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idate (bool): Whether to do evaluation. Default: False.
这段代码使用 argparse
库添加了一个命令行参数:
--validate
: 该参数是一个布尔标志,用于指示是否在训练过程中对检查点进行评估。当使用--validate
参数时,其值将被设置为True
。
这个命令行参数可以通过命令行界面传递给脚本,以控制是否在训练过程中进行评估操作。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启动脚本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上述命令表示在训练过程中进行评估操作。
也就是说一旦命令行中使用了--validate
参数,就会导致if validate:是True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条件块中的代码将会执行
eval_hook = None
if validate:
eval_cfg = cfg.get('evaluation', {})
val_dataset = build_dataset(cfg.data.val, dict(test_mode=True))
dataloader_setting = dict(
videos_per_gpu=cfg.data.get('videos_per_gpu', 1),
workers_per_gpu=cfg.data.get('workers_per_gpu', 1),
persistent_workers=cfg.data.get('persistent_workers', False),
shuffle=False)
dataloader_setting = dict(dataloader_setting,
**cfg.data.get('val_dataloader', {}))
val_dataloader = build_dataloader(val_dataset, **dataloader_setting)
eval_hook = DistEvalHook(val_dataloader, **eval_cfg)
runner.register_hook(eval_hook)
于是assert eval_hook is not None
assert
是Python中的一个关键字,用于在程序中进行断言(assertion)。它的语法形式如下:
assert condition, message
其中:
condition
是一个布尔表达式,用于判断某个条件是否为真(True)。message
是一个可选的字符串参数,用于在条件为假(False)时提供错误信息。
当 assert
关键字遇到一个条件为假的情况时,它会引发 AssertionError
异常,并可选择性地显示提供的错误信息。这有助于在开发过程中进行调试和验证,确保预期的条件满足。
例如,以下代码中的断言语句将检查变量 x
的值是否大于零:
x = 10
assert x > 0, "x must be greater than 0"
如果 x
的值小于或等于零,那么断言将会失败,并引发 AssertionError
异常,并显示指定的错误信息:"x must be greater than 0"。
如果 x 的值大于零就会怎么了?
如果 x
的值大于零,断言将会成功,程序将继续正常执行,没有任何副作用或特殊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断言条件为真,所以不会引发 AssertionError
异常。程序将继续执行后续的代码,按照预期逻辑进行操作。
断言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吗?
是的,断言的目的是在程序中进行检查和验证。它们用于在代码中插入一些自动化的检查点,以确保某些条件在运行时满足预期。
断言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
预条件检查:在执行某个操作之前,检查某个条件是否为真。例如,在函数中使用断言来验证传递给函数的参数是否满足预期条件。
-
后置条件检查:在执行某个操作后,检查某个条件是否为真。例如,在函数的返回值或状态变量上使用断言来验证函数执行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
不变条件检查:在程序的关键点或循环中,检查某个条件是否永远为真。这有助于在开发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错误或逻辑问题。
断言在开发和调试过程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捕获和修复错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环境中,断言通常会被禁用或忽略,因为它们会增加程序的运行时开销。因此,断言应该主要用于开发和调试阶段,以确保代码的正确性。
由于断言条件为真,所以继续执行下面代码
pyskl/pyskl/apis/train.py at main · kennymckormick/pyskl ·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