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神经美学_茂森的博客

作为一名东南大学的在读博士生,我正尝试着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这一交汇领域的微妙之处,希望能逐渐揭开两者间隐藏的联系。我的研究试图跨越技术的界限,触及人类感知与认知的深层次,以期能更深入地理解“美”这一抽象概念。

  • 博客(213)
  • 资源 (5)
  • 问答 (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复杂系统系列(中级)】Kolmogorov复杂度——信息的无序度量【通俗理解】

由于Kolmogorov复杂度的不可计算性,我们无法直接编写一个程序来计算任意字符串的Kolmogorov复杂度。Kolmogorov复杂度可以被视为一个“信息的拼图游戏”,它衡量的是将一段信息(或数据)拼接成有序状态所需的最少步骤或“拼图块”。就像玩拼图游戏时,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拼图块来还原整幅图画,Kolmogorov复杂度则衡量了将无序信息变成有序状态所需的最少努力。,并且我们使用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来描述产生这个字符串的程序。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Kolmogorov复杂度的不可计算性。

2024-09-12 22:29:55 656

原创 【通俗理解】二项分布的均值与方差——从成功与失败的概率看分布

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二项分布参数的估计,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仍是一个挑战。二项分布描述的是在n次独立重复的伯努利试验中,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这两种近似方法都基于统计学中的渐近理论,即在大样本情况下,某些复杂分布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分布来近似。其中,$ n $ 是试验次数,$ p $ 是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k $ 是成功的次数。二项分布告诉你,在n次抽取中,你抽到红色小球(成功)k次的概率是多少。你感兴趣的是在100次试验中,抽到红色小球(成功)k次的概率。

2024-09-12 15:22:10 852

原创 【生成模型系列(初级)】嵌入(Embedding)方程——自然语言处理的数学灵魂【通俗理解】

嵌入方程 #自然语言处理 #词向量 #机器学习 #神经网络 #向量空间模型 #Siri #Google翻译 #AlexNet。

2024-09-08 14:42:11 1304

原创 【复杂系统系列(中级)】凝聚态物理与其他复杂性科学领域的交织探索 ——从神经科学到教育学的跨学科对话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凝聚态物理与其他复杂性科学领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启示。这些领域的交织探索,不仅推动了各自领域的发展,也为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期待更多跨领域的合作和创新,以揭示复杂系统的奥秘。#凝聚态物理 #神经科学 #认知心理学 #脑科学 #教育学 #跨尺度现象 #非线性动力学 #自组织 #复杂网络 #知识传递 #技术创新。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复杂性科学领域(如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启示。

2024-09-08 01:23:59 657

原创 【神经网络系列(中级)】小数据学习中的“特征提取+推理”模型【通俗理解】

在小数据场景下,模型训练面临数据稀缺的挑战,难以捕捉到足够的特征来支持泛化能力。因此,如何高效地从有限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并进行推理,成为AI崛起的关键。

2024-09-06 15:33:32 1061

原创 【通俗理解】Baseline在竞赛中的意义——性能比较的标准尺

Baseline #竞赛标准 #算法性能 #性能比较 #改进评估 #魔改基础 #优势彰显。

2024-09-06 01:41:25 1012

原创 【神经网络系列(高级)】神经网络Grokking现象的电路效率公式——揭秘学习飞跃的秘密【通俗理解】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309.02390参考链接:[1]https://x.com/VikrantVarma_/status/1699823229307699305[2]https://pair.withgoogle.com/explorables/grokking/#Grokking现象 #神经网络 #电路效率 #学习效率 #一般化解 #记忆化解 #临界数据集大小虽然原文献中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数学公式,但我们可以根据其核心思想构建一个简化的模型框架:Generali

2024-09-06 00:44:09 787

原创 【复杂系统系列(中级)】复杂系统科学的层级与不确定性方程【代码模拟】

复杂系统科学 #层级结构 #不确定性 #上行因果 #下行因果 #初值敏感 #混沌现象。

2024-09-05 23:22:19 1461

原创 【通俗理解】最小熵原理——信息处理的优化法则

#最小熵原理 #信息处理 #熵 #优化法则 #概率分布 #不确定性 #系统稳定性

2024-09-05 11:15:24 1059

原创 【生成模型系列(中级)】词向量维度选择的奥秘——从理论到实验的揭秘【通俗理解,代码模拟】

词向量 #维度选择 #最小熵原理 #Johnson-Lindenstrauss引理 #注意力机制 #图网络。

2024-09-05 10:52:17 1023

原创 【通俗理解】最优控制之旅——强化学习中的策略优化

最优控制 #强化学习 #状态值函数 #奖励函数 #折扣因子 #贝尔曼方程 #策略迭代 #值迭代 #动态规划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2024-09-03 14:29:54 776

