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项目框架搭建封装,一次学习,终身受益【万字长文,满满干货】


theme: juejin

携手创作,共同成长!这是我参与「掘金日新计划 · 8 月更文挑战」的第4天,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前言

入职新公司后,发现代码仓库里,项目搭建的比较乱,每个项目使用的都不太一样,不利于统一规范化管理,我结合已有的业务积累和优秀的实践经验,搭建了一套移动端模板项目,在这里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般来说,大部分前端去公司都是干活,拧螺丝钉的,项目的框架都是架构师或者小组负责人搭建封装好的,我们经过简单学习,直接开发就好,没有自己去搭建封装的机会,没有做过,总是会下意识觉得很简单,其实让自己去做还是有很多困难的。

如果想做到前端负责人,项目搭建封装是必须掌握的,看了我这篇文章

如果能有所收获,或者帮助到大家,那真是太好了!

没有人甘于平庸,我想你也是!

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Yinzhuo19970516/vue-template 文档地址:https://yinzhuo19970516.github.io/

功能点

本项目是基于vue-cli4.x,webpack5,对vue-cli提供的框架做的二次封装,主要封装的功能点主要有以下

  • [x] - 多入口打包
  • [x] - 自动化生成项目基本模版
  • [x] - pinia状态管理库
  • [x] - 持久化存储插件封装
  • [x] - 路由动画的封装
  • [x] - axios 二次封装
  • [x] - less sass变量,函数的处理
  • [x] - viewport 适配方案
  • [x] - 配置多环境变量
  • [x] - vconsole.js
  • [x] - 链式操作符
  • [x] - 入口加载动画

多入口打包

适用场景

移动端开发,一般情况,我们项目开发只需要一个配置一个入口,一个模版文件。

但是有时候又明显不够用,移动端,同一个业务下,同类型的项目,就很适合放在一个项目下做多入口打包。

比如以下场景:

  • 活动项目,同类型活动多期迭代,不同类型的活动,新增一个活动就重新建立一套项目,维护成本很大,此时就很适合一个大的活动项目里,去新增多个活动页面入口。
  • 当我们去写App的内嵌h5页面时,每个流程其实都是相互独立的,都是在一个app下,也很适合,多入口,维护在一个项目里。

优势

  • 多入口,项目内各个入口独立,低耦合,不会相互影响。
  • 发布成本低,可以维护在一个项目里,不用新建多个项目。
  • 结构清晰,可维护性比较好。

如果我们全部使用单入口,也就是vue官方提供的框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是活动页面,我们把所有活动的页面都定义在一个入口里,router,store全部在一块,项目耦合会越来越严重,路由名也会重合率越来越高!

项目结构

如下图所示,我们在src目录下面,新增了module目录,用来存放我们的多个项目入口,page1 和page2 就是我用来演示的两个项目文件。

前置依赖库

node 的 glob库

glob 其实是linux shell默认的通配符,主要是做文件匹配, glob 模式通常用来匹配目录以及文件

这里介绍的是node的一个方法库glob

glob 在一般用于文件系统中定位文件

主要用到了同步搜索文件API

glob.sync(pattern, [options])

  • pattern {String} 待匹配的模式
  • options {Object}
  • return: {Array } 匹配模式的文件名
vue-cli的 pages配置

vue-cli 接收一个参数pages,用来控制输入文件,输出文件

详情可参考文档pages

官方例子如下

比较重要的三个参数就是 entry template filename

page 的入口,模板来源, 在 dist/index.html 的输出

下面这端代码是vue-cli的官方说明 js module.exports = { pages: { index: { // page 的入口 entry: 'src/index/main.js', // 模板来源 template: 'public/index.html', // 在 dist/index.html 的输出 filename: 'index.html', // 当使用 title 选项时, // template 中的 title 标签需要是 <title><%=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title %></title> title: 'Index Page', // 在这个页面中包含的块,默认情况下会包含 // 提取出来的通用 chunk 和 vendor chunk。 chunks: ['chunk-vendors', 'chunk-common', 'index'] }, // 当使用只有入口的字符串格式时, // 模板会被推导为 `public/subpage.html` // 并且如果找不到的话,就回退到 `public/index.html`。 // 输出文件名会被推导为 `subpage.html`。 subpage: 'src/subpage/main.js' } }

devServer 的setupMiddlewares

提供执行自定义函数和应用自定义中间件的能力。

我们可以在devServer 启动项目之前,做一些自定义的处理

我在启动时渲染了一段 html

js devServer: { host: '0.0.0.0', setupMiddlewares: (middleware, devServer) => { devServer.app.get('', (_, response) => { response.write(html) response.end() }) return middleware }, proxy: {} }

