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资金的变化

股票市场资金的变化可以用一个称为股票系统的熵来描述。

S表示股熵,既可以表示为一个板块的子熵也可以是市场的总的熵。
Q表示股票市场资金,即可以表示一个板块的资金也可以是整个市场的资金。
T作为某一个时点下的市场初始量。也许可以是市场启动初期的市场资金总量。(这一点尚需进一步考证)
由此想到的有一点:股票市场的熵也像热力学系统一样,不是一个状态量而是一个系统变量。所以股票市场中的股价、市值、成交量等状态量就像热力学系统的压力、温度等变量并不是熵的直接体现。
则股票市场或其中某一板块的熵的微分表达就是:
                     ΔS=ΔQ/T
同时,ΔS=ΔS1+ΔS2+ΔS3+ΔS4。。。。。=∑ΔSi
其意义在于,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股票市场最终会把所有的个股的价格向一个相对均衡的方向运动,即向系统的股熵为最大的方向运动。就是说资金会在出现个股价格划分后自动向某种均衡的方向分配(这种均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价格平均)。还可以解释为,股票市场资金增量的存在是股票市场总体上涨的决定因素。所有其他因素都是通过这个因素最终影响股价的。因此,左右股价变动的因素正如我们判断机构资金流向对股价的决定性影响一样。只要看看他熵的变化就可以预料价格的变化。
从大盘的意义上讲,股票市场总的资金量变化方向是系统整体的下跌和上涨的指征,因此熊市的(总股熵)无论怎样说一定是减少的,牛市的股熵一定是增加的。因此,判断牛市和熊市的指标不是指数的高低,而是资金总量的变化趋势。或者说资金的流动方向。资金总量的上升表示了牛市,反之,熊市。由此可以推定:股熵就是资金的变化与初始状态之比的指征。这也许对于股指期货的运作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同时,股熵的概念剔除了市值和股指的表面虚高所带来的假象,假设一个股票,甲股票由2元提升到了7元卖出,当7元成交后,市值提高了5元,但如果交易后获益者的资金全部撤出了市场,那么,资金,其资金的增量为零,如果全部市场的股票都是如此获利后出局,就没有资金增量,股票市场的总熵就没有变化,股市就不会有实质上的上涨动力。所以,这和市值的上涨没有关系。
有了这个模型,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新的选股方式猜想。即大盘的股指由大盘总的股熵变动决定了上涨与下跌。板块的涨跌趋势由各个板块的子股熵决定。所以,基本的判断就是股熵增加时上涨。反之亦反。
在板块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去划分的条件下,板块的子股熵将决定板块的轮动方向。若干不同的板块所交叉的股票将表达一个个股的趋势和未来资金发展方向。比如,一个ST钢铁股,从钢铁板块上市一个板块资金增量驱使上涨的,从ST板块又是资金减少的,这该个股的上涨将取决于这两个板块的共同作用。即两个板块的叠加预额。
还有一个猜想,追踪每一天的板块排序有可能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测试股熵的间接指标之一。

