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初始化(下):从_start到第一个进程

1.写在前面

本篇博客参考《操作系统实战 45 讲》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 Linux 的初始化流程,为你讲解如何解压内核,然后讲解 Linux 内核第一个 C 函数。最后,我们会用 Linux 的第一个用户进程的建立来收尾。

如果用你上手去玩一款新游戏做类比的话,那么上节课只是新手教程,而这节课就是更深入的实战了。后面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像是我们前面讲过的 CPU 工作模式、MMU 页表等等基础知识,这节课都会得到运用。

2.解压后内核初始化

下面,我们先从 setup.bin 文件的入口 _start 开始,了解启动信息结构,接着由 16 位main 函数切换 CPU 到保护模式,然后跳入 vmlinux.bin 文件中的 startup_32 函数重新加载段描述符。

如果是 64 位的系统,就要进入 startup_64 函数,切换到 CPU 到长模式,最后调用extract_kernel 函数解压 Linux 内核,并进入内核的 startup_64 函数,由此 Linux 内核开始运行。

3.为何要从 _start 开始

通过上节课对 vmlinuz 文件结构的研究,我们已经搞清楚了其中的 vmlinux.bin 是如何产生的,它是由 linux/arch/x86/boot/compressed 目录下的一些目标文件,以及 piggy.S包含的一个 vmlinux.bin.gz 的压缩文件一起生成的。

vmlinux.bin.gz 文件则是由编译的 Linux 内核所生成的 elf 格式的 vmlinux 文件,去掉了文件的符号信息和重定位信息后,压缩得到的。

CPU 是无法识别压缩文件中的指令直接运行的,必须先进行解压后,然后解析 elf 格式的文件,把其中的指令段和数据段加载到指定的内存空间中,才能由 CPU 执行。

这就需要用到前面的 setup.bin 文件了,_start 正是 setup.bin 文件的入口,在 head.S 文件中定义,代码如下。

#linux/arch/x86/boot/head.S
.code16
.section ".bstext", "ax"
.global bootsect_start
bootsect_start:
ljmp $BOOTSEG, $start2
start2:
#……
#这里的512字段bootsector对于硬盘启动是用不到的
#……
.globl _start
_start:
.byte 0xeb # short (2-byte) jump
.byte start_of_setup-1f #这指令是用.byte定义出来的,跳转start_of_setup-1f
#……
#这里是一个庞大的数据结构,没展示出来,与linux/arch/x86/include/uapi/asm/bootparam.h文件中的struct setup_header一一对应。这个数据结构定义了启动时所需的默认参数
#……
start_of_setup:
movw %ds, %ax
movw %ax, %es #ds = es
cld #主要指定si、di寄存器的自增方向,即si++ di++
movw %ss, %dx
cmpw %ax, %dx # ds 是否等于 ss
movw %sp, %dx
je 2f
# 如果ss为空则建立新栈
movw $_end, %dx
testb $CAN_USE_HEAP, loadflags
jz 1f
movw heap_end_ptr, %dx
1: addw $STACK_SIZE, %dx
jnc 2f
xorw %dx, %dx
2:
andw $~3, %dx
jnz 3f
movw $0xfffc, %dx
3: movw %ax, %ss
movzwl %dx, %esp
sti # 栈已经初始化好,开中断
pushw %ds
pushw $6f
lretw # cs=ds ip=6:跳转到标号6处
6:
cmpl $0x5a5aaa55, setup_sig #检查setup标记
jne setup_bad
movw $__bss_start, %di
movw $_end+3, %cx
xorl %eax, %eax
subw %di, %cx
shrw $2, %cx
rep; stosl #清空setup程序的bss段
calll main #调用C语言main函数