核心代码实现

```js const entryName = '' const entry1 = glob.sync('src/main.js') // 单入口 const entry2 = glob.sync('src/module/*/main.js') // 多入口 const entryList = [...entry1, ...entry2] const pages = {} //pages 参数 let html = '' // 要渲染的html

entryList.forEach(filePath => { const name1 = filePath.match(/src/main.js$/) // 单入口 const name2 = filePath.match(/src/module/(\w+)/main.js$/) // 多入口 const name = name1 ? name1[1] : name2[1]

const filename = name1 ? name + '/index' : name if (filename === entryName || !entryName) { const pagePath = glob.sync(src/module/${name}/index.html)[0] // 读文件夹下的index.html文件 pages[name] = { entry: filePath, template: pagePath || 'public/index.html', // 如果没有自动去取public下的通用index.html filename: filename + '/index.html' } // 构造html 结构 html += <a href="${filename}/">${filename}/</a><br> } }) console.log(pages) ```

pages 结构

hehehhe 项目的 index.html 文件是取自public,其他的是取自本项目目录下

考虑到部分页面会有在入口文件引用第三方的库的情况,比如swiper,jq。

所以这里设置的比较灵活,可以直接用通用的项目模版,也可以在项目里自定义模版。

{ hehehe: { entry: 'src/module/hehehe/main.js', template: 'public/index.html', filename: 'hehehe/index.html' }, page1: { entry: 'src/module/page1/main.js', template: 'src/module/page1/index.html', filename: 'page1/index.html' }, page2: { entry: 'src/module/page2/main.js', template: 'src/module/page2/index.html', filename: 'page2/index.html' } }

打包目录

自动化生成项目基本模版

当我们在新建项目时,一般是手动新建文件夹,然后定义项目名字,新建入口文件,index.html,.vue文件,新建router store文件等等,这个是每次新建时必不可少的步骤。

其实,初始化项目的时候,新建的内容都差不多,如果我们能用一行指令,帮助我们生成这些模版文件,我们只需要定义个文件名字,可以显著提升开发体验。

新建项目指令

我在package.json里新增了一个指令 init

js "init": "node ./src/common/initTemplate/index.js"

当执行这个命令时,会自动去执行,在本地common 目录下新建的js脚本,在module目录下自动生成一个新的文件。

演示

  • 输入 npm run init

会提示用户“正在创建项目”

  • 要求输入项目名称

  • 确认之后

返回用户“该项目已经创建”,我们在src项目下能看到刚刚新建的目录hehehe,有内置的index.vue,App.vue,main.js,router.js

因为考虑到并不是所有开发者都会用到状态管理库,所以基础模版没有引入。

  • 执行npm run dev之后

就可以在浏览器里看到我们刚刚生成的hehehe 项目了!

  • 重复名检测

当新建的项目已有时,会提示用户,“目录已经存在”,要求用户继续输入

代码实现

下图是initTempate 文件结构

实现比较简单

核心代码在 src/common/initTemplate/index.js

template文件夹是我们要生成的项目模版

initTemplate ├── index.js └── template ├── App.vue ├── main.js ├── router.js └── view └── index.vue // 2 directories, 5 files

inquirer

这个库用来询问用户输入项目名称,这是一个比较在处理命令行交互比较常见的库,详情可以查阅文档

前端Node命令行交互工具 —— inquirer

用vue-cli脚手架新建项目的应该都进行过命令交互,vue创建的时候会让你选择vue2还是vue3,也有多选要什么配置,也有输入y或者n选择是否用history路由等,这其实用inquire这个包都能实现。

fs.access

fs.access()方法可以用于测试文件是否存在

流程图

代码

