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Q (Range Minimum/Maximum Query)算法---ST算法

学习笔记 ST算法

【引子】RMQ (Range Minimum/Maximum Query)问题

        对于长度为N的序列,询问区间[L,R]中的最值

【方法】RMQ问题的几种解法:

  1. 普通遍历查询,O(1)-O(N)
  2. 线段树,O(N)-O(logN)
  3. DP,O(NlogN)-O(1)
  4. RMQ标准算法,O(N)-O(1)

简单介绍:

  1. 朴素的查询,不需要任何预处理,但结果是没有任何已知的信息可以利用,每次都需要从头遍历到尾。
  2. 线段树,区间问题的神器,用线段树做比起朴素的暴力查询要快得多,关键在于线段树使用了分治思想,利用了区间问题的可合并性。任何一个区间最多只需要logN个线段树上的区间来合并,线段树上的区间总数目为O(N)个,因此只需要O(N)的预处理就可以将查询复杂度降到O(logN)。同时线段树的树状结构使得修改时信息更容易维护。
  3. DP,又叫ST算法,也是利用了分治的思想。任何一个区间都可以由两个小于当前区间长度的最大的长度为2的幂的区间合并而来,于是预处理出每个点开始所有长度为2的幂的区间最值,那么查询时就可以由预处理的信息O(1)得到答案。
  4. RMQ标准算法,利用了神奇的数据结构--笛卡尔树,笛卡尔树将区间最值问题转化为树上两个点的LCA问题,而DFS可以将LCA问题转化为±1RMQ问题,±1RMQ问题又可以利用分块和动态规划的思想来解决。上述所有预处理,包括笛卡尔树的建立、DFS序以及±1RMQ的问题的求解都可以在线性时间内完成,查询时复杂度为O(1)。

标准算法的实现:

  • 结构图:

  • 笛卡尔树的构造算方法:从左至右扫描原序列,并依次插入到笛卡尔树的右链中,使用单调栈复杂度为O(N)。建好树后,key是二查搜索树,value是小根堆。
  • 最小值与LCA:建好树后,区间最小值问题便转化为了LCA问题,下面简单证明一下:

假设现在询问[d, f]的最小值,root为d和f的LCA,由笛卡尔树的性质可知,root是整棵树表示区间的最小值,而[d, f]是其子区间,所以root不可能比[d, f]中的数小,又因为d和f属于root的不同子树(LCA的性质),所以root一定在[d, f]中(笛卡尔树的性质),故对两个点a,b,LCA(a, b)就是[a, b]的最小值,证毕。

  • ±1RMQ问题:相邻两个数相差1或者-1的序列的RMQ问题
  • ±1RMQ问题解法:将原长度为N的序列分成2N/logN块,每块长度为logN/2,将原来的询问分解为块间询问和块内询问。用ST算法在O(N/logN*log(N/logN))=O(N)的时间内处理出块与块之间的区间最值信息,可以在O(1)的时间内解决块与块之间的询问。对于块内的询问,由于每块长度为logN/2,相邻两个数的差不是1就是-1,于是对于区间最值出现的位置,本质不同的状态只有2logN/2=√N个,加上边界,总共状态数为O(√N*logNlogN),利用递推在O(√N*logNlogN)的时间内求出所有状态来,以后可以在O(1)的时间内得到块内任意区间最值的位置。总复杂度为O(N + √N*logNlogN) ≈ O(N)。
  • LCA与±1RMQ的经典转化就不细说了,详见代码

标准RMQ,O(N)-O(1)

  【例】给定数组,询问区间最小值。(无修改)

    (数据范围不用线段树)

【解】可以写一个线段树,但是预处理和查询的复杂度都是O(logn),存心的话可以给你卡掉。

  所以采用ST算法,它可以做到O(nlogn)的预处理,O(1)地回答每个询问

  f[i][j]表示数组p从位置i开始到位置i+2^j-1的最小值
  f[i][j]=min(f[i+(1<<(j-1))][j-1],f[i][j-1]);f[i][0]=p[i].
  求a~b的最小值,就是找出比b-a+1小的最大的二的幂次k
  有ans=min(f[a][k],f[b-(1<<k)+1][k])

【原理】

nlogn预处理出Min[][]和Max[][],查询的时候O(1)查询。

Max[j][i]或Min[j][i]代表,从j的位置开始,长度为2^i的子段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然后预处理的时候递推。

询问的时候先算出[l,r]的长度的2的对数,然后取出答案即可

是一种优秀的存取方法。

【实现】(以最大值为例):
    首先是预处理,用一个DP解决。设a[i]是要求区间最值的数列,f[i,j]表示从第i个数起连续2^j个数中的最大值。例如数列3 2 4 5 6 8 1 2 9 7 ,f[1,0]表示第1个数起,长度为2^0=1的最大值,其实就是3这个数。 f[1,2]=5,f[1,3]=8,f[2,0]=2,f[2,1]=4……从这里可以看出f[i,0]其实就等于a[i]。这样,Dp的状态、初值都 已经有了,剩下的就是状态转移方程。我们把f[i,j]平均分成两段(因为f[i,j]一定是偶数个数字),从i到i+2^(j-1)-1为一 段,i+2^(j-1)到i+2^j-1为一段(长度都为2^(j-1))。用上例说明,当i=1,j=3时就是3,2,4,5 和 6,8,1,2这两段。f[i,j]就是这两段的最大值中的最大值。于是我们得到了动规方程F[i,j]=max(F[i,j-1],F[i+2^(j- i),j-1]).
     