4.setup_header 结构

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下 setup_header 结构,这对我们后面的流程很关键。它定义在linux/arch/x86/include/uapi/asm/bootparam.h 文件中,如下所示

struct setup_header {
	__u8 setup_sects; //setup大小
	__u16 root_flags; //根标志
	__u32 syssize; //系统文件大小
  __u16 ram_size; //内存大小
	__u16 vid_mode;
	__u16 root_dev; //根设备号
	__u16 boot_flag; //引导标志
	//……
	__u32 realmode_swtch; //切换回实模式的函数地址
	__u16 start_sys_seg;
	__u16 kernel_version; //内核版本
	__u8 type_of_loader; //引导器类型 我们这里是GRUB
	__u8 loadflags; //加载内核的标志
	__u16 setup_move_size; //移动setup的大小
	__u32 code32_start; //将要跳转到32位模式下的地址
	__u32 ramdisk_image; //初始化内存盘映像地址,里面有内核驱动模块
	__u32 ramdisk_size; //初始化内存盘映像大小
	//……
} __attribute__((packed));

前面提到过,硬盘中 MBR 是由 GRUB 写入的 boot.img,因此这里的linux/arch/x86/boot/head.S 中的 bootsector 对于硬盘启动是无用的。

GRUB 将 vmlinuzsetup.bin 部分读到内存地址 0x90000 处,然后跳转到 0x90200 开始执行,恰好跳过了前面 512 字节的 bootsector,从 _start 开始。

5.16 位的 main 函数

我们通常用 C 编译器编译的代码,是 32 位保护模式下的或者是 64 位长模式的,却很少编译成 16 位实模式下的,其实 setup.bin 大部分代码都是 16 位实模式下的。

从前面的代码里,我们能够看到在 linux/arch/x86/boot/head.S 中调用了 main 函数,该函数在 linux/arch/x86/boot/main.c 文件中,代码如下

//定义boot_params变量
struct boot_params boot_params __attribute__((aligned(16)));
char *HEAP = _end;
char *heap_end = _end;
//……
void main(void){
  //把先前setup_header结构复制到boot_params结构中的hdr变量中,在linux/arch/x86/include/uapi/asm/bootparam.h文件中你会发现boot_params结构中的hdr的类型正是setup_header结构  
  copy_boot_params();
  //初始化早期引导所用的console
  console_init();
  //初始化堆
  init_heap();
  //检查CPU是否支持运行Linux
  if (validate_cpu()) {
    puts("Unable to boot - please use a kernel appropriate " "for your CPU.\n");
    die();
  }
  //告诉BIOS我们打算在什么CPU模式下运行它
  set_bios_mode();
  //查看物理内存空间布局
  detect_memory();
  //初始化键盘
  keyboard_init();
  //查询Intel的(IST)信息。
  query_ist();
  /*查询APM BIOS电源管理信息。*/
  #if defined(CONFIG_APM) || defined(CONFIG_APM_MODULE)
  query_apm_bios();
  #endif
  //查询EDD BIOS扩展数据区域的信息
  #if defined(CONFIG_EDD) || defined(CONFIG_EDD_MODULE)
  query_edd();
  #endif
  //设置显卡的图形模式
  set_video();
  //进入CPU保护模式,不会返回了
  go_to_protected_mode();
}

上面这些函数都在 linux/arch/x86/boot/ 目录对应的文件中,都是调用 BIOS 中断完成的,具体细节,你可以自行查看。

我这里列出的代码只是帮助你理清流程,我们继续看看 go_to_protected_mode() 函数,在 linux/arch/x86/boot/pm.c 中,代码如下。

//linux/arch/x86/boot/pm.c
void go_to_protected_mode(void){
  //安装切换实模式的函数
  realmode_switch_hook();
  //开启a20地址线,是为了能访问1MB以上的内存空间
  if (enable_a20()) {
    puts("A20 gate not responding, unable to boot...\n");
    die();
  }
  //重置协处理器,早期x86上的浮点运算单元是以协处理器的方式存在的
  reset_coprocessor();
  //屏蔽8259所示的中断源
  mask_all_interrupts();
  //安装中断描述符表和全局描述符表,
  setup_idt();
  setup_gdt();
  //保护模式下长跳转到boot_params.hdr.code32_start
  protected_mode_jump(boot_params.hdr.code32_start,                (u32)&boot_params + (ds() << 4));
}

protected_mode_jump 是个汇编函数,在 linux/arch/x86/boot/pmjump.S 文件中。代码逻辑和我们前面学到的保护模式切换是一样的。只是多了处理参数的逻辑,即跳转到 boot_params.hdr.code32_start 中的地址。

