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的基本流程
关键名词
- EIC: Editors in Chief,主编,权力最大
- AE: Associated Editor 副编辑(就是文章发表后在首页第一栏下方的contributing editor)。此人非常重要,他会在审稿人意见的基础上对文章作个综合评价后,给主编一个recommendation。一般主编都会按照AE的意见写最终的decision letter。
- ADM: Administrator,相当于编辑部的执行编辑(Managing Editor),你会发现编辑部给你的信大都是他写给你的。 他是编辑部里和你最接近的人,给你分配稿件号(Edit the manuscript ID number),修改各种投稿状态和日期(Edit the submission date。
- GE:
- PROD:
- Reviewers: 审稿人-
审稿的状态
- Awaiting AE Assignment
- 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
- In Peer Review
- Decision: Major Revision (19-Sep-2019)
- Revision summiting
- a revision has been submitted
- Decision:—
审稿结果
- A: Accept
- AQ: Accepted with Mandatory Revisions 小修,只需要给AE查看就可以,大约1周左右会出结果
- RQ: Revise and Resubmit 大修,会给之前的审稿人和AE查看,大约1月左右会出结果
- R: Reject
Cover letter
第一次提交的cover letter很关键,不一定全部的AE都了解自己的方向,一定得对背景有一个简单介绍之后,在谈自己的创新.表达委婉,谦虚.
cover letter 网上有很多固定的模板,可以套用
Response
大修提交的response至关重要, 1)一定要包含全部的审稿人意见,逐条回复. 2)包括意见的详细描述. 3)并且基于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文章结构 感谢—大的Action—Review#1(感谢+逐条回复)—Review#2(感谢+逐条回复)—感谢—联系方式
过程如下:
1、认真对待审稿人意见。
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意见。需要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精读,彻底理解,而面对不懂的问题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论坛战友、甚至专业论文编辑公司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并写好回复信(Responseletter or Rebuttal letter)。
2、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
如果你是技术性问题,比如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试验方案更改并重新进行大的整改;而如果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问题,语法表达问题,这类的话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更正和优化语言表达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找专业论文润色机构进行润色。不过原则就是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
3、一定要写好回复信。
因为杂志社主编主要通过看这个回复信,来判断作者是否对文章认真修改了。作者需要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一回答,并明确指出在修改稿中的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修改。通常来说,作者在没有原则问题情况下,应尽可能满足审稿人的要求。
1. 简洁
尤其对于问答型问题,一定要在前三句话就回答审稿人的问题:yes or no。
不要绕弯子,专注于审稿人问题,解决就行。严防节外生枝。
审稿人很辛苦,回复很冗长,因此简洁是很重要的。
回复没有固定模板。Response有时也是不必的,可以直接上Action。
2. 礼貌
在response的开头、段落开头甚至问题的开头,都要表示感谢。Thanks,appreciate等。但是不要冗余,也要保持简洁。
但要注意,不能带主观色彩。不能加感叹号,渲染夸张的感激之情之类的。例如"Thank you for the suggestion!",不行!改成"We thank the reviewer for the suggestion."
3. 避免质疑
有一说一,不要说是自己的错误,而可以说是疏忽。否则容易引发进一步的质疑和不好的观感。
4. 一致
可以适当复述审稿人的问题和用的词语。
5. 迎合
对于无关痛痒的问题,尽量满足审稿人的要求。
审稿人之间很少互看意见,所以大胆改吧。
如果遇到过分的要求,比如加对比算法,必须强调自己的贡献:比如辛辛苦苦要代码、要不到之类的。还可以加入future work,但不能超过2条。
6. 给审稿人减负
修改后的图表等结果,直接展示在response里,不要让审稿人去翻manuscript。
7. 其他注意事项
论文索引:在全部答复和修改过后,论文中的索引(图,表,参考文献等)可能会变。对应地,给审稿人的回复也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