    在股票市场中取得盈利的唯一方式就是下注决策在时间延续上获得更多的跟随。从而产生价值差异。价值投资理论和其他的技术分析理论都是对下注产生影响的工具,就像caxino赌桌旁边的结果显示牌一样,同时,股票市场中下注决策的时间意义能够决定决策的结果本身。
所以,要想在股票市场中得到下注成功的方向只有两条,要么自己的下注决策可以引导其他人跟随,要么判断出大多数下注者的下注方向使自己的决策保持一致,期待在时间的延续上获得这个结果。前者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它可以利用实力显现出这种决策意图,让他人跟随,就像庄家。他也可以利用一种借口表达出这种决策意图,让他人跟随,就像股评师或者 政策,投资价值的理论以及所谓的各种题材也是这样的借口。后者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就是观察下注决策的主流去跟随,期待下注后更多人的追随。前面所讲的资金流向判断就是依据这样的原理,同时,这揭示了现实中几个问题的实质。
问题一:市盈率是不是重要的指标?从博弈的假定,实际上它仅是说服你下注的工具之一。一旦这种工具对大众的决策产生了影响,意味着决策的统计偏移,但是跟随而来的就是博弈中自觉产生的反向决策驱动从而最终将把大众决策倾向从引导者的诱导中解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不论什么指标都在市场中失效的根本原因。
问题二:技术分析是否可以预测股市?其实,不仅是技术工具的简陋无法对因数无限大的市场进行理论和模型描述,实际上,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一样。当技术分析给出了一个股市中单个个体的决策预计时,他的决策结果又相反地作用于其他单个个体。这就造成了无法出现技术分析所预测的结果出现。所以,用技术分析的结论来预测股市是没有可能达到预测目的的。这意味着,除非股评家是为了在一段时间内要影响投注,否则,所有的股评家都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算命先生。
另一方面,技术分析意义具备实际价值的根本在于从时间延长线上对一个公司价值的判断。但这个判断也是建立在这个公司所在的行业和产品的分析和预测上,这与股票市场的基本无关。一旦这样的分析影响了股民的决策,这又将进入到一个博弈。最终,仍然不会按照技术分析去实现决策预计。技术分析可以减少失误。但当所有人都依据技术分析来决策。市场是无法运行的。反之,如果所有人都不按技术分析来决策,又会是一个什么图景呢?这将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布朗运动体系。
信息、黑洞和国民收入的共同规律         
  