这个地址在 linux/arch/x86/boot/head.S 文件中设为 0x100000,如下所示。

code32_start:
long 0x100000

需要注意的是,GRUB 会把 vmlinuz 中的 vmlinux.bin 部分,放在 1MB 开始的内存空间中。通过这一跳转,正式进入 vmlinux.bin 中。

6.startup_32 函数

startup_32 中需要重新加载段描述符,之后计算 vmlinux.bin 文件的编译生成的地址和实际加载地址的偏移,然后重新设置内核栈,检测 CPU 是否支持长模式,接着再次计算vmlinux.bin 加载地址的偏移,来确定对其中 vmlinux.bin.gz 解压缩的地址。

如果 CPU 支持长模式的话,就要设置 64 位的全局描述表,开启 CPU 的 PAE 物理地址扩展特性。再设置最初的 MMU 页表,最后开启分页并进入长模式,跳转到 startup_64,代码如下。

.code32
SYM_FUNC_START(startup_32)
cld
cli
leal (BP_scratch+4)(%esi), %esp
call 1f
1: popl %ebp
subl $ rva(1b), %ebp
#重新加载全局段描述符表
leal rva(gdt)(%ebp), %eax
movl %eax, 2(%eax)
lgdt (%eax)
#……篇幅所限未全部展示代码
#重新设置栈
leal rva(boot_stack_end)(%ebp), %esp
#检测CPU是否支持长模式
call verify_cpu
testl %eax, %eax
jnz .Lno_longmode
#……计算偏移的代码略过
#开启PAE
movl %cr4, %eax
orl $X86_CR4_PAE, %eax
movl %eax, %cr4
#……建立MMU页表的代码略过
#开启长模式
movl $MSR_EFER, %ecx
rdmsr
btsl $_EFER_LME, %eax
#获取startup_64的地址
leal rva(startup_64)(%ebp), %eax
#……篇幅所限未全部展示代码
#内核代码段描述符索和startup_64的地址引压入栈
pushl $__KERNEL_CS
pushl %eax
#开启分页和保护模式
movl $(X86_CR0_PG | X86_CR0_PE), %eax
movl %eax, %cr0
#弹出刚刚栈中压入的内核代码段描述符和startup_64的地址到CS和RIP中,实现跳转,真正进入长模式。
lret
SYM_FUNC_END(startup_32)

7.startup_64 函数

现在,我们终于开启了 CPU 长模式,从 startup_64 开始真正进入了 64 位的时代,可喜可贺。

startup_64 函数同样也是在 linux/arch/x86/boot/compressed/head64.S 文件中定义的。

startup_64 函数中,初始化长模式下数据段寄存器,确定最终解压缩地址,然后拷贝压缩vmlinux.bin 到该地址,跳转到 decompress_kernel 地址处,开始解压 vmlinux.bin.gz,代码如下。

.code64
.org 0x200
SYM_CODE_START(startup_64)
cld
cli
#初始化长模式下数据段寄存器
xorl %eax, %eax
movl %eax, %ds
movl %eax, %es
movl %eax, %ss
movl %eax, %fs
movl %eax, %gs
#……重新确定内核映像加载地址的代码略过
#重新初始化64位长模式下的栈
leaq rva(boot_stack_end)(%rbx), %rsp
#……建立最新5级MMU页表的代码略过
#确定最终解压缩地址,然后拷贝压缩vmlinux.bin到该地址
pushq %rsi
leaq (_bss-8)(%rip), %rsi
leaq rva(_bss-8)(%rbx), %rdi
movl $(_bss - startup_32), %ecx
shrl $3, %ecx
std
rep movsq
cld
popq %rsi
#跳转到重定位的Lrelocated处
leaq rva(.Lrelocated)(%rbx), %rax
jmp *%rax
SYM_CODE_END(startup_64)
.text
SYM_FUNC_START_LOCAL_NOALIGN(.Lrelocated)
#清理程序文件中需要的BSS段
xorl %eax, %eax
leaq _bss(%rip), %rdi
leaq _ebss(%rip), %rcx
subq %rdi, %rcx
shrq $3, %rcx
rep stosq
#……省略无关代码
pushq %rsi
movq %rsi, %rdi
leaq boot_heap(%rip), %rsi
#准备参数:被解压数据的开始地址
leaq input_data(%rip), %rdx
#准备参数:被解压数据的长度
movl input_len(%rip), %ecx
#准备参数:解压数据后的开始地址
movq %rbp,%r8
#准备参数:解压数据后的长度
movl output_len(%rip), %r9d
#调用解压函数解压vmlinux.bin.gz,返回入口地址
call extract_kernel
popq %rsi
#跳转到内核入口地址
jmp *%rax
SYM FUNC END(.Lrelocated)

