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分析-数据库(安装、索引、sql、执行过程)与磁盘知识(读、写、同时读写、内存速度测试)

8 篇文章 0 订阅
1 篇文章 0 订阅

数据库

数据库,其实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常见: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pg、
    • 库的表,表与表之间有关联关系; 表二维表
    • 统一标准的SQL(不局限于CRUD)
  • 非关系型数据库:redis、mongodb
    • 表之间没有强关联,表中数据,也没有统一的结构。
    • redis:  key-value
    • mongodb:bson(类似json)文档
    • 没有统一标准sql,不同的非关系型数据,sql语句不一样
  • 时序数据:
    • Prometheus 以时间序列来存储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数据:一切可以用计算书来存储都是数据。

数据对于一个项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对数据的保存、数据的稳定性、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是比较 高的。

如果数据存在磁盘上,希望磁盘的稳定性就要求比较高。----所以,数据库的数据存的磁盘,一般选择机械硬盘。

关系型数据库:库和表 库是数据的一个整体。

mysql数据库,库名称,就是一个文件夹名称。一个库就是一个文件夹。 表用二维表的方式栅格化数据,进行存储。

 select语言的性能分析是的重点:项目中获取数据频率远远高于对数据变更的操作。

获取数据,从磁盘上读取你想要的数据。从一张表中来获取想要数据。

mysql数据库,表在磁盘上,就是文件。

我们从表中获取一条数据的过程,找到文件夹(库),找到文件(表),打开磁盘的文件(读文件),跳转到对应的位置(表中一行) 学习数据库的时候还需要有磁盘知识。

数据库安装(linux,源安装)

数据库安装: wget https://dev.mysql.com/get/mysql80-community-release-el7-7.noarch.rpm yum install -y mysql80-community-release-el7-7.noarch.rpm

如果此时 直接安装安装的就是mysql8.0.x版本,数据库安装要安装  mysql5.7.x版本

目前企业中用的mysql数据库的版本,主要是:mysql5.7.x版本或mysql8.x版本

mysql数据库在5.7的版本开始,有非常大的变化。

从mysql的官网上下载,都是mysql8.x版本。mysql5.7.37之前的版本,版本的有效时间已经过期,现在 安装的mysql版本是5.7.37以后。

yum repolist all | grep mysql 查看到当前系统mysql的源支持的mysql版本。现在是mysql8的版本

vim /etc/yum.repos.d/mysql-community.repo
[mysql57-community]
name=MySQL 5.7 Community Server
baseurl=http://repo.mysql.com/yum/mysql-5.7-community/el/7/$basearch
enabled=1 # 由0改成了1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2022
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
[mysql80-community]
name=MySQL 8.0 Community Server
baseurl=http://repo.mysql.com/yum/mysql-8.0-community/el/7/$basearch
enabled=0 # 由1改成了0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2022
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mysql
# 安装mysql5.7
yum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y

这样就能安装到最新的mysql5.7.x版本。

如果你要用mysql的rpm包安装,安装的顺序

mysql-community-common-5.7.41-1.el7.x86_64
1/6
mysql-community-libs-5.7.41-1.el7.x86_64
2/6
mysql-community-client-5.7.41-1.el7.x86_64
3/6
mysql-community-server-5.7.41-1.el7.x86_64
4/6
mysql-community-libs-compat-5.7.41-1.el7.x86_64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systemctl enable mysqld

这种方式安装的mysql数据库的配置文件: /etc/my.cnf

不同方式安装mysql数据库,配置文件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死记。

调整密码等级 0弱密码  1 一般  2强密码  validate_password_policy 是否开启校验

vim /etc/my.cnf
# 添加validate_password_policy配置 0(LOW),1(MEDIUM),2(STRONG)
validate_password_policy=0
# 关闭密码策略
validate_password = off

修改了mysql的配置文件,要重启,才生效。

此时,不知道root密码的,找到root命令

从mysql的日志获取随机生成的root密码: grep "password" /var/log/mysqld.log

登录数据库: mysql -uroot -p 回车,输入密码,

修改密码:

alter user '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新密码';
# 开启远程访问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你的新密码' WITH GRANT
OPTION;
FLUSH PRIVILEGES;
exit;

