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详解(一)

         本专题主要对OSI七层模型每一层的功能、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和各层之间的联系进行介绍。会着重介绍各层协议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历程。

第一部分:OSI模型简介

  • 背景:为什么需要OSI模型?

       在网络最开始产生的时候,只有同一家厂商生产的计算机之间才能彼此通信。随着网络范围的扩大,急需要改变这种局面,所以ISO组织开发了OSI模型。

  • 价值 :

       SOI虽然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它是主要的网络架构模型,是逻辑模型,是一套指导原则。描述了数据和网络信息如何通过网络介质从一台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传到另一台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上。

  • OSI模型是一个七层的来描述通信系统的模型。
  • 它的全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 OSI),是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 分层体系结构

       OSI模型是一个分层框架,其目的就是能够设计出让各类计算机系统都能互相通信的网络系统。每一层都定义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的完整过程中的一部分。每一层都有独立的分工,但是各层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处于一台机器上的每一层都要调用紧挨的下一层的服务。而从逻辑上来看,机器之间就好像是一台机器的第n层与另一台机器的第n层在通信。

  • 层与层之间的通信

       层之间存在一个接口。确保了数据能逐层向下传输,又能逐层向上交付。每一层都有一个字段去定义上一层提供了什么服务。定义清晰的接口和功能可以使网络模块化。

  • 数据的封装

       封装是OSI模型数据通信的一个特点。上层的数据会封装到下一层中,以此类推直到数据每一层的数据都封装完毕。

 

  • 层次划分

第7层-应用层

       为应用软件提供的接口,用来设置与另一软件之间的通信。如:HTTP、TELNET、SSH等

第6层-表示层

       负责把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接受者系统兼容且适合传输的模式。

第5层-会话层

       负责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设置和维护网络中两台计算机的连接。

第4层-传输层

       把传输层表头(包头)加到数据的前面,形成数据包。表头里包含了传输层所使用的协议,如:TCP,UDP

第3层-网络层

       决定了数据发送时的路径选择和转发,将网络层表头(包头)加在传输层处理过的数据包之前,形成数据分组。网络层包头中包含了本层的各种协议,如:IP

第2层-数据链路层

      负责网络寻址、错误检测,把物理层转发为可靠的链路。使物理层对上层(网络层)看起来好像是无差错的。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会形成帧。表头包含了物理地址等信息,表尾主要用于差错检测。

第1层-物理层

       物理层用来协调通过物理媒体传送比特流时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物理层涉及到一些接口和传输媒体的机械和电气规约。物理层负责把逐个的比特从一跳移动到下一跳。

  • 0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