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锁的三种实现方式

分布式锁的三种实现方式

首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分布式锁,维基百科的说明为:

分布式锁,是控制分布式系统之间同步访问共享资源的一种方式。在分布式系统中,常常需要协调他们的动作。如果不同的系统或是同一个系统的不同主机之间共享了一个或一组资源,那么访问这些资源的时候,往往需要互斥来防止彼此干扰来保证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使用到分布式锁。

在进行大型网站技术架构设计以及业务实现的过程中,多少都会遇到需要使用分布式锁的情况。那么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分布式锁zk和memcached以及redis三者都能实现,同样是分布式锁,三者的区别何在?各自适用什么场景?

==================================================================

Zookeeper

1、实现原理:

基于zookeeper瞬时有序节点实现的分布式锁,其主要逻辑如下(该图来自于IBM网站)。大致思想即为:每个客户端对某个功能加锁时,在zookeeper上的与该功能对应的指定节点的目录下,生成一个唯一的瞬时有序节点。判断是否获取锁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判断有序节点中序号最小的一个。当释放锁的时候,只需将这个瞬时节点删除即可。同时,其可以避免服务宕机导致的锁无法释放,而产生的死锁问题。      

2、优点

锁安全性高,zk可持久化,且能实时监听获取锁的客户端状态。一旦客户端宕机,则瞬时节点随之消失,zk因而能第一时间释放锁。这也省去了用分布式缓存实现锁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超时时间判断的这一逻辑。

3、缺点

性能开销比较高。因为其需要动态产生、销毁瞬时节点来实现锁功能。所以不太适合直接提供给高并发的场景使用。

4、实现

可以直接采用zookeeper第三方库curator即可方便地实现分布式锁。

5、适用场景

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且并发程度不高的场景下使用。如核心数据的定时全量/增量同步等。

===============================================================================

memcached分布式锁

1、实现原理

memcached带有add函数,利用add函数的特性即可实现分布式锁。add和set的区别在于:如果多线程并发set,则每个set都会成功,但最后存储的值以最后的set的线程为准。而add的话则相反,add会添加第一个到达的值,并返回true,后续的添加则都会返回false。利用该点即可很轻松地实现分布式锁。

2、优点

并发高效

3、缺点

memcached采用列入LRU置换策略,所以如果内存不够,可能导致缓存中的锁信息丢失。

memcached无法持久化,一旦重启,将导致信息丢失。

4、使用场景

高并发场景。需要1)加上超时时间避免死锁;2)提供足够支撑锁服务的内存空间;3)稳定的集群化管理。

===================================================

redis分布式锁

redis分布式锁即可以结合zk分布式锁锁高度安全和memcached并发场景下效率很好的优点,其实现方式和memcached类似,采用setnx即可实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redis也需要设置超时时间。以避免死锁。可以利用jedis客户端实现。参考资料Redis实现分布式锁

如何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

Redis分布式锁的基本流程并不难理解,但要想写得尽善尽美,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在这里,我们需要先了解分布式锁实现的三个核心要素:

1.加锁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setnx命令。key是锁的唯一标识,按业务来决定命名。比如想要给一种商品的秒杀活动加锁,可以给key命名为 “lock_sale_商品ID” 。而value设置成什么呢?我们可以姑且设置成1。加锁的伪代码如下:    

setnx(key,1)

当一个线程执行setnx返回1,说明key原本不存在,该线程成功得到了锁;当一个线程执行setnx返回0,说明key已经存在,该线程抢锁失败。

2.解锁

有加锁就得有解锁。当得到锁的线程执行完任务,需要释放锁,以便其他线程可以进入。释放锁的最简单方式是执行del指令,伪代码如下:

del(key)

释放锁之后,其他线程就可以继续执行setnx命令来获得锁。

3.锁超时

锁超时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得到锁的线程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挂掉,来不及显式地释放锁,这块资源将会永远被锁住,别的线程再也别想进来。

所以,setnx的key必须设置一个超时时间,以保证即使没有被显式释放,这把锁也要在一定时间后自动释放。setnx不支持超时参数,所以需要额外的指令,伪代码如下:

expire(key, 30)

综合起来,我们分布式锁实现的第一版伪代码如下:

if(setnx(key,1) == 1){

    expire(key,30)

    try {

        do something ......

    } finally {

        del(key)

    }

}

好端端的代码,怎么就回家等通知了呢?

上面的伪代码中,存在着三个致命问题:

1. setnx和expire的非原子性

设想一个极端场景,当某线程执行setnx,成功得到了锁:

setnx刚执行成功,还未来得及执行expire指令,节点1 Duang的一声挂掉了。

这样一来,这把锁就没有设置过期时间,变得“长生不老”,别的线程再也无法获得锁了。

怎么解决呢?setnx指令本身是不支持传入超时时间的,幸好Redis 2.6.12以上版本为set指令增加了可选参数,伪代码如下:

set(key,1,30,NX)

这样就可以取代setnx指令。

2. del 导致误删

又是一个极端场景,假如某线程成功得到了锁,并且设置的超时时间是30秒。

如果某些原因导致线程A执行的很慢很慢,过了30秒都没执行完,这时候锁过期自动释放,线程B得到了锁。

随后,线程A执行完了任务,线程A接着执行del指令来释放锁。但这时候线程B还没执行完,线程A实际上删除的是线程B加的锁。

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可以在del释放锁之前做一个判断,验证当前的锁是不是自己加的锁。

至于具体的实现,可以在加锁的时候把当前的线程ID当做value,并在删除之前验证key对应的value是不是自己线程的ID。

加锁:

String threadId = 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set(key,threadId ,30,NX)

解锁:

if(threadId .equals(redisClient.get(key))){

    del(key)

}

但是,这样做又隐含了一个新的问题,判断和释放锁是两个独立操作,不是原子性。

我们都是追求极致的程序员,所以这一块要用Lua脚本来实现:

String luaScript =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redisClient.eval(luaScript ,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threadId));

这样一来,验证和删除过程就是原子操作了。

3. 出现并发的可能性

还是刚才第二点所描述的场景,虽然我们避免了线程A误删掉key的情况,但是同一时间有A,B两个线程在访问代码块,仍然是不完美的。

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让获得锁的线程开启一个守护线程,用来给快要过期的锁“续航”。

当过去了29秒,线程A还没执行完,这时候守护线程会执行expire指令,为这把锁“续命”20秒。守护线程从第29秒开始执行,每20秒执行一次。

当线程A执行完任务,会显式关掉守护线程。

另一种情况,如果节点1 忽然断电,由于线程A和守护线程在同一个进程,守护线程也会停下。这把锁到了超时的时候,没人给它续命,也就自动释放了。

守护线程的代码并不难实现,有了大体思路,大家可以自己尝试实现一下。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Java码库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