原创 【干货】神经网络调参技巧大揭秘

神经网络 #调参技巧 #过拟合 #学习率 #批量大小 #Dropout比率 #初始化方法 #层归一化 #批量归一化 #层次化模型结构 #数据增强 #随机数种子 #交叉验证 #优化器选择 #早停策略。每一步的调整都可能对最终的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尝试和验证,以找到最适合当前任务的调参策略。)、设计层次化的模型结构、创新数据增强方法、严格设定随机数种子、巧妙设计交叉验证方式以及明智选择优化器等策略,可以显著提升神经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爱睡觉的KKY的回答 - 知乎。

2024-09-03 12:42:38 569

原创 【干货】深度学习调参秘籍【表格】

通过选择合适的优化器、合理设置学习率、调整batch大小、利用随机种子、应用学习率衰减、尝试不同的网络初始化方法、增加各种norm以及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可以有效提升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深度学习 #调参 #优化器 #学习率 #batch大小 #随机种子 #学习率衰减 #网络初始化 #norm #激活函数。-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97993。深度学习调参秘籍:从优化器到激活函数的全面解析。——让你的深度学习模型性能飙升的八大技巧。

2024-09-03 12:25:36 410

原创 【自由能系列(中级),代码模拟】预测编码的核心:三个关键方程式的详解

—探索预测编码背后的数学原理与应用:预测编码是一种的理论框架,它通过三个关键方程式描述了大脑如何处理和解释来自环境的信号。这些方程式分别建立了以及,共同揭示了预测编码在感知-动作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Jirsa, V.;

2024-09-02 10:44:09 1110

原创 【自由能系列(初级)】第一性原理与自由能——从基础到系统做功的桥梁【代码模拟】

第一性原理 #自由能 #系统做功 #基本事实 #基本原理 #物理量 #能量转换 #热力学 #Gibbs自由能 #Helmholtz自由能。

2024-08-31 13:28:57 818

原创 【自由能系列(初级)】生命负熵——熵增原理与生命秩序的对抗【代码模拟】

生命负熵 #熵增原理 #生命秩序 #薛定谔方程 #熵减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 #信息熵 #生命系统建模 #负熵流 #熵平衡。

2024-08-31 12:10:49 1114

原创 【复杂系统系列(初级)】自动调节动态平衡模型——生物体的稳态机制【代码模拟】

自动调节 #动态平衡 #生物体稳态 #反馈机制 #体温调节 #微分方程模型。

2024-08-30 19:43:57 5661

原创 【自由能系列(高级)】证据下界(ELBO)及其在变分自编码器中的应用

证据下界(ELBO)是用于衡量生成模型和推断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变分自编码器(VAE)中。ELBO通过最大化来优化模型,以提升的能力。Lθϕ;xEq​logpxz∣θ)]−Eq​logqz∣ϕ)]其中,x是观测数据,z是隐变量,θ和ϕ分别是生成模型和推断网络的参数。

2024-08-30 10:41:53 1230

原创 利用Netron库实现AlexNet模型的可视化

无直接相关文献,但可以参考PyTorch和ONNX的官方文档,以及Netron库的GitHub页面来了解更多关于模型可视化的信息。#神经网络可视化 #Netron库 #AlexNet模型 #ONNX格式 #PyTorch #模型结构分析。神经网络可视化新玩法:用Netron库轻松查看AlexNet结构!,从而更直观地理解模型的。

