其他三台都在60%以下。
  2、查看服务器是否有定时任务。
  3、查看是否存在压力机瓶颈。
  4、是否存在带宽瓶颈(局域网不存在此问题)。
  5、查看部署的版本,配置是否一样。
  6、可能别人也在用这些AP,因为同一台物理机上有很多虚拟机,因为别人先用,资源被别人先占了。
  八、fullgc时间太长
  1、跑容量和稳定性的时候,出现LR报请求超时错误,查看后台日志是fullgc了,看LR几点报的错和日志里fullgc的时间是否对应,fullgc会暂停整个应用程序,导致LR前端没响应,所以报错,这时可以减少old代内存,从而减少fullgc时间,减少fullgc时间LR就不会报错,让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应用程序暂停。
  2、四台AP轮流着full gc(部分server fullgc,其他server也会fullgc),这时可以制定策略让不同的server不同时fullgc,或者等夜间交易量少时写定时任务重启服务。
  注意:
  服务器日志为error下测试。
  服务启动后几分钟内发压压力会很大,最好是服务启动两三分钟后再开始跑压力。


可以看出PID为51334的占用CPU最高,运行命令

top -p 51334 -H

等到该进程所有线程的统计情况:

把线程高的 pid 转化成二进制数 ,对应栈信息里的nid是一样的


性能总结  

1、cpu过高,用top出哪个进程消耗cpu最大,然后用 top -p  进程号 -H   ,看该进程里所有线程统计情况, 把线程高的 pid 转化成二进制数 ,对应栈信息里的nid是一样的

2、内存溢出,报oom ,频繁fgc,监控jvm,通过打堆dump 栈dump 定位到代码问题

3、tps上不去 响应时间长,查看线程dump,某个方法阻塞在哪里,线程阻塞,jstack 599 >order.log,连接数,慢查询日志打开,定位到慢的sql语句,索引建立是否合适,表结构存储引擎,mysql服务器的配置。

CPU分析

当程序响应变慢的时候,首先使用top、vmstat、ps等命令查看系统的cpu使用率是否有异常,从而可以判断出是否是cpu繁忙造成的性能问题。其中,主要通过us(用户进程所占的%)这个数据来看异常的进程信息。当us接近100%甚至更高时,可以确定是cpu繁忙造成的响应缓慢。一般说来,cpu繁忙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 线程中有无限空循环、无阻塞、正则匹配或者单纯的计算
  • 发生了频繁的gc
  • 多线程的上下文切换

jstack [pid]

jstack

接下来需要注意的一点是,Linux下所有线程最终还是以轻量级进程的形式存在系统中的,而使用jstack只能打印出进程的信息,这些信息里面包含了此进程下面所有线程(轻量级进程-LWP)的堆栈信息。因此,进一步的需要确定是哪一个线程耗费了大量cpu,此时可以使用top -p [processId]来查看,也可以直接通过ps -Le来显示所有进程,包括LWP的资源耗费信息。最后,通过在jstack的输出文件中查找对应的lwp的id即可以定位到相应的堆栈信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线程的状态:RUNNABLE、WAITING等。对于Runnable的进程需要注意是否有耗费cpu的计算。对于Waiting的线程一般是锁的等待操作。

也可以使用jstat来查看对应进程的gc信息,以判断是否是gc造成了cpu繁忙。

jstat -gcutil [pid]

jstat

还可以通过vmstat,通过观察内核状态的上下文切换(cs)次数,来判断是否是上下文切换造成的cpu繁忙。

vmstat 1 5

jstat

此外,有时候可能会由jit引起一些cpu飚高的情形,如大量方法编译等。这里可以使用-XX:+PrintCompilation这个参数输出jit编译情况,以排查jit编译引起的cpu问题。

二、 解读CPU


         在Linux系统中监控CPU的性能主要关注3个指标:运行队列、CPU使用率和上下

文切换,理解这3个指标的概念和原理对于发现和处理CPU性能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1. 运行队列

   每个CPU都会维护一个运行队列,调度器会不断地轮询让队列中的进程运行,直到进程运行完毕将其由队列中删除。如果CPU过载,就会出现调度器跟不上系统要求,导致运行队列中等待运行的进程越来越多。正常来说,每个CPU的运行队列不要超过3,如果是双核CPU就不要超过6。


