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诸位贤弟:
前日得家书,知诸弟近来读书颇有进益,心中甚慰。然学问之道,非独闭门造车可成,需得明师指点、益友切磋,方能日进。吾常思,人生于世,若无良师益友,则如夜行无烛,茫然不知所向。
吾年少时,亦曾自负才学,以为读书可以无师自通。后经世事磨砺,方知此念大谬。学问之事,贵在虚心请教。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纵使才高八斗,亦不可轻视他人之长。吾今虽身居高位,然每日仍不忘向贤者请教,与友朋论学,以求寸进。
诸弟正值求学之年,当以谦逊为本,切莫自满。凡遇明师,当以礼相待,虚心受教;凡交益友,当以诚相待,互相砥砺。如此,则学问可成,德行可立。
吾平生最重师友之谊,盖因明师可指点迷津,益友可匡正过失。若无师友相助,纵使读尽天下书,亦难免偏颇之失。望诸弟谨记:修身之道,在于虚心;进学之途,在于请教。
愿诸弟勤勉向学,不负韶华。
**兄 国藩 手书**
---
**关键注释:**
1. **闭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想象行事,不与外界交流。曾国藩强调学问需与他人交流,不可孤立学习。
2. **夜行无烛**:比喻在黑暗中摸索,没有方向。曾国藩用此说明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意为在众人中,总有值得学习的人。曾国藩借此告诫诸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4. **才高八斗**:形容才华极高。曾国藩提醒诸弟,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可骄傲自满。
5. **虚心请教**:曾国藩一生注重虚心学习,认为这是修身进德的关键。
6. **明师益友**:明师指有学识、有德行的老师;益友指正直、有益的朋友。曾国藩认为二者是修身进学的重要助力。
7. **匡正过失**:指纠正错误。曾国藩强调益友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并改正缺点。
---
**结语:**
此篇家书体现了曾国藩对修身治学的深刻见解。他强调虚心请教、结交良师益友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学问进步和品德修养的关键。这些思想不仅对诸弟有指导意义,也对后世读者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