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过去的事情,过去式和完成时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同样是在做的事情,现在进行完成时和现在进行时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教科书中给的定义是:
一般过去时: 描述过去某个特定时间发生并完成的动作。(例: I visited Paris last year.)
现在完成时: 描述过去发生的、但对现在有影响的动作,或持续到现在的状态/动作。(例: I have lost my keys. / She has lived here for 5 years.)
现在进行时: 描述说话时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例: She is reading now.)
现在完成进行时: 描述从过去某时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强调动作的持续性。(例: I have been studying for two hours.)
这往往有些语焉不详。我觉得大多数中文母语学习者经常会卡在这个地方。比如同样是过去发生而且完成的,那到底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是什么?同样是过去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为什么有时只能用进行时,有时只能用完成进行时?什么叫「强调动作的持续性」,进行时就没有持续性吗?什么叫「对现在有影响」?过去发生的事情怎么可能不影响现在呢?
另一种学习方式是,跳过思考这些问题,用中文的时态规则去试着理解英语的。这固然有些帮助,比如我们怎么用「已经」,我们就怎么用「have done」,可碍于中英文的时态规则经常不是一一对应的,有时反而造成困惑和误解。
事实上,英语的时态规则相较于汉语,反而更好理解,因为它有着清晰的逻辑框架。只要掌握一逻辑框架,就可以轻松地理解常见的基础时态。
这个核心逻辑框架包含两个基本概念:参考点 (Reference Point) 和 影响方式 (Aspect / Impact Type)。
一、参考点和影响方式
掌握这两个概念,就可以掌握一大半的时态,而且上面的问题将变得无比清晰。
我们可以认为,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的思维中,我们描述一个动作时,往往会潜意识地考虑两个维度:这个动作与哪个时间点相关联?它以何种方式对这个时间点产生影响?
1、参考点
「那时,我还很瘦」。在这句话中,「我很瘦」说的是「那时」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那时」,就是这句话的参考点。如果我们把时间理解成数轴,参考点就是数轴上的一个点或者线段。
参考点,指的就是你叙述的信息所关于的那个时间基准点。这个基准点,要么是现在 (Present),要么是过去的某个特定时间 (Past),当然,又或者是未来。它决定了你的「镜头」是对准此刻,还是回溯到过去某时。
对于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理解「参考点」是「现在」这一点,对于理解该时态的本质至关重要。现在完成时 常常描述的是过去已经完成的动作,比如 「I have repaired the car.」 (我已经修好了车)。此时,修理汽车的动作早已结束,那为什么我们称之为【现在】完成时呢?因为说话人真正想表达的,不是「我过去修了车」这个动作本身,而是「现在的车是好的」。我们想说的是**现在的情况**。这个动作虽然在过去,但是它的完成可以用来定义「现在」的情况。 重点在于现在的状态,信息是关于现在的。
这种关注当前状态而非过去动作本身的思维方式,在汉语中也有体现。比如我们说「我已经把门锁上了」,通常强调的不是过去那个锁门动作的发生,而是「门的状态现在是锁着的」。
因此,如果我们发现门的状态现在并非锁着(比如锁坏了或被撬了),那么锁门动作完成所带来的「门锁着」的影响就已经消失了,我们就不能再说「我已经把门锁上了」,即使我们确实执行过锁门的动作。这说明,无论是哪种语言,当使用类似「完成」意义的表达时,其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其结果在「参考点」(此处是现在)是否仍然成立。
因此,只要时态的名字中带有「现在」,则不管它是现在什么时,它说的都是「现在的事情」。「我已经吃过了」想说的其实是「我现在是饱的」(现在完成时);「你现在为什么这么累?」的回答是「因为我跑了步」(现在完成进行时)。
对于过去也同理,时态的名字中带有「过去」的,则说的是过去的信息。我们把参考点放在过去,把过去的某个时候当成现在在说话。
2、影响方式
影响方式,描述的是动作本身如何与你设定的参考点相关联。同一个动作,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参考点,从而传递不同的信息。主要有三种关联方式:
动作正在进行 (Ongoing): 在参考点那一刻,动作正处在发生的过程中;对应进行时 (Continuous Tenses)。
动作完成后的结果/状态 (Completed Result): 在参考点上,关注的是动作完成之后留下的明确结果或达成的状态;对应完成时 (Perfect Tenses)。
动作过程本身的影响/持续 (Ongoing Process/Effect): 在参考点上,关注的是动作持续进行的过程本身,或这个过程带来的伴随性影响(无论动作最终是否完成);对应完成进行时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s)。
为了更清晰地区分这三种影响方式,特别是后两者(完成结果 vs. 过程影响),我们再以「洗碗」为例深入探讨:
如果我说 「我正在洗碗」 (I am washing dishes),这清晰地表明,在「现在」这个参考点,洗碗这个动作正在进行。动作通过「进行中」的方式,提供了关于参考点的信息。
如果我说 「我已经洗了碗」 (I have washed dishes),这意味着在「现在」这个参考点,我们关注的是洗碗动作完成后的结果。我们想表达的是:「现在,碗是干净的了」。洗碗这个动作,通过其【完成的结果】影响了现在。
如果我说 「我(刚才)一直在洗碗」 (I have been washing dishes),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它关注的是在「现在」这个参考点,我们感受到的是洗碗这个动作过程本身带来的影响;比如,我的手是湿的、水池是油油的、我是累的。
那么,「动作完成的影响」和「动作本身的影响」差别何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洗碗这个动作,本身会带来一些伴随效果,比如手会变湿、水池会变湿、人会感到疲惫等。这些影响是动作过程带来的,即使碗还没完全洗完(比如只洗了一半),这些影响也可能存在。而「碗被彻底洗干净」这个状态,则必须要求洗碗的动作完成了才能成立。
因此,「碗干净了」是动作完成的影响 (Completed Result),对应完成时 (Perfect Tenses)。而「手湿了」、「累了」等是动作过程的影响 (Ongoing Process/Effect),对应完成进行时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s)。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有人问「你的手怎么湿淋淋的?」,你可能会回答 「Because I have been washing the dishes.」 (因为我刚才一直在洗碗),而不是 「Because I have washed the dishes.」 (因为我已经洗完碗了——后者虽然也可能导致手湿,但重点强调的是碗干净的结果,而非手湿的原因)。
教科书上说,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的是「从过去到现在,现在依然在做的动作」,我认为这个解释非常烂。因为现在完成进行时其实根本不在乎事情是不是完成,它只是在乎动作本身带来的效果是不是还在。如果仅仅按照教科书的理解,就很难区分进行时和进行完成时
二、用参考点和影响方式理解时态
1、框架
基于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为六种核心的、描述动作状态的时态建立清晰的定义:
参考点 | 动作本身在进行 | 达动作本身的效果 | 表达动作完成的效果 |
现在 | 现在进行时 | 现在完成进行时 | 现在完成时 |
过去 | 过去进行时 | 过去完成进行时 | 过去完成时 |
2、应用
应用此框架,我们可以清晰地解答文章开始提到的问题:
问题1:一般过去时 vs. 现在完成时
现在完成时在表中,参考点是「现在」,影响方式是动作完成后的结果,强调过去动作的结果对现在的状态的定义。例: 「I have lost my keys.」 ,我们想说的不是我们丢了钥匙这件事,我们想说的是「我现在没有钥匙」。
一般过去时不在上述动作状态表格中,我们一会会加以解释。一般过去时用于陈述一个在过去特定时间(明确或隐含)发生的事件,不必然关联现在。
其核心区别在于参考点:现在完成时虽然动作在过去,但是说的是现在;一般过去时陈述某个过去的时间发生的事情事件。下一节将详述一般过去时。
问题2:现在进行时 vs. 现在完成进行时
现在进行时关注参考点(也就是现在)遭到的来自过去的某个事情的完成造成的影响(有时也表示经历);而现在完成进行时关注现在遭到的某个开始于过去的动作本身的影响。
比如「He has been playing video games all afternoon.」可能想说的是他玩得很累;「My hands are wet because I have been washing dishes.」,说的是「洗碗过程」造成「现在手湿」的情况。只要开始洗碗,手就会湿,这一影响不必要在洗碗完成以后才存在。
3、时间轴理解
为了更精确地把握不同时态(尤其是进行时、完成进行时、完成时以及后续将讨论的一般过去时)的选择依据,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关于动作在时间轴上展开及其影响持续性的模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动作:在时间轴上,存在几个关键节点:
点1:动作开始的时间点;
点2:动作结束的时间点;
点3:动作过程本身的影响(如劳累、手湿等)消失的时间点;
点4:动作完成所产生的效果(如碗干净、车修好等)消失的时间点。
PS:点3和4的先后顺序不一定如图。
以「洗碗」为例:我在某一刻开始洗碗 (点1),然后在某一刻结束洗碗 (点2)。洗碗的动作过程本身会带来影响,比如手变湿、水池变湿 (这些影响可能在点3才消失)。洗碗动作完成后会产生效果,比如碗变干净 (这个效果可能在点4才消失,比如碗又被弄脏了)。
那么,时态的选择与参考点落在时间轴的哪个区间相关:
当参考点位于动作的开始点 (1) 和结束点 (2) 之间时,如果我们想表达动作正在进行,就使用进行时 (Continuous Tenses)。一旦参考点不在此区间,就不能用进行时描述该动作。
当参考点位于动作的开始点 (1) 和其过程本身影响消失点 (3) 之间时,只要过程影响(如劳累、手湿)在参考点仍然存在,我们就可以使用完成进行时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s) 来强调这个过程或其持续影响。
当参考点位于动作的结束点 (2) 和其完成效果消失点 (4) 之间时,只要动作完成的效果(如碗干净)在参考点仍然有效,我们就可以使用完成时 (Perfect Tenses) 来强调这个结果。