2. CPU使用率

   CPU使用率一般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a. 用户进程:运行用户进程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

   b. 系统进程:运行系统进程和中断所占用的CPU的时间百分比。

   c. 等待IO:因为IO等待而使CPU处于idle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d. 空闲:CPU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如果CPU的空闲率长期低于10%,那么表示CPU的资源已经非常紧张,应该考虑进程优化或添加更多地CPU。“等待IO”表示CPU因等待IO资源而被迫处于空闲状态,这时候的CPU并没有处于运算状态,而是被白白浪费了,所以“等待IO应该越小越好。”


3. 上下文切换

         通过CPU时间轮询的方法,Linux能够支持多任务同时运行。对于普通的CPU,内核会调度和执行这些进程,每个进程都会被分配CPU时间片并运行。当一个进程用完时间片或者被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抢占时间块后,它会被转到CPU的等待运行队列中,同时让其他进程在CPU上运行。这个进程切换的过程被称为上下文切换。过多的山下文切换会造成系统的很大的开销。

 

 

实例解读:


CPU状态的监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参数获得:

        r:在运行队列中等待的进程数。

        b:在等待IO的进程数。

        cs:每秒的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us:用户进程使用的CPU时间(%)。

        sy:系统进程使用的CPU时间(%)。

        id:CPU空闲时间(%)。

        wa:等待IO所消耗的CPU时间(%)。

 

由上面的命令输出中可以看到:

      1.   IO等待的CPU时间(wa)非常高,而实际运行用户和系统进程的CPU时间却不高。

      2.  存在等待IO的进程(b>0)。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系统目前CPU使用率高是由于IO等待所造成的,并非由于CPU资源不足。用户应检查系统中正在进行IO操作的进程,并进行调整和优化。


正常的CPU状态图,可以与上图作比较:



内存分析

一、 解读内存     

         Linux系统的内存分为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两种。物理内存是真实的,也就是物理内存条上的内存。而虚拟内存则是采用硬盘空间补充物理内存,将暂时不使用的内存页写到硬盘上以腾出更多的物理内存让有需要的进程使用。当这些已被腾出的内存页需要再次使用时才从硬盘(虚拟内存)中读回内存。这一切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通常对Linux系统来说,虚拟内存就是swap分区。

        vmstat(VirtualMeomoryStatistics,虚拟内存统计)是Linux中监控内存的常用工具,可对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进程、CPU等的整体情况进行监视。


对Java应用来说,内存主要是由堆外内存和堆内内存组成。

  1. 堆外内存

    堆外内存主要是JNI、Deflater/Inflater、DirectByteBuffer(nio中会用到)使用的。对于这种堆外内存的分析,还是需要先通过vmstat、sar、top、pidstat(这里的sar,pidstat以及iostat都是sysstat软件套件的一部分,需要单独安装)等查看swap和物理内存的消耗状况再做判断的。此外,对于JNI、Deflater这种调用可以通过Google-preftools来追踪资源使用状况。

  2. 堆内内存

    此部分内存为Java应用主要的内存区域。通常与这部分内存性能相关的有:

    • 创建的对象:这个是存储在堆中的,需要控制好对象的数量和大小,尤其是大的对象很容易进入老年代
    • 全局集合:全局集合通常是生命周期比较长的,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全局集合的使用
    • 缓存:缓存选用的数据结构不同,会很大程序影响内存的大小和gc
    • ClassLoader:主要是动态加载类容易造成永久代内存不足
    • 多线程:线程分配会占用本地内存,过多的线程也会造成内存不足

    以上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

    • 频繁GC -> Stop the world,使你的应用响应变慢
    • OOM,直接造成内存溢出错误使得程序退出。OOM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Heap space:堆内存不足
      • PermGen space:永久代内存不足
      • Native thread:本地线程没有足够内存可分配

    排查堆内存问题的常用工具是jmap,是jdk自带的。一些常用用法如下:

    • 查看jvm内存使用状况:jmap -heap
    • 查看jvm内存存活的对象:jmap -histo:live
    • 把heap里所有对象都dump下来,无论对象是死是活:jmap -dump:format=b,file=xxx.hprof
    • 先做一次full GC,再dump,只包含仍然存活的对象信息:jmap -dump:format=b,live,file=xxx.hprof