```js

!/usr/bin/env node

console.log('您正在创建项目')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inquirer = require('inquirer') const stat = fs.stat const targetDir = path.resolve(__dirname, './template') //copy文件目录常用函数,都是常见api, const copyFile = (targetDir, resultDir) => { // 读取文件、目录 fs.readdir(targetDir, function(err, paths) { if (err) { throw err } paths.forEach(function(p) { const target = path.join(targetDir, '/', p) const res = path.join(resultDir, '/', p) let read let write stat(target, function (err, statsDta) { if (err) { throw err } if (statsDta.isFile()) { read = fs.createReadStream(target) write = fs.createWriteStream(res) read.pipe(write) } else if (statsDta.isDirectory()) { fs.mkdir(res, function() { copyFile(target, res) }) } }) }) }) }

const question = [ { type: 'input', name: 'name', message: '请输入项目名称:' } ]

const createProject = () => { // 询问用户问题 inquirer.prompt(question).then(({ name }) => { // name 为输入的项目名称 name = name.trim() if (!name) { console.log('项目目录不能为空') // 如果输入空,继续询问 createProject() return false } // 目标路径,要放在module目录下 const resultDir = path.resolve(__dirname, '../../module/', name) // fs.access()方法用于测试文件是否存在 fs.access(resultDir, function(err, data) { if (err) { // 创建文件 fs.mkdir(resultDir, function(err, data) { if (err) { throw err } // 复制模版文件 copyFile(targetDir, resultDir) }) console.log(${name} 项目已创建成功) } else { console.log(${name} 项目目录已存在,请输入其他名称) // 不存在,继续询问 createProject() }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 createProject() ```

Pinia状态管理

文档地址:https://pinia.web3doc.top/

Pinia /piːnjʌ/ 中文名:皮你啊

Pinia 优势

1.Pinia是一个全新的Vue状态管理库,是Vuex的代替者,尤雨溪强势推荐

翻译翻译 => 官方背书

2.Vue2 和 Vue3 都能支持

翻译翻译 => 既支持options api 又支持compostions api,维护成本低

3.抛弃传统的 Mutation ,只有 state, getter 和 action ,简化状态管理库

翻译翻译 => 少写代码,降低心智负担,再也不用写 mutation

4.不需要嵌套模块,符合 Vue3 的 Composition api,让代码扁平化

翻译翻译 => 多个state,不需要再使用module,现在可以定义多个store,相互之间调用

5.TypeScript支持

翻译翻译 => 没有使用ts,不好解释

6.代码简单,很好的代码自动分割

翻译翻译 => 可以构建多个store,打包管理会自动拆分模块化的设计,便于拆分状态,能很好支持代码分割;

7.极轻, 仅有 1 KB

翻译翻译 => 体积小,不会成为项目的负担

核心概念

  1. State: 用于存放数据,有点儿类似 data 的概念;
  2. Getters: 用于获取数据,有点儿类似 computed 的概念;
  3. Actions: 用于修改数据,有点儿类似 methods 的概念;
  4. Plugins: Pinia 插件。

Pinia与Vuex代码分割机制

举个例子:某项目有3个store「user、job、pay」,另外有2个路由页面「首页、个人中心页」首页用到job store,个人中心页用到了user store,分别用Pinia和Vuex对其状态管理。

Vuex的代码分割

打包时,vuex会把3个store合并打包,当首页用到Vuex时,这个包会引入到首页一起打包,最后输出1个js chunk。这样的问题是,其实首页只需要其中1个store,但其他2个无关的store也被打包进来,造成资源浪费。

解决方案:

经常在首页优化时,会考虑到这个场景,一般处理方案是去做vuex的按需加载,beforeCreate 的时候,可以去判断当前页面需要加载哪些store,利用这个api可以实现$store.registerModule

详情可参考文章

vuex按需加载,避免首页初始化所有数据

pinia的代码分割

打包时,Pinia会检查引用依赖,当首页用到job store,打包只会把用到的store和页面合并输出1个js chunk,其他2个store不耦合在其中。Pinia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它的设计就是store分离的,解决了项目的耦合问题。

基本使用

定义state,getters 和vuex基本一样,具体使用可以去官网学

这里仅仅对比修改数据时,两者的区别

明显pinia 的代码量更少,逻辑更清晰,心智负担更小

``` //store.js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main = defineStore('main', { state: () => { return { configInfo: {} } }, getters: {}, actions: {} })

import * as piniaStore from '../piniaStore' piniaStore.main().$patch({ configInfo: data }) ```

``` //store.js import { createStore } from 'vuex'

export const store = createStore({ state: { count: 0 }, getters: {}, mutations: { increment (state) { state.count++ } }, actions: {}, modules: {} }) export default store

//index.vue import { useStore } from 'vuex' const storeVuex = useStore()

storeVuex.commit('increment') ```

总结

总得来说,Pinia 就是 Vuex 的替代版,可以更好的兼容 Vue2,Vue3以及TypeScript。在Vuex的基础上去掉了 Mutation,只保留了 state, getter和action。