2024-08-30 10:22:43 1134

原创 【自由能系列(初级)】大脑功能与贝叶斯计算——深层生成模型的自由能原理【代码模拟】

大脑功能 #贝叶斯计算 #深层生成模型 #自由能原理 #马尔可夫毯 #稀疏连接性 #层次结构。

2024-08-29 23:24:35 932

原创 【自由能系列(初级)】自由能原理——神经科学的“能量守恒”方程【代码模拟】

自由能原理 #KL散度 #生成模型 #识别密度 #观测数据 #神经科学。

2024-08-29 21:29:10 782

原创 【自由能系列(中级)】自由能与变分自由能——从状态到配置的效益最大化【代码模拟】

自由能 #变分自由能 #状态函数 #配置函数 #效益最大化 #物理系统 #优化问题。

2024-08-29 21:09:37 981

原创 【自由能系列(中级)】状态与动作的协同机制解析 ——从马尔可夫毯到大脑功能的全方位剖析【mermaid 代码】

内部状态自组织以最小化感官状态的自由能,并与感知相对应;此图展示了系统如何通过马尔可夫毯划分状态,并通过内部状态的自组织来最小化感官状态的自由能,从而实现感知与动作的协同机制。Hopfield的研究揭示了神经网络如何通过自组织展现集体计算能力,对理解大脑内部状态的动态有重要意义。Friston的理论提出了自由能最小化原则,作为大脑功能的基础,对理解感知与动作的协同机制有重要意义。Clark的文章探讨了预测性大脑和情境化代理的概念,为理解大脑如何与外部状态耦合提供了重要视角。内部与隐藏/外部状态。

2024-08-29 19:36:27 993

原创 【生成模型系列(初级)】自编码器——深度学习的数据压缩与重构【代码模拟】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 #Attention机制 #CNN #Transformer #关联特征 #MLP #拟合处理。

2024-08-29 10:08:13 1206

原创 【深入解析】最优控制中的Bellman方程——从决策到最优路径的探索

Bellman方程 #最优控制 #动态规划 #值函数 #策略优化 #强化学习。

2024-08-28 19:46:58 1162

原创 【自由能系列(初级)】自由能包含哪些公式? ——探索自由能的多种表达形式及其物理意义

自由能是物理学和化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和适用场景。#自由能 #吉布斯自由能 #亥姆霍兹自由能 #统计物理 #化学 #自由能密度 #广义自由能 #量子自由能 #相对论自由能。该书系统介绍了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自由能的各种表达形式及其物理意义。该书详细阐述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自由能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该书从统计物理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自由能的概念及其与微观状态数的关系。——探索自由能的多种表达形式及其物理意义。

2024-08-28 18:36:18 1281

原创 【通俗理解】Transformer哈希机制——序列数据的情感搅拌机

Transformer #哈希机制 #自注意力 #序列数据 #拟合 #情感搅拌机 #关联权重 #高维空间映射 #复杂依赖关系 #数据处理。

2024-08-28 15:54:58 1104

原创 【自由能系列(初级)】自由能原理在多个领域的统一视角【表格】【知名论文】

自由能原理作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成功地将多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如神经科学、物理学、经济学、信息论、控制论、认知科学和生物学进化)联系在一起。通过自由能原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系统如何在给定条件下实现最优行为或状态。#自由能原理 #跨领域统一框架 #优化逻辑 #参数调节 #贝叶斯大脑 #预测编码 #最优控制 #注意力机制 #自然选择 #机器学习。:自由能原理、跨领域统一框架、优化逻辑、参数调节、贝叶斯大脑、预测编码、最优控制、注意力机制、自然选择、机器学习。

2024-08-27 15:17:04 5744

原创 【自由能系列(初级)】自由能在哪些领域可以大放异彩? ——自由能的多领域应用探索【表格】

自由能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工程学以及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不仅能够描述系统的能量状态,还能用于判断过程的自发性和可能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自由能 #吉布斯自由能变 #化学领域 #生物学领域 #物理学领域 #材料科学领域 #环境科学领域 #经济学领域 #工程学领域 #药物研发领域。: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学领域、生物学领域、物理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环境科学领域、经济学领域、工程学领域、药物研发领域。

2024-08-27 14:35:07 1219

原创 【表格】EEG作为脑成像工具的分析与应用

EEG作为脑成像工具,通过空间分析方法,能够揭示大脑活动的动态模式和源定位,提供关于大脑功能和疾病状态的深刻见解。#EEG #脑成像 #空间分析 #源成像 #功能连接性 #癫痫病灶定位。则为我们理解大脑在静息和认知任务状态下的工作机制提供了窗口。技术的发展更是拓宽了EEG在临床和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潜力。技术则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对大脑内部活动的精确理解。揭示了大脑网络内部复杂的交互作用,而。提供了量化EEG数据的有效手段,而。

2024-08-26 16:11:24 1226

原创 【通俗理解】大脑如何区分想象与现实——信号强度的阈值模型

想象和现实的神经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当我们想象某个场景或物体时,大脑中与视觉处理相关的区域(如枕叶)会被激活,这与实际看到该物体时激活的区域相似。这种重叠使得从神经活动本身直接区分想象和现实变得困难。

