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146. LRU缓存机制

运用你所掌握的数据结构,设计和实现一个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缓存机制。它应该支持以下操作: 获取数据 get 和 写入数据 put 。

获取数据 get(key) - 如果密钥 (key) 存在于缓存中,则获取密钥的值(总是正数),否则返回 -1。
写入数据 put(key, value) - 如果密钥已经存在,则变更其数据值;如果密钥不存在,则插入该组「密钥/数据值」。当缓存容量达到上限时,它应该在写入新数据之前删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值,从而为新的数据值留出空间。

进阶:
你是否可以在 O(1) 时间复杂度内完成这两种操作?

示例:

LRUCache cache = new LRUCache( 2 /* 缓存容量 */ );

cache.put(1, 1);
cache.put(2, 2);
cache.get(1);       // 返回  1
cache.put(3, 3);    // 该操作会使得密钥 2 作废
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密钥 1 作废
cache.get(1);       // 返回 -1 (未找到)
cache.get(3);       // 返回  3
cache.get(4);       // 返回  4

链接: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lru-cache
一、什么是 LRU 算法
就是一种缓存淘汰策略。

计算机的缓存容量有限,如果缓存满了就要删除一些内容,给新内容腾位置。但问题是,删除哪些内容呢?我们肯定希望删掉哪些没什么用的缓存,而把有用的数据继续留在缓存里,方便之后继续使用。那么,什么样的数据,我们判定为「有用的」的数据呢?

LRU 缓存淘汰算法就是一种常用策略。LRU 的全称是 Least Recently Used,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最近使用过的数据应该是是「有用的」,很久都没用过的数据应该是无用的,内存满了就优先删那些很久没用过的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安卓手机都可以把软件放到后台运行,比如我先后打开了「设置」「手机管家」「日历」,那么现在他们在后台排列的顺序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这时候如果我访问了一下「设置」界面,那么「设置」就会被提前到第一个,变成这样: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我的手机只允许我同时开 3 个应用程序,现在已经满了。那么如果我新开了一个应用「时钟」,就必须关闭一个应用为「时钟」腾出一个位置,关那个呢?

按照 LRU 的策略,就关最底下的「手机管家」,因为那是最久未使用的,然后把新开的应用放到最上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你应该理解 LRU(Least Recently Used)策略了。当然还有其他缓存淘汰策略,比如不要按访问的时序来淘汰,而是按访问频率(LFU 策略)来淘汰等等,各有应用场景。本文讲解 LRU 算法策略。
二、LRU 算法描述
LRU 算法实际上是让你设计数据结构:首先要接收一个 capacity 参数作为缓存的最大容量,然后实现两个 API,一个是 put(key, val) 方法存入键值对,另一个是 get(key) 方法获取 key 对应的 val,如果 key 不存在则返回 -1。

注意哦,get 和 put 方法必须都是 O(1)O(1) 的时间复杂度,我们举个具体例子来看看 LRU 算法怎么工作。

/* 缓存容量为 2 */
LRUCache cache = new LRUCache(2);
// 你可以把 cache 理解成一个队列
// 假设左边是队头,右边是队尾
// 最近使用的排在队头,久未使用的排在队尾
// 圆括号表示键值对 (key, val)

cache.put(1, 1);
// cache = [(1, 1)]
cache.put(2, 2);
// cache = [(2, 2), (1, 1)]
cache.get(1);       // 返回 1
// cache = [(1, 1), (2, 2)]
// 解释:因为最近访问了键 1,所以提前至队头
// 返回键 1 对应的值 1
cache.put(3, 3);
// cache = [(3, 3), (1, 1)]
// 解释:缓存容量已满,需要删除内容空出位置
// 优先删除久未使用的数据,也就是队尾的数据
// 然后把新的数据插入队头
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 cache = [(3, 3), (1, 1)]
// 解释:cache 中不存在键为 2 的数据
cache.put(1, 4);    
// cache = [(1, 4), (3, 3)]
// 解释:键 1 已存在,把原始值 1 覆盖为 4
// 不要忘了也要将键值对提前到队头

三、LRU 算法设计
分析上面的操作过程,要让 put 和 get 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1)O(1),我们可以总结出 cache 这个数据结构必要的条件:查找快,插入快,删除快,有顺序之分