Pinia拥有更简洁的语法, 扁平化的代码编排,符合Vue3 的 Composition api

Pinia数据持久化插件

使用场景

把数据缓存下来,可以避免页面刷新时,重复调用接口,提升用户体验

封装sessionStorage localStorage

代码在 src/common/utils/storage.ts

js let hasSessionStorage = true let hasLocalStorage = true //判断当前浏览器是否支持sessionStorage if (sessionStorage) { try { sessionStorage.setItem('_sessionStorageTest', 'Hello World!') sessionStorage.removeItem('_sessionStorageTest') } catch (e) { hasSessionStorage = false } } else { hasSessionStorage = false } //判断当前浏览器是否支持localStorage if (localStorage) { try { localStorage.setItem('_localStorageTest', 'Hello World!') localStorage.removeItem('_localStorageTest') } catch (e) { hasLocalStorage = false } } else { hasLocalStorage = false } /** * 设置本地缓存 * @param key * @param val */ export function setLocalStorage(key: string, val?: any): void { if (!hasLocalStorage) { return } localStorage.setItem(key, JSON.stringify(val)) } /** * 设置会话级别缓存 * @param key * @param val */ export function setSessionStorage(key: string, val: any): void { if (!hasSessionStorage) { return } sessionStorage.setItem(key, JSON.stringify(val)) }

代码实现

核心就是,Pinia的监听API subscribe

state中的数据变化时,就会触发subscribe

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当前变化的store的id,是否在我们的需要持久化的数组中

如果在,我们就将数据存到本地缓存

```js const getStorageTypeMap: AnyObj = { sessionStorage: getSessionStorage, localStorage: getLocalStorage }

const setStorageTypeMap: AnyObj = { sessionStorage: setSessionStorage, localStorage: setLocalStorage }

const plugin = (options: Options): any => { // key 为标识前缀,避免命名空间冲突 const { key, storeList } = options return (context: PiniaPluginContext) => { const { store } = context let storageType:any let obj: any = {} for (const item of storeList) { if (item.storeName.includes(store.$id)) { // storeName 为哪个store,path 为store下某个字段 const { storeName, path } = item

storageType = item.storageType
    // 如果key 不存在默认走 pinia
    const data = getStorageTypeMap[storageType](`${key ?? 'pinia'}-${store.$id}`)
    if (data) {
      // 更新store
      store.$patch(data)
    }
    if (path && path.length > 0) {
      // 如果存在path 则需要判断
      if (storeName.length === 1) {
        path.forEach((item) => {
          obj[item] = store.$state[item]
        })
      } else {
        return new Error('配置path 时只允许配置一个storeName')
      }
    }
    obj = path && path.length > 0 ? obj : store.$state
    storeName.includes(store.$id) &&
    store.$subscribe(() => {
      setStorageTypeMap[storageType](`${key ?? 'pinia'}-${store.$id}`, toRaw(obj))
    })
  }
}

} } ```

全局引入

这个是我定义的store文件,里面定义了三个store,分别为 main,test,test1

``` // piniaStore.js import { defineStore } from 'pinia'

export const main = defineStore('main', { state: () => { return { test: 'hello word', test1: 'hello word1', configInfo: {} } }, getters: {}, actions: {} })

export const test = defineStore('test', { state: () => { return { age: 18, name: 'yz' } } })

export const test1 = defineStore('test1', { state: () => { return { age: 18, name: 'yz' } } }) ```

在入口文件处 引入插件,然后对进行需要存储的store和字段进行配置

  • key 为这个项目使用的一个命名前缀,保证不会污染到其他缓存数据
  • storeName 为一个数组,可以为空,默认存储所有store,可以配置自己需要存储的store名字
  • storageType 为字符串,可以配置需要会话级存储还是本地化存储
  • path 为一个数组,可以为空,默认存储该store下所有字段,可以配置自己需要的字段

js import { createPinia } from 'pinia' import piniaPlugin from '@/common/utils/piniaPlugin' // 创建pinia 实例 const pinia = createPinia() pinia.use( piniaPlugin({ key: 'XXX', // 这是给缓存到本地时,加一个特殊的前缀,以免造成污染到其他缓存数据 storeList: [ { storeName: ['main'], // 对于特定store进行持久化,空或者不传,则对所有的store进行缓存到本地 storageType: 'sessionStorage', path: ['configInfo'] }, { storeName: ['test'], // 对于特定store进行持久化,空或者不传,则对所有的store进行缓存到本地 storageType: 'sessionStorage' }, { storeName: ['test1'], // 对于特定store进行持久化,空或者不传,则对所有的store进行缓存到本地 storageType: 'localStorage' } ] }) )

