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 TT MK1 (8N) - 项目 297
TT的设计师弗里曼·托马斯(Freeman Thomas)表示,这款车是在与奥迪设计主管J·梅斯(J Mays)出差期间诞生的,期间他绘制了TT的初稿。
看到这张草图,J·梅斯一定会向他借用的。 30 分钟后返回,J Mays 告诉他,他刚刚与研发主管 Josef Paefgen 谈过,他们想制造这辆车。
产品开发主管 Ulrich Hackenberg 则表示,该品牌希望开发一款基于 A3 的跑车,他联系了 J Mays,J Mays 聘请了 Freeman Thomas。
无论如何,这个名为 297 的项目于 1994 年中期开始,团队成员包括 J Mays、Thomas Freeman、Peter Schreyer、Martin Smith、Hartmut Warkuss 和 Romulus Rost。
From frame number or VIN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we obtain various information about our vehicle. (关于MK1车架号各位置的含义)
The frame number is a series of digits (17), grouping them into subsets that we obtain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Digits 1-2: Country of manufacture
Digit 3: Manufacturer
Digits 4-6: Unknown
Digits 7-8: Model
Digit 9: check digit
Digit 10: Year of Manufacture
Digit 11: Factory which was built
Digits 12-17: Sequence number of production
直译:
数字1-2:制造国
数字3:制造商
数字4-6:未知
数字7-8:型号
数字9:校验位
数字10:制造年份
数字11:已建成的工厂
数字12-17:生产序列号
项目的变化
Thomas Freeman 设想以轿跑车、跑车、硬顶 Spider 和挡风玻璃降低 39 毫米并配有简化引擎盖的 Spider 的形式提供 TT。
切
跑车
蜘蛛侠
Syder 硬顶
Syder 挡风玻璃降低
Syder 硬顶
名字的选择
关于汽车的名称有很多讨论和很多建议。托马斯·弗里曼 (Thomas Freeman) 更喜欢“Alpensieger”(法语中阿尔卑斯山的胜利者),也是 1911 年奥迪 C 型车的名称,而 J. Mays 更喜欢“Zuma”(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海滩的名称)。最后,“TT”达成了共识,因为它让人想起了旅游奖杯,也让人想起了 NSU TT
通过选择这个名字,奥迪向著名的“旅游奖杯”比赛致敬,这是一场在英国马恩岛举行的传奇比赛。如今,这里只有摩托车参与竞争,但在 20 世纪初,汽车也曾在这里竞争,其中包括汽车联盟 (Auto Union) 和 NSU,这些品牌合并后诞生了奥迪 (Audi)。
NSU TT 是 1965 年发布的车型,随后于 1967 年推出了名为 TTS 的竞赛版本。搭载1000cc发动机,最大功率85马力,在同级别赛车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 1967年,她赢得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拉力赛环欧自行车赛的冠军。




草图、草图和模型





























奥迪 TT MK1 (8N) - 行走装置。
之前训练
带有叉骨、辅助车架和横向稳定杆的麦弗逊支柱轴被设计为运动悬架底盘。为了获得更好的方向稳定性,使用了新开发的铸钢枢轴轴承,其与转向杆的连接经过改进,并且使用了新的锻造臂。
特点是:
- 横拉杆球头(较大的拐角)
- 导向球由更厚的榫头加固
- 辅助框架与铝制插座用螺钉固定在一起
- 与稳定杆的支柱连接保证了更好的响应行为
后桥(FWD)
带稳定杆的半刚性轴
轴承的 25° 倾斜为后轴提供了良好的自转向性能。
由于后轴的倾斜,在拐角处产生的漂移力会在轴承中产生,这是一件好事,然后通过轴承传递到车身。
减震器的支撑位于轮拱内,螺旋弹簧的支撑位于翼梁下方。弹簧和减震器的分离创造了宽敞的行李舱,并将最小的噪音传输到乘客舱(声学解耦)。
车轴稳定是通过管状横向稳定杆实现的。
后桥(Quattro)
带 Haldex 耦合器的纵向叠臂轴
- 连杆轴使用辅助框架(4 点固定)和安装在纵向连杆上的相应履带校正轴轴承进行固定。
- 辅助轴架上的横向稳定杆提供稳定性
- 减震器安装位置(约45°)
后桥稳定性
第一批 TT 车型在高速(超过 160 公里/小时)改变方向时遇到后轴断开的问题。这一微小问题却带来了严重后果,迫使奥迪提高在产车辆的后稳定性,并召回了 37,000 辆已生产的车辆。
修改如下:
- 添加动态轨迹控制(ESP)系统
- 添加固定后扰流板,以 2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后部产生 43 公斤的额外升力
- 将前防倾杆直径修改为 20 毫米(而不是 19 毫米)
- 移动前横臂的锚点(向后移动 45 毫米)
- 修改前/后弹簧减震器组合(更坚固)
编辑 FWD 模型
quattro车型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