2024-08-26 15:44:22 1000

原创 【生成模型系列(初级)】相似性约束编码器——数据压缩与特征保留的艺术

相似性约束编码器 #数据压缩 #特征保留 #编码效率 #信息损失 #降维技术。

2024-08-26 15:09:35 803

原创 【通俗理解】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火山图、富集分析与PPI网络构建

火山图 #富集分析 #PPI网络 #R语言 #生物信息学。

2024-08-26 15:03:34 1288

原创 【通俗理解】混合专家模型中的导诊与流程处理

混合专家模型 #导诊系统 #流程处理 #router #expert #token处理。

2024-08-26 14:25:06 1227

原创 【通俗理解】熵——混乱度的科学度量

熵 #混乱度 #热力学 #信息论 #统计物理 #熵增原理 #无序度 #系统状态 #香农熵 #玻尔兹曼熵。

2024-08-19 21:21:01 1338

原创 【神经网络系列(中级)】CNN复杂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成本解析

CNN复杂度 #卷积神经网络 #计算成本 #输入数据尺寸 #卷积核大小 #卷积核数量 #复杂度公式。

2024-08-19 20:54:58 827

原创 【神经网络系列(中级)】常见神经网络计算复杂度对比 ——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角度剖析

常见神经网络计算复杂度对比——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角度剖析。

2024-08-19 20:13:56 873

原创 【通俗理解,有代码】自组织临界性方程——系统自发的复杂状态建模

自组织临界性 #神经网络 #复杂系统 #临界状态 #微分方程 #系统建模 #稳定性与变化性 #复杂信息处理。

2024-08-19 16:52:57 1311

原创 【通俗理解】Transformer复杂度解析——从注意力机制到计算成本

Transformer #复杂度 #注意力机制 #自注意力 #序列长度 #特征维度 #计算成本 #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模型优化。

2024-08-19 16:28:07 978

原创 【通俗理解】变分推断与VAE——隐变量采样的魔法

变分自编码器 #VAE #隐变量 #重参数化技巧 #生成模型 #概率模型 #编码器 #解码器 #变分推断。

2024-08-19 10:31:52 976

一本制作很用心的影集

Wear Good Shoes Inspiring Advice from Magnum Photographers by Magnum Photos (z-lib.org)