存储之后的结果,可以在浏览器里看到

参考库

https://github.com/Seb-L/pinia-plugin-persist

当时是参考了网路上一个开源库的实现

这个库如果使用,需要每个store下,都进行配置。

我们开发时,不可能只定义一个store,一般是按功能,模块划分代码,保证可读性。

所以我觉得使用这个库,开发成本更大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自行写了一套持久化插件,在入口处全局管理

js export const useUserStore = defineStore('storeUser', { state () { return { firstName: 'S', lastName: 'L', accessToken: 'xxxxxxxxxxxxx', } }, // 插件配置 persist: { enabled: true, strategies: [ { key: 'user', //自定义 Key值 storage: localStorage, // 选择存储方式 }, ], }, })

总结

我现在开发的持久化插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者的心智负担,需要去了解配置项的规则。

持久化存储的场景非常多,对于小型页面小型项目,直接在修改store,再手动设置一次sessionStroage,在页面中使用的时候,再去主动取一下sessionStorage 即可,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如果是对于多人维护的大型项目,如果这么写,随着迭代,将搞不清楚到底哪些数据存在了session中,在什么时机存储的,无法统一管理。

有这样一个插件,就可以在全局统一配置,增删改查在入口文件统一管理。

路由动画的封装

Vue 路由过渡动画是对 Vue 程序一种快速简便的增加个性化效果的的方法。

可以让你在程序的不同页面之间增加平滑的动画和过渡。

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使你的程序显得更加专业,从而增强用户体验。

页面切换的动画时间的同时,下一个页面初始化也在进行了,对用户体验来说,可以有效避免下一个页面的加载dom,初始化页面的时间。

封装思路

  • 使用transition方式给根路由设置全局动画

  • 给router的路径设置meta的level层级

  • 在入口页面的setup 中,在路由守卫中,根据level的大小,设置相应的动画
  • 定义相应的动画类样式

代码

css写出动画效果

根组件 App.vue,监听路由的变化

如果to索引大于from索引,使用前进的动画,反之使用后退的动画

level 可以使用数字,也可以字母,也可以数字加字母,能体现大小关系即可

```js export default { setup() { const router = useRouter() //默认值 const state = reactive({ transitionName: 'slide-left' })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 { if (to.meta.level > from.meta.level) { state.transitionName = 'slide-left'// 向左滑动 } else if (to.meta.level < from.meta.level) { // 由次级到主级 state.transitionName = 'slide-right'// 向右滑动 } else { state.transitionName = ''// 同级无过渡效果 } })

return {
  ...toRefs(state)
}

} } ```

效果展示

对比不加动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修改动画样式

一个项目里使用的肯定是一个动画,目前我在项目中默认使用的左滑,右滑。

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自己的喜好,去使用更多的动画效果。

可参考大佬写的过渡效果,有兴趣可以再研究研究

4 个 Vue 路由过渡动效

axios 二次封装

封装目的

  • 降低心智负担
  • 减少冗余代码
  • 使用更加高效

封装效果

下图是封装前后的使用代码对比

我们在业务调用中,省略了showLoading这个过程,不关心业务code和msg,可以直接获取data进行处理,省略了显示错误信息的过程,所以代码量大大减小。

  • 封装后

  • 封装前

通用能力

这里说明一下我封装时候的思路和想法

首先列一下我想要这个通用请求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1.正常请求基础的配置,比如超时配置,baseUrl,跨域携带cookie等等

2.响应拦截处理

  • 请求成功,业务状态码成功,直接解析接口中的data,不用一层一层再去取code,判断,拿结果
  • 请求成功,业务状态码不成功,可以选择自己处理特殊状态码,也可以选择全局 message 提示服务端的报错,业务开发中,大部分都是直接提示服务端报错,但是也有需要前端处理状态码的逻辑
  • 请求失败,全局messagege 提示报错
  • 统一的特殊请求码处理,或者状态码做特殊逻辑,比如丢失登陆态,请求参数有误等等

3.全局统一的loading配置

  • 默认开启,可配置关闭
  • 统一管理,业务中不用再去关心这个逻辑

代码实现

基础类型

config 是传入参数

  • baseURL 是请求地址
  • timeOut 是请求超时时间
  • slientError 是我自定义的值,拿到的结果非成功的请求时,这个参数控制,要不要直接message 服务端返回的错误,一般都是直接返回,所以默认值时false
  • loading 是我自定义的值,用来控制,调用接口是需不需要展示loading,业务开发中大部分都需要展示loading提示用户,防止用户多次点击,少部分场景不想让用户感知在调用接口,需要关闭,所以默认值我定义了true

