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前言
SSM源码分析之Spring09-SpringMVC核心原理与手写实现
前面的章节我们简单的依照Spring源码实现了
- IOC
- DI
- SpringMVC
在这一章节我们手写Spring的AOP
Spring事务原理详解
事务基本概念
事务(Transaction)是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unit)。
特点:
事务是恢复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
事务应该具有 4 个属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这四个属性通常称为 ACID 特性。
-
原子性(atomicity)。一个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一致性与原子性是密切相关的。
-
隔离性(isolation)。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
持久性(durability)。持久性也称永久性(permanence),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
数据库事务操作原理
我们知道,对于mysql数据库而言,我们的CRUD操作是可以具有事务的特质的。
表锁:锁住整张表,直到拿到锁,才可以对表进行操作
行锁:锁住某一行,直到拿到锁,才可以对行进行操作
数据库操作,都会通过事务来管理
ACID,最大的问题,解决数据一致性的问题,能量守恒
分布式:分布式事务处理瞬时一致性,最终的一致性(异步核对,主流的方式就通过日志)
事物的操作流程:事务只是一种思想,该如何用技术实现呢?
答:DataSource使用Connection,不同的数据库对于Connection做不同的实现(包装器模式),但底层就是Socket(在以后的章节,我们会对Socket进一步分析)~
伪代码:
//模拟jdbc底层
new ServerSocket(){
while(true){
serverSocket.accept();
}
}
事务的基本原理
Spring 事务的本质其实就是数据库对事务的支持,没有数据库的事务支持,spring 是无法提供事务功能的。对于纯 JDBC 操作数据库,想要用到事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获取连接 Connection c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开启事务 con.setAutoCommit(true/false);
执行 CRUD
提交事务/回滚事务 con.commit() / con.rollback(); 关闭连接 conn.close();
使用 Spring 的事务管理功能后,我们可以不再写步骤 2 和 4 的代码,而是由 Spirng 自动完成。那么 Spring 是如何在我们书写的 CRUD 之前和之后开启事务和关闭事务的呢?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可以从整体上理解 Spring 的事务管理实现原理了。下面简单地介绍下,注解方式为例子配置文件开启注解驱动,在相关的类和方法上通过注解@Transactional 标识。
spring 在启动的时候会去解析生成相关的 bean,这时候会查看拥有相关注解的类和方法,并且为这些类和方法生成代理,并根据@Transaction 的相关参数进行相关配置注入,这样就在代理中为我们把相关的事务处理掉了(开启正常提交事务,异常回滚事务)。
真正的数据库层的事务提交和回滚是通过 binlog 或者 redo log 实现的。
Spring事务的传播属性
所谓 spring 事务的传播属性,就是定义在存在多个事务同时存在的时候,spring 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事务的行为。这些属性在 TransactionDefinition 中定义,具体常量的解释见下表:
常量名称 | 常量解释 |
---|---|
PROPAGATION_REQUIRED | 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新建一个事务。这是最常见的选择,也是 Spring 默认的事务的传播 |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 新建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把当前事务挂起。新建的事务将和被挂起的事务没有任何关系,是两个独立的事务,外层事务失败回滚之后,不能回滚内层事务执行的结果,内层事务失败抛出异常,外层事务捕获,也可以不处理回滚操作 |
PROPAGATION_SUPPORTS | 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 |
PROPAGATION_MANDATORY | 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REQUIRED | 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把当前事务挂起 |