上述代码中最后到了 extract_kernel 函数,它就是解压内核的函数,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它。

8.extract_kernel 函数

startup_32 函数到 startup_64 函数,其间经过了保护模式、长模式,最终到达了extract_kernel 函数,extract_kernel 函数根据 piggy.o 中的信息从 vmlinux.bin.gz 中解压出 vmlinux

根据前面的知识点,我们知道 vmlinux 正是编译出 Linux 内核 elf 格式的文件,只不过它被去掉了符号信息。所以,extract_kernel 函数不仅仅是解压,还需要解析 elf 格式。

extract_kernel 函数是在 linux/arch/x86/boot/compressed/misc.c 文件中定义的。

asmlinkage __visible void *extract_kernel(
void *rmode, memptr heap,
unsigned char *input_data,
unsigned long input_len,
unsigned char *output,
unsigned long output_len
){
const unsigned long kernel_total_size = VO__end - VO__text;
unsigned long virt_addr = LOAD_PHYSICAL_ADDR;
unsigned long needed_size;
//省略了无关性代码
debug_putstr("\nDecompressing Linux... ");
//调用具体的解压缩算法解压
__decompress(input_data, input_len, NULL, NULL, output, output_len,NULL,error);
//解压出的vmlinux是elf格式,所以要解析出里面的指令数据段和常规数据段
//返回vmlinux的入口点即Linux内核程序的开始地址
parse_elf(output);
handle_relocations(output, output_len, virt_addr); debug_putstr("done.\nBooting the kernel.\n");
return output;
}

正如上面代码所示,extract_kernel 函数调用 __decompress 函数,对 vmlinux.bin.gz 使用特定的解压算法进行解压。解压算法是编译内核的配置选项决定的。

但是,__decompress 函数解压出来的是 vmlinux 文件是 elf 格式的,所以还要调用parse_elf 函数进一步解析 elf 格式,把 vmlinux 中的指令段、数据段、BSS 段,根据 elf中信息和要求放入特定的内存空间,返回指令段的入口地址。

请你注意,在 Lrelocated 函数的最后一条指令:jmp *rax,其中的 rax 中就是保存的extract_kernel 函数返回的入口点,就是从这里开始进入了 Linux 内核。

9.Linux 内核的 startup_64

这里我提醒你留意,此时的 startup_64 函数并不是之前的 startup_64 函数,也不参与前面的链接工作。

这个 startup_64 函数定义在 linux/arch/x86/kernel/head_64.S 文件中,它是内核的入口函数,如下所示。

#linux/arch/x86/kernel/head_64.S
.code64
SYM_CODE_START_NOALIGN(startup_64)
#切换栈
leaq (__end_init_task - SIZEOF_PTREGS)(%rip), %rsp
#跳转到.Lon_kernel_cs:
pushq $__KERNEL_CS
leaq .Lon_kernel_cs(%rip), %rax
pushq %rax
lretq
.Lon_kernel_cs:
#对于第一个CPU,则会跳转secondary_startup_64函数中1标号处
jmp 1f
SYM_CODE_END(startup_64)

上述代码中省略了和流程无关的代码,对于 SMP 系统加电之后,总线仲裁机制会选出多个CPU 中的一个 CPU,称为 BSP,也叫第一个 CPU。它负责让 BSP CPU 先启动,其它CPU 则等待 BSP CPU 的唤醒。

