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剖析 | 运行机制及框架原理

本文深入探讨微信小程序的运行机制,包括解压应用、转换过程和打包流程。通过分析代码,揭示了小程序从WXML和WXSS转换为HTML和CSS的过程,以及Virtual DOM的使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框架原理,特别是组件的转换和渲染,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如何调用Native组件。最后,文章提出在浏览器中运行微信小程序的可能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微信小程序剖析 , 运行机制及框架原理:

运行机制

还好微信的开发团队在软件工程的实践还有待提高,我们才有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代码。

解压应用

首先你需要有下面的工具:

  • Mac电脑

  • 微信 Web 开发者工具.app

  • WebStorm / 其他编程器 或 IDE,最好可以支持重命名

首先,我们需要右键微信web开发者工具.app,然后显示包的内容,在 Contents/Resources/app.nw下面的内容即是我们的代码,拷贝出来:


简单的说明一下:

  • app/ 目录下放置了app的代码

  • modified_modules/ 即一些修改后的模块

  • node_modules/ 地球人都知道

  • package.json 呵呵,你一定是知道的,配置了NW相关的内容

modified_modules目录下有两个子模块:

  • anyproxy,从名字就可以看起来这是一个代理模块

  • weinre,远程调试工具

IDE

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NodeWebkit封装的Web应用了。

在package.json中的"main": "app/html/index.html",,即定义了这个APP的入口是这个index.html,而不是别的文件。

很顺利的我们看到了他们调用的文件了:


这里面有一个init方法,看来他就是NodeWebkit相关的入口了。用WebStorm的shift + f6 RENAME 这些变量好十几次,终于看到了下面的代码了:


这是一个React应用,还好我一年多以前学得不错。扫视了一下代码,终于看到了这一句:


直接跳转到ContainController.js,跳转到render方法,找到了这个:


果然Main里面就是大入口了


对应的就是下面这个界面了:

  • edit 就是编辑器及其相关的事项

  • detail就是项目的配置

补充一下咯,其中的编辑环境是基于Monaco

WeAPP运行机制

慢慢的就探索到了打包,其运行时的过程。由于我并没有拿到内测资格,所以我只好边看边猜测一下。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两点很有意思的东西:wxmlwxss,这两个文件会被分别转换,即wxml -> html,wxss -> css。对应的有几个不同的transform:

  • transWxmlToJs

  • transWxssToCss

  • transConfigToPf

  • transWxmlToHtml

  • transManager

这里的PF指代的是PageFrame的意思,pageFrame有一个对应的模板文件:


这种风格一看就是生成字符串Replace的,然后他们写了一个名为wcc以及一个名为wcsc的工具。

  • wcc用于转转wxml中的自定义tag为virtual_dom

  • wcsc,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它为转换wxss为css

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微信小应用有点类似于 Virtual Dom + WebView,毕竟上面有个WAWebView文件 ,还有一个webviewSDK文件 。

当然无论是React + WebView,或者Vue + WebView都不重要,现在有了 WA + WebView了,哈哈。

WeApp采用的是如下图所示的提交方式,所以:


你在本地写的WeApp都会被提交到微信服务器,然后打包,上传到服务器,交给CDN——毕竟为了分发。

上传的过程大致如下:

  • APP会被打包成以日期命名 + .wx文件

  • IDE会检测包的大小,并提示:代码包大小为 xx kb,超过限制 xx kb,请删除文件后重试。这个xx好像是1024,所以APP的大小是1M。

  • APP将会上传到 https://servicewechat.com/wxa-dev/commitsource/?appid=xx&user-version=&user-desc=xx

框架原理

从map组件说起

在微信公布的开发文档里,我们知道使用一个地图组件的时候是这样子的:

 

<map longitude="23.099994" latitude="113.324520" markers="{{markers}}" covers="{{covers}}" style="width: 375px; height: 200px;"></map>

在之前的文件里,我们提到过这个文件是wxml文件,然后我们要用wxcc将其转换为virtual dom中的方法,如:


它就会返回一个js的方法,如:


插播一句:上面有一个count,很有意思$gwxc > 16000,这个就是dom数的count。超了就来个异常:enough, dom limit exceeded, you don't do stupid things, do you?,中文意思就是:你个愚蠢的人类,你是一个前端开发人员吗?

随后,在浏览器里调试一下:


在微信中是要这样调用的:


就会返回下面的结果:


看来这个名为wx-map的标签就是微信下的map标签,它是wx-page的children。然后让我们在WAWebview中搜索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代码:


它的behaviors中有一句:wx-native,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native组件:


顺便再看一个video是不是也是一样的:


好了,你那么聪明,我就这么说一半好了,剩下你自己去猜。

可以肯定的是:

  • map标签在开发的时候会变成HTML + CSS

  • map标签在微信上可以使用类似于Cordova的形式调用 Native组件

再接着说,virtual dom的事,回到示例代码里的map.js:


js里只放置了data,剩下的都是依据上面的值变动的observer,如:

  • _updatePosition

  • _hiddenChanged

  • latitudeChanged

  • longitudeChanged

  • scaleChanged

  • coversChanged

  • ...

这种代码的感觉比React更进了一步的节奏,本来你还需要编码来观察state,现在只需要state变动了就可以了。。。23333....,你们这些程序员都会被fire的。

好了,这里差不多就这样了~~。

 

 

重新审视WXWebview.js

于是,我重新逛逛WXWebview.js,发现这个文件里面不只有component的内容,还有:

  • reportSDK

  • webviewSDK ??

  • virtual_dom

  • exparser

  • wx-components.js

  • wx-components.css

等等,你是不是已经猜到我在说什么了,上文中我们说到了PageFrame:


在之前的想法里,我觉得我必须要集齐上面的SDK,才能招唤中神龙。后来,我看到了这句:


如果不是开发环境就使用WAWebview.js,在开发环境中使用使用xxSDK,那么生产环境是怎么回事?如果是在开发环境会去下载最新的SDK,好像不对~~,哈哈。。

我猜这部分,我需要一个内测id,才能猜出这个答案。

有意思的是,IDE会对比version.json,然后去获取最新的,用于预览或者区分对待开发者?


上面已经解释清楚了WAWebview的功能了,那么WAService.js呢——就是封装那些API的,如downloadFile


这一点上仍然相当有趣,在我们开发的时候仍然是WAWebview做了相当多的事,而它和WAService的打包是分离的。

那么,我们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有WAWebview就可以Render页面了。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浏览器上运行呢?下篇文章中我们来揭晓。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