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韵律的起源
对语言韵律的研究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韵律(Prosody)”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其字面意思是:能够配乐用来歌唱的歌词。
2.韵律的定义
从感知层面,语言韵律就是 音调 和 节奏 的变化所产生的感知模式。
3.韵律的感知特征(超音段特征Supra-segmental feature)
语音学:音高、音长、音强
音系学:轻重、长短、松紧
4.现代语言学对韵律的研究领域划分
-
语音学:从实际话语的观察出发,其最终目标是从观察到的语音事实中建立具有普遍性的模型。
语音学针对实际话语,其最终目标是从观察到的语音事实中建立具有普遍性的模型。实际话语的韵律特征不能仅仅依靠音素或音段层面来描述,例如,自然话语中音高变化的方式不是任意的,说话人用可感知的音调变化特征向听者传达信息。此外,音素或音节的时长变化也有一定的内在模式,它使人能够感知节奏变化特征。语音学层面的韵律研究还关注音量大小、发声类型、准确发音等的问题‚语音研究涉及到语音产生相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音系学:着重对某个现象进行抽象描述,同时从实际的话语研究中寻找证据。
生成音系学理论框架下的“韵律”是指在语言的抽象结构中音素层面之上的语音现象。例如不同韵律单位的层次结构或重音的位置模式等。
5.韵律在语音学下的研究划分
- 音高:可感知的音调或语调的组合特性
- 语速:可感知的节奏特性
6.韵律特征
Any non-segmental in phonology or phonetics,including:
这些特征主要需测量三个方面:
- timing(duration)
- pitch (F0)
- loudness(amplitude)
(1)Pauses:
定义不统一,比如多长时间算一个pauses。
测量duration:
(2)rate of speech
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计算的时候把静音停顿考虑进去,第二种去掉。然后计算如一秒内又多少个音节。
(3)Lexical prosody
一句普通话示例:
(4)Prosodic Rhythm:
syllable-timing:每个音节时长一样,如汉语
stress-timimg:重音+非重音音作为一个foot(和音系学的foot有区别),如英语
mora-timing:以莫拉为单位的,如日语
有些语言不属于以上三类,所以1980年,提出gradient feature,介于两者之间,不是极端absolute feature,从此开启了节奏的数学计算。
人们提出了一些参数,来度量rhythm
例如:Interval Measures
汉语的韵律特征
语言的韵律体系由音调和节奏组成,汉语普通话的韵律研究也相应地分为音调和节奏的两个部分。
通过统计观察可以发现, 一个发音自然、 完整的汉语语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句子的调型, 主要体现在句子的基频上, 即句子的音高曲线;
二是韵律短语和韵律词在句子中的具体位置, 因为它们反映了整个句子的韵律特征属性变化;
三是句子的重音和停顿位置, 重音能凸显和强调整个句子的语义中心,停顿反映了句子的韵律节奏;
音调特征
汉语的音调,又包括声调和语调,声调又有“字调”与“句调”的不同。声调是字词结构的一部分, 是对字词音高的调节, 而语调是句子结构的一部分, 是对字和词音高的再调节。赵元任用大波浪和小波浪来形象地比喻汉语中的语调和声调, “大浪在那儿起伏, 每一个浪上头仍旧可以有小波儿”。所以字的声调是叠加在语调上, 二者可以并存。
声调:
音节的声调对汉语普通话的整个韵律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语有4个基本声调,它们以不同形式的音高曲线来区别音节的意义和用法。例如,音节/ma/有4个不同的声调,用五度制表示分别为55,35,213,51。每个声调对应不同的汉字,“妈”、“麻”、“马”、“骂”。因为汉语的声调主要用不同的曲拱模式来区别意义,所以一般将这类型的声调称为曲拱声调。
语调:
主要观察语音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等超音段特征的变化。但是汉语与英语等其他语言的韵律研究不同。汉语的音高曲线不仅表示音节声调,还包含语调信息。关于音高曲线上音节声调和语调各自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研究者之间多有不同的看法。
尽管对声调和语调的阶层关系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目前汉语的语调研究以声调音域概念的理论为基础,认为声调音域的上下线控制声调的变化范围,语调则通过这些声调音域的高低宽窄来实现。
节奏特征
汉语的节奏或节律特征是汉语韵律的重要部分,特别是韵律单位的切分和层级构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从音系学角度:
汉语节奏单位由音步(基本单位)、复二步、停延段和语调段等层级组成,其中音步由一到三个正常音节组成,有时一两个轻声音节可以包括在内。汉语最常见的音步是双音节音步。
从语音学角度
有关语言的节奏或节律的主要声学相关物是音段和停顿的时长。因此多数的语音学研究把焦点放在语音的时长模式上,主要探讨韵律单位边界上的音节时长表现和无声停顿段的时长表现等。
总结
目前大部分的韵律研究集中于两个声学相关项一一基频和时长,这是因为这些声学相关项一般被认为是人对韵律感知最重要的声学相关物。
韵律的语音学理论
“声源一滤波器理论”认为:语音产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声源和滤波器。其中,声源主要是指声带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门信号,从声门出来的声源信号经过声门上部“滤波器”的共鸣作用一一就是口腔里舌头和嘴唇的位置或形状以及鼻腔的调节才成为我们听到的语音信号。
假设:声源和滤波器是相互独立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共鸣过程对声源影响不大。
生理角度:
- 声源:发声
- 滤波:发音、调音(声道共鸣的调节)
所以,语言韵律的主要特征取决于语音产生的声源部分。
音高:主要取决于声带的振动速度
音长:主要取决于声带振动的持续时间
音强:声门下压力的大小
韵律的表现形式:基频
基频曲线不仅携带了声调信息, 而且还携带了语调信息。
关于基频曲线生成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 基频的分析和描述(韵律标注以及韵律层级结构分析)
- 基频曲线的建模和预测(利用韵律特征参数, 通过数学模型生成基频曲线, 或者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