```js type TAxiosOption = { baseURL: string timeout: number slientError: boolean loading: boolean }

const config:TAxiosOption = { baseURL: process.env.VUEAPPACTIVITYSERVERTARGET, timeout: process.env.VUEAPPAPI_TIMEOUT, slientError: false, loading: true }

class Request { instance:AxiosInstance constructor(config: TAxiosOption) { this.instance = axios.create(config) this.instance.interceptors.request.use(data=>{ return data }) this.instance.interceptors.response.use(data=>{ return data }) } get (url: string, data?: U, config = {}): Promise { return this.instance.get(url, { params: data, ...config }) }

post (url: string, data?: U, config = {}): Promise { return this.instance.post(url, data, config) } } export default new Request(config)
```

api 管理

我们在调用的时候,可以在post/get的第三个参数中,传入自己需要的配置

如果不传全部走默认值

slientError: true 表示业务中自己处理异常,网路库不message异常

需要我们在业务中的catch 中 就可以拿到 接口返回的所有信息,去做相应的处理

loading: true 表示展示loading

js import request1 from '@/common/axios/request1' // 查询拉新活动规则 export function queryInviteActivityRule(params) { return request1.post('/kyf-activity-api/activity/queryInviteActivityRule', params, { slientError: true, loading: true }) }

全局统一loading处理

在请求拦截器中 执行addLoading

在响应拦截器中 执行cacelLoaing

保证全局无论多少接口调用,requestNum参数 控制都只有一个loading

目前的shoowLoading 引用的是vant 组件,也可以根据自己业务需要去自定义loading组件

```js let requestNum = 0

const addLoading = () => { // 增加loading 如果pending请求数量等于1,弹出loading, 防止重复弹出 requestNum++ if (requestNum === 1) showLoading() } const cancelLoading = () => { // 取消loading 如果pending请求数量等于0,关闭loading requestNum-- if (requestNum === 0) hideLoading() } ```

响应拦截器

拦截器的代码可以直接去看我的源代码

src/common/axios/request.ts

主要就是在响应拦截器中对返回值做了处理,如果成功,直接返回结果,不成功,返回接口全部内容

js this.instance.interceptors.response.use( (responseData: MyAxiosResponse) => { const status = responseData.status const res = responseData.data const { data, code } = res const { loading = true } = responseData.config if (loading) cancelLoading() // 如果调用其他中台,此处需要单独对code做转化 if (status === 200 && code === '000001') { return Promise.resolve(data || res || {}) } else { // 此处可以处理其他特殊的业务逻辑 // 比如丢失登陆态,传参数有误等逻辑 if (responseData.config.slientError) { return Promise.reject(res) } showErrorInfo(res.msg) return Promise.reject(res) } }, (error:any) => { const { loading = true } = error.config if (loading) cancelLoading() let errMsg if (error && error.response) { if (error.response.status >= 500 && error.response.status <= 599) { errMsg = '服务器繁忙,请稍后重试' } else if (error.response.status === 404) { errMsg = '服务不存在' } else { errMsg =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 } else { errMsg = '( ⊙ o ⊙ )啊!网络不太顺畅哦~' } if (error.config.slientError)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or) } else { showErrorInfo(errMsg)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Msg) } )

请求拦截器

请求拦截器中一般注入token,我的代码中暂时没有做处理

less sass的优化处理

背景

我们使用less sass 主要是为了使用他们提供的变量,函数等特性。 如果不进行配置,只在入口文件引入,在各个子页面里是无法直接使用,如果使用,还需要再次引用 这个对使用者非常不友好。

官方方案

对sass 文件 可以在loaderOptions 增加 additionalData选项

但是对于less 文件的处理非常不友好,需要一个个去定义变量,因此我了舍弃官方的less处理方案

js module.exports = { css: { loaderOptions: { // 给 sass-loader 传递选项 sass: { // @/ 是 src/ 的别名 // 所以这里假设你有 `src/variables.sass` 这个文件 // 注意:在 sass-loader v8 中,这个选项名是 "prependData" additionalData: `@import "~@/variables.sass"` }, // 默认情况下 `sass` 选项会同时对 `sass` 和 `scss` 语法同时生效 // 因为 `scss` 语法在内部也是由 sass-loader 处理的 // 但是在配置 `prependData` 选项的时候 // `scss` 语法会要求语句结尾必须有分号,`sass` 则要求必须没有分号 //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 `scss` 选项,对 `scss` 语法进行单独配置 scss: { additionalData: `@import "~@/variables.scss";` }, // 给 less-loader 传递 Less.js 相关选项 less:{ // http://lesscss.org/usage/#less-options-strict-units `Global Variables` // `primary` is global variables fields name globalVars: { primary: '#fff' } } } } }