PROPAGATION_NEVER | 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NESTED | 如果一个活动的事务存在,则运行在一个嵌套的事务中。如果没有活动事务,则按 REQUIRED 属性执行。它使用了一个单独的事务,这个事务拥有多个可以回滚的保存点。内部事务的回滚不会对外部事务造成影响。它只对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事务管理器起效 |
数据库隔离级别
隔离级别 | 隔离级别的值 | 导致的问题 |
---|---|---|
Read-Uncommitted | 0 | 导致脏读 |
Read-Committed | 1 | 避免脏读,允许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Repeatable-Read | 2 | 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允许幻读 |
Serializable | 3 | 串行化读,事务只能一个一个执行,避免了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执行效率慢,使用时慎重 |
脏读:一事务对数据进行了增删改,但未提交,另一事务可以读取到未提交的数据。如果第一个事务这时候回滚了,那么第二个事务就读到了脏数据。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中发生了两次读操作,第一次读操作和第二次操作之间,另外一个事务对数据进行了修改,这时候两次读取的数据是不一致的。
幻读:第一个事务对一定范围的数据进行批量修改,第二个事务在这个范围增加一条数据,这时候第一个事务就会丢失对新增数据的修改。
总结:
隔离级别越高,越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但是对并发性能的影响也越大。
大多数的数据库默认隔离级别为 Read Commited,比如 SqlServer、Oracle少数数据库默认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 比如: MySQL InnoDB
Spring中的隔离级别
事务的嵌套
通过上面的理论知识的铺垫,我们大致知道了数据库事务和 spring 事务的一些属性和特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一些嵌套事务的场景,来深入理解 spring 事务传播的机制。
假设外层事务 Service A 的 Method A() 调用 内层 Service B 的 Method B()
PROPAGATION_REQUIRED(spring 默认)
如 果 ServiceB.MethodB() 的 事 务 级 别 定 义 为 PROPAGATION_REQUIRED , 那 么 执 行
ServiceA.MethodA() 的 时 候 spring 已 经 起 了 事 务 , 这 时 调 用 ServiceB.MethodB() ,
ServiceB.MethodB() 看到自己已经运行在 ServiceA.MethodA() 的事务内部,就不再起新的事务。
假如 ServiceB.MethodB() 运行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在事务中,他就会为自己分配一个事务。
这样,在 ServiceA.MethodA() 或者在 ServiceB.MethodB() 内的任何地方出现异常,事务都会被回滚。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比如我们设计 ServiceA.MethodA() 的事务级别为 PROPAGATION_REQUIRED,ServiceB.MethodB()的事务级别为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那么当执行到 ServiceB.MethodB() 的时候, ServiceA.MethodA() 所在的事务就会挂起, ServiceB.MethodB() 会起一个新的事务,等待 ServiceB.MethodB() 的事务完成以后,它才继续执行。
他与 PROPAGATION_REQUIRED 的事务区别在于事务的回滚程度了。因为 ServiceB.MethodB() 是新起一个事务,那么就是存在两个不同的事务。如果 ServiceB.MethodB() 已经提交,那么 ServiceA.MethodA() 失败回滚,ServiceB.MethodB() 是不会回滚的。如果 ServiceB.MethodB() 失败回滚,如果他抛出的异常被 ServiceA.MethodA() 捕获,ServiceA.MethodA() 事务仍然可能提交(主要看 B 抛出的异常是不是 A 会回滚的异常)。
PROPAGATION_SUPPORTS
假 设 ServiceB.MethodB() 的 事 务 级 别 为 PROPAGATION_SUPPORTS , 那 么 当 执 行 到ServiceB.MethodB()时,如果发现 ServiceA.MethodA()已经开启了一个事务,则加入当前的事务,
如果发现 ServiceA.MethodA()没有开启事务,则自己也不开启事务。这种时候,内部方法的事务性完全依赖于最外层的事务。
PROPAGATION_NESTED
现在的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 ServiceB.MethodB() 的事务属性被配置为 PROPAGATION_NESTED, 此时两者之间又将如何协作呢 ? ServiceB#MethodB 如果 rollback, 那么内部事务 ( 即 ServiceB#MethodB) 将回滚到它执行前的 SavePoint 而外部事务(即 ServiceA#MethodA) 可以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捕获异常,执行异常分支逻辑
