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流音变、连续变调、协同发音、音位变体

语流音变、连续变调、协同发音、音位变体

从语音学、语言学、音系学等角度分析普通话的声调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语流音变、连续变调、协同发音、音位变体等名字,这些专业名词的含义都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深入理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对于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音学研究都非常重要。
(本文会继续补充更新。)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Phonological processes in connected speech)是指在连续的自然语言中,音素可能因为发音的便利性、流畅性或其他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系统性变化。语流音变不仅限于声调的变化,它涉及到所有音素的变化,包括元音、辅音、声调等,以及音节的合并、省略等。

语流音变可能包括协同发音,但也包括其他类型的音变,如异化(Dissimilation)、省略(Deletion)、插入(Insertion)、同化(Assimilation)、元音和谐(Vowel Harmony)等。

============================================
[1]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43-50+61.
汉语方言的变调、变声、变韵以及轻声、儿化、小称音变等现象,可统称为“语流音变”。更具体地说,语流音变是单字音在多音连读时所发生的变化。现代汉语方言中,语流音变的种类有多有少,音变的规律也各不相同。

[2]苏敏,刘思思,孙浩蒸.汉语普通话语流音变类型的声学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02):40-44.
罗常培在研究语流音变时提出“一个语音和其他语音组成一串连续的音就难免互相影响, 于是就产生了语音的变化, 这叫语流音变”[1].语流音变从总体上可分为共时变化和历时变化.共时变化就是指在连续发音时语音环境的影响使音位发生不同的变化.历时音变则是指不同时期语音的变化[2].理论语言学将语流音变现象进行归纳后可以分为:同化、异化、弱化、脱落[3].在自然状态下语流音变不易被感知, 导致了语流音变在分类上模糊不清.

============================================

连续变调

连续变调(Tone Sandhi)特指在某些语言中,尤其是声调语言,声调在连续发音时根据特定的规则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通常是为了保持语言的流畅性或符合特定的语音规律。
连续变调主要关注的是声调的变化,它可能涉及到声调的升高、降低、合并或分裂等。

在中文中,连续变调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普通话和一些方言中。例如,在普通话中,当两个第三声(上声)的音节连续出现时,第一个音节可能会变调为第二声(阳平),以避免发音上的困难和增加语言的流畅性,如“你好”中的“你”(nǐ)在语流中可能会变调为ní。

============================================
[1]邓园,冯丽萍,彭聃龄.不同语境下汉语三声连续变调发生规律初探[J].心理学报,2003,(06):719-725.

变调研究是一个内涵宽泛的领域,包括方言中的变调问题(dialect sandhi)、变调中的张力改变(allotonic viariations)、语调效应(intonational effect)等等[4]。在汉语普通话(Standard Chinese)中有一个特别的变调现象就是三声连续变调(third tone sandhi)**。当一个三声后面跟另一个三声的时候,第一个三声变为二声。例如,念“雨水”/yu3 shui3/的时候,听起来就像在念“鱼水”/yu2 shui3/。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三声被定义为“深层声调”(the underlying tone),而由变调获得的“二声”(derived tone 2)被称作该三声的“表层声调”(the surface tone)。
在连续变调环境下,第一个三声的变调是由于受到了后续声调的约束。可以假设,在变调情况下第一个词素的语音信号激活并保留了多种选择以便由后续的语境信息进行确认。因此,连续变调这个特例有助于研究知觉层次信息激活语义层次信息的即时性,以及语音语义转换时间序列等问题[1]。具体地说,需要探讨的问题有:在连续变调中是深层还是表层声调激活语义,表层声调对语义的获得是促进还是抑制,深层声调和表层声调又有怎样的交递过程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为汉语加工过程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有助于口语识别理论、心理词汇识别理论的发展。

==============================================

协同发音

协同发音(Assimilation)是一种特定的语流音变现象,是指在连续发音时,一个音素为了与相邻音素更好地配合,而在发音方式、发音位置或发音特征上的变化,变得更接近相邻的或附近的音段。它是音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减少发音的难度或增加语音的流畅性。
其中后音段对前音段的影响则称为逆向协同发音,而前音段对后音段的影响称为顺向协同发音。

==============================================
[1]赵彩秀.浅谈协同发音和同化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5,(A5):69-70.
那么什么是协同发音现象呢? 鲍怀翅认为协同发音是指在语流中, 音段并非静止的、分离的, 发音会相互影响, 从而产生变化。 从生理上说, 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会不断运动, 相邻音段的发音姿态相互叠加, 以至于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 声道形状 (特别是舌头) 总是受到前后音段的影响。 陈肖霞对协同发音的界定为:在发声时, 音位在语流中受前后音的影响而使两个以上的发音特征同时或几乎同时出现。

==============================================

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Phonetic Variants)是指在特定语境下,一个音位(Phoneme)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发音形式,但这些发音形式在语言的音系中被视为等效的,不会导致意义的变化。

音位变体可以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的变化,它们是音位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
[1]史国东.论音位和普通话音位系统[J].巢湖学院学报,2002,(02):84-86+92.
第一,音位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
第二,音位是具有辨别意义功能的语音单位。
第三,音位还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普通话共有四个调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它们的变体情况大致如下:

/阴平/:[55]

/阳平/:[35]

/上声/:[214]处在停顿前。

[34]处在上声前。

[21]处在非上声前。

/去声/:[51]处在停顿、非去声前。

[53]处在去声前。

轻声不是独立的调位。因为它是语音弱化后产生的音变现象,由阴、阳、上、去四声派生而来,都有其本调。所以,音位处理时,最好还是将它归为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重位,放入重音系统中研究为好。

==============================================

区别与联系

区别:

  • 语流音变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协同发音、连续变调等在内的所有音素变化。
  • 连续变调是语流音变中的一种特定现象,专注于声调的变化。
  • 协同发音是音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涉及到发音方式或发音位置的调整。
  • 音位变体强调的是音位在不同语境下的发音多样性,这些变化虽然不同,但在交流中被认为是等效的。

联系:
它们都是描述汉语普通话中音素在连续发音时可能发生的变化,是语言自然流畅表达的一部分。

  • 15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