因为显然 cache 必须有顺序之分,以区分最近使用的和久未使用的数据;而且我们要在 cache 中查找键是否已存在;如果容量满了要删除最后一个数据;每次访问还要把数据插入到队头。

那么,什么数据结构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呢?哈希表查找快,但是数据无固定顺序链表有顺序之分,插入删除快,但是查找慢。所以结合一下,形成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哈希链表(每个节点都有一个key)。

LRU 缓存算法的核心数据结构就是哈希链表双向链表和哈希表的结合体。这个数据结构长这样: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思想很简单,就是借助哈希表赋予了链表快速查找的特性嘛:可以快速查找某个 key 是否存在缓存(链表)中,同时可以快速删除、添加节点。回想刚才的例子,这种数据结构是不是完美解决了 LRU 缓存的需求?

也许读者会问,为什么要是双向链表,单链表行不行?另外,既然哈希表中已经存了 key,为什么链表中还要存键值对呢,只存值不就行了?

class LRUCache {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 = capacity;
    }
    
    int get(int key) {
        // 查找
        auto it = map.find(key);
        // key不存在, 返回-1
        if (it == map.end()) return -1;

        // key存在,将(k, v)调换到队头
        pair<int, int> kv = *map[key];
        // 删除双向链表中对应的元素
        cache.erase(map[key]);
        // 将取出的元素插入到双向链表头部,说明这个是最新一次被使用的
        cache.push_front(kv);
        // map所有信息保持不变
        map[key] = cache.begin(); // 可以省略,因为cache.begin()就是kv
        return kv.second; // value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 插入
        // 先判断key是否已经存在
        auto it = map.find(key); 
        if (it == map.end()) {
            // key 不存在,判断cache是否已经满了
            if (cache.size() == this->cap) {
                // cache 已满,删除尾部的键值对腾位置
                // cache 和 map 中的数据都要删除
                auto lastPair = cache.back();
                int lastKey = lastPair.first;
                // 删除对应key map中的元素
                map.erase(key);
                // 删除cache的尾部元素,尾部元素最久没有被使用
                cache.pop_back();
            }
            // cache 没满,可以直接添加
            cache.push_front(make_pair(key, value));
            map[key] = cache.begin();
        }
        else {
            // key 存在,更改 value 并换到队头
            // 先删除已经存在的节点
            cache.erase(map[key]);
            // 再在队头添加新的节点
            cache.push_front(make_pair(key, value));
            // 将之前map 对应key的value更新
            map[key] = cache.begin();
        }
    }
private:
    int cap;
    // 双链表:装着 (key, value) 元组
    list<pair<int, int>> cache;
    // 哈希表:key 映射到 (key, value) 
    // 在 cache 中的位置(list begin()方法返回的就是迭代器类型)
    unordered_map<int, list<pair<int, int>>::iterator> map;
};
class LRUCache {
private:
    int cap;
    // 双链表:装着 (key, value) 元组
    list<pair<int, int>> cache;
    // 哈希表:key 映射到 (key, value) 在 cache 中的位置
    unordered_map<int, list<pair<int, int>>::iterator> map;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 = capacity; 
    }
    
    int get(int key) {
        auto it = map.find(key);
        // 访问的 key 不存在
        if (it == map.end()) return -1;
        // key 存在,把 (k, v) 换到队头
        pair<int, int> kv = *map[key];
        cache.erase(map[key]);
        cache.push_front(kv);
        // 更新 (key, value) 在 cache 中的位置
        map[key] = cache.begin();
        return kv.second; // value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 要先判断 key 是否已经存在 */ 
        auto it = map.find(key);
        if (it == map.end()) {
            /* key 不存在,判断 cache 是否已满 */ 
            if (cache.size() == cap) {
                // cache 已满,删除尾部的键值对腾位置
                // cache 和 map 中的数据都要删除
                auto lastPair = cache.back();
                int lastKey = lastPair.first;
                map.erase(lastKey);
                cache.pop_back();
            }
            // cache 没满,可以直接添加
            cache.push_front(make_pair(key, value));
            map[key] = cache.begin();
        } else {
            /* key 存在,更改 value 并换到队头 */
            cache.erase(map[key]);
            cache.push_front(make_pair(key, value));
            map[key] = cache.begin();
        }
    }
};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