void MethodA() {
try {
ServiceB.MethodB();
} catch (SomeException) {
//执行其他业务, 如 ServiceC.MethodC();
}
}
这种方式也是嵌套事务最有价值的地方, 它起到了分支执行的效果, 如果 ServiceB.MethodB 失败,那么执行 ServiceC.MethodC(), 而 ServiceB.MethodB 已经回滚到它执行之前的 SavePoint, 所以不会产生脏数据 ( 相当于此方法从未执行过 ), 这种特性可以用在某些特殊的业务中 , 而 PROPAGATION_REQUIRED 和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b、 外部事务回滚/提交 代码不做任何修改, 那么如果内部事务(ServiceB#MethodB) rollback, 那么首先 ServiceB.MethodB 回滚到它执行之前的 SavePoint(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如此), 外部事务(即 ServiceA#MethodA) 将根据具体的配置决定自己是 commit 还是 rollback
另外三种事务传播属性基本用不到,在此不做分析。
Spring事务API架构图
浅谈分布式事务
现今互联网界,分布式系统和微服务架构盛行。一个简单操作,在服务端非常可能是由多个服务和数据库实例协同完成的。在一致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下,多个独立操作之间的一致性问题显得格外棘手。
基于水平扩容能力和成本考虑,传统的强一致的解决方案(e.g.单机事务)纷纷被抛弃。其理论依据就是响当当的 CAP 原理。往往为了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忍痛放弃强一致支持,转而追求最终一致性。
- 分布式系统的特性
在分布式系统中,同时满足 CAP 定律中的一致性 Consistency、可用性 Availability 和分区容错性 Partition Tolerance 三者是不可能的。在绝大多数的场景,都需要牺牲强一致性来换取系统的高可用性,系统往往只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
分布式事务服务(Distributed Transaction Service,DTS)是一个分布式事务框架,用来保障在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下事务的最终一致性。
CAP 理论告诉我们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最多只能实现上面的两点。而由于当前的网络硬件肯定会出现延迟丢包等问题,所以分区容忍性是我们必须需要实现的,所以我们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进行权衡。
为了保障系统的可用性,互联网系统大多将强一致性需求转换成最终一致性的需求,并通过系统执行幂等性的保证,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 数据一致性理解
强一致性:当更新操作完成之后,任何多个后续进程或者线程的访问都会返回最新的更新过的值。这种是对用户最友好的,就是用户上一次写什么,下一次就保证能读到什么。根据 CAP 理论,这种实现需要牺牲可用性。
弱一致性:系统并不保证后续进程或者线程的访问都会返回最新的更新过的值。系统在数据写入成功之后,不承诺立即可以读到最新写入的值,也不会具体的承诺多久之后可以读到。
最终一致性:弱一致性的特定形式。系统保证在没有后续更新的前提下,系统最终返回上一次更新操作的值。在没有故障发生的前提下,不一致窗口的时间主要受通信延迟,系统负载和复制副本的个数影响。 DNS 是一个典型的最终一致性系统。
Spring AOP设计原理及应用场景
SpringAOP应用示例
AOP 是 OOP 的延续,是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的缩写,意思是面向切面编程。可以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代理实现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给程序动态统一添加功能的一种技术。AOP 设计模式孜孜不倦追求的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的解耦,AOP 可以说也是这种目标的一种实现。
我们现在做的一些非业务,如:日志、事务、安全等都会写在业务代码中(也即是说,这些非业务类横切于业务类),但这些代码往往是重复,复制——粘贴式的代码会给程序的维护带来不便,AOP 就实现了把这些业务需求与系统需求分开来做。这种解决的方式也称代理机制。
先来了解一下 AOP 的相关概念
-
切面(Aspect):官方的抽象定义为“一个关注点的模块化,这个关注点可能会横切多个对象”。“切面”在 ApplicationContext 中
<aop:aspect>
来配置。 -
连接点(Joinpoint) :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某一行为,例如,MemberService .get 的调用或者 MemberService .delete 抛出异常等行为。