数据库,默认端口:3306,

数据库的运行日志:/var/log/mysqld.log

数据库的配置文件:/etc/my.cnf

数据库数据文件:/var/lib/mysql

dcoker方式安装

docker run -itd --name mysql-1 -p 3336:3306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7 mysql:5.7.41

创建一个库

  • sql脚本创建
  • 图形界面创建

创建了一个库,库在磁盘上就是一个文件夹名称

路径:/var/lib/mysql/库名称的文件夹

创建一个表

sql创建表

CREATE TABLE `vip19`.`tb_1` (
`id`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45) NOT NULL,
`class` VARCHAR(45) NULL,
`teacher` VARCHAR(45) NULL,
PRIMARY KEY (`id`))
ENGINE = InnoDB
DEFAULT CHARACTER SET = utf8mb4
COLLATE = utf8mb4_bin
COMMENT = '表1';

图形界面创建表

  • 默认时候,用的engine存储引擎,默认是InnoDB

mysql数据库的表,如果版本为5.7及以后的版本,存储引擎Engine默认就是InnoDB。如果是5.7以前的 版本,默认的存储引擎是MyISAM。

存储引擎:

  • 存储引擎不一样,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不一样的
    • InnoDB在磁盘上有两个文件:ifm\ibd
      • .ifm文件,是表结构文件
      • .ibd文件,是表数据+表索引文件
    • MyISAM在磁盘上有三个文件: ifm\MYD\MYI
      • ifm文件,是表结构文件
      • .MYD文件,数据文件
      • .MYI文件,是索引文件

  • 思考一个问题:两张表结构完全相同,存储引擎为InnoDB、MyISAM,存放的数据量行数相 同,问要从这两张表中,获取一行数据,哪个快?
    • MyISAM存储引擎要快。MyISAM存储引擎的表在磁盘上的文件要比InnoDB的文件要 小,所以操作速度要快。
  • 问题2:既然MyISAM存储引擎更快,为什么现在用的数据库的存储引擎,默认是InnoDB,而 不是MyISAM?
    • MyISAM存储引擎,是一种速度优先型,会因为速度太快,导致数据出错。
    • InnoDB存储以前,是一种事务优先型,也就是说每次操作必须是一个完整事务完成 了,才能进行下一个事务操作。
  • 存储引擎会决定表的锁机制:
    • InnoDB表的锁是:行锁
      • 行锁:每次操作数据的时候,锁定一行。其他的行还是可以被变更。表是可以被 并行变更数据
    • MyISAM表的锁是:表锁
      • 表锁:每次操作数据的时候,锁定整张表。
  • 存储引擎,会决定表的索引机制
    • InnoDB:支持B+索引
    • MyISAM:支持B+索引,哈希索引

现在建表,默认存储引擎是InnoDB,哪,这个引擎是我们现在建所有表的最优选择吗?

不是。 如:项目中的一个码表\配置表(sys表)

创建数据库表的时候,存储引擎的选择,是会影响表的性能的。

数据库中,不能存在表名相同的表,但是可以存在表名不同表结构完全相同的表。

MERGE/MRG_MYISAM存储引擎:合并的表,必须是MyISAM存储引擎。这种引擎表是一个虚拟表,不存在磁盘上。

索引index

B树:是一个链表。平衡二叉树

链表:自身数据+下一个数据的地址

B+树:是在B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顶点:有自身数据+所有的下一个数据的地址。任何的数据,都只 需要2次io就能读取到。索引性能非常稳定。

数据库的索引,在数据量比较大时候,是很有帮助。这个帮助是帮助我们快速找数据。

索引,对数据变更或向表中插入数据、变更数据,有帮助吗?

