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TCP粘包和拆包

七、TCP粘包和拆包

1、什么是拆包和粘包

  • TCP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给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给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完整的数据包了,因为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

  • 由于TCP无消息保护边界,需要在接收端处理消息边界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粘包、拆包问题。

  • 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发送端每发送一次消息,就需要在消息的内容之前携带消息的长度,这样,接收方每次先接受消息的长度,再根据长度去读取该消息剩余的内容。如果socket中还有没有读取的内容,也只能放在下一次读取事件中进行。

2、拆包、粘包的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假设客户端同时发送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给服务端,由于服务端一次读取到字节数是不确定的,固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1.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两个独立的数据包,分别是D1和D2,没有粘包和拆包

  2. 服务端一次接受到了两个数据包,D1和D2粘合在一起,称之为TCP粘包

  3.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完整的D1包和D2包的部分内容,第二次读取到了D2包的剩余内容,这称之为TCP拆包

  4. 服务端分两次读取到了数据包,第一次读取到了D1包的部分内容D1_1,第二次读取到了D1包的剩余部分内容D1_2和完整的D2包。

3、解决方案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我们可以在数据包的前面加上一个固定字节数的数据长度,如加上一个 int(固定四个字节)类型的数据内容长度
  • 就算客户端同时发送两个数据包到服务端,当服务端接受时,也可以先读取四个字节的长度,然后根据长度获取消息的内容,这样就不会出现多读取或者少读取的情况了。

4、TCP粘包代码示例

​ 本实例主要演示出现拆包和粘包的场景。

客户端:

​ 我们将使用循环连续发送10个String类型的字符串。这里相当于发送了10次。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Activ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s Exception {
   
    //使用客户端发送10条数据,hello,server
    for (int i = 0; i < 10; i++) {
   
        String msg = "server" + i + "  ";
        System.out.println("发送消息 " + msg);
        ByteBuf byteBuf = Unpooled.copiedBuffer(msg, CharsetUtil.UTF_8);
        ctx.writeAndFlush(byteBuf);
    }
}

服务端:

​ 我们接受客户端发过来的字符串。

private int count = 0;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