这里我来分情况给你说说。对于第一个启动的 CPU,会跳转 secondary_startup_64 函数中 1 标号处,对于其它被唤醒的 CPU 则会直接执行 secondary_startup_64 函数。

接下来,我给你快速过一遍 secondary_startup_64 函数,后面的代码我省略了这个函数对更多 CPU 特性(设置 GDT、IDT,处理了 MMU 页表等)的检查,因为这些工作我们早已很熟悉了,代码如下所示。

SYM_CODE_START(secondary_startup_64)
#省略了大量无关性代码
1:
movl $(X86_CR4_PAE | X86_CR4_PGE), %ecx
#ifdef CONFIG_X86_5LEVEL
testl $1, __pgtable_l5_enabled(%rip)
jz 1f
orl $X86_CR4_LA57, %ecx
1:
#endif
#省略了大量无关性代码
.Ljump_to_C_code:
pushq $.Lafter_lret
xorl %ebp, %ebp
#获取x86_64_start_kernel函数地址赋给rax
movq initial_code(%rip), %rax
pushq $__KERNEL_CS
#将x86_64_start_kernel函数地址压入栈中
pushq %rax
#弹出__KERNEL_CS 和x86_64_start_kernel函数地址到CS:RIP完成调用
lretq
.Lafter_lret:
SYM_CODE_END(secondary_startup_64)
#保存了x86_64_start_kernel函数地址
SYM_DATA(initial_code, .quad x86_64_start_kernel)

secondary_startup_64 函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最后就会调用 x86_64_start_kernel 函数,看它的名字好像是内核的开始函数,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才知道。

10.Linux 内核的第一个 C 函数

若不是经历了前面的分析讲解。要是我问你 Linux 内核的第一个 C 函数是什么,你可能无从说起,就算一通百度之后,仍然无法确定。

但是,只要我们跟着代码的执行流程,就会发现在 secondary_startup_64 函数的最后,调用的 x86_64_start_kernel 函数是用 C 语言写的,那么它一定就是 Linux 内核的第一个 C 函数。它在 linux/arch/x86/kernel/head64.c 文件中被定义,这个文件名你甚至都能猜出来,如下所示。

asmlinkage __visible void __init x86_64_start_kernel(char * real_mode_data){
  //重新设置早期页表
  reset_early_page_tables();
  //清理BSS段
  clear_bss();
  //清理之前的顶层页目录
  clear_page(init_top_pgt);
  //复制引导信息
  copy_bootdata(__va(real_mode_data));
  //加载BSP CPU的微码
  load_ucode_bsp();
  //让顶层页目录指向重新设置早期页表
  init_top_pgt[511] = early_top_pgt[511];
  x86_64_start_reservations(real_mode_data);
}
void __init x86_64_start_reservations(char *real_mode_data){
  //略过无关的代码
  start_kernel();
}

x86_64_start_kernel 函数中又一次处理了页表,处理页表就是处理 Linux 内核虚拟地址空间,Linux 虚拟地址空间是一步步完善的。

然后,x86_64_start_kernel 函数复制了引导信息,即 struct boot_params 结构体。最后调用了 x86_64_start_reservations 函数,其中处理了平台固件相关的东西,就是调用了大名鼎鼎的 start_kernel 函数。

11.有名的 start_kernel 函数

start_kernel 函数之所以有名,这是因为在互联网上,在各大 Linux 名著之中,都会大量宣传它 Linux 内核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其名字表达的含意,这是内核的开始。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一路走来,发现 start_kernel 函数之前有大量的代码执行,那这些代码算不算内核的开始呢?当然也可以说那就是内核的开始,也可以说是前期工作。