有时,动作过程本身的影响比其完成效果更为持久。比如,一个人花了一整天打扫房间,他感到非常疲惫(过程影响)。打扫的结果是房间变得整洁(完成效果)。但紧接着发生了地震,房间瞬间又变得一团糟。这时:
他不能再说 「I have cleaned my room.」 (我已经打扫干净了房间),因为「房间整洁」这个完成效果已经消失了(参考点时,动作的效果/结果无效,不能用完成时)。
但是,当别人问他 「Why do you look so tired?」 (你怎么看起来这么累?) 时,他仍然可以说 「Because I have been cleaning my room all day.」 (因为我打扫了一整天房间)。虽然「房间整洁」的结果没了,但「打扫了一整天」这个过程本身带来的影响——疲惫——在现在这个参考点依然存在,因此可以使用现在完成进行时来解释。
这个模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时态的本质,为什么对于过去的动作,有时我们用完成时,有时用完成进行时。这取决于动作、其影响,与我们说话时所处的「参考点」之间的具体关系。
三、过去式
1、过去式——不提供现在的信息
如果到了某个参考点时,动作不仅早已结束,并且其过程本身的影响和完成所产生的效果都已经消失或不再重要了呢? 当我们再想提及这个过去的动作时,最自然和常用的方式就是一般过去时 (Simple Past)。此时,使用一般过去时意味着,这个过去的事件(包括其过程和完成)的直接影响已不再与当前的参考点相关联。即使过去的事件是当前状况的原因,一般过去时本身侧重于陈述过去,而非描绘现在。
这里需要注意区分表达焦点:如果一个人迟到了,他在办公室解释原因,可能会说:「Sorry I'm late, my car broke down on the way.」 (对不起我迟到了,我的车在路上抛锚了)。这里用一般过去时,因为他在陈述导致迟到的过去事件本身。虽然抛锚是迟到的原因,但「抛锚」这个陈述本身并不提供关于「现在」的直接信息(他「现在迟到了」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通过时态来表达)。然而,如果同事关心的是车的状况,问他:「Where's your car?」 (你的车呢?),他此时可能会回答:「My car has broken down.」 (我的车抛锚了)。这里用现在完成时,是因为他想表达的是车的当前状态:「车现在是坏的/无法使用的」,这是一个关于现在的信息。
2、为什么有过去时没有现在时?
我们会发现,虽然存在过去时,却没有现在时(注意,【一般现在时】不是【现在时】),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过去时的作用是「规定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什么在做什么」;而过去进行时的作用是,「规定过去什么在做什么的时候,同时另一个什么在做另一个什么」。比如「昨天天下雨了,那个时候我在写作业」。「天下雨了」必须和「昨天」连用(过去式必须跟一个过去的时间点或时间段,否则无法使用),「那时我正在写作业」必须有一个「昨天天下雨了」做背景。这就是为什么一般过去时*必须*有一个过去的时间标记,而过去完成时必须有另一个动作做标记。
而现在就是现在,过去虽然有很多时间点,但现在是唯一的。因此,我们表示现在的情况时,无需有一个现在时。
在叙事中,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我们在第二部分的表格中定义过,参考点为「过去」,影响方式为「动作正在进行」)常常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般过去时常用于设定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或叙述关键的、已完成的动作,它为故事搭建框架。而过去进行时则常用于描绘在该背景下正在进行的活动或状态,提供更动态的场景感。
3、过去式和现在完成时的一个细节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当我们想表达在一个时间段有没有做一件事时,如果一个时间段已经过去了,我们用过去时来形容这个时间段里的事情;如果我们正处于时间段的中间,则我们需要用完成时。这是因为时间段的后半部分还没到来,我们需要表示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中,目前...」我们无法盖棺定论。
比如,我们会说:
「Today, I have eaten 10 apples.」 (今天还没过完,用现在完成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吃了10个)
但是说:「Yesterday, I ate 10 apples.」 (昨天已经结束,用一般过去时陈述事实)
中文里也有类似的表达习惯:我们说「我今天已经吃了十个苹果了」,但说「我昨天吃了十个苹果」。一般不会说「我昨天已经吃了十个苹果了」,感觉有些奇怪,因为「昨天」这个时间框架已经封闭了。
4、彻底过去
当一个过去的动作,其过程本身的影响和完成所产生的效果,相对于我们当前的参考点(通常是「现在」)来说,都已经消失或不再是焦点时,我们便使用一般过去时来单纯地陈述这个过去的事件。它标志着事件与现在的某种「距离感」。
有时「I hated you」指的不只是「我曾经恨过你」,还可能表示「现在已经不恨了」。中文的「我恨过你」也有类似的语感。
四、总结
只要我们能理解参考点(现在 vs. 过去)和影响方式(进行中 vs. 完成结果 vs. 过程影响)这两个核心概念,我们就能把握到六种与动作状态紧密相关的时态的本质逻辑,从而不再需要理解教科书中的模糊的定义,也不再需要死记硬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