    接下来是得出最值,也许你想不到计算出f[i,j]有什么用处,想计算max还是要O(logn),甚至O(n)。但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做到了 O(1)。还是分开来。如在上例中我们要求区间[2,8]的最大值,就要把它分成[2,5]和[5,8]两个区间,因为这两个区间的最大值我们可以直接由 f[2,2]和f[5,2]得到。扩展到一般情况,就是把区间[l,r]分成两个长度为2^n的区间(保证有f[i,j]对应)

【模板代码】

//ST(Sparse-Table)算法 
void RMQ(){
    for(int i=1 ;i<=n ;i++) dp[i][0]=a[i]; 
    //注意从j变量在外层,先求短区间 
    for(int j=1 ;(1<<j)<=n ;j++){
        for(int i=1 ;i+(1<<j)-1<=n ;i++){
            dp[i][j] = max(dp[i][j-1],dp[i+(1<<(j-1))][j-1]);
        }           
    }
}
//求k代码 
int k = (int)(log(y - x + 1.0) / log(2.0));  
//求最值 
int ans = max(dp[x][k],dp[y-(1<<k)+1][k]);

转自 SBSOLOn the Way

1. 概述

RMQ(Range Minimum/Maximum Query),即区间最值查询,是指这样一个问题:对于长度为n的数列A,回答若干询问RMQ(A,i,j)(i,j<=n),返回数列A中下标在i,j之间的最小/大值。这两个问题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解决这两种问题的比较高效的算法。当然,该问题也可以用线段树(也叫区间树)解决,算法复杂度为:O(N)~O(logN),这里我们暂不介绍。

 

2.RMQ算法

对于该问题,最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是遍历,复杂度是O(n)。但当数据量非常大且查询很频繁时,该算法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查询出正解。

本节介绍了一种比较高效的在线算法(ST算法)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在线算法,是指用户每输入一个查询便马上处理一个查询。该算法一般用较长的时间做预处理,待信息充足以后便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回答每个查询。ST(Sparse Table)算法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在线处理RMQ问题的算法,它可以在O(nlogn)时间内进行预处理,然后在O(1)时间内回答每个查询。

 

(一)首先是预处理,用动态规划(DP)解决。

设A[i]是要求区间最值的数列,F[i, j]表示从第i个数起连续2^j个数中的最大值。(DP的状态)

例如:

A数列为:3 2 4 5 6 8 1 2 9 7

F[1,0]表示第1个数起,长度为2^0=1的最大值,其实就是3这个数。同理 F[1,1] = max(3,2) = 3, F[1,2]=max(3,2,4,5) = 5,F[1,3] = max(3,2,4,5,6,8,1,2) = 8;

并且我们可以容易的看出F[i,0]就等于A[i]。(DP的初始值)

这样,DP的状态、初值都已经有了,剩下的就是状态转移方程。

我们把F[i,j]平均分成两段(因为f[i,j]一定是偶数个数字),从 i 到i + 2 ^ (j - 1) - 1为一段,i + 2 ^ (j - 1)到i + 2 ^ j - 1为一段(长度都为2 ^ (j - 1))。用上例说明,当i=1,j=3时就是3,2,4,5 和 6,8,1,2这两段。F[i,j]就是这两段各自最大值中的最大值。于是我们得到了状态转移方程F[i, j]=max(F[i,j-1], F[i + 2^(j-1),j-1])

代码如下:

void RMQ(int num) //预处理->O(nlogn)
{
	for(int j = 1; j < 20; ++j)
		for(int i = 1; i <= num; ++i)
			if(i + (1 << j) - 1 <= num)
			{
				maxsum[i][j] = max(maxsum[i][j - 1], maxsum[i + (1 << (j - 1))][j - 1]);
				minsum[i][j] = min(minsum[i][j - 1], minsum[i + (1 << (j - 1))][j - 1]);
			}
}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循环的顺序,我们发现外层是j,内层所i,这是为什么呢?可以是i在外,j在内吗?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我们需要理解这个状态转移方程的意义。

状态转移方程的含义是:先更新所有长度为F[i,0]即1个元素,然后通过2个1个元素的最值,获得所有长度为F[i,1]即2个元素的最值,然后再通过2个2个元素的最值,获得所有长度为F[i,2]即4个元素的最值,以此类推更新所有长度的最值。

而如果是i在外,j在内的话,我们更新的顺序就是F[1,0],F[1,1],F[1,2],F[1,3],表示更新从1开始1个元素,2个元素,4个元素,8个元素(A[0],A[1],....A[7])的最值,这里F[1,3] = max(max(A[0],A[1],A[2],A[3]),max(A[4],A[5],A[6],A[7]))的值,但是我们根本没有计算max(A[0],A[1],A[2],A[3])和max(A[4],A[5],A[6],A[7]),所以这样的方法肯定是错误的。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一定要好好理解这个状态转移方程所代表的含义。

(二)然后是查询。

假如我们需要查询的区间为(i,j),那么我们需要找到覆盖这个闭区间(左边界取i,右边界取j)的最小幂(可以重复,比如查询5,6,7,8,9,我们可以查询5678和6789)。

因为这个区间的长度为j - i + 1,所以我们可以取k=log2( j - i + 1),则有:RMQ(A, i, j)=max{F[i , k], F[ j - 2 ^ k + 1, k]}。

举例说明,要求区间[2,8]的最大值,k = log2(8 - 2 + 1)= 2,即求max(F[2, 2],F[8 - 2 ^ 2 + 1, 2]) = max(F[2, 2],F[5, 2]);

 

在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个地方,就是<<运算符和+-运算符的优先级。

比如这个表达式:5 - 1 << 2是多少?

 

答案是:4 * 2 * 2 = 16。所以我们要写成5 - (1 << 2)才是5-1 * 2 * 2 = 1。

 

3.例题剖析:

http://blog.csdn.net/niushuai666/article/details/7400587

转载自飘过的小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