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JVM-架构-垃圾回收器(GC)

Java 虚拟机(JVM)的垃圾回收器

是负责自动管理内存的组件,它负责在运行时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以便释放内存并防止内存泄漏。垃圾回收器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适用场景和工作方式。

Java 垃圾回收机制的基本工作原理:

  1. 对象的创建和分配内存

    • 当程序创建一个对象时,Java 虚拟机(JVM)会为该对象分配内存空间,并在堆内存中创建对象的实例。
    • 对象的创建通常通过 new 关键字来完成。
  2. 对象的引用和可达性分析

    • 当对象被创建后,它会被引用,并被分配给一个或多个变量。
    • 垃圾回收器通过可达性分析来确定哪些对象是可访问的(或称为“根可达”),而哪些对象是不可访问的。
    • 一个对象被视为不可访问,当它不再被任何活动对象引用时,即没有任何方式可以从根对象(如全局变量、活动线程的栈)访问到该对象。
  3. 垃圾收集

    • 当垃圾回收器确定某个对象不再被引用时,它将把该对象标记为可回收的垃圾。
    • 垃圾回收器周期性地运行,检查和回收这些不再被引用的垃圾对象,从而释放它们占用的内存空间。
    • 垃圾回收器使用不同的算法和策略来回收内存,如标记-清除、标记-复制、标记-整理等。
  4. 内存的回收和重用

    • 一旦垃圾回收器回收了内存中的垃圾对象,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将被释放。
    • 释放的内存空间可以被 JVM 重新分配给新对象,实现内存的回收和重用。

总的来说,Java 的垃圾回收机制通过追踪对象的引用关系,识别并释放不再被引用的对象,从而实现自动的内存管理。这种机制减少了程序员手动释放内存的工作,并有助于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性能。


对象的生命周期是指对象从被创建到被销毁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创建阶段:对象被创建并分配内存空间。

  2. 引用阶段:对象被引用,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引用变量访问。

  3. 可达性阶段:对象可通过一系列引用链路被访问到。在这个阶段,对象被视为“活动的”或“可达的”。

  4. 不可达性阶段:对象不再被任何引用变量所引用,即无法通过任何引用链路访问到。在这个阶段,对象被视为“不活动的”或“不可达的”。

  5. 垃圾收集阶段:当垃圾回收器运行时,它会识别并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从而释放它们占用的内存空间。

垃圾回收器确定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通常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 可达性分析:垃圾回收器从一组称为“根”的对象开始,通过可达性分析算法遍历所有活动对象。活动对象是可以从根对象直接或间接访问到的对象。如果一个对象无法通过任何引用链路与根对象相连,则该对象被标记为“不可达”,即可被回收。

  2. 标记阶段:垃圾回收器对不可达对象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的垃圾回收过程能够识别并回收这些对象。

  3. 回收阶段:在标记阶段完成后,垃圾回收器开始回收被标记的不可达对象。这些对象的内存空间将被释放,以供后续的对象分配和使用。

通过这些步骤,垃圾回收器可以准确地确定哪些对象是可以被回收的,从而实现内存的自动管理和释放。

垃圾回收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Mark and Sweep)和标记-复制算法(Mark and Copy)都是垃圾回收算法,用于在内存中识别和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它们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并且各有优缺点。

  1. 标记-清除算法(Mark and Sweep)

    • 工作原理:该算法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在标记阶段,从根对象(如栈、静态存储区)出发,通过可达性分析,标记出所有活动对象。在清除阶段,遍历整个堆,将未被标记的对象进行清除,释放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 优点: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对象,直接在堆上进行标记和清除操作。
    • 缺点:会产生内存碎片,可能会导致频繁的内存碎片整理操作,影响性能。此外,清除阶段需要遍历整个堆,可能会引起停顿时间较长的问题。
    •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对较大的堆进行垃圾回收,例如老年代。
  2. 标记-复制算法(Mark and Copy)

    • 工作原理:该算法同样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复制阶段。在标记阶段,同样从根对象开始,标记出所有活动对象。在复制阶段,将所有活动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内存区域,并且保持紧凑排列,然后将原内存区域全部清空,整个过程相当于将存活对象“复制”到一个新的内存区域。
    • 优点:避免了内存碎片问题,因为所有存活对象都被紧凑地排列在一起。此外,复制操作也避免了清除阶段的遍历整个堆的开销,因为只需要复制存活对象。
    • 缺点:需要额外的一块内存空间来进行复制操作,因此对于存活对象较多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空间浪费。
    •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新生代的垃圾回收,因为在新生代中,对象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存活对象的比例较低,因此适合使用复制算法来进行垃圾回收。