其实,start_kernel 函数中调用了大量 Linux 内核功能的初始化函数,它定义在/linux/init/main.c 文件中。

void start_kernel(void){
  char *command_line;
  char *after_dashes;
  //CPU组早期初始化
  cgroup_init_early();
  //关中断
  local_irq_disable();
  //ARCH层初始化
  setup_arch(&command_line);
  //日志初始化
  setup_log_buf(0);
  sort_main_extable();
  //陷阱门初始化
  trap_init();
  //内存初始化
  mm_init();
  ftrace_init();
  //调度器初始化
  sched_init();
  //工作队列初始化
  workqueue_init_early();
  //RCU锁初始化
  rcu_init();
  //IRQ 中断请求初始化
  early_irq_init();
  init_IRQ();
  tick_init();
  rcu_init_nohz();
  //定时器初始化
  init_timers();
  hrtimers_init();
  //软中断初始化
  softirq_init();
  timekeeping_init();
  mem_encrypt_init();
  //每个cpu页面集初始化
  setup_per_cpu_pageset();
  //fork初始化建立进程的
  fork_init();
  proc_caches_init();
  uts_ns_init();
  //内核缓冲区初始化
  buffer_init();
  key_init();
  //安全相关的初始化
  security_init();
  //VFS数据结构内存池初始化
  vfs_caches_init();
  //页缓存初始化
  pagecache_init();
  //进程信号初始化
  signals_init();
  //运行第一个进程
  arch_call_rest_init();
}

start_kernel 函数我如果不做精简,会有 200 多行,全部都是初始化函数,我只留下几个主要的初始化函数,这些函数的实现细节我们无需关心。

可以看到,Linux 内核所有功能的初始化函数都是在 start_kernel 函数中调用的,这也是它如此出名,如此重要的原因。

一旦 start_kernel 函数执行完成,Linux 内核就具备了向应用程序提供一系列功能服务的能力。这里对我们而言,我们只关注一个 arch_call_rest_init 函数。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它。 如下所示。

void __init __weak arch_call_rest_init(void){
  rest_init();
}

这个函数其实非常简单,它是一个包装函数,其中只是直接调用了 rest_init 函数。

rest_init 函数的重要功能就是建立了两个 Linux 内核线程,我们看看精简后的 rest_init 函数:

noinline void __ref rest_init(void){ 
  struct task_struct *tsk;
  int pid;
  //建立kernel_init线程
  pid = kernel_thread(kernel_init, NULL, CLONE_FS);
  //建立khreadd线程
  pid = kernel_thread(kthreadd, NULL, CLONE_FS | CLONE_FILES);
}

Linux 内核线程可以执行一个内核函数, 只不过这个函数有独立的线程上下文,可以被Linux 的进程调度器调度,对于 kernel_init 线程来说,执行的就是 kernel_init 函数。

12.Linux 的第一个用户进程

当我们可以建立第一个用户进程的时候,就代表 Linux 内核的初始流程已经基本完成。

经历了“长途跋涉”,我们也终于走到了这里。Linux 内核的第一个用户态进程是在kernel_init 线程建立的,而 kernel_init 线程执行的就是 kernel_init 函数。那kernel_init 函数到底做了什么呢?

static int __ref kernel_init(void *unused){
  int ret;
  if (ramdisk_execute_command) {
    ret = run_init_process(ramdisk_execute_command);
    if (!ret)
      return 0;
    pr_err("Failed to execute %s (error %d)\n",ramdisk_execute_command, ret);
  }
  if (execute_command) {
    ret = run_init_process(execute_command);
    if (!ret)
      return 0;
    panic("Requested init %s failed (error %d).",              execute_command, ret);
  }
  if (!try_to_run_init_process("/sbin/init") ||                    !try_to_run_init_process("/etc/init") ||        !try_to_run_init_process("/bin/sh"))
    return 0;
  panic("No working init found. Try passing init= option to kernel. ""See Linux Documentation/admin-guide/init.rst for guidance.");
}

结合上述代码,可以发现 ramdisk_execute_commandexecute_command 都是内核启动时传递的参数,它们可以在 GRUB 启动选项中设置。

比方说,通常引导内核时向 command line 传递的参数都是 init=xxx ,而对于 initrd 则是传递 rdinit=xxx 。

但是,通常我们不会传递参数,所以这个函数会执行到上述代码的 15 行,依次尝试以/sbin/init、/etc/init、/bin/init、/bin/sh 这些文件为可执行文件建立进程,但是只要其中之一成功就行了。

try_to_run_init_processrun_init_process 函数的核心都是调用 sys_fork 函数建立进程的,这里我们不用关注它的实现细节。