单独处理less

安装style-resources-loader

vue.config.js 新增配置

对如果使用了less,预先引入我们基础less文件

js pluginOptions: { 'style-resources-loader': { preProcessor: 'less', patterns: [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common/style/base.less')] } }

总结

三个预处理器的全局引入方案,可以参考这个文章

CSS 预编译语言 变量全局引用方式 vue-cli@3.0 stylus/sass/less 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使用一个css 预处理器,less 或者sass,因为我极其不适应 stylus的无括号缩进模式,所以就里没有说stylus

只要在webpack 引入了就不用再全局再次引入了,但是我始终觉得这种业务代码不应该出现在webpack中,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开发者的心智负担,也是现在脚手架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希望未来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至于为什么,在入口文件引入了,不配置的话,还不能使用less,或者sass的。 这个深层原因,我猜测和vue的框架设计有关,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

viewport 适配方案

postcss-px-to-viewport是一款 postcss 插件,用于将单位转化为 vw, 现在很多浏览器对vw的支持都很好,适配首选方案。

PostCSS 配置

下面提供了一份基本的 postcss 配置,可以在此配置的基础上根据项目需求进行修改

``` // postcss.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file }) => { const designWidth = file.includes(path.join('node_modules', 'vant')) ? 375 : 750 return { plugins: { autoprefixer: {}, 'postcss-px-to-viewport': { // 要转化的单位 unitToConvert: 'px', // 视口的宽度 viewportWidth: designWidth, // 保留几位小数 unitPrecision: 3, // 哪些属性需要修改 propList: ['*'], // 预期单位 viewportUnit: 'vw', // 字体单位 fontViewportUnit: 'vw', // 最小转化单位 minPixelValue: 1, // 媒体查询里面的单位要不要转化 mediaQuery: true, // 替换包含vw单位的 replace: true, // 排除转化文件 exclude: [], // 添加横向转化值 landscape: false, // 横向采用的单位 landscapeUnit: 'vw', // 横屏的视口宽度 landscapeWidth: false } } } } ```

autoprefixer

如果要配置目标浏览器,可使用 package.json 的 browserslist 字段

你只使用无前缀的 CSS 规则即可

对比rem

下面这个是rem 适配方案肯定会有的代码

js const deviceWidth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document.body.clientWidth; document.querySelector('html').style.fontSize = deviceWidth / 7.5 + 'px';

弊端

  • px和rem 需要一个计算比例系数,开发时需要计算,后来又提出 px-to-rem不如直接在代码中写px直观高效。
  • rem是相对于html元素字体单位的一个相对单位,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一个字体单位,用字体单位来布局,并不是太合适。

兼容第三方UI库

vant团队的是根据375px的设计稿去做的,理想视口宽度为375px。

如果读取的是vant相关的文件,viewportWidth就设为375,如果是其他的文件,我们就按照我们UI的宽度来设置viewportWidth,即750

目前网上没有找到完全正确的例子,博客错误的demo相互抄袭,我在做代码验证时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下面这行代码肯定是可行的。

js // 核心代码就这么一行 const designWidth = file.includes(path.join('node_modules', 'vant')) ? 375 : 750

下面是没有配置之前引入vant 的cell 组件,整个缩小了

配置之后,样式恢复正常

配置多环境变量

命令

package.json 里的scripts 配置build

"build:test": "vue-cli-service build --mode test", "build:online": "vue-cli-service build --mode online

可以根据自己业务情况去实际扩展

环境变量

目录下3个环境变量文件

  • .env
  • .env.test
  • .env.online

分别对应,通用的环境变量,测试环境变量,线上环境变量

获取时,无论什么命令都会优先获取 .env 里的环境变量,再根据不同命令,执行不同的环境变量文件,遇到相同的环境变量会进行覆盖

目前我对主要定义的几个环境变量进行说明