-
通知(Advice):“切面”对于某个“连接点”所产生的动作。其中,一个“切面”可以包含多个“Advice”。切入点(Pointcut) :匹配连接点的断言,在 AOP 中通知和一个切入点表达式关联。切面中的所有通知所关注的连接点,都由切入点表达式来决定。
-
目标对象( Target Object ) :被一个或者多个切面所通知的对象。例如, AServcieImpl 和BServiceImpl,当然在实际运行时,Spring AOP 采用代理实现,实际 AOP 操作的是 TargetObject的代理对象。
-
AOP 代理(AOP Proxy) :在 Spring AOP 中有两种代理方式,JDK 动态代理和 CGLIB 代理。默认情况下,TargetObject 实现了接口时,则采用 JDK 动态代理,例如,AServiceImpl;反之,采用 CGLIB 代理,例如,BServiceImpl。强制使用 CGLIB 代理需要将
<aop:config>
的 proxy-target-class属性设为 true。 -
通知(Advice)类型:前置通知(Before advice):在某连接点(JoinPoint)之前执行的通知,但这个通知不能阻止连接点前的执行。ApplicationContext 中在
<aop:aspect>
里面使用<aop:before>
元素进行声明。例如, TestAspect 中的 doBefore 方法。 -
后置通知(After advice):当某连接点退出的时候执行的通知(不论是正常返回还是异常退出)。ApplicationContext 中在
<aop:aspect>
里面使用<aop:after>
元素进行声明。例如,ServiceAspect中的 returnAfter 方法,所以 Teser 中调用 UserService.delete 抛出异常时,returnAfter 方法仍然执行。
返回后通知(After return advice):在某连接点正常完成后执行的通知,不包括抛出异常的情况。
ApplicationContext 中在<aop:aspect>
里面使用<after-returning>
元素进行声明。 -
环绕通知(Around advice):包围一个连接点的通知,类似 Web 中 Servlet 规范中的 Filter 的doFilter 方法。可以在方法的调用前后完成自定义的行为,也可以选择不执行。ApplicationContext中在
<aop:aspect>
里面使用<aop:around>
元素进行声明。例如,ServiceAspect 中的 around 方法。抛出异常后通知(After throwing advice):在方法抛出异常退出时执行的通知。ApplicationContext中在<aop:aspect>
里面使用<aop:after-throwing>
元素进行声明。例如, ServiceAspect 中的 returnThrow 方法。
注:可以将多个通知应用到一个目标对象上,即可以将多个切面织入到同一目标对象。
使用 Spring AOP 可以基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方便和强大的注解方式,另一种则是中规中矩的 xml 配置方式。
先说注解,使用注解配置 Spring AOP 总体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 xml 文件中声明激活自动扫描组件功能,同时激活自动代理功能(来测试 AOP 的注解功能):
SpringAOP设计原理及源码分析
开始之前先上图,看看 Spring 中主要的 AOP 组件
Spring 提供了两种方式来生成代理对象 : JDKProxy 和 Cglib ,具体使用哪种方式生成由 AopProxyFactory 根据 AdvisedSupport 对象的配置来决定。默认的策略是如果目标类是接口,则使
用JDK 动态代理技术,否则使用 Cglib 来生成代理。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Spring 如何使用 JDK 来生成代理对象,具体的生成代码放在 JdkDynamicAopProxy 这个类中,直接上相关代码:
/**
*获取代理类要实现的接口,除了 Advised 对象中配置的,还会加上 SpringProxy, Advised(opaque=false)
*检查上面得到的接口中有没有定义 equals 或者 hashcode 的接口
*调用 Proxy.newProxyInstance 创建代理对象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Proxy(@Nullable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if (logger.isDebugEnabled()) {
logger.debug("Creating JDK dynamic proxy: target source is " + this.advised.getTargetSource());
}
Class<?>[] proxiedInterfaces = AopProxyUtils.completeProxiedInterfaces(this.advised, true); findDefinedEqualsAndHashCodeMethods(proxiedInterfaces);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proxiedInterfaces, this);
}
那这个其实很明了,注释上我也已经写清楚了,不再赘述。
下面的问题是,代理对象生成了,那切面是如何织入的?
