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读书笔记

本书探讨了投资的长期主义哲学,强调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创造真实社会价值。作者认为,真正的投资是专注于长期价值创造,与具备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同行。书中介绍了投资的方法论,包括深入研究、理解时间价值、坚守原则,并倡导投资者应具备同理心、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此外,书中还讨论了科技在产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教育和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自序:这是一条长期主义之路

在纷繁嘈杂的世界中,变化可能是唯一的永恒的主题。究竟怎样才能在这样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作为一名投资人,究竟怎样才能找到穿越周期和迷雾的指南针?作为一名创业者,究竟怎样才能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一条长期主义之路映射眼帘,把时间和信念投入能够长期产生价值的事情中,尽力学习最有效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遵循第一性原理,永远探求真理。

真正的投资,有且只有一条标准,那就是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益于社会的整体繁荣。坚持了这个标准,时间和社会一定会给予奖励,而且往往是持续、巨大的奖励。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价值投资人,时间、精力、追求和信念,这无数种选择,都是对自己人生的投资。价值创造无关高下,康庄大道尽是通途。以赤子之心,不被嘈杂浇铸;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做时间的朋友,与伟大格局观的人同行。

第一部分:寻找价值的历程

第一章:价值的底色

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才是深藏于内心并真正属于自己的“三把火”。投资所需要的知识是无止境的。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

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帮你喜欢的、真正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读书、思考、实践,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追求事业和梦想,必须对自己有所承诺,着眼于长
远,全神贯注并全力以赴。在不同的际遇中,学习所有能学习到的最高标准,从而获
得理解与洞察的能力,这就是作者一直以来坚持的长期主义

第二章:价值投资启蒙

拥有极高的道德标准,
把受托义务置于首位,
是投资人
崇高的精神气质

所谓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看似无序实则有条不紊的自我调节功能,为金融市场同时构筑了内生的
免疫系统和外部的战略防线,比如买卖双方力量的平衡制约,特别是做空机制及指数投资的运用,以及金融危机本身的调节性;再比如资本市场的行业自律、政府的有效监管、媒体与公众的监督以及健全统一的法律体系等。这些共同构成了金融市场的核心要素,每一条都值得反复研究。

在投资行业,如果采取非主流的投资策略,或许会面临许多挑战。人性会驱使投资人采用最获认可的投资策略,当自己的投资跟多数人趋同时,会强化自己与主流的一致性,以防出错后独面尴尬。不幸的是,这种心理上的慰藉很少能创造出成功的投资结果。

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当下大部分投资都是机构投资和散户,市场上充满非常规乃至非法的交易和运作。这也是当下中国市场局面现象。从互联网经济的诞生,到互联网泡沫的消解,从近乎信仰的投资理念,到抱朴守拙的受托人责任,实践告诉人们,方法和策略能够战胜市场,但对长期主义的信仰却能够赢得未来。

第三章:价值投资初试炼

我们是创业者,
恰巧是投资人。

对于投资人而言,理解所处时代的商业演进甚至商业史,是开展投资研究的第一步。在中国的商业史中,有许多伟大的制度变革、许多崭新的思潮观念、许多传统或者非传统的商业模式,其中的互联网商业史尤其令人激情澎湃。

1994年,互联网行业远没有出现像今天这样叱咤风云的大佬人物,那些弄潮儿都还在各自的轨迹上蓄势待发,一群行业拓荒者面对着一片从未有人涉足,甚至无人理解的领域。但相似的是,他们都对互联网抱有本能的、敏锐的、富有想象力的好奇心。他们或者身处国内,因独特机缘接触互联网技术;或者远赴大洋彼岸,在美国互联网发展中经受洗礼。此后数年,门户网站、电子邮箱、电子商务、在线搜索、即时通信这些互联网模式纷纷破土而出,呈井喷之势,走上历史舞台。