总的来说,标记-清除算法适用于对较大的堆进行垃圾回收,而标记-复制算法适用于新生代的垃圾回收。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多种垃圾回收算法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 下面是标记-清除算法(Mark and Sweep)和标记-复制算法(Mark and Copy)的简单示例:
标记-清除算法示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MarkAndSweep {

    static class Node {
        Node nex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Node> node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nodeList.add(new Node());
        }

        // Simulate object references
        for (int i = 0; i < nodeList.size() - 1; i++) {
            nodeList.get(i).next = nodeList.get(i + 1);
        }

        // Let's say some objects become unreachable
        nodeList.subList(1000, 5000).clear();

        // Perform mark and sweep
        markAndSweep(nodeList);

        // Count remaining objects
        int remainingObjects = 0;
        for (Node node : nodeList) {
            if (node != null) {
                remainingObjects++;
            }
        }

        System.out.println("Remaining objects after mark and sweep: " + remainingObjects);
    }

    static void markAndSweep(List<Node> nodeList) {
        // Mark phase
        for (Node node : nodeList) {
            if (node != null && isReachable(node)) {
                mark(node);
            }
        }

        // Sweep phase
        for (int i = 0; i < nodeList.size(); i++) {
            if (!isMarked(nodeList.get(i))) {
                nodeList.set(i, null); // Clear unreached objects
            }
        }
    }

    static boolean isReachable(Node node) {
        // Simulate reachability check
        return node.next != null;
    }

    static void mark(Node node) {
        // Simulate marking the node
    }

    static boolean isMarked(Node node) {
        // Simulate checking if the node is marked
        return false;
    }
}
标记-复制算法示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MarkAndCopy {

    static class Node {
        Node nex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Node> node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nodeList.add(new Node());
        }

        // Simulate object references
        for (int i = 0; i < nodeList.size() - 1; i++) {
            nodeList.get(i).next = nodeList.get(i + 1);
        }

        // Let's say some objects become unreachable
        nodeList.subList(1000, 5000).clear();

        // Perform mark and copy
        markAndCopy(nodeList);

        // Count remaining objects
        int remainingObjects = 0;
        for (Node node : nodeList) {
            if (node != null) {
                remainingObjects++;
            }
        }

        System.out.println("Remaining objects after mark and copy: " + remainingObjects);
    }

    static void markAndCopy(List<Node> nodeList) {
        List<Node> copiedList = new ArrayList<>();
        for (Node node : nodeList) {
            if (node != null && isReachable(node)) {
                copiedList.add(node); // Copy reachable objects
            }
        }
        nodeList.clear();
        nodeList.addAll(copiedList);
    }

    static boolean isReachable(Node node) {
        // Simulate reachability check
        return node.next != null;
    }
}

请注意,这些示例是简化的,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标记和复制操作,仅用于演示算法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和算法。


垃圾收集器的代

在Java的垃圾收集器中,内存被分为不同的代,通常包括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老年代(Old Generation)和永久代(Perm Generation,JDK 8及以前版本)或元空间(Metaspace,JDK 8及以后版本)。每个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1. 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

    • 主要存放新创建的对象。
    • 特点:
      • 相对较小,通常占据整个堆内存的一小部分。
      • 包括 Eden 区和两个 Survivor 区(通常是 From 区和 To 区)。
      • 大多数对象都是短暂的,很快就会变得不可达。
    • 垃圾收集方式:
      • 使用复制算法,即标记-复制(Mark-Sweep-Compact)算法。新创建的对象首先分配到 Eden 区,当 Eden 区满时触发 Minor GC,存活的对象被移动到 Survivor 区,再次触发 Minor GC 时,存活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另一个 Survivor 区或老年代,而不可达的对象会被清理掉。
  2. 老年代(Old Generation)

    • 主要存放生存时间较长的对象,如长期存活的对象或从新生代晋升过来的对象。
    • 特点:
      • 相对较大,通常占据堆内存的大部分。
      • 包含了大部分存活时间较长的对象。
    • 垃圾收集方式:
      • 通常使用标记-清除(Mark-Sweep)或标记-整理(Mark-Sweep-Compact)算法。当老年代的内存不足时会触发 Major GC(Full GC),对整个堆进行垃圾回收。
  3. 永久代(Perm Generation,JDK 8及以前版本)/ 元空间(Metaspace,JDK 8及以后版本)

    • 主要存放类信息、方法信息等元数据。
    • 特点:
      • 存放的内容不同于新生代和老年代,通常不包含普通Java对象。
      • 在 JDK 8 及以前版本中是固定大小的,由 -XX:MaxPermSize 参数控制。
      • 在 JDK 8 及以后版本中,使用元空间代替永久代,大小不受限制,受物理内存限制。
    • 垃圾收集方式:
      • 在 JDK 8 及以前版本中,垃圾收集器对永久代使用标记-清除算法进行垃圾回收。
      • 在 JDK 8 及以后版本中,元空间通常不需要垃圾回收,因为类元数据由本机内存管理,并受物理内存的限制。