我们知道 InvocationHandler 是 JDK 动态代理的核心,生成的代理对象的方法调用都会委托到InvocationHandler.invoke()方法。而通过 JdkDynamicAopProxy 的签名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类其实也实现了 InvocationHandler,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这个类中实现的 invoke()方法来具体看下 Spring AOP 是如何织入切面的。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MethodInvocation invocation;
Object oldProxy = null;
boolean setProxyContext = false;
TargetSource targetSource = this.advised.targetSource;
Object target = null;
try {
//eqauls()方法,具目标对象未实现此方法
if (!this.equalsDefined && AopUtils.isEqualsMethod(Method)) { return equals(args[0]);
}
//hashCode()方法,具目标对象未实现此方法
else if (!this.hashCodeDefined && AopUtils.isHashCodeMethod(Method)) { return hashCode();
}
else if (Method.getDeclaringClass() == DecoratingProxy.class) { return AopProxyUtils.ultimateTargetClass(this.advised);
}
//Advised 接口或者其父接口中定义的方法,直接反射调用,不应用通知
else if (!this.advised.opaque && Method.getDeclaringClass().isInterface() && Method.getDeclaringClass().isAssignableFrom(Advised.class)) {
return AopUtils.invokeJoinpointUsingReflection(this.advised, Method, args);
}
Object retVal;
if (this.advised.exposeProxy) {
oldProxy = AopContext.setCurrentProxy(proxy);
setProxyContext = true;
}
//获得目标对象的类
target = targetSource.getTarget();
Class<?> targetClass = (target != null ? target.getClass() : null);
//获取可以应用到此方法上的 Interceptor 列表
List<Object> chain = this.advised.getInterceptorsAndDynamicInterceptionAdvice(Method, targetClass);
//如果没有可以应用到此方法的通知(Interceptor),此直接反射调用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if (chain.isEmpty()) {
Object[] argsToUse = AopProxyUtils.adaptArgumentsIfNecessary(Method, args); retVal = AopUtils.invokeJoinpointUsingReflection(target, Method, argsToUse);
}
else {
//创建 MethodInvocation
invocation = new 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proxy, target, Method, args, targetClass, chain); retVal = invocation.proceed();
}
Class<?> returnType = Method.getReturnType();
if (retVal != null && retVal == target &&
returnType != Object.class && returnType.isInstance(proxy) && !RawTargetAccess.class.isAssignableFrom(Method.getDeclaringClass())) {
retVal = proxy;
}
else if (retVal == null && returnType != Void.TYPE && returnType.isPrimitive()) { throw new AopInvocationException(
"Null return value from advice does not match primitive return type for: " + Method);
}
return retVal;
}
finally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Source.isStatic()) {
targetSource.releaseTarget(target);
}
if (setProxyContext) {
AopContext.setCurrentProxy(oldProxy);
}
}
}
主流程可以简述为:获取可以应用到此方法上的通知链(Interceptor Chain),如果有,则应用通知,并执行 joinpoint; 如果没有,则直接反射执行 joinpoint。而这里的关键是通知链是如何获取的以及它又是如何执行的,下面逐一分析下。
首先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通知链是通过Advised.getInterceptorsAndDynamicInterceptionAdvice()这个方法来获取的,我们来看下这个方法的实现:
public List<Object> getInterceptorsAndDynamicInterceptionAdvice(Method Method, @Nullable Class<?> targetClass)
{
MethodCacheKey cacheKey = new MethodCacheKey(Method);
List<Object> cached = this.MethodCache.get(cacheKey);
if (cached == null) {