1995年,张树新创立了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清华大学推出了水木清华BBS,马云成立了“中国黄页”并于1999年创立了阿里巴巴。1996年,张朝阳成立了爱特信,两年后创立了搜狐。1997年,丁磊创办了网易。1998年,王志东创办了新浪;马化腾创办了腾讯,此后依靠QQ用户数持续增长和QQ秀付费模式,腾讯于6年后在港交所上市,估值突破6亿美元。2000年,搜狐、网易、新浪三大门户网
站在纳斯达克上市。2003年5月,淘宝网成立,只用了两年时间,在2005年,淘宝网就接连超越了eBay和日本雅虎,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2005年8月5日,凭借市场竞价排名模式,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达354%,创造了中国概念股的美国神话,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公司,这距离李彦宏1999年底回国创办百度,不到6年时间。至此,从早期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家门户网站叱咤江湖,到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依靠搜索、电商和社交三种商业模式各掀潮头,中国互联网江湖初定,但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技术创新仍在继续。

有些事情不能做,从一开始就不做。在中国,由于制度、文化、历史惯性、发展阶段等因素,投资领域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草莽的江湖气息。有人依靠超强的资本嗅觉和运作能力,在复杂的社会脉络中辗转奔波,有人“辞官归故里”,也有人“漏夜赶科场”。许多人迷恋挣快钱的刺激感,因为从短期回报率
来看,挣快钱能够很快证明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但这无疑是危险的。所有的快钱,它产生的理由无外乎这样几点: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热点追逐中的投机,甚至是权力寻租。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天生好奇,有着本能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然而,快钱带来强烈欢愉感的同时,却极易麻痹人们的神经。投资人一旦懒惰,一旦失去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就可能失去了某种正向生长的本能。那些赚快钱的人会发现路越走越窄。我们也有一些挣快钱的机会,但我们敢于说“不”,敢于不挣不属于我们的钱。

面对外界的环境,选择适应环境的方式成为影响未来的关键所在。正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在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间,我们修炼自身的内核,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不要太相信运气,因为无论是概率验算还是神灵保佑,似乎都不管用,而应相信的是长期理性,理性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开展投资活动呢,在具体的执行中,第一步就是寻找投资思路,基于对行业的深度理解,找到真正产生价值的信息,获得对行业价值链、生态环境的全面洞察,提炼行业发展周期中的重要变化,尤其是提炼看似无关、实则相关的重要联系,把不同的思维角度碰撞在一起;第二步就是投资思路分析,去测试和判断你得到的信息和想法,把真正有关系、有联系的事情想清楚,思考原因的原因,推导结果的结果,
而不是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思考;第三步是投资思路管理,把投资思路代入真实的商业周期或产业环境中,变成一个可执行的项目,包括怎样投资、怎样交易、怎样运营、怎样创造价值,形成最终的投资表达方式。在无关处寻找有关,在有关处探求洞见,在洞见后构建方案。正是这样的“三步走”策略,决定了一种价值投资机构可以成为多种形态。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曾经说他们的成功秘诀主要就是两个字:专注。作为投资人,就需要在无数诱惑下更加专注,不断扪心自问什么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样的事情才能做。同时,不用强迫自己在好的机会出现之前去做任何事情,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则。是像天女散花一样做很多投资,还是把所有的精力、最好的资源,集中投资于最信任的创业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更有效的是:我们不必做所有的事情,只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We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 We only do things that make sense)。