2020-11-30

7个回归分析方法思维导图.png

7个回归分析方法 什么是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预测性的建模技术,它研究的是因变量(目标)和自变量(预测器)之间的关系。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 预测分析、 时间序列模型 以及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司机的鲁莽驾驶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研究方法就是回归。 回归分析是建模和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 在这里,我们使用曲线/线来拟合这些数据点, 在这种方式下,从曲线或线到数据点的距离差异最小。 我会在接下来的部分详细解释这一点。 我们为什么使用回归分析? 如上所述,回归分析估计了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下面,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它: 比如说,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你要估计一家公司的销售额增长情况。 现在,你有公司最新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出销售额增长大约是经济增长的2.5倍。 那么使用回归分析,我们就可以根据当前和过去的信息来预测未来公司的销售情况。 使用回归分析的好处良多。 具体如下: • 它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显著关系 它表明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强度 回归分析也允许我们去比较那些衡量不同尺度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价格变动与促销活动数量之间联系。 这些有利于帮助市场研究人员,数据分析人员以及数据科学家排除并估计出一组最佳的变量,用来构建预测模型。 我们有多少种回归技术? 有各种各样的回归技术用于预测。 这些技术主要有三个度量 (自变量的个数, 因变量的类型 回归线的形状)。 对于那些有创意的人,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使用上面这些参数的一个组合,你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没有被使用过的回归模型。 但在你开始之前,先了解如下最常用的回归方法: 1. 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线性回归通常是人们在学习预测模型时首选的技术之一。 在这种技术中, 因变量是连续的, 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 回归线的性质是线性的。 线性回归使用最佳的拟合直线(也就是回归线) 在因变量(Y)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X)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用一个方程式来表示它,即 Y=a+b*X + e, 其中a表示截距, b表示直线的斜率, e是误差项。 这个方程可以根据给定的预测变量(s)来预测目标变量的值。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得到一个最佳的拟合线呢? 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轻松地完成。 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区别在于, 多元线性回归有(>1)个自变量, 而一元线性回归通常只有1个自变量。 最小二乘法也是用于拟合回归线最常用的方法。 对于观测数据,它通过最小化每个数据点到线的垂直偏差平方和来计算最佳拟合线。 因为在相加时,偏差先平方,所以正值和负值没有抵消。 我们可以使用R-square指标来评估模型性能。 要点: •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必须有线性关系 • 多元回归存在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 线性回归对异常值非常敏感。它会严重影响回归线,最终影响预测值 多重共线性会增加系数估计值的方差,使得在模型轻微变化下,估计非常敏感。 结果就是系数估计值不稳定, 在多个自变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向前选择法,向后剔除法和逐步筛选法来选择最重要的自变量。 2.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逻辑回归是用来计算“事件=Success”和“事件=Failure”的概率。 当因变量的类型属于二元(1 / 0,真/假,是/否)变量时,我们就应该使用逻辑回归。 这里,Y的值从0到1,它可以用下方程表示。 odds= p/ (1-p) = probability of event occurrence / probability of not event occurrence ln(odds) = ln(p/(1-p)) logit(p) = ln(p/(1-p)) = b0+b1X1+b2X2+b3X3....+bkXk 概要 上述式子中,p表述具有某个特征的概率。 你应该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在公式中使用对数log呢? 因为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的二项分布(因变量),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对于这个分布最佳的连结函数。 它就是Logit函数。 在上述方程中,通过观测样本的极大似然估计值来选择参数, 而不是最小化平方和误差(如在普通回归使用的)。 要点: • 它广泛的用于分类问题。 逻辑回归不要求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线性关系。 它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关系,因为它对预测的相对风险指数OR使用了一个非线性的log转换。 逻辑回归是用于分类的~这个得记住 为了避免过拟合和欠拟合,我们应该包括所有重要的变量。