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CS224n NLP课程【十五】——共指解析 指代消解

Coreference Resolution

指代消解是什么?

找出文本中名词短语所指代的真实世界中的事物。比如:

 不只是代词能够指代其他事物,所有格和其他名词性短语也可以。甚至还存在大量嵌套的指代:

 应用:

  • 全文理解:完整的文章中有大量的指代
  • 机器翻译:土耳其语不区分男他和女她,翻译到英文的时候必须做指代消解;当然了,当前工业线上的MT系统大多做不了
  • 文本摘要:使用代词会使行文更加自然
  • 信息提取和QA系统:比如搜索“谁娶了Claudia Ross”,出来“He married Claudia Ross in 1971”,则系统必须消解“He”是谁。

评估Conference Evaluation

指代消解的结果很像聚类,所以一些聚类的评测手段可以借用:

 利用准确率和召回率 来进行评估

当然实际中问题可能更复杂一些,有多个类别,而且gold cluster如何与produced cluster二分图匹配也是个NP问题(实际应用中有一些贪婪的算法效果也还不错)。

代指的类型:

这个分类是语言学家定的,在NLP领域没见到过,顶多见到“回指”和“共指”。

 不是所有的nlp都在指代

绿色NP“指代”全集或空集,描述的是一种普遍规律。红色等价于绿色,所以也不是在做指代。

Coreference 、anaphors、cataphors

NLP领域关注的其实只有上述3种指代类型的前2种,中文应当译作“共指”和“回指”,最后一种是“回指”的反义词:

 上图中,一般视作“共指”处理。

那为什么回指不视作共指处理呢?因为两者在许多时候并不等效:

 在NLP领域,也很少研究这种bridging anaphora,后一个“票”视作另一种实体的指代,并不学习其与“演唱会”的关系。

共指与回指:

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回指中,后一个实体指代前一个实体,但两者并非指代真实世界中同一个事物。那是不是应该区别对待它们呢?事实上,实际应用的系统几乎无法区分它们。

指代消解的方法:

传统代词消解方法: Hobbs naive algorithm

这是Hobbs手工写的规则集,在句法树上运作。有两页的规则,类似地摊杂志上的心理算命:“如果……那么跳转第几步……否则……”该算法根据英文语言上的直觉编写,可以拿到80%的准确率,有时候也作为其他机器学习分类器的特征之一使用。

 基于知识库的指代消解

Winograd和其他旧派AI学者认为,要做指代消解,必须有一个外部的知识库。比如:

 根据常识,害怕暴力的更可能是女性,所以上述两个they的指代各不相同。这种“知识库”可能帮助系统消歧。 Winograd等人的“知识库”连Hobbs的基线算法都没有达到。

几种指代消解模型

Mention Pair models:将所有的指代词(短语)与所有被指代的词(短语)视作一系列pair,对每个pair二分类决策成立与否。

Mention ranking models:显式地将mention作为query,对所有candidate做rank

Entity-Mention models:一种更优雅的模型,找出所有的entity及其对话上下文。根据对话上下文聚类,在同一个类中的mention消解为同一个entity。但这种方法其实也用得不多。

监督Mention-Pair Model

 这种模型用得最多,每个mention与之前的mention做二分类决策,当然如何识别mention是另外一个问题。

指代消解可用特征:

大量语言学特征,人肉特征工程可用:

 神经网络指代消解模型

虽然直觉上,联合学习所有mention之间的指代关系肯定比单个二分类要好,global比local肯定要好。但实际上没有试验数据能够支撑这一点,所以虽然有global RNN等更强大的模型,效果最好的依然是mention-pair或mention-ranking模型。

首先找到所有的mention:

这些mention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模型并不知道。模型如果混淆了这两个类别,则是一个差劲的模型。然后为每个mention与之前的mention建立pair,让模型打分:

 

 这里的NEW表示my是一个独立的mention,不与构成共指或回指。最终得到:这里不同的聚类之间没有指代关系。

 神经Mention-Pair Model 网络架构

简单的前馈网络,输入是一些词嵌入与少量人工特征。

特征:虽然免不了一些手工特征,但数量已经降到非常少了。

训练:这个模型的架构稀松平常,重点在于训练方法。我们不是简单地认为所有决策都是同等重要,而是认为有些决策很重大不能失误,而另一些决策无关紧要。比如:

 第一个错误联通了连个不相干的entity聚类,所以是致命的。而第二个错误中,蓝色it其实是孤立的、不指代任何事物,所以无关紧要。

这种决策重要性的不同带来了强化学习的舞台。

强化学习来rescue

有一些旧的工作尝试启发式地分配不同的决策以不同的权重,但做这件事的最佳方案是RL。虽然没有巨大的进步,但的确有一些效果提升。RL以是否能得到较好的cluster为最终目标,据此评价每个独立决策。

错误类型:之前的工作部分可以复用:

 其中,第三种错误是最坏的

训练时为不同的错误分配不同的惩罚系数,以最大间隔损失函数乘上惩罚系数作为最终的损失函数。

这些惩罚系数需要人工指定,也未必与badness直接相关,所以Kevin等人想到用RL来代替它。

强化学习:将每个mention-pair视作一个action,在action序列上建模:

 激励函数利用B3来设计:

 训练:

一共探索出了两种算法:

1.REINFORCE 算法 将mention-pair模型的打分softmax成概率,最大化决策序列的奖励期望。

由于决策序列有指数级种,所以会用到一些采样算法。但该算法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有决策序列的奖励期望是提高了,但我们真正想要的是让得分最高的那一个决策序列的分值尽量高。

2.Reward-Rescaling算法 不再人工指定惩罚系数:

 而是用当前决策序列下,改动某一个决策所带来的奖励的下降来作为惩罚系数。比如黄金序列的奖励是100:

 改动一个决策,得到奖励的减少量:

 在此基础上再改动一个,得到:

 总之利用regret值作为损失函数的缩放因子。

结果:

 神经网络(2016)比非神经网络要多1个百分点,RL再带来零点几个百分点。

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捕捉一些语义近似而用词不同的指代(比较常见):

 而RL实际上犯了更多的错误,但它擅长不犯致命错误:

 Reward-Based Costs 优点:

事实上,RL得到的cost反映出其方差是非常大的。启发式cost往往选取密度最大的那个值,但不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而且所有mention的分布并不一定代表某种mention的cost分布:

 重视这种灵活性,让RL少犯了特定类别的错误: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