价值投资的哲学与修养

第四章: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

时间是好生意
与好创业者的朋友。

投资一般可从行业、公司、管理层这三个层面来分析。看行业就要关注商业模式,这个生意的本质是什么、赚钱逻辑是什么;关注竞争格局,是寡头垄断还是充分竞争;关注成长空间,警惕那种已经寅吃卯粮的夕阳行业;关注进入门槛,是不是谁都可以模仿;等等。看公司就要关注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流程机制,管理半径有多大,规模效应如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看管理层就要关注创始人有没有格局,执行力如何,有没有创建高效组织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企业家精神。但仅看这些似乎还不够,因为投资人无法亲历企业成长的方方面面,更无法判断市场的不可知因素。因此,做价值投资还要看到行业的发展、公司的演进和管理层的潜力,包括这个生意如何诞生、如何变化、如何消亡,以及这些结果背后的驱动因素,看成因和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从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角度,从更多维的空间,思考创业者、商业模式和生意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企业的组织基因。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思考管理层的创造性、企业的商业模式演进,还要思考组织基因的表达、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在无常中寻找有常,在有常中等待无常,探究五步之外,投资于变化,投资于品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入研究=研究深+研究透
对于坚持的投资研究,始终强调基于对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深度理解,通过深入研究,在变化的环境和周期中,挖掘最好的商业模式,寻求与这个商业模式最契合的创业者,从而确定投资标的。实践证明,思考商业问题,要用充足的时间研究过去,更要用充足的时间思考当下和判断未来。坚持这一点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没有对一个行业研究深、研究透,那为什么要投资这个行业中的公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投资人而言,研究驱动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基本功,而如何理解时间的价值往往是决定投资格局的关键。每个人对时间都有不同的理解,科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的时间概念或许和投资人的不同,从更加深层的意义来说,植物、山河、星辰的时间概念和人类的也不同。对于一株古树来说,它所理解的时间概念源于太阳、泥土、雨露,是几十年、上百年的作用和影响;而人类看到的时间是一日一夜、一月一年。人们习惯用自己的寿命去理解时间的长度,但对于商业投资而言,一定要找到符合生意属性和价值创造的时间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时间的理解,第二个角度在于相信复利的价值。时间是好生意与好创业者的朋友,有些好的企业,其竞争优势在今天还无法体现,在明天可能会稍露端倪,在更长期才会完全显现,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演呈现更高量级的提升,贯穿或者超过投资人的投资生涯;有些好的生意,其护城河需要卧薪尝胆地积累沉淀,过程中需要大量投入,才能够真正发挥优势。每一个投资人都要搞清楚的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护城河的,才是“资产”,时间越久对生意越不利的,则是“费用”。许多秘密藏在时间里,时间会孕育一切。尽管在资本市场中波动是常态,但如果建立在深刻的逻辑基础上,客观的规律和事实的演进都会随着时间呈现清晰的因果关系。因此,短期波动无法影响最终的收益。其实,市场低潮期正是投资人直面内心的最好时候,让你真正去考虑谁是最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持续放大优势。同时,外部环境不佳的时候,往往也是真正拥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的时候。杰夫·贝佐斯问沃伦·巴菲特:“既然赚钱真像你说的那么简单,长期价值投资永远排在第一位,那么请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赚不到钱?”巴菲特回答:“因为人们不愿意慢慢赚钱。”许多人想赚取快钱,希望能够快进快出,但这种打法恰恰忽视了复利的价值。当一家一流的企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并被投资人选中时,复利就是时间赠予这笔投资最好的礼物。在复利的数学公式中,本金和收益率还只是乘数,而时间是指数。这意味着,伴随着时间的拉长,复利效应会越发明显。一旦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就不会在意一时的成败,因为时间创造的复利价值,不但能让你积累财富,还能让你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获取内心的宁静。需要补充的是,时间创造复利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长期持有,长期持有是有前提的,即好的企业能够随着时间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投资能够成为时间的朋友,并希望长期持有它们。

巴菲特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表述:“就互联网的情况而言,改变是社会的朋友。但一般来说,不改变才是投资人的朋友。虽然互联网将会改变许多东西,但它不会改变人们喜欢的口香糖牌子,查理·芒格和我喜欢像口香糖这样稳定的企业,努力把生活中更多不可预料的事情留给其他人。”毋庸置疑,这段讲述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重要体现,他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品牌是最大化也是最快发挥效用的护城河,因为品牌具有降低消费者的搜索成本、提高退出成本等效用。直到很多年后,人们依然对品牌有着统一的认知和偏爱,品牌形象及其代表的产品质量、企业文化等要素成为影响人们购买决策的关键。如果可以把时间维度无限拉长,把时间的颗粒度无限缩小,或许还能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个投资哲学,在价值投资实践中予以遵循,以求在纷繁错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宁
静,避免错失真正有意义的机会。作者常用三句古文来概括它们:“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五章:价值投资者的自我修养