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确保这种情况, 就是使用逐步筛选方法来估计逻辑回归。 它需要大的样本量,因为在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极大似然估计的效果比普通的最小二乘法差。 自变量不应该相互关联的,即不具有多重共线性。 然而,在分析和建模中,我们可以选择包含分类变量相互作用的影响。 • 如果因变量的值是定序变量,则称它为序逻辑回归 • 如果因变量是多类的话,则称它为多元逻辑回归 3. 多项式回归(Polynomial Regression) 对于一个回归方程,如果自变量的指数大于1,那么它就是多项式回归方程。 如下方程所示:y=a+b*x^2 在这种回归技术中,最佳拟合线不是直线。 而是一个用于拟合数据点的曲线。 重点: 虽然会有一个诱导可以拟合一个高次多项式并得到较低的错误,但这可能会导致过拟合。 你需要经常画出关系图来查看拟合情况,并且专注于保证拟合合理,既没有过拟合又没有欠拟合。 下面是一个图例,可以帮助理解: 明显地向两端寻找曲线点,看看这些形状和趋势是否有意义。 更高次的多项式最后可能产生怪异的推断结果。 4. 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 在处理多个自变量时,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形式的回归。 在这种技术中,自变量的选择是在一个自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其中包括非人为操作。 这一壮举是通过观察统计的值,如R-square,t-stats和AIC指标,来识别重要的变量。 逐步回归通过同时添加/删除基于指定标准的协变量来拟合模型。 下面列出了一些最常用的逐步回归方法: • 标准逐步回归法做两件事情。即增加和删除每个步骤所需的预测。 • 向前选择法从模型中最显著的预测开始,然后为每一步添加变量。 • 向后剔除法与模型的所有预测同时开始,然后在每一步消除最小显着性的变量。 这种建模技术的目的是使用最少的预测变量数来最大化预测能力。 这也是处理高维数据集的方法之一。 5. 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 岭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存在多重共线性(自变量高度相关)数据的技术。 在多重共线性情况下,尽管最小二乘法(OLS)对每个变量很公平,但它们的差异很大,使得观测值偏移并远离真实值。 岭回归通过给回归估计上增加一个偏差度,来降低标准误差。 上面,我们看到了线性回归方程。还记得吗? 它可以表示为:y=a+ b*x 这个方程也有一个误差项。完整的方程是: y=a+b*x+e (error term) , [error term is the value needed to correct for a prediction error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 predicted value] => y=a+y= a+ b1x1+ b2x2+....+e, for multiple independent variables. 在一个线性方程中,预测误差可以分解为2个子分量。 一个是偏差, 一个是方差。 预测错误可能会由这两个分量或者这两个中的任何一个造成。 在这里,我们将讨论由方差所造成的有关误差。 岭回归通过收缩参数λ(lambda)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看下面的公式: 在这个公式中,有两个组成部分。 第一个是最小二乘项, 另一个是β2(β-平方)的λ倍,其中β是相关系数。 为了收缩参数把它添加到最小二乘项中以得到一个非常低的方差。 要点: 除常数项以外,这种回归的假设与最小二乘回归类似; 它收缩了相关系数的值,但没有达到零,这表明它没有特征选择功能,这是一个正则化方法,并且使用的是L2正则化。 6. 套索回归(Lasso Regression) 它类似于岭回归。 Lasso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也会惩罚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 此外,它能够减少变化程度并提高线性回归模型的精度。 看看下面的公式: Lasso 回归与Ridge回归有一点不同,它使用的惩罚函数是绝对值,而不是平方。 这导致惩罚(或等于约束估计的绝对值之和)值使一些参数估计结果等于零。 使用惩罚值越大,进一步估计会使得缩小值趋近于零。 这将导致我们要从给定的n个变量中选择变量。 要点: • 除常数项以外,这种回归的假设与最小二乘回归类似 • 它收缩系数接近零(等于零),确实有助于特征选择 这是一个正则化方法,使用的是L1正则化 7. 回归(ElasticNet) ElasticNet是Lasso和Ridge回归技术的混合体。 它使用L1来训练并且L2优先作为正则化矩阵。 当有多个相关的特征时,ElasticNet是很有用的。 Lasso 会随机挑选他们其中的一个,而ElasticNet则会选择两个。 Lasso和Ridge之间的实际的优点是,它允许ElasticNet继承循环状态下Ridge的一些稳定性。 要点: 它可以承受双重收缩 • 选择变量的数目没有限制 • 在高度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它会产生群体效应 除了这7个最常用的回归技术,你也可以看看其他模型,如Bayesian、Ecological和Robust回归。 如何正确选择回归模型? 当你只知道一个或两个技术时,生活往往很简单。 我的老师曾告诉我,如果结果是连续的,就使用线性回归。 如果是二元的,就使用逻辑回归! 然而,在我们的处理中,可选择的越多,选择正确的一个就越难。 类似的情况下也发生在回归模型中。 在多类回归模型中,基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类型,数据的维数以及数据的其它基本特征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技术非常重要。 以下是你要选择正确的回归模型的关键因素: 1. 数据探索是构建预测模型的必然组成部分 在选择合适的模型时,比如识别变量的关系和影响时,它应该首选的一步。 2. 比较适合于不同模型的优点,我们可以分析不同的指标参数 如统计意义的参数,R-square,Adjusted R-square,AIC,BIC以及误差项,另一个是Mallows' Cp准则。 这个主要是通过将模型与所有可能的子模型进行对比(或谨慎选择他们),检查在你的模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3. 交叉验证是评估预测模型最好额方法 在这里,将你的数据集分成两份(一份做训练和一份做验证)。 使用观测值和预测值之间的一个简单均方差来衡量你的预