-----会导致数据变更变慢。数据变更,甚至会导致索引无效。

表加了索引,不一定就能高表的性能。

  • 1、加了索引,导致数据变更变慢
  • 2、加了索引,表结构发生变化,索引需要重建。
  • 3、加了索引,表在磁盘上的文件也变大,打开的速度变慢。-----索引,不要过多,够用就行
    • 一张表,是可以建多个索引。

一张表建复合索引,至少是2列以上,列的顺序非常重要,建索引的时候,我们选择的列的顺序,不一定是表中列的顺序。然后在使用复合索引的时候,我们的sql语言的where条件后字段,顺序要与索引的顺序一致,不要求所有的索引字段都包含,但是顺序一定要正确,如果顺序错了,使用索引就错误。

tab_1(id,col1,col2,col3,col4,col5)
index_na col1,col5,col3
index_col1 col1
sql:
1、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id=?;
2、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1=?; √
3、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3=?; ×
4、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5=?; ×
5、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1=? and col3=?; ×
6、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1=? and col5=?; √
7、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3=? and col5=?; ×
8、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5=? and col3=?; ×
9、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1=? and col5=? and col2=? or col3=?; √
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2=? or col3=? and col1=? and col5=?; ×
10、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1=? or col5=?; ×
11、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1=? and col3=? and col5=?; ×
12、select * from tab_1 where col1=? and col5=? and col3=?; √
问?这些sql中,使用率index_na这个索引的有哪些sql编号:

思考? 现在工作中,项目sql问题,我们确认是sql没有使用索引,要你解决,你怎么解决?

  • 是开发人员修改sql,正确的使用索引?
  • 还是,我们根据开发人员写的sql语言的条件顺序,新建索引?

“存储引擎”与“存储过程”?

  • 存储引擎:表的存储机制
  • 存储过程:多个sql语句封装之后的sql方法

SQL

DDL:数据定义语言,操作库

DML:数据操作语言,操作表,表数据CRUD

DQL:数据查询语言,查询表数据

DCL:数据控制语言,数据库用户和权限控制

SELECT语句的执行过程

select语句是用来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select 字段
from 表名称
where 条件
group by 字段
having 分组过滤
oder by 字段排序
limit 限制数量

select语句的执行过程怎样?

select的解析执行过程

from 表
where 条件 进行数据过滤 ----做完这一步,数据量\行数量变少了,数据是放在内存中
group by 分组字段 -----这一步,只是调整了数据的位置,数据量(行\列)都没有变化,数据是放在
内存中
having 分组过滤 ----执行完这一步,满足过滤条件的留下了,行的数量变少了,列的数量还是不变
量,数据是放在内存中
select 字段 -----执行完这一步,数据量行数量不变,列数量可能变少了
order by 字段排序 -----如果order by用的字段在select显示的字段里面,和不再里面,两种情
况。第一种情况,是很容易实现排序,第二种情况,因为select剩下字段里面没有orderby的字段,就需要
再次从磁盘上获取表的数据,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第2次读磁盘,还要再次执行sql语句前面的过滤条件,这个
时间就多消耗的,另外,我们还需要单独申请内存来临时存放这个字段的数据,这些临时数据又需要用到临时
表,多消耗了内存空间,所以,第2种情况,性能就非常差。这就是 回表查询、使用临时表。
limit 数量 -----执行这一步,如果只是简单的返回多少条数据量,这个很快,其他数据,又可以丢掉;
但如果,分页返回多少条数据量,这个时候,就可能很慢,分页越多,就会越慢。

通过这个解析过程就能明白,

  1. 1. 写sql语言的时候,order by后面的排序字段,用select显示中的字段
  2. 2. limit的时候,分页数量不要太大

一个完整的sql,要被执行,要经过哪些过程?