价值投资
不是投资者之间的
零和游戏,
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的
正和游戏。

理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强调:“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简单来说,在一个逻辑系统中,某些陈述可能由其他条件推导出来,而第一性原理就是不能从任何其他原理中推导出来的原理,是决定事物的最本质的不变法则,是天然的公理、思考的出发点、许多道理存在的前提。坚持第一性原理指不是用类比或者借鉴的思维来猜测问题,而是从“本来是什么”和“应该怎么样”出发来看问题,相信凡事背后皆有原理,先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沃伦·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25)的序言中写道:“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所以,与其把投资纳入艺术的范畴,不如把它纳入讲道理、讲逻辑的理性范畴,尤其是价值投资,是一件可学习、可传承、可沉淀的事情,一旦总结出投资原则和系统化的知识方法,就可以讲给出资人听,讲给创业者听,讲给大家听。价值投资不必依靠天才,只需依靠正确的思维模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关于投资,有许多经典论述,比如约翰·博格讲过:“投资的本质是追求风险和成本调整之后的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克服恐惧和贪婪,相信简单的常识。”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在《证券分析》中写
道:“投资就是通过透彻的分析,保障本金安全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率。”沃伦·巴菲特曾说:“在投资时,我们要用企业分析师的眼光,而不是市场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股票分析师的眼光。”这些经典论述既是前人的规律总结,又是投资修养的内功心法,帮助投资人不断修正和完善思维体系、指导实践。

研究分析、本金安全、长期可持续回报,构成了投资的关键词。除此之外,价值投资更是一个求知的过程,无法简单传承,一蹴而就。我们推崇研究驱动,做时间的朋友,就是在发现真相之后一点一点往上走,让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有逻辑起点,把可理解的范畴拓展到最大,而把依靠运气的范畴缩至最小;同时,兼顾风险和收益,在尽可能小的风险中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尽量做确定性的、少而精的投资。

做投资应理解商业的底层逻辑。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于变化和投资于人,因此投资的关键过程是在一个变化的生态体系中,寻找适应环境的超级商业物种。超级商业物种之所以能适应环境,其根本在于能够为社会持续不断地创造长期价值,让消费者获益。想研究清楚商业物种的属性,需要长期跟踪商业历史。尽管历史是无比宏大的,任何人都无法在宏观世界里搞清楚所有问题,但人能够在时空的进化中,看清楚一些商业的基本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人们永远无法掌握真理,只能无限接近真理,真理对于人们来说是高维的、复杂的、不可知的,但驱动事物变化的原因往往是简单的、单一的、可判断的,因此就需要从现象出发,抓住可以把握的关键要素,理解商业的底层逻辑。在解构商业的底层逻辑时,需要注意:第一性原理强调非比较思维,不应该做单纯的对比或类比。所以,在研究商业问题时,既不能简单横向看竞争对手,亦步亦趋地模仿;也不能简单纵向做“时间机器”,把成熟市场的模式拿来套用。所以,我们非常强调长期、独立的研究:一是每天研究行业的小环境、公司的小环境,把生意与生态、竞争与合作、创新与适应这些要素想清楚、看清楚,了解环境的真实变化;二是研究商业物种如何适应环境,就像达尔文研究进化论一样,不抛弃细节,善于寻找支离破碎但又能相互证明的关键证据,看这个物种如何自然地进化和创新,如何跳到第二增长曲线。原发的创新往往最符合生意生态的进化。我们推崇动态的护城河,就是希望企业无论是自我颠覆还是生态重构,都能从自身处境出发,寻找创新的奇点。坚持第一性原理是保持充分理性的过程,就像在孤独的空间里寻找一种被真相簇拥的暖意,在持续的启示中消解所有的疑问,是从理性升华出感性的过程。它不简单参照经验,不一味寻求旁证,溯源、拆解、重构和颠覆,在无限的空间中追问本质,自由思考。

理解机械地长期持有、机械地寻找低估值、机械地看基本面。首先,长期持有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长期持有只是价值投资的某种外在表现形式,有些价值的实现需要时间的积累,有些价值的实现只需要环境的重大变化,所以不能说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非长期持有就不是价值投资。其次,购买低估值的股票并不是价值投资回报的持续来源,企业持续创造价值才是。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很难找到账面价值低于内在价值的投资标的。比寻找低估值更重要的是理解这只股票为什么被低估,能否从更高的维度上发现长期被低估的股票。最后,很多时候基本面投资往往是趋势投资,是看行业的基本面或经济的周期性,本质上也是博弈性的。我们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不仅仅要看到生意的宿命论,还要关注创业者的主观能动性,关注环境、生态的变化,这些都会改变生意的属性。因此,价值投资的前提是对公司进行长期的、动态的估值,寻找持续创造价值的确定性因素。

