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类
-
创建型模式
- 对象实例化的模式,创建型模式用于解耦对象的实例化过程。
- 单例模式:某个类智能有一个实例,提供一个全局的访问点。
- 工厂模式: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量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
- 抽象工厂模式: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无需明确指定具体类。
- 建造者模式:封装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过程,并可以按步骤构造。
- 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的实例来创建新的实例。
-
结构型模式
-
把类或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
-
装饰器模式:动态的给对象添加新的功能。
-
代理模式:为其它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便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和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方法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
-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
外观模式: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
-
享元模式:通过共享技术来有效的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
-
行为型模式
-
类和对象如何交互,及划分责任和算法。
-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把他们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
模板模式:定义一个算法结构,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实现。
-
命令模式:将命令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得可以用不同的请求来进行参数化。
-
迭代器模式:一种遍历访问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的方法,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结构。
-
观察者模式:对象间的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
仲裁者模式: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
-
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保持对象的内部状态。
-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
-
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对象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
责任链模式: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的多个对象都有处理这个请求的机会。
-
访问者模式: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增加作用于一组对象元素的新功能。
-
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
对于一个类,只有一个引起该类变化的原因;该类的职责是唯一的,且这个职责是唯一引起其他类变化的原因。
-
接口隔离原则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
依赖倒转原则
依赖倒转原则是程序要依赖于抽象接口,不要依赖于具体实现。简单的说就是要求对抽象进行编程,不要对实现进行编程,这样就降低了客户与实现模块间的耦合。
-
里式代换原则
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里氏代换原则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的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
开闭原则
(1)对于扩展是开放的(Open for extension)。这意味着模块的行为是可以扩展的。当应用的需求改变时,我们可以对模块进行扩展,使其具有满足那些改变的新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改变模块的功能。
(2)对于修改是关闭的(Closed for modification)。对模块行为进行扩展时,不必改动模块的源代码或者二进制代码。模块的二进制可执行版本,无论是可链接的库、DLL或者.EXE文件,都无需改动。
-
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又叫做最少知识原则,就是说一个对象应当对其它对象又尽可能少的了解,不和陌生人说话。
-
合成复用原则
合成复用原则要求在软件复用时,要尽量先使用组合或者聚合等关联关系来实现,其次才考虑使用继承关系来实现。如果要使用继承关系,则必须严格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合成复用原则同里氏替换原则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开闭原则的具体实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