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在插入排序的基础上编写的,由于插入排序元素移动时每次只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在数组较大的情况下,效率会很低,因此引入了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的思路: 给定一个数组,引入增量,将数组在逻辑上分为几个组,每个组的元素下标相差一个增量,再对这个逻辑上数组进行插入排序。
平均时间复杂度: O(n log n)
最好情况: O(n log^2 n)
最坏情况: O(n log^2 n)
空间复杂度: O(1)
稳定性: 不稳定


幼不晓事,初出牛犊,脑洞大开,写了四种希尔排序,其中第一种是标准按照资料写的,第二种是按照算法给出的思路自己写的,后两种是脑洞大开写的。

: ) 第一种:标准的希尔排序,轮流循环每组元素

代码如下:

	/*
	 *	这是,对每个组轮流插入排序。
	 *	
	 *	结论:第一种和第二种插入次数相同,但是第二种更加简洁明了。而第一种显得臃肿。
	 * */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2(int[] value,int length){
		for(int p=length/2;p>0;p/=2){
			for(int i=p;i<length;i++){
				insertCount2++; //计数用,与算法无关。
				int temp=value[i];
				int k = i-p;
				while(k>=0&&value[k]>temp){
					value[k+p]=value[k];
					k-=p;
				}
				value[k+p]=temp;
			}
		}
	}

对每个逻辑组轮流插入排序,其实从代码for(int i=p;i<length;i++)可以看出,这完全就是遍历 p 之后的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插入排序将第一个元素作为已排序列,而 p 之前的数,都是每组第一个元素。

其中第一层循环中的 p 代表的是增量,利用这个增量分割数组。

这种方式代码简洁明了,看上去很舒服,不亏是经典写法。


: ) 第二种:排完一组,再排另一组

代码如下:

	/*
	 *	这是,对每个组轮流插入排序。
	 *	
	 *	结论:第一种和第二种插入次数相同,但是第二种更加简洁明了。而第一种显得臃肿。
	 * */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2(int[] value,int length){
		for(int p=length/2;p>0;p/=2){
			for(int i=p;i<length;i++){
				insertCount2++; //计数用,与算法无关。
				int temp=value[i];
				int k = i-p;
				while(k>=0&&value[k]>temp){
					value[k+p]=value[k];
					k-=p;
				}
				value[k+p]=temp;
			}
		}
	}

这中方式,在逻辑上并没有错误,完全可,但是与第一种想必,就显得臃肿了很多,所以使用优先率肯定没有第一种高。

在实际运行中,我对两种方式插入元素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如代码中的insertCount,insertCount2,最中结果是,插入次数完全相等(如下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 第三种:自创的,希尔排序二分法版本

温馨提示: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代码如下:

	/*
	 *	在第二种基础上使用二分插入排序。
	 *
	 *	问题在于:如何找到每组的第一个元素? 可以中 i%p i是当前元素下标,p是增量。
	 *	          
	 *	          中间元素如何取?
	 * */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3(int[] value,int length){
		for(int p=length/2;p>0;p/=2){
			for(int i=p;i<length;i++){
				int left = i%p;
				int right = i-p;
				int temp = value[i];
				while(left<=right){
					/*
					 *	解析这个式子:
					 *	right-left,得到差值
					 *      (right-left)/p+1,得到left和right之间共有几个数,
					 *      之所以加1,是因为(right-left)/p,并没有包含left这一项。
					 *      ((right-left)/p+2)/2,得到中间项在第几个,
					 *      之所是加2,其实包含了两次加1,第一次加1是因为,(right-left)/p除出来,少了第一项,第二次加1是因为,这样除2之后能直接得到中间项。
					 *      (((right-left)/p+1)/2-1)*p,得到中间项的left距中间项的差值
					 *      之所以要减1,是因为,这个这里计算出来的项数多了left自身。
					 *      最后加上left,得到中间项的值。
					 *
					 *      如:
					 *      0,3,6,9,12
					 *      其中:left = 0 , right = 12 , p = 3
					 *      a = right-left = 12;(差值为12)
					 *      b = a/p =  4;
					 *      c = b+2 = 6;(第一次加1等于5,说明共有5项,第二次加1是为了得到中间项3)
					 *      d = c/2 = 3;(第三个为中间项)
					 *      e = d-1 = 2;(left偏移中间项两个增量)
					 *      f = e*p = 6;(偏移量为6)
					 *      g = f+left = 6; 
					 *      最后得到中间项是6 
					 * */
					int mid = (((right-left)/p+2)/2-1)*p+left;
					if(value[mid]>temp)
						right-=p;
					else
						left+=p;
				}
				//移动
				for(int j=i-p;j>=left;j-=p){
					value[j+p]=value[j];
				}
				value[left]=temp;
			}
		}
	}