    此外,不管是使用jmap还是在OOM时产生的dump文件,可以使用Eclipse的MAT(MEMORY ANALYZER TOOL)来分析,可以看到具体的堆栈和内存中对象的信息。当然jdk自带的jhat也能够查看dump文件(启动web端口供开发者使用浏览器浏览堆内对象的信息)。此外,VisualVM也能够打开hprof文件,使用它的heap walker查看堆内存信息。

IO分析

通常与应用性能相关的包括:文件IO和网络IO。

  1. 文件IO

    可以使用系统工具pidstat、iostat、vmstat来查看io的状况。这里可以看一张使用vmstat的结果图。

    这里主要注意bi和bo这两个值,分别表示块设备每秒接收的块数量和块设备每秒发送的块数量,由此可以判定io繁忙状况。进一步的可以通过使用strace工具定位对文件io的系统调用。通常,造成文件io性能差的原因不外乎:

    • 大量的随机读写
    • 设备慢
    • 文件太大
  2. 网络IO

    查看网络io状况,一般使用的是netstat工具。可以查看所有连接的状况、数目、端口信息等。例如:当time_wait或者close_wait连接过多时,会影响应用的相应速度。

     netstat -anp
    

    此外,还可以使用tcpdump来具体分析网络io的数据。当然,tcpdump出的文件直接打开是一堆二进制的数据,可以使用wireshark阅读具体的连接以及其中数据的内容。

     tcpdump -i eth0 -w tmp.cap -tnn dst port 8080 #监听8080端口的网络请求并打印日志到tmp.cap中
    

    还可以通过查看/proc/interrupts来获取当前系统使用的中断的情况。

    各个列依次是:

     irq的序号, 在各自cpu上发生中断的次数,可编程中断控制器,设备名称(request_irq的dev_name字段)
    

    通过查看网卡设备的终端情况可以判断网络io的状况。


其他分析工具

上面分别针对CPU、内存以及IO讲了一些系统/JDK自带的分析工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综合分析工具或者框架可以更加方便我们对Java应用性能的排查、分析、定位等。

  • VisualVM

    这个工具应该是Java开发者们非常熟悉的一款java应用监测工具,原理是通过jmx接口来连接jvm进程,从而能够看到jvm上的线程、内存、类等信息。 如果想进一步查看gc情况,可以安装visual gc插件。此外,visualvm也有btrace的插件,可以可视化直观的编写btrace代码并查看输出日志。 与VisualVm类似的,jconsole也是通过jmx查看远程jvm信息的一款工具,更进一步的,通过它还可以显示具体的线程堆栈信息以及内存中各个年代的占用情况,也支持直接远程执行MBEAN。当然,visualvm通过安装jconsole插件也可以拥有这些功能。但由于这俩工具都是需要ui界面的,因此一般都是通过本地远程连接服务器jvm进程。服务器环境下,一般并不用此种方式。


性能调优

与性能分析相对应,性能调优同样分为三部分。

CPU调优

  • 不要存在一直运行的线程(无限while循环),可以使用sleep休眠一段时间。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一些pull方式消费数据的场景下,当一次pull没有拿到数据的时候建议sleep一下,再做下一次pull。
  • 轮询的时候可以使用wait/notify机制  (等待通知机制,正常的时候一般会用到synchrnozed,若使用简单的synchonized机制实现互斥,会导致线程主动发起轮询,若N次轮询没有成功,就产生了N次的CPU空间浪费;如果加上了 wait/notify机制,就可以避免这些无谓的轮询,节省CPU的消耗。
  • 避免循环、正则表达式匹配、计算过多,包括使用String的format、split、replace方法(可以使用apache的commons-lang里的StringUtils对应的方法),使用正则去判断邮箱格式(有时候会造成死循环)、序列/反序列化等。
  • 结合jvm和代码,避免产生频繁的gc,尤其是full GC。

此外,使用多线程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线程池,减少线程数以及线程的切换
  • 多线程对于锁的竞争可以考虑减小锁的粒度(使用ReetrantLock)、拆分锁(类似ConcurrentHashMap分bucket上锁), 或者使用CAS、ThreadLocal、不可变对象等无锁技术。此外,多线程代码的编写最好使用jdk提供的并发包、Executors框架以及ForkJoin等,此外DiscuptorActor在合适的场景也可以使用。