  • 1. 建立连接:数据库信息(数据库ip、端口、账户、密码、库名称)
  • 2. 编写脚本
  • 3. 执行脚本:二进制日志回放
  • 4. 磁盘操作

我们把四个过程分为:

  • 1. 连接层
    • 1. 与数据库建立连接通道
  • 2. 服务层:服务层提供一些接口,数据库的sql的驱动关键词,就可以认为是数据库的接口
    • 1. 用户权限判断
    • 2. 脚本检查
    • 3. 脚本解析
    • 4. 脚本优化
    • 5. 其他
  • 3. 引擎层:把sql进行转换,日志文件
    • 1. 数据库引擎进行脚本转换
    • 2. 引擎执行日志文件
  • 4. 存储层:磁盘操作
    • 1. 磁盘操作

磁盘

  • 机械硬盘
    • 光盘----可以反复擦写
    • 机械臂
    • 转子:现在的机械硬盘,转子的转速一般在7200r/m 14000r/m。 转速越高,从磁盘读数据 的速度,就会越快。但是因为是机械运动,不可能无限快,转速快,会发热。
  • 固态硬盘
  • 光盘:
    • 先理解为一张白纸
    • 光盘的格式化。先分区,然后格式化。
      • 硬盘做分区,是可以提升数据存取速度。
      • 做分区的时候,就会选择格式化。NTFS、ext4
        • 磁盘的格式化,可以提高磁盘利用率,获取数据的时候,速度也更快

扇区:磁盘上的一段弧形

块:相邻的多个扇区构成块。  操作系统与磁盘进行数据交换的单位。

页page:操作系统与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单位。一页是由多个块构成。

CPU的速度是最快的,内存的速度居中,磁盘的速度是最慢的。为了配合cpu的速度,需要缓存。

  • 缓存:
    • buff缓冲区:由磁盘虚拟出来的,加快从磁盘读数据的速度。
    • cache缓存:内存中一部分和cpu寄存器

用虚拟化参数都硬盘,都是机械硬盘,在linux中,标识机械硬盘 sd,后面跟一个字母,代表第几个硬盘 (sda第1块机械硬盘),再跟一个数字,数字代表硬盘的第几个分区(sda2第1个硬盘的第2个分区)  sdb2

fdsk -l 可以看硬盘的信息,但是fdisk命令,谨慎使用(有可能符导致磁盘格式化)。

RAID磁盘矩阵:做这个,也是为了提升磁盘的性能,也可以做磁盘数据的备份。 矩阵:就会要用到多个磁盘。

RAID0:数据分片存在2块磁盘,读写速度提升2倍,主要用于SWAP\TMP,但是数据不冗余,数据恢复难

RAID1:相同数据冗余存入2块磁盘,写速度不变,读速度提升2倍,数据冗余1份,主要用于数据备份, 但磁盘利用率低

RAID5:数据分片和校验码混合存储3份,读写速度提升2倍,主要在要求高速时用,可以用于数据还原 RAID10:2块磁盘1组先做RAID1,多组RAID1,再做RAID0。读写速度N倍 n为组数

读磁盘

dd  命令

命令: dd if=/dev/sda of=/dev/null bs=20MB count=100

if  输出文件 /dev/sda 读整个磁盘

of  输出文件 /dev/null  回收站,是一个伪设备,不会有磁盘的写操作

bs 每次操作文件的大小

count  执行次数

这个命令用来测试磁盘在只有读的时候,磁盘的性能。

vmstat 命令可以看到 buff 和 cache

vmstat 1

清空缓存: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清空缓存

执行之后,会buff清空,cache会变小。

dd if=/dev/sda of=/dev/null bs=20MB count=100

vmstat 1

一般情况下机械硬盘的读磁盘的速度,一般在小几百MB每秒。多次测试会有偏差。

写磁盘

先清空缓存: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vmstat 1

写磁盘: dd if=/dev/zero of=$PWD/outf bs=16MB count=100

buff没有变,cache是变大了。

vmstat 1

磁盘的写的速度,一般也是小几百MB每秒

同时读写磁盘

这些这些命令之前,都要去先清空缓存

dd if=/dev/sda of=$PWD/otf bs=14MB count=100  同时有读和写磁盘操作。

这个操作buff和cach都会增大,速度,也是在小几百MB每秒,一般还会比单独的读或写的速度要慢。

内存速度测试

dd if=/dev/zero of=/dev/null bs=15MB count=100 没有读和写磁盘  ---这些数据都在内存中交换,这个命令可以测试内存的速度。

