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IO小白的进阶之路3-非阻塞IO

上篇文章 https://blog.csdn.net/qq_38110368/article/details/108206010 提到,单线程阻塞IO 是在等待数据和拷贝数据两个阶段都是阻塞状态,而进程/线程池的方案能处理的连接数,缓解的调用IO也很有限。因此出现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2. 非阻塞IO

2.1 实现原理

Linux下,可以通过设置socket使其变为non-blocking。当对一个non-blocking socket执行读操作时,流程是这个样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4 非阻塞IO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用户进程发出read操作时,如果kernel中的数据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它并不会block用户进程,而是立刻返回一个error。从用户进程角度讲 ,它发起一个read操作后,并不需要等待,而是马上就得到了一个结果。用户进程判断结果是一个error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它可以再次发送read操作。一旦kernel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了用户进程的system call,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拷贝到了用户内存,然后返回。
所以,在非阻塞式IO中,用户进程其实是需要不断的主动询问kernel数据准备好了没有,和阻塞型接口的显著差异在于,在被调用之后立即返回
使用如下的函数可以将某句柄fd设为非阻塞状态:
fcntl( fd, F_SETFL, O_NONBLOCK );

下面将给出只用单线程实现方式,虽然是单线程,但能够同时从多个连接中检测数据是否送达,并且接受数据的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使用非阻塞的接收数据模型

在非阻塞状态下,recv() 接口在被调用后立即返回,返回值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如在本例中,
recv() 返回值大于 0,表示接受数据完毕,返回值即是接受到的字节数;
recv() 返回 0,表示连接已经正常断开;
recv() 返回 -1,且 errno 等于 EAGAIN,表示 recv 操作还没执行完成;
recv() 返回 -1,且 errno 不等于 EAGAIN,表示 recv 操作遇到系统错误 errno。

可以看到服务器线程可以通过循环调用recv()接口,可以在单个线程内实现对所有连接的数据接收工作。

2.2 弊端

但是上述模型绝不被推荐。因为,循环调用recv()将大幅度推高CPU 占用率,如果要使用此方案,最起码用户态要手动执行sleep(),从而缓解CPU。
此外,在这个方案中recv()更多的是起到检测“操作是否完成”的作用,实际操作系统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检测“操作是否完成“作用的接口,例如select()多路复用模式,可以一次检测多个连接是否活跃。
在下篇文章中,将分享IO复用模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