到这里,Linux 内核已经建立了第一个进程,Linux 内核的初始化流程也到此为止了。

13.总结

今天我们讲得内容有点多,我们从 _start 开始到 startup32startup64 函数 ,到extract_kernel 函数解压出真正的 Linux 内核文件 vmlinux 开始,然后从 Linux 内核的入口函数 startup_64 到 Linux 内核第一个 C 函数,最后接着从 Linux 内核 start_kernel 函数的建立 ,说到了第一个用户进程。

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

  1. GRUB 加载 vmlinuz 文件之后,会把控制权交给 vmlinuz 文件的 setup.bin 的部分中_start,它会设置好栈,清空 bss,设置好 setup_header 结构,调用 16 位 main 切换到保护模式,最后跳转到 1MB 处的 vmlinux.bin 文件中。

  2. vmlinux.bin 文件中 startup32startup64 函数开始建立新的全局段描述符表和MMU 页表,切换到长模式下解压 vmlinux.bin.gz。释放出 vmlinux 文件之后,由解析elf 格式的函数进行解析,释放 vmlinux 中的代码段和数据段到指定的内存。然后调用其中的 startup_64 函数,在这个函数的最后调用 Linux 内核的第一个 C 函数。

  3. Linux 内核第一个 C 函数重新设置 MMU 页表,随后便调用了最有名的 start_kernel 函数, start_kernel 函数中调用了大多数 Linux 内核功能性初始化函数,在最后调用rest_init 函数建立了两个内核线程,在其中的 kernel_init 线程建立了第一个用户态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知道你感觉到没有,Linux 的启动流程相比于我们的 Cosmos 启动流程复杂得多。

Linux 之所以如此复杂,是因为它把完成各种功能的模块组装了一起,而我们 Cosmos 则把内核之前的初始化工作,分离出来,形成二级引导器,二级引导器也是由多文件模块组成的,最后用我们的映像工具把它们封装在一起。

对比之下,你就可以明白,软件工程模块化是多么重要了。

14.步骤

Grub在/boot目录下找到的linux内核,是bzImage格式

  1. bzImage格式生成:

    1. head_64.S+其他源文件->编译-> vmlinux【A】
    2. objcopy工具拷贝【 拷贝时,删除了文件中“.comment”段,符号表和重定位表】->vmlinux.bin【A】
    3. gzib压缩->vmlinux.bin.gz
    4. piggy打包,附加解压信息->piggy.o->其他.o文件一起链接->vmlinux【B】
    5. objcopy工具拷贝【 拷贝时,删除了文件中“.comment”段,符号表和重定位表】->vmlinux【B】
    6. head.S +main.c+其他->setup.bin
    7. setup.bin+vmlinux.bin【B】->bzImage合并->bzImage
  2. GRUB加载bzImage文件

    1. 会将bzImagesetup.bin加载到内存地址0x90000
    2. vmlinuz中的vmlinux.bin部分,加载到1MB 开始的内存地址
  3. GRUB会继续执行setup.bin代码,入口在header.S【arch/x86/boot/header.S】
    GRUB会填充linux内核的一个setup_header结构,将内核启动需要的信息,写入到内核中对应位置,而且GRUB自身也维护了一个相似的结构。
    Header.S文件中从start_of_setup开始,其实就是这个setup_header的结构。
    此外, bootparam.h有这个结构的C语言定义,会从Header.S中把数据拷贝到结构体中,方便后续使用。

  4. GRUB然后会跳转到 0x90200开始执行【恰好跳过了最开始512 字节的 bootsector】,正好是head.S_start这个位置;

  5. head.S最后,调用main函数继续执行

  6. main函数【 arch/x86/boot/main.c】【16 位实模式】

    1. 拷贝header.Ssetup_header结构,到boot_params【arch\x86\include\uapi\asm\bootparam.h】
    2. 调用BIOS中断,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console、堆、CPU模式、内存、键盘、APM、显卡模式等
    3. 调用go_to_protected_mode进入保护模式
  7. go_to_protected_mode函数【 arch/x86/boot/pm.c】