执行这个命令,看到buff和cach基本没变,得到内存的速度大概是:小几十GB每秒

内存的速度,大概是磁盘速度的十几倍。

你项目中同时有读写操作,你可以用iostat这个命令,看读写速度和等待wait,看是否有磁盘瓶颈。

现在的数据库,因为要大量读磁盘操作,读速度跟不上行,就可能导致,获取数据的响应时间偏 长,导致性能偏低。

这其实就会被大多人理解为慢sql,慢查询。

一般数据库因为磁盘瓶颈,导致的性能问题,一般比较少的换磁盘,而是考虑优化数据库。

  • 22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性能测试数据库调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硬件调优:包括增加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资源,以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 2. SQL 语句优化:通过优化 SQL 语句,减少查询的时间,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具体的优化方法包括:使用索引、避免使用子查询和联合查询、避免全表扫描等。 3. 数据库参数调优:通过修改数据库的参数设置,提高数据库性能表现。具体的调优方法包括:修改缓存大小、调整连接数、优化 I/O 策略等。 4. 数据库结构优化:通过优化数据库的结构,提高数据库性能表现。具体的优化方法包括:拆分大表、分区表、数据压缩等。 5. 系统性能优化:通过优化操作系统的性能,提高数据库性能表现。具体的优化方法包括:优化文件系统、调整网络参数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性能测试数据库调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法,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优。 ### 回答2: 性能测试数据库的调优是为了提高数据库性能和响应速度,保证系统能够在高负载情况下正常工作。下面是调优性能测试数据库的一些常见步骤和方法: 1. 确定性能指标:首先需要明确性能测试的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数等。这些指标将有助于评估和优化数据库性能。 2. 建立基准:在进行任何调优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基准测试,记录数据库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性能水平。这样可以作为后续调优的对比基准。 3. 优化SQL查询:性能测试数据库的调优常常涉及对SQL查询的优化。可以通过优化查询语句、选择合适的索引、避免全表扫描等方式提高查询效率。 4. 调整数据库参数:各个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参数调整选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些参数来优化性能。例如,可以调整内存缓存区大小、并发连接数以及日志记录等参数。 5. 数据库分区和分片:如果数据量庞大,可以考虑使用数据库分区和分片技术来提高性能。分区可以根据数据范围或其他关键字段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表空间中,分片将数据水平分散到多个数据库实例中。 6. 优化数据库结构: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性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表的分解和合并,避免多余的关联和重复数据,以及合理地设计索引等。 7. 定期维护和监控:性能调优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定期维护和监控数据库性能。可以通过定期清理无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监控数据库性能指标等方式来保持数据库的良好状态。 总而言之,性能测试数据库的调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SQL查询优化、数据库参数调整、数据库结构优化和监控等。通过不断的优化和维护,可以提高数据库性能,确保系统在高压力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回答3: 性能测试是为了评估数据库在负载条件下的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它在生产环境中能够满足需求。在进行性能测试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据库进行调优。 首先,优化查询语句。查询语句是数据库性能的瓶颈之一,可以通过优化查询语句的编,减少数据访问的次数和数据量,减轻数据库的负载。例如,使用合适的索引、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连接和子查询,以及使用合理的查询条件等方法,都可以提高查询效率。 其次,通过调整数据库参数来优化性能数据库提供了各种参数用于配置其行为,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调整这些参数,以优化性能。例如,可以调整并发连接数、缓冲区大小、日志入频率等参数,以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然后,可以进行硬件优化。可以考虑增加硬件资源,例如数据库服务器的内存磁盘空间和CPU等,以提高数据库处理能力。此外,使用高性能硬盘或使用磁盘阵列等技术,还可以提高数据库读写性能。 最后,可以进行数据库架构的优化。数据库架构的设计对于性能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合理划分表和索引、分区和分表技术等来提高数据库性能。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数据库缓存技术,例如Redis或Memcached等,来减轻数据库的负载。 总之,性能测试数据库的调优需要综合考虑查询优化、参数优化、硬件优化和架构优化等方面,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数据库性能和稳定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