内存调优

内存的调优主要就是对jvm的调优。

  • 合理设置各个代的大小。避免新生代设置过小(不够用,经常minor gc并进入老年代)以及过大(会产生碎片),同样也要避免Survivor设置过大和过小。
  • 选择合适的GC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gc策略。这里需要说的是,cms并非全能的。除非特别需要再设置,毕竟cms的新生代回收策略parnew并非最快的,且cms会产生碎片。此外,G1直到jdk8的出现也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并不建议使用。
  • jvm启动参数配置-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DateStamps -Xloggc:[log_path],以记录gc日志,便于排查问题。

其中,对于第一点,具体的还有一点建议:

  • 年轻代大小选择:响应时间优先的应用,尽可能设大,直到接近系统的最低响应时间限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种情况下,年轻代收集发生gc的频率是最小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到达年老代的对象。吞吐量优先的应用,也尽可能的设置大,因为对响应时间没有要求,垃圾收集可以并行进行,建议适合8CPU以上的应用使用。
  • 年老代大小选择:响应时间优先的应用,年老代一般都是使用并发收集器,所以其大小需要小心设置,一般要考虑并发会话率和会话持续时间等一些参数。如果堆设置小了,会造成内存碎片、高回收频率以及应用暂停而使用传统的标记清除方式;如果堆大了,则需要较长的收集时间。最优化的方案,一般需要参考以下数据获得:
    • 并发垃圾收集信息
    • 持久代并发收集次数
    • 传统GC信息
    • 花在年轻代和年老代回收上的时间比例

    一般吞吐量优先的应用都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年轻代和一个较小的年老代。这样可以尽可能回收掉大部分短期对象,减少中期的对象,而年老代存放长期存活对象。

此外,较小堆引起的碎片问题:因为年老代的并发收集器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所以不会对堆进行压缩。当收集器回收时,会把相邻的空间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分配给较大的对象。但是,当堆空间较小时,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出现“碎片”,如果并发收集器找不到足够的空间,那么并发收集器将会停止,然后使用传统的标记、清除方式进行回收。如果出现“碎片”,可能需要进行如下配置:-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使用并发收集器时,开启对年老代的压缩。同时使用-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xx设置多少次Full GC后,对年老代进行压缩。

其余对于jvm的优化问题可见后面JVM参数进阶一节。

代码上,也需要注意:

  • 避免保存重复的String对象,同时也需要小心String.subString()与String.intern()的使用,尤其是后者其底层数据结构为StringTable,当字符串大量不重复时,会使得StringTable非常大(一个固定大小的hashmap,可以由参数-XX:StringTableSize=N设置大小),从而影响young gc的速度。在jackson和fastjson中使用了此方法,某些场景下会引起gc问题: YGC越来越慢,为什么
  • 尽量不要使用finalizer
  • 释放不必要的引用:ThreadLocal使用完记得释放以防止内存泄漏,各种stream使用完也记得close。
  • 使用对象池避免无节制创建对象,造成频繁gc。但不要随便使用对象池,除非像连接池、线程池这种初始化/创建资源消耗较大的场景,
  • 缓存失效算法,可以考虑使用SoftReference、WeakReference保存缓存对象
  • 谨慎热部署/加载的使用,尤其是动态加载类等
  • 不要用Log4j输出文件名、行号,因为Log4j通过打印线程堆栈实现,生成大量String。此外,使用log4j时,建议此种经典用法,先判断对应级别的日志是否打开,再做操作,否则也会生成大量String。

      if (logger.isInfoEnabled()) {
          logger.info(msg);
      }
    

IO调优

文件IO上需要注意:

  • 考虑使用异步写入代替同步写入,可以借鉴redis的aof机制。
  • 利用缓存,减少随机读
  • 尽量批量写入,减少io次数和寻址
  • 使用数据库代替文件存储

网络IO上需要注意:

  • 和文件IO类似,使用异步IO、多路复用IO/事件驱动IO代替同步阻塞IO
  • 批量进行网络IO,减少IO次数
  • 使用缓存,减少对网络数据的读取
  • 使用协程: Quasar

其他优化建议

  • 算法、逻辑上是程序性能的首要,遇到性能问题,应该首先优化程序的逻辑处理
  • 优先考虑使用返回值而不是异常表示错误
  • 查看自己的代码是否对内联是友好的: 你的Java代码对JIT编译友好么?