第三部分:价值投资的创新框架

第六章: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

选择与谁同行,
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许多时候,成功的创业者被称为企业家,同样,优秀的企业家往往也被称为创业者,因为若企业家始终保持创业者心态,企业就能不断地自我颠覆和创新。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共通属性是创造一种“生产资料的新组合”,从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中,“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往往是“消失的”,但在实践中,企业家精神发挥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所以企业家群体应该在现代经济学范畴中被视为关键研究对象和核心变量。

对长期主义理念的第一层理解是坚持初心。我们会考量,这个创业者做事情是为了短期目标,还是从自己的初心出发,去完成崇高的使命和夙愿。这个初心有多强大?

对长期主义理念的第二层理解是要保持进化。机会主义者往往重视一时的成功,会给由运气或偶然因素造成的机遇赋予很大的权重,结果影响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而长期主义者能够意识到,现有的优势都是可以被颠覆的,技术创新也都是有周期的。因此,长期主义者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设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每天所做的工作是在增加核心竞争力,还是在消耗核心竞争力”,且每天都问自己这个问题。

对长期主义理念的第三层理解是“终局游戏”的概念。商业世界的“终局游戏”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持续开始的起点,是一场“有无数终局的游戏”。换句话说,商业史从来没有真正的终局,只有以终为始,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对行业的深刻洞察既包括对行业中变化的洞察,也包括对不变的洞察。只有看到变化,才能知道哪些东西不变;也只有看到不变,才能意识到哪些东西在变化。这实质上是一种持续反思的习惯,要求很强的终身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把学习和研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更需要一种穷根究底的态度。

除了拥有长期主义理念、拥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力、拥有专注的执行力以外,伟大格局观还有一个重要定义就是“拥有超强的同理心”。拥有超强的同理心就是懂他人。同理心是以创造力、洞察力和对他人的感知力为主要特征的,拥有超强的同理心的企业家能更好地理解不一样的人,理解消费者、理解合作伙伴、理解员工、理解竞争对手。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不仅仅能够帮助创业者换位思考,更为关键的是能够让创业者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有同理心的人往往节俭朴素,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太过招摇的东西;他们往往保持一种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也能热忱地投入工作的能力,因为是所从事的工作让他们感到自豪;他们闷头做事,服务于远大构想和宏伟蓝图,但同时又在同样的方向不断积累。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处境、金钱、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东西成为你的负担,让你与现实和他人产生隔阂。平常心能够使你更深入地了解身边的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同理心会带给你一种宽容的力量,对他人和自己的宽容,免于过度气馁或者对他人苛责,这会让你更好地成就自己。

与发现伟大的商业模式相比,与拥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企业家肝胆相照、甘苦偕行更令人激动和期待。创业绝非易事,这其中的孤独、挣扎甚至进退存亡,每一位创业者都亲身经历过。一家新企业的创立,不仅伴随着创造性想法、某些知识产权的诞生以及创始人人力资本的消耗,通常还伴随着有限的商业经验、相对短缺的资本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在奋斗的过程中,难以预料前路如何,选择与谁同行,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Don’t make deal with the evil

Don’t sell yourself cheap

第七章:持续创造价值的卓越组织

重视学习和挑战,
把学习作为
终身的乐趣和成就。

所谓超级CEO,至少有两项核心能力:第一,保持自由思考;第二,真正理解并实践价值管理。

一家创业企业的文化,应该来源于对商业规则的理解。许多人在个体利益最大化和利他主义的两极之间摇摆,但最终应该相信道德的力量。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最不应该出现的现象就是:第一,眼睛紧盯着矛盾,而不是在更大的格局上思考问题;第二,高压文化,团队成员不协作;第三,不仅不协作,内部还互相拆台,导致组织涣散,没有凝聚力。