为什么要使用分代回收?
分代回收是基于“弱代假说(Weak Generational Hypothesis)”的思想,即大部分对象在内存中存在的时间很短,而只有少数对象能够存活很长时间。基于这个假设,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代,可以根据对象的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回收策略,提高垃圾收集的效率。新生代的对象生命周期短,采用复制算法可以快速回收内存;而老年代的对象生命周期长,可以采用更为成熟的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这种分代回收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代对象的特点,提高了垃圾收集的效率和性能。


“Stop-the-world” 事件

是指在进行垃圾回收时,Java虚拟机会暂停所有应用线程的执行,以便进行垃圾回收操作。这种暂停会导致应用程序的停顿,影响用户体验和系统的响应性能。

为什么垃圾回收会导致应用程序的停顿?如何减少垃圾回收的停顿时间?
垃圾回收会导致应用程序的停顿是因为在进行垃圾回收时,Java虚拟机会暂停应用程序的执行,以便对堆内存进行清理和整理。这种停顿称为垃圾收集器的暂停时间(Pause Time)或停顿时间(Pause Duration)。停顿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应用程序的响应性能和用户体验。

为了减少垃圾回收的停顿时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不同的垃圾收集器有不同的性能特点。例如,CMS(Concurrent Mark-Sweep)和 G1(Garbage-First)垃圾收集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停顿时间,适合对响应时间敏感的应用程序。

  2. 调整堆内存大小:通过调整堆内存的大小,可以减少垃圾回收的频率,从而降低停顿时间。合理设置堆内存的大小需要考虑到应用程序的内存需求和系统资源。

  3. 优化对象分配和回收:尽量避免大量短期生存的对象,减少Minor GC的频率。可以通过对象池、缓存重用等技术来减少对象的创建和销毁,降低垃圾回收的压力。

  4. 使用并发垃圾收集器:一些垃圾收集器支持并发垃圾回收,在应用程序运行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从而减少停顿时间。例如,CMS和G1垃圾收集器就是并发垃圾收集器。

  5. 调整垃圾收集器的参数:可以通过调整垃圾收集器的参数来优化垃圾回收的性能和停顿时间。例如,设置CMS的并发线程数、G1的Mixed GC比例等。

  6. 使用分代回收:将堆内存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并针对不同代采用不同的回收策略,可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减少停顿时间。

综上所述,通过选择合适的垃圾收集器、调整堆内存大小、优化对象分配和回收、使用并发垃圾收集器、调整垃圾收集器的参数以及使用分代回收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回收的停顿时间,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响应性。


内存泄漏

说到垃圾回收,就不得不提内存泄漏了,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内存泄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由于错误的内存使用或管理,导致一些对象无法被垃圾回收器正确释放,从而导致内存空间的持续占用,最终导致内存资源的耗尽或程序性能下降的问题。

举例来说,当一个对象被分配了内存空间,但在使用完毕后,没有被及时释放,即使该对象不再被程序所需要,但由于某些引用仍然存在,垃圾回收器无法识别该对象为垃圾,因此无法回收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导致内存泄漏。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内存泄漏的常见情况和示例:

  1. 未关闭资源:在使用文件、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等资源时,如果没有在使用完毕后正确关闭,会导致资源的持续占用而产生内存泄漏。例如:
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
try {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example.txt");
    // 使用 fis 读取文件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 忘记关闭文件流
}
  1. 静态集合类持有对象:如果将对象存储在静态集合类中,并且忘记从集合中移除这些对象,那么这些对象将无法被垃圾回收器释放,导致内存泄漏。例如:
public class My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List<Object> my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static void addObject(Object obj) {
        myList.add(obj);
    }
}
  1. 匿名内部类持有外部类引用:当在匿名内部类中使用外部类的引用时,如果外部类引用被持有,并且匿名内部类的生命周期比外部类长,就可能导致外部类无法被垃圾回收而发生内存泄漏。例如:
public class My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final MyActivity activity = this;

        new AsyncTask<Void, Void, Void>()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InBackground(Void... params) {
                // 使用 activity
                return null;
            }
        }.execute();
    }
}

避免内存泄漏的方法包括:

  1. 及时释放资源:确保在使用完资源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关闭或释放资源,例如在 finally 块中关闭文件流、数据库连接等。

  2. 避免静态集合类的滥用:如果需要将对象存储在集合中,尽量避免使用静态集合类,或者在不需要对象时及时从集合中移除。

  3. 避免匿名内部类持有外部类引用:如果在匿名内部类中需要使用外部类的引用,尽量使用弱引用或静态内部类,避免持有外部类的强引用。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Java 垃圾回收器:

1. Serial 垃圾回收器

  • 工作方式: Serial 垃圾回收器是最简单的垃圾回收器之一,它使用单个线程来执行垃圾回收操作。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单核或小型应用程序,适合客户端应用程序和小型服务器。
  • 优点: 实现简单,内存占用低。
  • 缺点: 执行垃圾回收时会导致停顿,不适合大型应用程序。

2. Parallel 垃圾回收器

  • 工作方式: Parallel 垃圾回收器使用多个线程并行执行垃圾回收操作,以提高回收效率。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多核处理器和大型应用程序。
  • 优点: 回收效率高,适合处理大量数据。
  • 缺点: 在执行垃圾回收时会产生较长的停顿时间。

3. CMS(Concurrent Mark-Sweep)垃圾回收器

  • 工作方式: CMS 垃圾回收器在并发模式下执行标记和清除阶段,以减少停顿时间。
  •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低停顿时间的应用程序,如 Web 服务器。
  • 优点: 小停顿时间,适用于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
  • 缺点: 由于并发执行,可能会影响应用程序的吞吐量。

4. G1(Garbage-First)垃圾回收器

  • 工作方式: G1 垃圾回收器将堆内存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执行垃圾回收操作。
  •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更稳定的垃圾回收性能和更可预测的停顿时间的应用程序。
  • 优点: 可预测的停顿时间,适用于需要稳定性能的大型应用程序。
  • 缺点: 内存占用较高,回收效率不如 Parallel 垃圾回收器。

5. ZGC(Z Garbage Collector)

  • 工作方式: ZGC 是一种低停顿、可伸缩的垃圾回收器,专注于减少停顿时间。
  •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极低停顿时间和大内存容量的应用程序。
  • 优点: 极低的停顿时间,适用于对响应时间要求极高的大型应用程序。
  • 缺点: 在大型堆上运行时可能会影响应用程序的吞吐量。

6. Shenandoah 垃圾回收器

  • 工作方式: Shenandoah 是一种低停顿、可伸缩的垃圾回收器,使用并发标记和并发清除来减少停顿时间。
  •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极低停顿时间和大内存容量的应用程序。
  • 优点: 极低的停顿时间,适用于对响应时间要求极高的大型应用程序。
  • 缺点: 对硬件要求较高,不适用于所有环境。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 Java 垃圾回收器,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器取决于应用程序的需求、硬件配置和性能要求。


Java堆(Java Heap)和Java栈(Java Stack) 是Java虚拟机中两个重要的内存区域,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存储内容。

  1. Java堆(Java Heap)

    • Java堆是Java虚拟机中最大的内存区域之一,用于存储对象实例和数组对象。
    • 所有通过new关键字创建的对象都存储在堆内存中,包括实例对象、数组对象以及其他对象。
    • 堆内存是线程共享的,所有线程都可以访问堆内存中的对象。
    • Java堆被划分为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老年代(Old Generation)和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等区域,不同的区域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对象,并采用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
  2. Java栈(Java Stack)

    • Java栈是Java虚拟机中的一种线程私有的内存区域,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Java栈。
    • Java栈用于存储线程的方法调用栈帧(Method Invocation Frames)和局部变量表(Local Variable Arrays)。
    • 每当一个方法被调用时,Java虚拟机会为该方法创建一个栈帧,并将该栈帧压入当前线程的Java栈中;当方法执行完毕时,对应的栈帧会被弹出。
    • 局部变量表用于存储方法的局部变量、方法参数和返回值等数据。

总的来说,Java堆用于存储对象实例和数组对象,是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而Java栈用于存储线程的方法调用信息和局部变量等数据,是线程私有的内存区域。这两者在内存管理和数据存储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分别用于支持Java程序的对象创建和方法调用等功能。


如何诊断和解决这些内存问题的?
般解决内存问题的方法:

  1. 内存问题的诊断

    • 使用内存分析工具:诸如Android Profiler、Memory Analyzer Tool(MAT)、VisualVM等工具可以帮助你分析内存使用情况,并找出可能的内存泄漏和内存瓶颈。
    • 日志和异常:查看应用程序的日志和异常信息,寻找可能的内存相关的错误和警告。
  2. 内存问题的解决

    • 优化内存使用:检查代码中的对象创建和销毁,避免不必要的对象创建和引用,减少内存占用。
    • 内存泄漏修复:定位和修复内存泄漏问题,确保不再持有不再需要的对象的引用,及时释放资源。
    • 使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减少内存占用,提高内存利用率。
    • 避免过度使用缓存:过度使用缓存可能导致内存溢出,需要谨慎使用,并定期清理缓存。
    • 使用内存优化工具:一些内存优化工具可以帮助你自动识别和修复内存问题,如LeakCanary等。

总的来说,诊断和解决内存问题需要结合工具分析和代码审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和优化。

  • 33
    点赞
  • 4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星辰yz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