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最初接触到这个概念是在《得到》中的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系列音频里。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其实对我的影响颇大,也算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听到的可以说是对于“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的正面回答。

1. 吴军老师的理论

首先来复述一下吴军老师的观点,他认为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有三条边。我们可以把这三条边想象成一个“Z”字。

“Z”字的底边代表着每个人的基线,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所取得的一起回报都是基于这个基线的。在音频里听吴军老师讲解完基线之后,我突然就想到了“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要读研究生?其实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们从小学转到初中,再到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们身边会有越来越多更优秀的人出现,我们所处环境横向和纵向的维度都被拉伸了。人际关系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150法则”。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最多只能维持150个经常往来的人际关系,而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都会或多或少地受这150个人的影响,于是这150个人的共同作用就产生了这里我们所讲的基线。

“Z”字的斜边代表我们做事情的方法,和我们所使用的工具。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可以制造并使用工具,所以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生活和工作中的效率,而方法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记得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叫做《你95%的勤奋,都在浪费时间》,文中非常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思维方式的”的不同。在我看来,方法就是“思维方式”的外化于形。

而“Z”字的顶边代表着我们所能达到的极限,极限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基线和效率来提升所能达到的极限。

2. 腾讯的T4大佬

最近公司来了一个新的技术人员,相比于技术而言,他的个人魅力更值得说道一番。他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而且做事十分讲究方法。一次聊天中,他将曾经共事过的腾讯T4大佬传授给他的经验传授给我。于是我心中对于“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这个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定义,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条边: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义。是否一心想做技术,还是说想从技术转产品、设计或者管理?毕竟在这个时代,做一个“纯”的技术人员并不是长久之计。以web开发为例,如果不是在单一领域起步很早或是技术很牛,那么可以考虑一下同时培养前端与后端的能力,养成“全栈思维”,从更高的角度来看一件事情。当然这里的全栈思维不光可以包括开发中的前端与后端,甚至可以包括产品、设计、市场、运营等。这大概是从技术转管理的必经之路。

第二条边:学会做计划。计划是提高效率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而且计划的粒度要合适,保证可以精确到天,精确到人,那样才会经常性地得到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向。简单一点可以使用一个Excel表格做一个阶段性计划,精细一点,可以使用teambition等在线管理工具制定日计划甚至小时计划。

第三条边:学会总结。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乃至是生活。有计划,有总结。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持续提高办事效率。计划告诉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而总结可以告诉我们不需要再做哪些事情。就技术而言,我们可以将踩过的每一次坑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方便日后查阅,另一方面可以让后来人绕“道”而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