如何定义“靠谱的人才”呢?第一,自驱型的人。第二,时间敏感型的人。第三,有同理心的人。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史蒂夫·乔布斯有一个观点值得借鉴,即“真正顶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护,每个人都知道工作表现和贡献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准确的评价比善意的评价更为重要,要相信优秀的员工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睿智识别什么是对的,接受批评并且努力改正,这比忽视或“顺水人情”更
为善意,因为优秀的人都是极纯粹的人,没有杂念,有长期使命感和成就感。史蒂夫·乔布斯用他独特的急躁甚至粗暴的管理方式,保证团队由一流队员,而不是平庸分子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对抗熵增。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生命力才会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当企业必然地变得涣散、失效后,管理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对抗熵增,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沟通和反馈,如何凝聚共识,把组织更新到创业第一天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里,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天赋转化为组织高效运转的驱动力,让“小宇宙”像刚诞生一样,拥有巨大潜能。

一个卓越的创业组织最好的状态就是年轻的状态,依靠内生的组织力,没有包袱、满是憧憬,不假思索、以终为始;在长期主义的范畴中,把组织的基因、商业的逻辑、外界的环境和创业者的个人禀赋贯通融合,实现组织对环境的瞬时响应和对生意的长期助力。

第八章:产业变革中的价值投资

科技不是
颠覆的力量,
而是一种
和谐再造的力量。

让最聪明的人待在一起,谁知道会碰撞出什么改变世界的好主意!

所谓“哑铃理论”。哑铃的一端,是新经济领域的创新渗透。创新已不仅仅局限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而且在向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广泛渗透。哑铃的另一端,是传统企业的创新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即传统企业运用科技创新做转型升级。这不是一场变革,而是向更优成本、更高效率、更精细化管理的方向持续迭代,帮助企业去创造价值增量。同时,哑铃的两端是连接的、相通的,可以随时彼此借鉴和转化。价值投资机构应该连接哑铃的两端,做提供解决方案的资本,成为两端的组织者、协调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comfort always.”爱德华·特鲁多(EdwardTrudeau)医生的这句墓志铭,鼓舞着无数的医学工作者。正因如此,生命科学的探索没有终点,需要不断探求真理和奥秘,回归人文和正义。所以,坚持研究驱动、以人为本的价值投资一旦和生命科学领域相结合,就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观照生命健康,关注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第九章:价值投资的实践探索

真正的“重仓中国”,
就是要帮助中国制造业
更好更快地
实现转型升级。

价值投资者只有在长远问题
上想清楚,在行业塑造、价值
创造的维度上想清楚,才能经
得起时间的考验。

真正的“重仓中国”,就是要
帮助中国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实
现转型升级,真正地在产业中
提升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
水平,帮助中国制造业占据价
值链的最高端。

开拓新世界:think big,think long

第十章:永远追求丰富而有益的人生

教育是对人生
最重要、最明智的投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每个人能走得更远的,归根结底还是自我驱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是持续解决社会痛点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吸收、消化平台和实践提供的输入,不断提高自己思考的维度,与公司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不断提升。

教育是一个很讲究情感关怀和激励的领域,越是处于一个“机器横行”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越是呼唤人性中独特的同理心和情感互动等真正有温度的东西。科技的创新终将引领教育的创新,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挑战,但这些挑战也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更大的重新创造历史的机会。所以,人文主义和精英意识应结合起来,精英们不能孤芳自赏,“躲进小楼成一统”,而应当与社会发展同步,在与社会的情感关怀和互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如何理解财富的意义,对于一名投资人而言格外重要,甚至能够影响很多重要的投资决策。在作者看来,财富的意义远不止于物质和金钱,而是代表着沉甸甸的道义和责任。人们的财富既然来自社会,那么人们就尤其需要善用这些财富去服务和回馈社会。从小处讲,这是知识与财富的良性循环,从大处讲,这是为了让个人价值与造福人类的终极目标相一致,让教育、人才、财富、公益和社会之间形成更大更好的循环。教育和人才,可能是最长远的投资主题,永远不需要退出。当教育驱动人才和社会蓬勃发展、不断创造价值的时候,在更宏大的格局观里,投资人能够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超长期主义。

做时间的朋友,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