此外,jdk7、8在jvm的性能上做了一些增强:

  • 通过-XX:+TieredCompilation开启JDK7的多层编译(tiered compilation)支持。多层编译结合了客户端C1编译器和服务端C2编译器的优点(客户端编译能够快速启动和及时优化,服务器端编译可以提供更多的高级优化),是一个非常高效利用资源的切面方案。在开始时先进行低层次的编译,同时收集信息,在后期再进一步进行高层次的编译进行高级优化。需要注意的一点:这个参数会消耗比较多的内存资源,因为同一个方法被编译了多次,存在多份native内存拷贝,建议把code cache调大一点儿(-XX:+ReservedCodeCacheSize,InitialCodeCacheSize)。否则有可能由于code cache不足,jit编译的时候不停的尝试清理code cache,丢弃无用方法,消耗大量资源在jit线程上。
  • Compressed Oops:压缩指针在jdk7中的server模式下已经默认开启。
  • Zero-Based Compressed Ordinary Object Pointers:当使用了上述的压缩指针时,在64位jvm上,会要求操作系统保留从一个虚拟地址0开始的内存。如果操作系统支持这种请求,那么就开启了Zero-Based Compressed Oops。这样可以使得无须在java堆的基地址添加任何地址补充即可把一个32位对象的偏移解码成64位指针。
  • 逃逸分析(Escape Analysis): Server模式的编译器会根据代码的情况,来判断相关对象的逃逸类型,从而决定是否在堆中分配空间,是否进行标量替换(在栈上分配原子类型局部变量)。此外,也可以根据调用情况来决定是否自动消除同步控制,如StringBuffer。这个特性从Java SE 6u23开始就默认开启。
  • NUMA Collector Enhancements:这个重要针对的是The Parallel Scavenger垃圾回收器。使其能够利用NUMA (Non Uniform Memory Access,即每一个处理器核心都有本地内存,能够低延迟、高带宽访问) 架构的机器的优势来更快的进行gc。可以通过-XX:+UseNUMA开启支持。

此外,网上还有很多过时的建议,不要再盲目跟随:

  • 变量用完设置为null,加快内存回收,这种用法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意义。一种情况除外:如果有个Java方法没有被JIT编译但里面仍然有代码会执行比较长时间,那么在那段会执行长时间的代码前显式将不需要的引用类型局部变量置null是可取的。具体的可以见R大的解释: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059457/answer/113538171
  • 方法参数设置为final,这种用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尤其在jdk8中引入了effective final,会自动识别final变量。

JVM参数进阶

jvm的参数设置一直是比较理不清的地方,很多时候都搞不清都有哪些参数可以配置,参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配置等。这里主要针对这些做一些常识性的说明以及对一些容易让人进入陷阱的参数做一些解释。

以下所有都是针对Oracle/Sun JDK 6来讲

  1. 启动参数默认值

    Java有很多的启动参数,而且很多版本都并不一样。但是现在网上充斥着各种资料,如果不加辨别的全部使用,很多是没有效果或者本来就是默认值的。一般的,我们可以通过使用java -XX:+PrintFlagsInitial来查看所有可以设置的参数以及其默认值。也可以在程序启动的时候加入-XX:+PrintCommandLineFlags来查看与默认值不相同的启动参数。如果想查看所有启动参数(包括和默认值相同的),可以使用-XX:+PrintFlagsFinal。

    输出里“=”表示使用的是初始默认值,而“:=”表示使用的不是初始默认值,可能是命令行传进来的参数、配置文件里的参数或者是ergonomics自动选择了别的值。

    此外,还可以使用jinfo命令显示启动的参数。

    • jinfo -flags [pid] #查看目前启动使用的有效参数
    • jinfo -flag [flagName] [pid] #查看对应参数的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你配置jvm参数时,最好是先通过以上命令查看对应参数的默认值再确定是否需要设置。也最好不要配置你搞不清用途的参数,毕竟默认值的设置是有它的合理之处的。