  信息、黑洞和国民收入之间具有的共同规律,把三个不同领域的思想贯穿在一起了。
  信息是对消息的一种度量。人们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获得各种消息。如果有的消息是原来已经知道的,消息的信息量就小。如果各种消息过去都不知道,消息的信息量就大。
  怎样定量地计算各种消息的信息量呢?香农1948年发表了两篇有关通信的数学理论论文。提出信息熵的观点,用不确定性程度来量度信息。他指出信息与概率有关,而与信息源无关,从而使信息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信息、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熵表示随机事件包含信息的度量是其概率的函数。热力学熵也可用概率来表示,信息熵与热力学熵之间相互联系,信息熵与热力学熵具有相同的含义。
  信息消失在黑洞中。宇宙中的黑洞也许是物理学家们不太喜欢的东西。黑洞中的引力无比巨大,物质和信息都会在黑洞中被压缩成一个奇点。如果没有数学定律的描述和推理,人们难以想像,太阳掉入这个奇点中也会不见了。黑洞的密度无穷大,时空曲率也是无穷大,物理定律在这个奇点处无解。
  然而,科学家在对黑洞的研究中,还是发现了熵规律。恒星塌缩会形成黑洞,它表面的光线被引力吸引,在时空曲率里面弯折消失,光线的临界表面称为视界。黑洞吸收非黑洞的质量时,视界面积增大,而黑洞视界面积增加比质量快很多。因此,黑洞的面积总和只能增长而不能减少。这个面积增长定律与熵增长原理非常相似。1972年美国青年研究生贝肯斯坦首先提出了黑洞的熵与其面积成正比的观点,建立了黑洞热力学。
  按照黑洞的热力学定律推测,如果黑洞的温度高于外界环境的温度,黑洞内的能量必须流向外界。1974年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提出黑洞具有量子性质的温度辐射,这种辐射建立在不确定性原理基础上。
  熵增加原理和不确定性原理为黑洞转化为白洞提供了一个科学猜想:白洞是黑洞的时间反演,一旦超巨型黑洞转化成一个超巨型的白洞,发生大爆炸,产生我们今天的宇宙,信息熵蕴于其中。
  国民收入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信息流、货币流与商品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信息、商品、货币构成经济世界的三大要素,与客观世界的信息、物质、能量三大要素有一定关系。
  宇宙黑洞与国民收入表面上难以挂钩,无论读者有多么丰富的想像力,都难以将宇宙与我们的收入联系在一起。黑洞是金钱不能染指的地方。自然界的密秘人们不容易知晓。其实社会经济规律并不独立于自然规律,只是我们难以发现它与自然科学相一致的表述方法。
  概率论是将国民收入变动与自然定律联系在一起的正确方法。通过概率公理来表述国民收入与熵定律的关系,从而显示了宇宙黑洞与国民收入变动均遵循熵定律的共同特性。
  为了清楚说明国民收入变动的概率特性,我们首先介绍国民收入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的现金收入一般有三种用途,一是用于消费,二是投资和理财,三是存放银行或放在家中储蓄起来不花销。我们把暂时没有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货币收入叫储蓄。
  例如,在某个时期初,A、B、C君们有一笔可观的货币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或储蓄起来。这笔货币收入只在A、B、C君们之间循环支出。到了期末,把所有储蓄加总起来,那笔可观的收入等于储蓄,它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储蓄再加上该期所有支出,就得出了该期的总收入。总收入比期初收入增加了很多倍。
  再如,在某个时期初,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用于消费、投资和储蓄以后,如果不考虑对外贸易的因素,可视为货币收入在国内循环。计算某期内国民收入的方法与计算A、B、C君们总收入的原理相同。该期货币收入等于储蓄,储蓄加上总支出等于该期全部收入。
  很明显,国民收入是亿万人民(包括企业和 部门)大量支出形成的。这个大量是指发生了许多许多的支出,总支出次数是很大的数,最大可能是2的n次方,简单数学公式表示为:N=2n(2的n次方),N表示可能出现的交易次数,因为是计算总支出,所以2表示投资加消费两种选择。n是正整数。若n=0,表示总支出只有1次,n=1表示总支出只有两次,n=2表示总支出最大数为4次……以此推导下去,对于一个国家的总支出来说N是一个很大的数,而且是随机变动的,服从某种随机分布的概率规律。
  有一个简单的计算总收入的方法,设想一个平均货币支出数,用货币平均支出数去乘总交易次数,得到总收入,
  即                        
  Y= yN= y2n (表示y乘以2的n次方)
  式中Y是总收入,y 是平均每次用货币表示的支出量,N是总交易次数,n是消费与投资的支出指数。读者应记住,对于大数N,y是一个很小的数。
  根据概率论公理,我们从上面的表述中求得一个关系式:
  S = ㏒2Y = n+㏒2y  (㏒2 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
  上面等式表示熵S与国民收Y的关系。因为y 很小,㏒2y  可以忽略不计,公式化简为:
  S= n = ㏒2Y (㏒2 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
  已知国民收入就可计算国民收入的熵值,而且熵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趋于某种极限。熵表示国民收入微观随机混乱程度。国民收入规模越大,微观混乱程度增加,熵趋于最大值。n也是有限的,决定于国民收入Y的规模。
  把信息熵、黑洞熵和收入熵的数学式放在一块儿,做比较分析会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共性。
  信息的熵     S = n= ㏒2N     (N=2n,且Pi =1∕N)(㏒2 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
  黑洞的熵     S = AκC3/4hG  
  收入的熵     S = n = ㏒2Y   (N=2n,Y = y N,,且Pi =1∕N)(㏒2 表示以2为底的对数)
  信息的熵是信息不确定程度的度量,假定某个信息量在0或1中做出独立选择,信息可能选择的数就是N=2n(2的n次方 ),信息的熵是以2为底的对数㏒2N,其值等于n 。
  黑洞的熵基于熵与黑洞的面积正相关的假定,A是黑洞的面积,κ为玻尔兹曼常数,C为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G为牛顿引力常数。熵公式表示黑洞与面积A成正比,黑洞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这个公式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在黑洞面积总是增加前提下的另一种表述。
  收入的熵,在数学表达式上与信息熵同构,只是变量定义不同,并在等式两边乘以各次支出的平均数,进而把国民收入的概念引入了熵定律之中。
  熵定律是信息 、黑洞和国民收入共同具有的内在规律。信息熵与国民收入熵的数学式从概率公理推导求出,黑洞熵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温度表述,概率表达的熵与用温度表述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具有相同的意义。信息的熵,黑洞的熵和国民收入的熵的共性进一步说明了熵定律的普适性。
  熵定律不仅揭示了经济的内在规律,而且为我们展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方向。熵只与经规模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经济增长呈衰减波动,自动趋于增长极限。资源约束、技术进步和经济政策,对总量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弱化。我们必须改变经济观,因为任何与熵定律相矛盾的理论都是错误的。
 

  • 5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第三国际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