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SS仿真背馈微带天线(圆极化)
这里重点关注HFSS软件的操作,关于理论知识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更新。
设计要求:
背馈微带天线制作在PCB板上,介质板为环氧树脂板(FR4,介电常数4.4,损耗角正切0.02,厚度为1.6mm),采用同轴线馈电,极化方式为:右旋圆极化
中心频率为1.575GHz,50欧姆阻抗匹配。
1、 求解器设置
模式驱动求解
2、 建模
整个天线结构分为3部分:贴片天线、介质层和接地板。
为了后面方便进行参数分析和优化设计,这里用几个变量表示(这些变量都是理论计算的结果,计算方法参考文章:矩形微带天线的尺寸理论计算)
矩形贴片长度 | L_patch | Lc+delta |
---|---|---|
矩形贴片宽度 | W_patch | Lc-delta |
贴片长度 | Lc | 46.1mm |
偏移量 | delta | 0.0143*Lc |
介质层的厚度 | Sub_H | 1.6mm |
同轴馈电位置 | L1 | 6.9mm |
同轴馈电位置 | L2 | L1 |
自由空间波长 | lambda | 200mm |
贴片天线建模:
材料:PEC
模型:矩形
坐标:
矩形贴片的坐标:
介质层建模:
材料:FR4(玻璃纤维环氧树脂),介电常数:4.4,损耗角正切:0.02,厚度1.6mm
模型:长方体
坐标:
接地板建模:
材料:PEC
模型:矩形
坐标:
将以上3个矩形线合并成一个,最终建立的模型如图:
3、 激励方式设置
激励方式:集总端口激励(Lumped port)
模型:圆柱体
坐标:内芯
坐标:外径
模型设置完之后,需要进行布尔运算,GND—外圆,外圆—内芯,介质基板—内芯,操作如下,同时选中GND和外圆模型,单击subtract,
如图
勾选上clone tool objects before operation,这个意思是减去之后还保留outer模型。
右键----assign excitation—Lumped port,
建立积分线
4、 边界条件设置
接地面、贴片天线的设置成理想导体边界(Perf E)
加入辐射边界条件(空气盒子):
模型:长方体
坐标:
右键设置边界条件----辐射
5、 扫频设置
求解中心频率:1.575GHz,迭代次数:20,收敛误差为0.02
扫频方式:快速扫频,扫频范围:1.3GHz~1.8GHz,步进:0.002GHz
6、 设计检查,仿真分析
设计检查没有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单击Analysis—setup1—sweep—analyze,进行仿真
7、 数据后处理
谐振频率
在状态树下面的results右键,Create Modal Solution Data Report—Rectangular Plot,选择S11,点击new report,即可成图。
从结果可以看出,谐振频率点不在1.575GHz左右,需要进行参数分析,来找到谐振频率点,影响谐振频率的主要因素有:贴片的长度。
当L_patch为44.7mm时,谐振频率为1.575GHz
输入阻抗
这时,输入阻抗如图所示,可以通过调整馈电点位置来调整输入阻抗为50Ω匹配,通过参数扫描,确定L1为8.6mm时,这时的输入阻为:50.65-0.87*j,是匹配的。
8、 优化仿真
把Lc和L1设置成优化变量
在定义变量里面,找到所定义的变量
添加优化目标
优化算法选择拟牛顿法(quasi Newton),最大优化迭代次数(Max No. of Iterations)设为30,优化阈值(acceptable)设为0,Noise选项设为0.1,然后添加计算
添加dB(S(1,1))为目标函数
添加dB(AxialRatio Value)轴比为目标函数
设置优化目标值和权重
进行优化仿真分析
右键单击view analysis result,查看仿真进程,当cost值为0时,优化结束,选中cost为0时的值(如果没有为0的值就选择最小值),点击apply,更新到模型中,进行仿真。
9、 查看优化后结果
谐振频率:
输入阻抗:
2D方向图:
方向图的查看需要在远场条件下,需要定义辐射表面,定义辐射表面过程如下:
这里定义的是XZ和YZ截面上的增益方向图
查看方向图
轴比:
这里选择以频率为横坐标,设置如下图:
Theta和phi都设置为0°
查看结果,这时候会重新进行仿真分析
右旋圆极化增益:
三维方向图:
定义三维方向图的辐射表面:
查看三维方向图
自此,仿真设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