  2. 动态设置参数

    当Java应用启动后,定位到了是GC造成的性能问题,但是你启动的时候并没有加入打印gc的参数,很多时候的做法就是重新加参数然后重启应用。但这样会造成一定时间的服务不可用。最佳的做法是能够在不重启应用的情况下,动态设置参数。使用jinfo可以做到这一点(本质上还是基于jmx的)。

     jinfo -flag [+/-][flagName] [pid] #启用/禁止某个参数
     jinfo -flag [flagName=value] [pid] #设置某个参数
    

    对于上述的gc的情况,就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打开heap dump并设置dump路径。

     jinfo -flag +HeapDumpBeforeFullGC [pid] 
     jinfo -flag +HeapDumpAfterFullGC [pid]
     jinfo -flag HeapDumpPath=/home/dump/dir [pid]
    

    同样的也可以动态关闭。

     jinfo -flag -HeapDumpBeforeFullGC [pid] 
     jinfo -flag -HeapDumpAfterFullGC [pid]
    

    其他的参数设置类似。

  3. -verbose:gc 与 -XX:+PrintGCDetails

    很多gc推荐设置都同时设置了这两个参数,其实,只要打开了-XX:+PrintGCDetails,前面的选项也会同时打开,无须重复设置。

  4. -XX:+DisableExplicitGC

    这个参数的作用就是使得system.gc变为空调用,很多推荐设置里面都是建议开启的。但是,如果你用到了NIO或者其他使用到堆外内存的情况,使用此选项会造成oom。可以用XX:+ExplicitGCInvokesConcurrent或XX:+ExplicitGCInvokesConcurrentAndUnloadsClasses(配合CMS使用,使得system.gc触发一次并发gc)代替。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你不设置此选项的话,当你使用了RMI的时候,会周期性地来一次full gc。这个现象是由于分布式gc造成的,为RMI服务。具体的可见此链接内容中与dgc相关的:http://docs.oracle.com/javase/6/docs/technotes/guides/rmi/sunrmiproperties.html

  5. MaxDirectMemorySize

    此参数是设置的堆外内存的上限值。当不设置的时候为-1,此值为-Xmx减去一个survivor space的预留大小。

  6. 由于遗留原因,作用相同的参数

    • -Xss 与 -XX:ThreadStackSize
    • -Xmn 与 -XX:NewSize,此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置了-Xmn的话,NewRatio就没作用了。
  7. -XX:MaxTenuringThreshold

    使用工具查看此值默认值为15,但是选择了CMS的时候,此值会变成4。当此值设置为0时,所有eden里的活对象在经历第一次minor GC的时候就会直接晋升到old gen,survivor space直接就没用。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当使用并行回收器时,此值是没有作用的,并行回收器默认是自动调整这些参数以求达到吞吐量最大的。此外,即使是使用CMS等回收器,晋升到老年代的age也不是不变的,当某一age的对象的大小达到年轻代的50%时,这个age会被动态调整为晋升年龄。

  8. -XX:HeapDumpPath

    使用此参数可以指定-XX:+HeapDumpBeforeFullGC、-XX:+HeapDumpAfterFullGC、-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触发heap dump文件的存储位置。

  9. -XX:+UseAdaptiveSizePolicy

    此参数在并行回收器时是默认开启的,会根据应用运行状况做自我调整,如MaxTenuringThreshold、survivor区大小等。其中第一次晋升老年代的年龄以InitialTenuringThreshold(默认为7)开始,后续会自动调整。如果希望跟踪每次minor GC后新的存活周期的阈值,可在启动参数上增加:-XX:+PrintTenuringDistribution。如果想要可以配置这些参数,可以关闭此选项,但paralle的性能很难达到最佳。其他垃圾回收期则慎重开启此开关。

参考资料




mysql优化

3、数据库性能优化

3.1 数据库配置优化

3.2 系统内核优化

3.3 硬件配置

4、数据库架构扩展

4.1 主从复制与读写分离

4.2 增加缓存

4.3 分库

4.4 分表

4.5 分区

5、数据库维护

5.1 性能状态关键指标

5.2 开启慢查询日志

5.3 数据库备份

5.4 数据库修复

5.5 另外,查看CPU和I/O性能方法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NeilNiu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