cached = this.advisorChainFactory.getInterceptorsAndDynamicInterceptionAdvice( this, Method, targetClass);
this.MethodCache.put(cacheKey, cached);
}
return cached;
}
可 以 看 到 实 际 的 获 取 工 作 其 实 是 由 AdvisorChainFactory. getInterceptorsAndDynamicInterceptionAdvice()这个方法来完成的,获取到的结果会被缓存。
下面来分析下这个方法的实现:
/**
*从提供的配置实例 config 中获取 advisor 列表,遍历处理这些 advisor.如果是 IntroductionAdvisor,
*则判断此 Advisor 能否应用到目标类 targetClass 上.如果是 PointcutAdvisor,则判断
*此 Advisor 能否应用到目标方法 Method 上.将满足条件的 Advisor 通过 AdvisorAdaptor 转化成 Interceptor 列表返回. */
@Override
public List<Object> getInterceptorsAndDynamicInterceptionAdvice( Advised config, Method Method, @Nullable Class<?> targetClass) {
List<Object> interceptorList = new ArrayList<>(config.getAdvisors().length);
Class<?> actualClass = (targetClass != null ? targetClass : Method.getDeclaringClass()); //查看是否包含 IntroductionAdvisor
boolean hasIntroductions = hasMatchingIntroductions(config, actualClass); //这里实际上注册一系列 AdvisorAdapter,用于将 Advisor 转化成 MethodInterceptor AdvisorAdapterRegistry registry = GlobalAdvisorAdapterRegistry.getInstance();
for (Advisor advisor : config.getAdvisors()) {
if (advisor instanceof PointcutAdvisor) {
PointcutAdvisor pointcutAdvisor = (PointcutAdvisor) advisor;
if (config.isPreFiltered() || pointcutAdvisor.getPointcut().getClassFilter().matches(actualClass)) { //这个地方这两个方法的位置可以互换下
//将 Advisor 转化成 Interceptor
MethodInterceptor[] interceptors = registry.getInterceptors(advisor); //检查当前 advisor 的 pointcut 是否可以匹配当前方法
MethodMatcher mm = pointcutAdvisor.getPointcut().getMethodMatcher();
if (MethodMatchers.matches(mm, Method, actualClass, hasIntroductions)) { if (mm.isRuntime()) {
for (Method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interceptors) {
interceptorList.add(new InterceptorAndDynamicMethodMatcher(interceptor, mm));
}
}
else {
interceptorList.addAll(Arrays.asList(interceptors));
}
}
}
}
else if (advisor instanceof IntroductionAdvisor) { IntroductionAdvisor ia = (IntroductionAdvisor) advisor;
if (config.isPreFiltered() || ia.getClassFilter().matches(actualClass)) { Interceptor[] interceptors = registry.getInterceptors(advisor); interceptorList.addAll(Arrays.asList(interceptors));
}
}
else {
Interceptor[] interceptors = registry.getInterceptors(advisor); interceptorList.addAll(Arrays.asList(interceptors));
}
}
return interceptorList;
}
这个方法执行完成后,Advised 中配置能够应用到连接点或者目标类的 Advisor 全部被转化成了MethodInterceptor.接下来我们再看下得到的拦截器链是怎么起作用的。
if (chain.isEmpty()) {
Object[] argsToUse = AopProxyUtils.adaptArgumentsIfNecessary(Method, args); retVal = AopUtils.invokeJoinpointUsingReflection(target, Method, argsToUse);
}
else {
//创建 MethodInvocation
invocation = new 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proxy, target, Method, args, targetClass, chain); retVal = invocation.proceed();
}
从这段代码可以看出,如果得到的拦截器链为空,则直接反射调用目标方法,否则创建MethodInvocation,调用其 proceed 方法,触发拦截器链的执行,来看下具体代码
public Object proceed() throws Throwable {
//如果 Interceptor 执行完了,则执行 joinPoint
if (this.currentInterceptorIndex == this.interceptorsAndDynamicMethodMatchers.size() - 1) { return invokeJoinpoint();