2020-05-22

摄影技巧大汇总 摄影原理 相机操作 拍摄技巧 思维导图.png

非常详细的资源,历时三天整理。摄影技巧学习 机器上的参数 镜头上的 OIS 相机上的 为什么要用取景器? 没有取景器的微单拍摄,在以下场景非常苦恼: 1、强光下 2、老花眼,尤其是我这样37岁就开始老花眼的人 3、尤其是长焦拍摄,需要稳定的状态下。单反相机机身和脸部是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4、液晶取景非常费电,为了抓拍又不能随时关机,得多带几块电池。 除非在看取景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需要显示屏辅助取景(比如相机高度已高过头顶或机位很低)一般情况还是看取景器。 1是因为取景器是光学成像,镜头所拍摄的东西通过相机里的反光板能一点不差的传送到眼睛里,显示屏是电子的,从真实度和清晰度都不如取景器。 2显示屏取景更费电,如果出门拍摄一天都用显示器取景会很费电。 3一般单反相机在显示屏模式下按下快门时,快门不是马上释放,而是要有一个1秒钟左右的间隔,如果拍摄移动物体,这个世界可能被摄体已经不在预先构图中预计出现的位置了。 当然,微单用的是电子取景器,这个是要耗电的,不过关掉电子屏还是会节省很多点。 如何关闭自动连接手机传输图像? 耗电情况如何? 后期 capture one 后期 导入图片后不能编辑,所有的编辑图标都是灰色的 首选项-图像-打开JPEG编辑、打开tiff编辑、打开png编辑都勾上。 没找着 打开JPEG编辑 然后,查看英文界面发现乃session一词,就是允许用户直接访问硬盘上的图像文件并对其直接操作的意思。 这个功能是C1与LR的最大不同之一,用LR时,不导入就无法对图像进行编辑调整,而C1用户则可在会话的方式下,直接查看硬盘的目录树,在任意位置上打开图像文件。 然后,从目录树里直接选择图像文件并打开编辑,会话是首选。当用此法查看图像时,也会在图像所在的文件夹里同时生成一个CaptureOne子文件夹。 是不是和图层有关? 也无法联机拍摄? 是不是xt30不支持 是不是和激活不成功有关? 重新激活pro模式 c1 的几种模式 Express版本免费提供给Sony用户使用(在Pro for Sony的基础上,对有一些功能进行了阉割); Pro for Sony为收费版本,功能与Capture One Pro一样,但是只支持Sony机器。 DB版本免费提供给Phase One和Leaf的数码后背用户使用,不支持135系列相机。 Capture One Pro的售价为239欧元/279美刀(国内售价2390元),支持市场上绝大部分的135相机和数码后背(据我的经验来看,只不支持宾得),功能最为齐全。 如何查看已经激活? 重新安装 Capture One有几个核心功能: 1.最好的Raw格式解析算法 2.最好的联机拍摄(商业摄影师联机拍摄首选) 3.颜色编辑器 4.图层遮罩 5.关键字管理(Capture One Pro 9新功能) 6.与PS、LR相比,Capture One 提供了另外的一套后期思路,在我看来学习Capture One的成本要比LR低,但因为国内相关教程较少,所以Capture One在中国的用户没有LR的多,知名度也没有LR的高。 通俗讲capture one的优势 Capture One 可以创建属于你自己的色彩管理文件 Capture One 可以让你马上看到画面中对焦对实了的部分 有点像观看照片时的峰值 Capture One 可以用色彩编辑器做你想做的关于色彩的一切调节 Capture One 联机拍摄无人能比 还可以用iPad或iPhone无线实时监看画面 拿过去给模特看 做动作或表情调整 ram格式是个什么格式? affinity photo 拍摄技巧 如何保持手持拍摄? ①双手握持三点接触法 ②贴身握机发 ③颈部拉直肩带发 能拍一些平移的画面 ④机身防抖 ⑤后期 ⑥人肉独脚架(利用重力下坠) ⑦广角拍摄,短焦开启防抖 ⑧拍成慢动作,也能防抖 用更高的帧数 其他 有时手持拍摄也是有独特的效果的 机器拍摄 画面有点不自然,有点假 光圈快门感光度调节顺序 首先根据需要的景深选择光圈, 用光圈优先模式:这样快门速度就自动了。 这个曝光只能由相机自动决定,差不了太多。 大多数摄影师大多数场景常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 如何设置为光圈优先? 根据物体移动速度选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会适合抓拍,或者是记录轨迹 如果用快门优先模式,可以设置相对比较快的快门速度,光圈自动,同样能满足大部分拍摄。 最后根据需要的曝光选感光度。 B什么意思? 曝光补偿和感光度的区别? 元素要少!(做减法) 元素统一 云和天空 人为产生的元素 黑夜会弱化掉所有的元素,只留下点亮的那些东西 减法 虚化 虚化了背景,统一了元素 元素划分 调色上做减法 处理前 处理后(去掉了几种颜色) 处理前 处理后 对焦 如何手动对焦? 想要收获最好的虚化效果,要达到以下三个条件 手动对焦一般都是在一些很极限的情况下才会用了。 不要太在意专业啊、手动啊啥的,千万别以为手动就是专业的,自动对焦本身就是技术的进步,没有那个摄影师会在自动能满足的情况下去考虑手动对焦,除非是职业装13的。 