    1. 安装实模式切换钩子
    2. 启用1M以上内存
    3. 设置中断描述符表IDT
    4. 设置全局描述符表GDT
    5. protected_mode_jump,跳转到boot_params.hdr.code32_start【保护模式下,长跳转,地址为 0x100000】
  8. 恰好是vmlinux.bin在内存中的位置,通过这一跳转,正式进入vmlinux.bin

  9. startup_32【 arch/x86/boot/compressed/head64.S】
    全局描述符GDT
    加载段描述符
    设置栈
    检查CPU是否支持长模式
    开启PAE
    建立MMU【4级,4G】
    开启长模式
    段描述符和startup_64地址入栈
    开启分页和保护模式
    弹出段描述符和startup_64地址到CS:RIP中,进入长模式

  10. startup_64【 arch/x86/boot/compressed/head64.S】
    初始化寄存器
    初始化栈
    调准给MMU级别
    压缩内核移动到Buffer最后
    调用.Lrelocated

  11. .Lrelocated
    申请内存
    被解压数据开始地址
    被解压数据长度
    解压数据开始地址
    解压后数据长度
    调用 extract_kernel解压内核

  12. extract_kernel解压内核【 arch/x86/boot/compressed/misc.c】
    保存boot_params
    解压内核
    解析ELF,处理重定向, 把 vmlinux 中的指令段、数据段、BSS 段,根据 elf 中信息和要求放入特定的内存空间
    返回了解压后内核地址,保存到%rax

  13. 返回到.Lrelocated继续执行
    跳转到%rax【解压后内核地址】,继续执行
    解压后的内核文件,入口函数为【arch/x86/kernel/head_64.S】

  14. SYM_CODE_START_NOALIGN(startup_64)【arch/x86/kernel/head_64.S】
    SMP 系统加电之后,总线仲裁机制会选出多个 CPU 中的一个 CPU,称为 BSP,也叫第一个 CPU。它负责让 BSP CPU 先启动,其它 CPU 则等待 BSP CPU 的唤醒。
    第一个启动的 CPU,会跳转 secondary_startup_64 函数中 1 标号处,对于其它被唤醒的 CPU 则会直接执行 secondary_startup_64 函数。

  15. secondary_startup_64 函数【arch/x86/kernel/head_64.S】
    各类初始化工作,gdt、描述符等
    跳转到initial_code,也就是x86_64_start_kernel

  16. x86_64_start_kernel【 arch/x86/kernel/head64.c】
    各类初始化工作,清理bss段,清理页目录,复制引导信息等
    调用x86_64_start_reservations

  17. x86_64_start_reservations【 arch/x86/kernel/head64.c】
    调用start_kernel();

  18. start_kernel【 init/main.c】
    各类初始化:ARCH、日志、陷阱门、内存、调度器、工作队列、RCU锁、Trace事件、IRQ中断、定时器、软中断、ACPI、fork、缓存、安全、pagecache、信号量、cpuset、cgroup等等
    调用 arch_call_rest_init,调用到rest_init

  19. rest_init【 init/main.c】
    kernel_thread,调用_do_fork,创建了kernel_init进程,pid=1 . 是系统中所有其它用户进程的祖先
    kernel_thread,调用_do_fork,创建了 kernel_thread进程,pid=2, 负责所有内核线程的调度和管理
    【最后当前的进程, 会变成idle进程,pid=0】

  20. kernel_init
    根据内核启动参数,调用run_init_process,创建对应进程
    调用try_to_run_init_process函数,尝试以 /sbin/init、/etc/init、/bin/init、/bin/sh 这些文件为可执行文件建立init进程,只要其中之一成功就可以

  21. 调用链如下:
    try_to_run_init_process
    run_init_process
    kernel_execve
    bprm_execve
    exec_binprm
    search_binary_handler-》依次尝试按各种可执行文件格式进行加载,而ELF的处理函数为 load_elf_binary
    load_elf_binary
    start_thread
    start_thread_common,会将寄存器地址,设置为ELF启动地址
    当从系统调用返回用户态时,init进程【1号进程】,就从ELF执行了

    到此为止,系统的启动过程结束。

  • 3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