```

是否是线上版本

VUEAPPONLINE_ENV=false

环境

NODE_ENV=development

请求超时时间

VUEAPPAPI_TIMEOUT=30000

public-path

VUEAPPPUBLIC_PATH=/

请求后端地址

VUEAPPACTIVITYSERVERTARGET = xxx ```

兼容性处理方案

可选链操作符和空值合并操作符的兼容处理

我们判断嵌套对象属性是否存在时,常常会用到链式操作符 ?. ,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语法糖

高版本api,需要加babel插件,转化成es5

我们对babel.config.js 进行了单独配置

同理空值合并操作符也是如此

注释里已经很清晰了

module.exports = { presets: ['@vue/cli-plugin-babel/preset'], plugins: [ // 空值合并操作符号 ?? '@babel/plugin-proposal-nullish-coalescing-operator', // 可选链 ?. '@babel/plugin-proposal-optional-chaining', //vant 按需引入 [ 'import', { libraryName: 'vant', libraryDirectory: 'es', style: true }, 'vant' ] ] }

transpileDependencies

默认情况下 babel-loader 会忽略所有 node_modules 中的文件。你可以启用本选项,以避免构建后的代码中出现未转译的第三方依赖。

不过,对所有的依赖都进行转译可能会降低构建速度。如果对构建性能有所顾虑,你可以只转译部分特定的依赖:给本选项传一个数组,列出需要转译的第三方包包名或正则表达式即可。

上面这种方式会影响项目构建速度和部署包大小,不能把module中所有包都放进去

明确哪个包有转义问题,可以用这种方式babel 重新编译

目前已知需要这样的做的库,有一个加解密库CryptoJS 当前项目并没有使用

transpileDependencies:['crypto-js']

vConsole.js的兼容处理

vConsole是一个轻量、可拓展、针对手机网页的前端开发者调试面板。

vConsole

当我们直接inpmort 引入时,在低版本手机上,在安卓5.0手机上直接白屏,这个函数库使用了一些高版本语法,没有进行转义

因为vconsole 存在引用第三包的情况,无法确定范围,因此没有采用 transpileDependencies方案

推荐引入链接方式引入,不推荐直接import

可以直接在入口,根据环境变量,测试环境自动加载一个转义后的js文件

```

```

其他

入口加载动画

没有挂在dom 时,先加载loading动画,也可以加载svg,JSON格式动画,或者骨架屏,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

```

总结

脚手架这个东西,本质是工具,工具应该是拿来即用,应该助力开发,不应该成为学习的负担。

目前前端打包工具webpack,vite等等,框架迭代升级快速,vite 我暂时没有研究,但是webpack 从3到5,三个版本,能明显感受的是,配置在简单化,学习成本在降低,很多业内大量使用的通用配置,已经成为官方的默认配置。可能官方也意识到配置复杂性的这个问题,在慢慢做改进。

但是webpack生态没有跟上,vue-cli 也是基于webpack5 之上封装一层,我在做这个vue-template项目时去查阅webpack的文档,资料不是很多,最佳实践不多,也能理解,这种优秀的实践一般都是公司内部使用,不会往外分享传播。

vue3 +vue-cli4 + webpack5 + 多入口打包 + 自动生成项目模版 + pinia + 数据持久化 + 路由动画 + axios二次封装 + less sass 变量函数处理 + viewport 适配方案等等


这个二次封装的框架,融合了我工作以来的经验和实践,平时学习到的优秀的类库,以及和大家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还是遗留了很多我暂时找不到解决方案的问题,后续看精力和兴趣,如果愿意的话,都能一一攻克。

目前来说,是能够支持移动端的大多数业务,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业务开发!

后期规划

  • 路由配置history,目前使用history 无法访问二级页面,等待后期研究ngnix
  • 统一的格式控制管理,能够适用于webstrom 和 vscode
  • 多入口时选择编译单个入口文件
  • 整个项目cli化,可以像vue-cli那样,直接一行命令下载下来
  • 增量编译,随着项目变大,每次发布把所有项目都打包一遍是不现实的,能否有一个方案只编译有修改部分,这样编译效率大大提高
  • common 基础方法库 打包封装
  • 使用vite搭建组件库componet

如果屏幕前的你读完了,相信也读了很久,有问题,有疑问的地方,欢迎留言,欢迎去git联系我,我们一起交流!点个赞就更好了。 源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Yinzhuo19970516/vue-template

最后

如果觉得我这篇文章写得还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天涯碧草话斜阳,

直接搜索即可添加,我会写原创的前端文章,职场生活和成长思考。

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交个朋友。

我们共同进步,一起加油!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