手动对焦适用场合大致如下: 1、弱光环境 很多拍星空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想拍摄清晰的前景,对远处暗淡的主体对焦时,你半按快门,却发觉相机无法对焦。 在低光低对比的环境下,相机是无法准确对焦的,此时,手动对焦便是最好的选择。 2、微距拍摄   近距离拍摄物体,半按快门,图像一直在对焦和失焦之间徘徊,始终无法全按快门拍照,此时是最尴尬的时刻,这是因为景深太浅,导致相机无法自动对焦。 这时使用手动对焦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3、主体前有遮挡物   在一些场合,你想拍摄的被摄主体前面,有其他物体在前景位置遮挡,比如栏杆,玻璃等等,自动对焦往往就会将焦点放在前景物体上,而不是你想拍摄的主体,此时,用手动对焦能快速解决问题。 4、使用老镜头   老镜头多没有自动对焦模式,只支持手动对焦,此时便毫无其他选择了。 5、摄影乐趣 以前很喜欢蔡司镜头,它拍出的图片色彩浓郁,德味甚浓,但蔡司头都是手动头。 犹豫再三,半年前还是禁不住诱惑进了一只蔡司50/1.4镜头。 其后,我多次用它进行街拍或人像拍摄,不得不说,手动对焦的乐趣,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二、手动对焦方法 1、相机设置:(以尼康相机为例) 1.1.镜头的对焦模式,调为手动,即 “M”档。 1.2.相机的对焦模式,调为手动,即 “M”档。 1.3.另外,我拍摄风光类题材,相机的拍摄模式也是手动“M”档。 2、对焦点选择: 2.1.静态风光摄影中,一般选择全景深的近三分位对焦。 2.2.城市夜景风光,对焦部位尽量选择窗户等相对高光比区域,便于合焦确认。 2.3.强光手电辅助照亮主体,也是手动快速对焦的法宝。 3、手动对焦方法: 3.1.稳定:使用三角架等设备固定相机。 3.2.光圈:一般风光摄影的光圈设置为F8-F16,在对焦时,先把它设置为镜头的最大光圈,以得到最浅景深便于合焦识别。这一步是手动精准对焦的关键! 3.3.打开相机背屏显示模式: 3.4.选择对焦点: 左右上下移动背屏上的红色方块,来选择对焦点。 3.5.最大限度放大对焦点: 按相机上的放大键,最大限度放大对焦点。 3.6.手动转动镜头的对焦环,调节到对焦点最清晰为止。 3.7.把光圈设置再调整回实拍光圈,即F8-F16。 3.8.手动对焦完毕,可以实拍。 其他的合焦确认方法: 1、相机合焦提示 调节对焦环,观察单反相机目镜,里面有合焦显示提示。尼康相机是白色的圆点,没有合焦时,是向右或向左的白色三角。 2、峰值对焦 峰值对焦是索尼微单相机所具备的一种对焦方式,其原理是将画面对比度最高的区域用高亮的方式显示出来。越是接近合焦,画面上出现的红色(颜色也可设定为其他颜色)颗粒就越是明显。而这些红色的颗粒就是所谓的峰值。 对焦环 如何手动对焦? 想要收获最好的虚化效果,要达到以下三个条件 手动对焦一般都是在一些很极限的情况下才会用了。 不要太在意专业啊、手动啊啥的,千万别以为手动就是专业的,自动对焦本身就是技术的进步,没有那个摄影师会在自动能满足的情况下去考虑手动对焦,除非是职业装13的。 手动对焦适用场合大致如下: 1、弱光环境 很多拍星空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想拍摄清晰的前景,对远处暗淡的主体对焦时,你半按快门,却发觉相机无法对焦。 在低光低对比的环境下,相机是无法准确对焦的,此时,手动对焦便是最好的选择。 2、微距拍摄   近距离拍摄物体,半按快门,图像一直在对焦和失焦之间徘徊,始终无法全按快门拍照,此时是最尴尬的时刻,这是因为景深太浅,导致相机无法自动对焦。 这时使用手动对焦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3、主体前有遮挡物   在一些场合,你想拍摄的被摄主体前面,有其他物体在前景位置遮挡,比如栏杆,玻璃等等,自动对焦往往就会将焦点放在前景物体上,而不是你想拍摄的主体,此时,用手动对焦能快速解决问题。 4、使用老镜头   老镜头多没有自动对焦模式,只支持手动对焦,此时便毫无其他选择了。 5、摄影乐趣 以前很喜欢蔡司镜头,它拍出的图片色彩浓郁,德味甚浓,但蔡司头都是手动头。 犹豫再三,半年前还是禁不住诱惑进了一只蔡司50/1.4镜头。 其后,我多次用它进行街拍或人像拍摄,不得不说,手动对焦的乐趣,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二、手动对焦方法 1、相机设置:(以尼康相机为例) 1.1.镜头的对焦模式,调为手动,即 “M”档。 1.2.相机的对焦模式,调为手动,即 “M”档。 1.3.另外,我拍摄风光类题材,相机的拍摄模式也是手动“M”档。 2、对焦点选择: 2.1.静态风光摄影中,一般选择全景深的近三分位对焦。 2.2.城市夜景风光,对焦部位尽量选择窗户等相对高光比区域,便于合焦确认。 2.3.强光手电辅助照亮主体,也是手动快速对焦的法宝。 3、手动对焦方法: 3.1.稳定:使用三角架等设备固定相机。 3.2.光圈:一般风光摄影的光圈设置为F8-F16,在对焦时,先把它设置为镜头的最大光圈,以得到最浅景深便于合焦识别。这一步是手动精准对焦的关键! 3.3.打开相机背屏显示模式:

2020-05-16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