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参考资料:《设计模式之禅》
本文主要目录为:
1)案例
2)策略模式解决
3)策略模式模式的定义
4)总结
1. 案例
看过三国的人就知道,当时赵云陪刘备去吴国娶媳妇的时候,诸葛亮给了刘备三个妙计:找乔国老帮忙(走后门),求吴国太放行(诉苦),孙夫人断后。这三个妙计有一个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告诉赵云要怎么执行,也就是说这三个计谋都有一个方法是执行,具体执行什么内容,每个计谋当然不同,分析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思路:三个妙计应该实现的是同一个接口?聪明,我们来看类图
我们来看代码:
妙计接口,定义了一个方法operate,每个妙计都是可执行的。
public interface IStrategy {
//每个锦囊妙计都是一个可执行的算法
public void operate();
}
然后时三个妙计
public class BackDoor implements I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找乔国老帮忙,让吴国太给孙权施加压力");
}
}
public class GivenGreenLight implements I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求吴国太开个绿灯,放行!");
}
}
public class BlockEnemy implements I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孙夫人断后,挡住追兵");
}
}
2. 策略模式解决
三个妙计都有了,还缺少两个配角:第一就是装三个妙计的精囊,第二就是妙计的执行人赵云。类图如下:
我们在类图中增加一个Context的封装类(精囊),其作用用来装三个策略,方便赵云使用,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ontext {
//构造函数,你要使用那个妙计
private IStrategy straegy;
public Context(IStrategy strategy){
this.straegy = strategy;
}
//使用计谋了,看我出招了
public void operate(){
this.straegy.operate();
}
}
通过构造函数把策略传进来,然后用operate方法来执行相关的策略方法。
最后我们使用赵云来执行策略
public class ZhaoYun {
//赵云出场了,他根据诸葛亮给他的交代,依次拆开妙计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刚刚到吴国的时候拆第一个
System.out.println("---刚刚到吴国的时候拆第一个---");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BackDoor()); //拿到妙计
context.operate(); //拆开执行
System.out.println("\n");
//刘备乐不思蜀了,拆第二个了
System.out.println("---刘备乐不思蜀了,拆第二个了---");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GivenGreenLight());
context.operate(); //执行了第二个锦囊了
System.out.println("\n");
//孙权的小兵追了,咋办?拆第三个
System.out.println("---孙权的小兵追了,咋办?拆第三个---");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BlockEnemy());
context.operate(); //孙夫人退兵
System.out.println("\n");
}
}
3. 策略模式模式的定义
定义:Define a family of algorithms, encapsulate each one, and make them interchangeable.(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策略模式的通用类图如下图:
策略模式使用的就是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我们再来看策略模式的三个角色。
- Context角色: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屏蔽高层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 Strategy抽象策略角色: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角色: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该类含有具体的算法。
我们来看看策略模式的通用源码:
抽象的策略角色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策略模式的运算法则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具体的策略角色: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1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1的运算法则");
}
}
public class ConcreteStrategy2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具体策略2的运算法则");
}
}
策略模式的重点就是封装角色,它是借用代理模式的思路,那它和代理模式有什么差别呢?差别就是策略模式的封装角色和被封装的策略类不是同一个接口,如果是同一个接口那就成为代理模式了
封装角色的代码:
public class Context {
//抽象策略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 null;
//构造函数设置具体策略
public Context(Strategy _strategy){
this.strategy = _strategy;
}
//封装后的策略方法
public void doAnythinig(){
this.strategy.doSomething();
}
}
高层模块的调用非常简单,知道要用哪个策略,产生出它的对象,然后放到封装角色中就完成任务了,代码如下:
4, 总结
1.策略模式的优点
-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
- 扩展性良好。
2.策略模式的缺点
- 策略类数量增多:每一个策略都是一个类,复用的可能性很小,类数量增多。
-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种策略,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背的,我只是想使用一个策略,我凭什么就要了解这个策略呢?那要你的封装类还有什么意义?这是原装策略模式的一个缺点,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如果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3.策略模式的使用场景
-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4.策略模式的注意事项
如果系统中的一个策略家族的具体策略数量超过4个,则需要考虑使用混合模式,解决策略类膨胀和对外暴露的问题,否则日后的系统维护就会变成一个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