当然,完全是能运行的。

改变主要是将前两中的插入部分,改成了二分插入,其中在写的过程,还是遇到很多问题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中间项如何确定?,连吃午饭都在想,最总结出int mid = (((right-left)/p+2)/2-1)*p+left;这个公式,来计算带有增量的中间项。在代码注释中已经给出解释,其实也不难想象。


: ) 第四种:自创的,希尔排序快排版本

温馨提示:内容过于浮夸,请未成年人止步 …

代码如下:

	/*
	 *	在第二种基础上使用快速排序
	 * */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4(int[] value,int length){
		for(int p=length/2;p>0;p/=2){
			for(int i=p;i<length;i++){
				quikSort(value,i,p);
			}
		}
	}
	public static void quikSort(int[] value,int i,int p){
		int start = i%p;
		int end = i;
		quikSort(value,start,end,p);
	}
	public static void quikSort(int[] value,int start,int end,int p){
		if(start<end){
			int i=start-p;
			int j=start;
			int temp=value[end];
			while(j<=end){
				if(value[j]<=temp){
					i+=p;
					swap(value,i,j);
				}
				j+=p;
			}
			quikSort(value,start,i-p,p);
			quikSort(value,i+p,end,p);
		}
	}
	private static void swap(int[] value,int i,int j){
		int temp=value[i];
		value[i]=value[j];
		value[j]=temp;
	}

别,你别乱想,它当然能顺利完成任务!就像调皮捣蛋的孩子喜欢冒险,但他总是知道回家的。

这里对 i 就不再是使用插入排序了,也就是说,现在我把它以及它之前的数当成一个待排数组。

在第一次调用时传入 i 和增量 ,调用的这个函数,只是真正排序函数的重载,它只为了过度到能使用递归函数重载。

最后在实现排序时,要注意的就是对循环数的增减,一定要是用 增量 p。


: ) 运行结果

main函数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andom rand = new Random();
		int length = 10;//Math.abs(rand.nextInt()%1000);
		int[] s = new int[length];
		for(int i=0;i<length;i++){
			s[i] = Math.abs(rand.nextInt()%1000);
		}
		int[] sc = Arrays.copyOf(s,length);
		int[] sd = Arrays.copyOf(s,length);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s)+"\n正在排序中...");
		
		long s_time_start=System.nanoTime();
		shellSort(s,length);
		long s_time_end=System.nanoTime();

		long sc_time_start=System.nanoTime();
		shellSort2(sc,length);
		long sc_time_end=System.nanoTime();

		long sd_time_start=System.nanoTime();
		shellSort3(sd,length);
		long sd_time_end=System.nanoTime();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s));
		System.out.println("先对一组排序再排另一组所用时间:"+(s_time_end-s_time_start));
		System.out.println("每组轮流插入所用时间:"+(sc_time_end-sc_time_start)+" 排序是否成功:"+check(sc,s));
		System.out.println("使用二分法所用时间:  "+(sd_time_end-sd_time_start)+" 排序是否成功:"+check(sd,s));

		//运行希尔排序,快排版本。
		int[] se = Arrays.copyOf(s,length);
		long se_time_start=System.nanoTime();
		shellSort4(se,se.length);
		long se_time_end=System.nanoTime();
		System.out.println("使用快速排序所用时间:"+(se_time_end-se_time_start)+" 排序是否成功: "+check(se,s));

		System.out.println("\n\ninsertCount: "+insertCount+"\ninsertCount2: "+insertCount2);
	}

运行结果:(时间单位 纳秒)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是部分的运行结果,但是从所有运行情况看的出,他们的优劣很明显。

很明显标准写法是最高效的,而与插入排序关系已经扯的很远的快拍版本效率十分低下,所以虽然看上去有些荒唐的写法,还是给了我好处,那就是强烈的告诉我:希尔排序是对针对插入排序的优化

所以啊,世间万事无绝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