}
Object interceptorOrInterceptionAdvice =
this.interceptorsAndDynamicMethodMatchers.get(++this.currentInterceptorIndex);
//如果要动态匹配 joinPoint
InterceptorAndDynamicMethodMatcher dm = (InterceptorAndDynamicMethodMatcher) interceptorOrInterceptionAdvice;
//动态匹配:运行时参数是否满足匹配条件
if (dm.MethodMatcher.matches(this.Method, this.targetClass, this.arguments)) { return dm.interceptor.invoke(this);
}
else {
//动态匹配失败时,略过当前 Intercetpor,调用下一个 Interceptor return proceed();
}
}
else {
//执行当前 Intercetpor
return ((MethodInterceptor) interceptorOrInterceptionAdvice).invoke(this);
}
}
手写SpringAOP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开始进入本节正题:
AopProxy
//我们测试默认使用JDK代理
public class GPAop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private GPAopConfig config;
private Object target;
//把原生的对象传进来
public Object getProxy(Object instance){
this.target = instance;
Class<?> clazz = instance.getClass();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clazz.getClassLoader(),clazz.getInterfaces(),this);
}
public void setConfig(GPAopConfig config){
this.config = config;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Method m = this.target.getClass().getMethod(method.getName(),method.getParameterTypes());
//作业:利用AOP思想,自己去实现一个TransactionManager
//你们需要补充:把Method的异常拿到,把Method的方法拿到
//把Method的参数拿到
//args的值就是实参
//我们今天所讲的所有的内容只是客户端的操作API
//明天我们讲数据库Server端的实现原理
// method.getExceptionTypes();
//根据正则匹配
// String methodName = method.getName();
// Pattern p = null;
// if(p.matcher(methodName)){
// conn.setReadOnly(true);
// }
//在原始方法调用以前要执行增强的代码
//这里需要通过原生方法去找,通过代理方法去Map中是找不到的
if(config.contains(m)){
GPAopConfig.GPAspect aspect = config.get(m);
aspect.getPoints()[0].invoke(aspect.getAspect());
}
// try {
//反射调用原始的方法
Object obj = method.invoke(this.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args);
//}catch (Exception e){
//e.getClass();
// if(e instanceof Exception){
// con.rollback();
// }
//}
//在原始方法调用以后要执行增强的代码
if(config.contains(m)){
GPAopConfig.GPAspect aspect = config.get(m);
aspect.getPoints()[1].invoke(aspect.getAspect());
}
//将最原始的返回值返回出去
return obj;
}
}
aopconfig
//只是对application中的expression的封装
//目标代理对象的一个方法要增强
//由用自己实现的业务逻辑去增强
//配置文件的目的:告诉Spring,哪些类的哪些方法需要增强,增强的内容是什么
//对配置文件中所体现的内容进行封装
public class GPAopConfig {
//以目标对象需要增强的Method作为key,需要增强的代码内容作为value
private Map<Method,GPAspect> points = new HashMap<Method, GPAspect>();
public void put(Method target,Object aspect,Method[] points){
this.points.put(target,new GPAspect(aspect,points));
}
public GPAspect get(Method method){
return this.points.get(method);
}
public boolean contains(Method method){
return this.points.containsKey(method);
}
//对增强的代码的封装
public class GPAspect{
private Object aspect; //待会将LogAspet这个对象赋值给它
private Method[] points;//会将LogAspet的before方法和after方法赋值进来
public GPAspect(Object aspect,Method[] points){
this.aspect = aspect;
this.points = points;
}
public Object getAspect() {
return aspect;
}
public Method[] getPoints() {
return points;
}
}
}
后记
Spring 事务测试 github地址
本系列参考的Spring源码版本是:Spring 5.0.2.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